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用竹黄菌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
作者 贾小明 徐晓红 +1 位作者 庄百川 林海萍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7-150,共4页
对药用真菌竹黄菌的分类学地位,竹黄菌的寄主及生态学,竹红菌素、竹黄菌多糖、竹黄菌的抗菌谱等生物活性物质,竹黄人工培养的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自然界是否存在着竹黄新种属和寄主专一性目前竹黄尚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子座... 对药用真菌竹黄菌的分类学地位,竹黄菌的寄主及生态学,竹红菌素、竹黄菌多糖、竹黄菌的抗菌谱等生物活性物质,竹黄人工培养的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自然界是否存在着竹黄新种属和寄主专一性目前竹黄尚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子座尚未能人工培养,不利竹黄物种和药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问题;指明今后还需深入开展竹黄菌的生物学研究和探索竹黄人工培养技术,以利竹黄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真菌 子座 竹红菌素 人工培养
下载PDF
齿瓣石斛栽培基质筛选及其栽培方式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孙永玉 昝少军 +2 位作者 徐永艳 罗长维 李昆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6-509,共4页
通过对齿瓣石斛栽培基质和栽培方式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栽培基质中,树皮∶苔藓(1∶1)中新枝数最多,树皮中枝条生长最好,树皮∶锯末∶羊粪(5∶3∶2)中产量最高;(2)不同栽培方式中直立捆绑产量最高。因此在齿瓣石斛生产中宜... 通过对齿瓣石斛栽培基质和栽培方式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栽培基质中,树皮∶苔藓(1∶1)中新枝数最多,树皮中枝条生长最好,树皮∶锯末∶羊粪(5∶3∶2)中产量最高;(2)不同栽培方式中直立捆绑产量最高。因此在齿瓣石斛生产中宜选择树皮基质和直立捆绑栽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瓣石斛 栽培基质 栽培方式
下载PDF
竹黄发酵菌丝与竹黄子座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梁晓辉 蔡宇杰 +1 位作者 廖祥儒 魏兆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5-708,共4页
对一株产苝醌类色素的竹黄无性株Shiraiasp.SUPER-H168以及竹黄子座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包括常规成分、总氨基酸、脂肪酸、无机元素、生物活性成分等。结果表明:二者的竹红菌素质量分数(4.23 mg/g,3.58 mg/g)接近,优势脂肪酸均为... 对一株产苝醌类色素的竹黄无性株Shiraiasp.SUPER-H168以及竹黄子座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包括常规成分、总氨基酸、脂肪酸、无机元素、生物活性成分等。结果表明:二者的竹红菌素质量分数(4.23 mg/g,3.58 mg/g)接近,优势脂肪酸均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他指标差别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座 竹黄无性株Shiraia sp.SUPER—H168 成分
下载PDF
蛹虫草子实体的人工培养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春斌 佟晓冬 +1 位作者 白静 范圣第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29-31,共3页
通过对蛹虫草子实体的人工培养研究发现:固体营养物以小米和高粱米的混合物是最佳的,人工培养基的最佳碳、氮源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最佳pH范围是5~6;VB1、2,4-D和无机元素K+、Mg2+、Ca2+对子实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最佳培养条件是湿度... 通过对蛹虫草子实体的人工培养研究发现:固体营养物以小米和高粱米的混合物是最佳的,人工培养基的最佳碳、氮源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最佳pH范围是5~6;VB1、2,4-D和无机元素K+、Mg2+、Ca2+对子实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最佳培养条件是湿度80%,光照6001x(24L:0D),15℃下培养10d后转到25℃下培养.蚕蛹培养子实体的条件是10℃下培养到蚕蛹僵硬后转到25℃下培养,湿度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子实体 人工培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实验分析不同处理对蒜香藤扦插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林茂 李进华 +1 位作者 唐庆 孙开道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92-98,共7页
以蒜香藤的带芽茎段为插条,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IBA浓度、留叶数以及基质对蒜香藤扦插成活的影响,以期为优化蒜香藤的扦插繁殖技术提供基础。结果表明:IBA浓度对生根指标和抽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留叶数仅对抽2芽占比存... 以蒜香藤的带芽茎段为插条,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IBA浓度、留叶数以及基质对蒜香藤扦插成活的影响,以期为优化蒜香藤的扦插繁殖技术提供基础。结果表明:IBA浓度对生根指标和抽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留叶数仅对抽2芽占比存在显著差异,而对生根率、根数、根长、抽芽率、抽1芽占比无显著差异。基质除对根长无显著性差异外,对生根率、根数、抽芽率、抽1芽占比、抽2芽占比均存在显著差异。蒜香藤扦插的最优处理是100 mg·L-1 IBA速蘸,插穗保留2片叶,以黄土为扦插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香藤 留叶数 基质 正交实验
