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underlying surface on sand-duststorm in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SONG Yang QUAN Zhanjun LIU Lianyou YAN Ping CAO To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5年第4期431-438,共8页
In this paper, a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underlying surface and sand-dust storm has been made by using 40 years meteorological data of five different types of underlying surface in ... In this paper, a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underlying surface and sand-dust storm has been made by using 40 years meteorological data of five different types of underlying surface in northern China, which include farmland, grassland, sandland, gobi and salt crust. These metrological data comprise sand-dust storm days and strong wind days. By analyzing, we can find that there are certain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days of sand-dust storm and strong wind for different underlying surface, which has great influence on sand-dust storm. But there are pronounced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types of underlying surface. The sand-dust storm days of grassland, gobi and salt crust, with smaller interannual variation are obviously less than strong wind days. On the other hand, the sand-dust storm days of farmland and sandland increase evidently, even in many years, are much more than strong wind days. The differences are mainly induced by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different underlying surface on sand-dust storm. Grassland, gobi and salt crust with stable underlying surface are not prone to sand-dust storm under strong wind condition. Whereas, the underlying surface of farmland and sandland is unstable, that is easy to induce sand-dust storm under strong wind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dust storm underlying surface strong wind northern China
下载PDF
强沙尘暴的数值模拟及PM_(10)浓度的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旭 张镭 +3 位作者 郭琪 衣娜娜 田鹏飞 陈丽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共12页
为研究沙尘暴期间沙尘排放、干沉降过程以及PM_(10)浓度的时空变化,采用考虑了多种起沙物理机制的起沙参数化方案与WRF/Chem模式相结合的沙尘集成预报系统,模拟了发生在2010年4月24日中国西北地区的黑风暴过程,分析近地表PM_(10)的排放... 为研究沙尘暴期间沙尘排放、干沉降过程以及PM_(10)浓度的时空变化,采用考虑了多种起沙物理机制的起沙参数化方案与WRF/Chem模式相结合的沙尘集成预报系统,模拟了发生在2010年4月24日中国西北地区的黑风暴过程,分析近地表PM_(10)的排放及浓度变化,并与实际观测进行了对比,发现该系统能够很好地模拟此次过程;分析了黑风暴过程中不同地区的沙尘排放及干沉降,其中敦煌地区的排放和沉降分别为4.01和6.23mg/m^2,民勤的排放和沉降分别为5040.79和231.74mg/m^2;发现黑风暴过程中沙尘排放源地主要为民勤地区,黑风暴过程中民勤地区PM_(10)排放为5.04t/km^2;分析PM_(10)不同地区的垂直浓度分布情况,发现PM_(10)主要分布在1000m以下的大气中,并能够扩散到3000m以上的高空进行远距离的输送,扩散到高空的PM_(10)可以输送到几千公里外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沙尘暴 可吸入颗粒物(PM10) 数值模拟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强沙尘暴微气象特征和局地触发机制 被引量:96
3
作者 胡隐樵 光田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81-589,共9页