下载PDF
车前草穗枯病研究Ⅱ.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6
作者 蒋军喜 张超群 +4 位作者 阙海勇 李庚花 曾昭祥 张敬军 陈玉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0-742,750,共4页
对车前草穗枯病菌菌丝生长条件和人工诱导产孢进行系列试验,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适宜温度15~30℃,最适25℃;适宜pH值4.01~7.02,最适4.98;不同碳源对菌丝生长有一定影响,以蔗糖最佳;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产孢试验表明,PDA及其他各种... 对车前草穗枯病菌菌丝生长条件和人工诱导产孢进行系列试验,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适宜温度15~30℃,最适25℃;适宜pH值4.01~7.02,最适4.98;不同碳源对菌丝生长有一定影响,以蔗糖最佳;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产孢试验表明,PDA及其他各种培养基上不能产生子座、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采用光暗交替、变温处理、紫外线照射和菌丝切割等多种方法也不能产生,而用灭菌的车前草叶片和穗轴接种培养,便可获得成功产孢,但产生的子座比自然病株上的明显偏大,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则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前草穗枯病 车前草穂枯病菌 生物学特性 人工诱导产孢
下载PDF
中国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研究4. Epichloё yangzii的人工杂交 被引量:1
7
作者 亢燕 李伟 +4 位作者 纪燕玲 孙相辉 詹漓晖 于汉寿 王志伟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2-862,共11页
作者首先研究Epichloё yangzii在植株上的人工杂交,明确了供试菌株的交配型。然后将分离自无子座鹅观草属植物的23株"Neotyphodium属"真菌孢子分别与E.yangzii的子座杂交,其中发现有21株与E.yangzii(mat-1,mat-2)杂交不亲和,... 作者首先研究Epichloё yangzii在植株上的人工杂交,明确了供试菌株的交配型。然后将分离自无子座鹅观草属植物的23株"Neotyphodium属"真菌孢子分别与E.yangzii的子座杂交,其中发现有21株与E.yangzii(mat-1,mat-2)杂交不亲和,有2株与E.yangzii(mat-1)杂交亲和。利用tubB基因片段对8株"Neotyphodium属"真菌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与E.yangzii杂交亲和的2个菌株和E.yangzii聚为一枝,而其它6个菌株形成独立的分枝,进一步证实了这2个菌株是有时在宿主植物上不形成子座的E.yangzii。这说明了在宿主植物上的人工杂交是区别有时不产子座的E.yangzii和Neotyphodium属真菌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chloё内生真菌 鹅观草属植物 交配型 子座 tubB
下载PDF
国兰栽培基质理化性质快速检测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振波 钟淮钦 林兵 《福建农业科技》 2016年第10期18-20,共3页
为了简便、有效了解国兰盆栽过程中基质的养分状况,及时调整施肥方案,运用淋洗置换(PT)法对建兰、墨兰和杂交兰等盆栽兰花基质的理化性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T法淋洗液可以反映国兰栽培基质的养分状况,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基质溶液检测... 为了简便、有效了解国兰盆栽过程中基质的养分状况,及时调整施肥方案,运用淋洗置换(PT)法对建兰、墨兰和杂交兰等盆栽兰花基质的理化性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T法淋洗液可以反映国兰栽培基质的养分状况,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基质溶液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兰 栽培基质 淋洗置换法 快速检测
下载PDF
不同栽培基质对蕙兰生长发育的影响
9
作者 杨献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102,共2页
以蕙兰为试材,研究了水苔、腐叶土、兰花专用植料(火山石∶植金石∶富贵兰石=3∶3.5∶3.5)、碎砖屑、自配基质(腐叶土∶兰花土∶蛭石=5∶5∶1)5种栽培基质对蕙兰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兰花专用植料为理想的栽培基质。
关键词 蕙兰 栽培基质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不含花序的禾本科植物样品的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红侠 纪燕玲 +3 位作者 陆涛 王永 刘宝虎 王志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67,共8页