强沙尘暴是干旱地区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本文分析了1993年5月5日强沙尘暴的微气象特征和各辐射分量特征。并结合这次强沙尘暴大、中尺度过程特征,分析了强沙尘暴和干飑线的形成和发展机制,干飑线发展具有一种沙尘... 强沙尘暴是干旱地区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本文分析了1993年5月5日强沙尘暴的微气象特征和各辐射分量特征。并结合这次强沙尘暴大、中尺度过程特征,分析了强沙尘暴和干飑线的形成和发展机制,干飑线发展具有一种沙尘造成的辐射冷却正反馈机制和局地不稳定大气的触发机制。进而根据这些事实建立一个干飑线发展的物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黑风暴 飑线 气象特征 局地触发机制
下载PDF
河西走廊最近一次强沙尘暴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常兆丰 刘虎俊 纪永福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42-446,共5页
1996年5月29~31日在甘肃河西走廊又出现了一次强沙尘暴天气。从这次强沙尘暴和1993年“5·5”强沙尘暴的比较分析可知,春季在河西走廊周围易形成以沙漠为中心的高温低压区,与西西伯利亚向东南方向移动的高压冷气... 1996年5月29~31日在甘肃河西走廊又出现了一次强沙尘暴天气。从这次强沙尘暴和1993年“5·5”强沙尘暴的比较分析可知,春季在河西走廊周围易形成以沙漠为中心的高温低压区,与西西伯利亚向东南方向移动的高压冷气流形成明显的气压梯度,这就是大风的动力源。大风前期,在气温、压温比等方面有明显的预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廓 强沙尘暴 沙尘暴 调查分析
下载PDF
影响中国北方特强沙尘暴的环流系统分型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景涛 钱正安 +1 位作者 姜学恭 郑明倩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4年第S1期14-20,共7页
使用中央气象台出版的历史天气图资料,对1957~2002年发生在我国北方的33次特强沙尘暴过程的环流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分析研究了环流系统的热力和动力结构、活动特征及高低层系统的相互配置;在此基础上,以形成触发沙尘暴强风的主要... 使用中央气象台出版的历史天气图资料,对1957~2002年发生在我国北方的33次特强沙尘暴过程的环流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分析研究了环流系统的热力和动力结构、活动特征及高低层系统的相互配置;在此基础上,以形成触发沙尘暴强风的主要地面环流系统为依据,通过分类归纳,将形成我国北方特强沙尘暴的环流系统,划分成纯强干冷锋型、蒙古气旋与干冷锋混合型、蒙古冷高压南部倒槽型和干飑线与冷锋混合型4种类型。研究结果指出纯强干冷锋型的冷锋具有典型的2型冷锋的垂直结构,冷锋后有强大的气压梯度,冷平流强烈,锋后为西北大风,沙尘暴带为西北东南方向。蒙古气旋与干冷锋混合型以蒙古气旋的强烈发展为主要特征,气旋强烈加深,在地面强风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气旋暖区及冷锋后为西南大风或偏西大风,沙尘暴带自西向东延伸,与气旋中心移动路径关系密切,冷锋后降温较弱。蒙古冷高压南部倒槽型强沙尘暴是由蒙古冷高压与河西暖倒槽相互作用形成强盛东风触发的,沙尘暴区范围较小,但稳定少动,持续时间较长。干飑线与冷锋混合型强沙尘暴是由冷锋前干飑线或中尺度低压扰动和冷锋相伴影响造成的,它可以和第、类同时发生,第、类天气尺度环流形势是产生该类强沙尘暴的环流背景。文章给出了各类特强沙尘暴的天气学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强沙尘暴 环流系统 概念模型
下载PDF
固沙林庇护区内降尘特征的初步观测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华 何红 +1 位作者 李锋瑞 Yasuhito Shirato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6-160,共5页
采用野外定位实测法,连续两年对科尔沁沙地24龄人工固沙杨树(Populussimonii)林庇护区内4~6月份及强沙尘暴事件中的降尘特征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庇护区内4、5月份的降尘量较多,分别为273和437kg/hm2,6月份的降尘量较少,为... 采用野外定位实测法,连续两年对科尔沁沙地24龄人工固沙杨树(Populussimonii)林庇护区内4~6月份及强沙尘暴事件中的降尘特征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庇护区内4、5月份的降尘量较多,分别为273和437kg/hm2,6月份的降尘量较少,为171kg/hm2。(2)林地中央的滞尘效应在风蚀季节和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中十分显著。(3)林地庇护区内的降尘中粒径<0.02mm颗粒含量占60.7%,降尘中的全C、全N和速效P含量分别高达1.676%、0.163%和210.66mg/kg,这对风沙土表层土壤的细化和养分的积累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 固沙林 强沙尘暴 科尔沁沙地 生态学意义 观测研究 天气过程 滞尘效应 颗粒含量 表层土壤 6月份 降尘量 实测法 林地 5月份 速效P 风沙土
下载PDF
中国北方5种下垫面对沙尘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宋阳 刘连友 +1 位作者 严平 曹彤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18,共4页
利用中国北方农田、草地、沙地、戈壁、盐壳5种不同下垫面15个气象站点40年的大风与沙尘暴日数气象数据,对这5种下垫面大风日数与沙尘暴日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分析初步得出:大风日数与沙尘暴日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利用中国北方农田、草地、沙地、戈壁、盐壳5种不同下垫面15个气象站点40年的大风与沙尘暴日数气象数据,对这5种下垫面大风日数与沙尘暴日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分析初步得出:大风日数与沙尘暴日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下垫面对沙尘暴有重要的影响,不同下垫面的沙尘暴日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草地、戈壁、盐壳的沙尘暴日数明显少于大风日数,沙尘暴日数的年际变化较小,农田与沙地的沙尘暴日数明显增多,甚至在许多年份中多于大风日数。这种差异是由不同下垫面对沙尘暴的影响机制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下垫面 沙尘暴 大风