2011年9月,从内蒙古科尔沁地区采集长有真菌子座、却不长花序的禾本科植物26株。提取植物基因组DNA,合成引物扩增植物叶绿体DNA中的trnT-trnL基因间间隔序列。结果表明:内蒙古带子座植物样品与羊草的目的片段长度均为740 bp,仅4个碱基... 2011年9月,从内蒙古科尔沁地区采集长有真菌子座、却不长花序的禾本科植物26株。提取植物基因组DNA,合成引物扩增植物叶绿体DNA中的trnT-trnL基因间间隔序列。结果表明:内蒙古带子座植物样品与羊草的目的片段长度均为740 bp,仅4个碱基的差异;而新麦草属的Psathyrostachys fragilis目的片段长度为1 750 bp,与带子座样品及羊草的碱基差异较大。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带子座植物样品与羊草聚为一支,自展值95%。利用组织透明法观察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内蒙古带子座植物样品同样与羊草叶表皮微形态一致。结合植物学形态特征、trnT-trnL基因片段分析及叶表皮微形态,内蒙古带子座禾本科植物被鉴定为羊草(Leymus chinensis Trin.)。野外条件下,具有宿主特异性的内生真菌能在羊草植株上形成子座,国际上还未见相关报道,也显示羊草植株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鉴定 子座 trnT-trnL 组织透明
下载PDF
不同基质与留叶方式对银脉爵床扦插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季艳林 赖慧灵 +2 位作者 邹霖湘 邹双全 邹小兴 《武夷科学》 2016年第1期115-118,共4页
以一年生银脉爵床枝条为材料,研究泥炭、珍珠岩、珍珠岩+泥炭(2∶1)、河沙4种不同基质,以及不留叶、留半片叶、留1片叶3种不同留叶方式对银脉爵床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扦插基质和留叶方式对银脉爵床扦插生根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 以一年生银脉爵床枝条为材料,研究泥炭、珍珠岩、珍珠岩+泥炭(2∶1)、河沙4种不同基质,以及不留叶、留半片叶、留1片叶3种不同留叶方式对银脉爵床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扦插基质和留叶方式对银脉爵床扦插生根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最适宜银脉爵床扦插的基质为珍珠岩+泥炭(2∶1),其生根率为90.00%;最适宜的留叶方式为留1片叶,其生根率为84.38%。生产中建议选用河沙作基质、留1片叶扦插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脉爵床 扦质 留叶方式 扦插繁殖
下载PDF
Taxonomy,phylogeny,molecular dating and ancestral state reconstruction of Xylariomycetidae(Sordariomycetes) 被引量:3
12
作者 Milan C.Samarakoon Kevin D.Hyde +7 位作者 Sajeewa S.N.Maharachchikumbura Marc Stadler E.B.Gareth Jones Itthayakorn Promputtha Nakarin Suwannarach Erio Camporesi Timur S.Bulgakov Jian-Kui Liu 《Fungal Diversity》 SCIE 2022年第1期1-88,共88页
Xylariomycetidae(Ascomycota)is a highly diversified group with variable stromatic characters.Our research focused on inconspicuous stromatic xylarialean taxa from China,Italy,Russia,Thailand and the United Kingdom.Det... Xylariomycetidae(Ascomycota)is a highly diversified group with variable stromatic characters.Our research focused on inconspicuous stromatic xylarialean taxa from China,Italy,Russia,Thailand and the United Kingdom.Detailed morpho-logical descriptions,illustrations and combined ITS-LSU-rpb2-tub2-tef1 phylogenies revealed 39 taxa from our collections belonging to Amphisphaeriales and Xylariales.A new family(Appendicosporaceae),five new genera(Magnostiolata,Mela-nostictus,Neoamphisphaeria,Nigropunctata and Paravamsapriya),27 new species(Acrocordiella photiniicola,Allocryp-tovalsa sichuanensis,Amphisphaeria parvispora,Anthostomella lamiacearum,Apiospora guiyangensis,A.sichuanensis,Biscogniauxia magna,Eutypa camelliae,Helicogermslita clypeata,Hypocopra zeae,Magnostiolata mucida,Melanostictus longiostiolatus,M.thailandicus,Nemania longipedicellata,N.delonicis,N.paraphysata,N.thailandensis,Neoamphispha-eria hyalinospora,Neoanthostomella bambusicola,Nigropunctata bambusicola,N.nigrocircularis,N.thailandica,Occul-titheca rosae,Paravamsapriya ostiolata,Peroneutypa leucaenae,Seiridium italicum and Vamsapriya mucosa)and seven new host/geographical records are introduced and reported.Divergence time estimates indicate that Delonicicolales diverged from Amphisphaeriales+Xylariales at 161(123-197)MYA.Amphisphaeriales and Xylariales diverged 154(117-190)MYA with a crown age of 127(92-165)MYA and 147(111-184)MYA,respectively.Appendicosporaceae(Amphisphaeriales)has