下载PDF
北京强沙尘暴史和周围生态环境变化 被引量:43
8
作者 陈广庭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0-213,共4页
北京地区自公元 4 4 0年开始就有强沙尘暴的记录 ,经过北魏、辽金和明清时期等几个强沙尘暴频发期。北京强沙尘暴多数出现在干旱时期 ,也有例外。强沙尘暴出现的时间与周围土地的开垦和周围森林植被的破坏有着直接的关系。北京成为新中... 北京地区自公元 4 4 0年开始就有强沙尘暴的记录 ,经过北魏、辽金和明清时期等几个强沙尘暴频发期。北京强沙尘暴多数出现在干旱时期 ,也有例外。强沙尘暴出现的时间与周围土地的开垦和周围森林植被的破坏有着直接的关系。北京成为新中国首都以来 ,注重环境的治理 ,风尘天气减少 ,特别是强沙尘暴几近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沙尘暴 土地开垦 生态环境 北京 气候环境
下载PDF
中蒙强、弱沙尘暴年春季平均环流及沙尘活动变化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宋敏红 钱正安 +1 位作者 蔡英 柳中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4-104,共11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中蒙东、中及西区强、弱沙尘暴年春季(3—5月)平均环流的特征和差异,讨论了过去50年3分区沙尘暴活动的变化。主要结论是:(1)根据诱发沙尘暴的诱生系统、沙尘源地、冷空气入侵路径及主要影响,中蒙沙...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中蒙东、中及西区强、弱沙尘暴年春季(3—5月)平均环流的特征和差异,讨论了过去50年3分区沙尘暴活动的变化。主要结论是:(1)根据诱发沙尘暴的诱生系统、沙尘源地、冷空气入侵路径及主要影响,中蒙沙尘暴活动区可以划分为中蒙东区、中区及西区3个区系,并分区整体讨论与预测中蒙3分区的沙尘活动。(2)中蒙东区沙尘暴强年春季盛行日本海或中国东北低压活动,常随偏东的北路及东北路冷空气入侵,带来蒙古国东部的沙尘,造成蒙古东部及中国华北的沙尘天气;而弱年春季日本海及东北低压活动则少。(3)中蒙中区沙尘暴强年春季盛行蒙古低压,多西北路及偏西的北路冷空气入侵,常造成中蒙南边界西段附近的沙尘暴天气;而沙尘暴弱年春季则相反。(4)中蒙西区沙尘暴强年春季盛行南疆热低压,多西路冷空气入侵,诱发沙尘暴,常影响南疆及柴达木盆地等;弱年春季则相反。(5)近50年中蒙地区的沙尘暴活动呈波动变化,荒漠化环境、特别是大气环流的变化是导致上述3个分区沙尘活动波动变化的主要原因。主要从大气环流角度考虑,在目前全球增暖持续的背景下,近1—2年应注意中、东区(特别是东区)沙尘活动加强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蒙东区 中区和西区 沙尘暴强 弱年春季 沙尘暴诱生系统 冷空气入侵路径 沙尘活动的变化及趋势.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一次夏季强沙尘暴的影响系统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伏村 张德玉 +1 位作者 郝志毅 付有智 《干旱气象》 2009年第3期239-244,共6页
使用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张掖CINRAD—CC天气雷达观测数据对2008年6月13日发生在河西走廊中部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连续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空气快速东移叠加到地面热低压之上形成对流不稳定,使得中... 使用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张掖CINRAD—CC天气雷达观测数据对2008年6月13日发生在河西走廊中部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连续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空气快速东移叠加到地面热低压之上形成对流不稳定,使得中尺度对流系统快速发展;T—LnP图上500~540hPa干暖盖有利于对流层低层不稳定能量的存储和积累,于暖盖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的重要征兆;沙尘暴发生前对流系统先从低层发展,然后迅速向中层发展;沙尘暴发生后中低层雷达回波减弱;中层回波开始增强,并向下发展,降水增大后,沙尘暴减弱消失;沙尘暴发生在紧邻强回波前面弱回波区域内;地面观测沙尘暴发生、发展、消亡时间与逆风区生消演变密切相关,沙尘天气发生在逆风区范围内,强沙尘暴天气发生在逆风区外层风速大值区的强辐合上升气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沙尘暴 对流不稳定 多普勒天气雷达 逆风区
下载PDF
一次引发华北和北京沙尘暴天气的快速发展气旋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赵琳娜 赵思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22-735,共14页