a stem age of 89(65-117)MYA.Ancestral character state reconstruction indicates that astromatic,clypeate ascomata with aseptate,hyaline ascospores that lack germ slits may probably be ancestral Xylariomycetidae having plant-fungal endo-phytic associations.The Amphisphaeriales remained mostly astromatic with common septate,hyaline ascospores.Stromatic variations may have developed mostly during the Cretaceous period.Brown ascospores are common in Xylariales,but they first appeared in Amphisphaeriaceae,Melogrammataceae and Sporocadaceae during the early Cretaceous.The ascospore germ slits appeared only in Xylariales during the Cretaceous after the divergence of Lopadostomataceae.Hyaline,filiform and apiospores may have appeared as separate lineages,providing the basis for Xylariaceae,which may have diverged inde-pendently.The future classification of polyphyletic xylarialean taxa will not be based on stromatic variations,but the type of ring,the colour of the ascospores,and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r the type of germ sl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3 new taxa Amphisphaeriales Appendicosporaceae EVOLUTION stromata XYLARIALES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脱细胞猪角膜基质载体支架的制备及其鉴定研究
13
作者 樊廷俊 单鸣 庞鑫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共9页
为了获得基于异种角膜材料的理想组织工程角膜载体支架,首次建立了脱氧胆酸钠(SD)和原钒酸钠(SO)联合处理的技术方法,利用新鲜猪角膜进行了脱细胞角膜基质(aPCS)的制备及其鉴定研究。用角膜板层刀从新鲜猪角膜中切下厚度450μm的角膜片... 为了获得基于异种角膜材料的理想组织工程角膜载体支架,首次建立了脱氧胆酸钠(SD)和原钒酸钠(SO)联合处理的技术方法,利用新鲜猪角膜进行了脱细胞角膜基质(aPCS)的制备及其鉴定研究。用角膜板层刀从新鲜猪角膜中切下厚度450μm的角膜片,分别选用SD联合SO、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Triton X-100的去细胞处理方法制备出SD-aPCS、SDS-aPCS和Triton-aPCS共3种支架,利用外观照相、分光光度计、石蜡切片苏木紫-伊红(HE)染色、冰冻切片DAPI和阿利新蓝染色检测了其理化性质和组织结构;对SD-aPCS进行扫描和透射电镜鉴定后,进而利用噻唑蓝(MTT)、石蜡切片HE染色、冰冻切片DiI荧光观察以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评估了其对非转染人角膜基质(ntH CS)细胞的毒性与生物相容性。检测结果发现,3种aPCS的细胞脱除干净且在干重和含水量上没有显著差异;其中,SD-aPCS的透明性与糖胺聚糖(GAG)含量最高、SDS-aPCS次之、Triton-aPCS最低;除Triton-aPCS的组织结构出现了明显的紊乱外,SD-aPCS和SDS-aPCS的组织结构均排列规则。在电镜下,SD-aPCS的前弹力层表面平整、无裂痕,板层结构和胶原纤维超微结构正常;此外,SD-aPCS浸提液对ntH CS细胞没有毒性作用,注射接种到SD-aPCS支架内的ntH CS细胞与支架嵌合紧密,随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伸展和迁移,且细胞仍保持有其固有标志蛋白—波形蛋白,细胞连接蛋白—间隙连接蛋白-43和整联蛋白,以及膜运输蛋白—钠钾泵的阳性表达。由此可见,利用SD联合SO的方法所制备SD-aPCS具有理想的理化性质、组织结构和生物相容性,可作为一种理想的载体支架用于组织工程角膜的体外构建及其相关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猪角膜基质 载体支架 生物相容性 人基质角膜细胞 脱氧胆酸钠
原文传递
雪峰虫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培育 被引量:6
14
作者 邹娟 伍陵 +2 位作者 何正蜜 张平 陈作红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04-1110,共7页
雪峰虫草Ophiocordyceps xuefengensis为近年来发现的真菌新物种,它是生长在活体植物大青的根或者茎中的疖蝙蛾幼虫体上的寄生菌。本文报道了从天然雪峰虫草子座中分离获得菌株,从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分子证据(ITS序列)等方面对该菌株... 雪峰虫草Ophiocordyceps xuefengensis为近年来发现的真菌新物种,它是生长在活体植物大青的根或者茎中的疖蝙蛾幼虫体上的寄生菌。本文报道了从天然雪峰虫草子座中分离获得菌株,从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分子证据(ITS序列)等方面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确证为雪峰虫草的无性型。PCR检测表明该菌株含有MAT1-2交配型基因,但不含MAT1-1交配型基因。我们成功培育了雪峰虫草子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特征 ITS 子座 交配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