对造成 2 0 0 0年 4月 5~ 7日华北大范围严重沙尘天气、产生大风的蒙古气旋快速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气旋发展初期和发展成熟期温度平流均为气旋发展的主要因子 ,涡度平流也起了作用 ,但较温度平流作用弱且随气旋的发展而减弱。斜压作... 对造成 2 0 0 0年 4月 5~ 7日华北大范围严重沙尘天气、产生大风的蒙古气旋快速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气旋发展初期和发展成熟期温度平流均为气旋发展的主要因子 ,涡度平流也起了作用 ,但较温度平流作用弱且随气旋的发展而减弱。斜压作用开始出现在低层且位于气旋的后部 ,气旋发展开始时气旋区高低空并没有很强的锋生 ,但到气旋发展到最强时 ,对流层高空锋生区叠加在低层锋区上气旋周围的斜压作用增强 ,这对于有效位能的释放、动能的制造及气旋的加深有很大作用。此外 ,斜压强迫诱发出强烈的非地转风 ;对流层顶出现较深的“下陷” ,显示出冷空气的快速下沉及高低空系统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 ;水汽和潜热释放的作用不明显 ;揭示出该气旋发生发展机制不但与挪威学派的温带气旋模型有较大差别 ,而且与Petterssen的A、B类气旋发展、我国夏半年降水的江淮气旋和西南涡等低压系统亦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温带气旋 大风天气 等熵分析
下载PDF
南疆近60年来的气候变化及其对沙尘暴发生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34
12
作者 刘明哲 魏文寿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9-483,共5页
利用南疆1942-2001年的气象实测资料,并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对缺失的资料进行插补,研究了南疆近60年来的气温、降水、大风和沙尘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了南疆气候变化趋势、沙尘暴与大风、气温、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南疆气候变化对沙尘... 利用南疆1942-2001年的气象实测资料,并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对缺失的资料进行插补,研究了南疆近60年来的气温、降水、大风和沙尘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了南疆气候变化趋势、沙尘暴与大风、气温、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南疆气候变化对沙尘暴发生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疆的气候变暖减弱了冷空气活动,从而使得南疆大风发生日数减少;近几十年来降水量的增加和近地表风速的降低增加了地表土壤湿度,同时也增加了地表植被覆盖度。这些变化使得近几十年来南疆沙尘暴的发生日数呈明显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气候变化 大风 发生日数 表土湿度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苏干湖沉积元素特征与大风尘暴事件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磊 强明瑞 +1 位作者 牛光明 郎丽丽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102,共8页
通过分析苏干湖地区降尘(含尘暴样品)、湖泊表层沉积(碎屑沉积)以及湖泊东部地表沉积3组样品的元素组成特征发现:3组样品具有同源性,Al和Ti在粉尘释放—沉积中行为稳定,Fe可能受元素分馏效应的影响,在湖泊沉积中富集程度相对较高。6次... 通过分析苏干湖地区降尘(含尘暴样品)、湖泊表层沉积(碎屑沉积)以及湖泊东部地表沉积3组样品的元素组成特征发现:3组样品具有同源性,Al和Ti在粉尘释放—沉积中行为稳定,Fe可能受元素分馏效应的影响,在湖泊沉积中富集程度相对较高。6次典型尘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尘暴降尘中Al、Fe、Ti通量的变化与尘暴发生期间10 min平均风速及其变差系数(Cv)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Al、Fe、Ti通量不仅可以作为尘暴中风速变化的替代指标,而且可以指示尘暴事件中风速的变化幅度。苏干湖现代沉积(岩心)中Al、Fe、Ti通量变化与冷湖气象站44年的年均大风日数记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可以利用湖泊现代沉积中风成输入碎屑组分(去除有机质和碳酸盐)的Al、Fe、Ti通量作为大风尘暴事件的替代指标,以重建地质历史时期柴达木盆地粉尘源区尘暴演化序列或者粉尘释放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组成 大风—尘暴事件 粉尘源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4.12”强沙尘暴天气中期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凤荣 吉惠敏 宋秀玲 《干旱气象》 2001年第2期31-33,共3页
从中期预报的角度 ,对 2 0 0 0年 4月 12日甘肃河西中东部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环流演变特征、波谱特征以及冷空气活动等方面 ,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这次强沙尘暴天气是在 2波转 1波的环流调整中生成长波槽 ,其后又在 1波转 2波... 从中期预报的角度 ,对 2 0 0 0年 4月 12日甘肃河西中东部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环流演变特征、波谱特征以及冷空气活动等方面 ,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这次强沙尘暴天气是在 2波转 1波的环流调整中生成长波槽 ,其后又在 1波转 2波 ,3波增幅的情况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沙尘暴 环流调整 长波槽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一次强沙尘暴过程的干侵入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伏村 邵亮 +2 位作者 郭良才 付有智 张悦5 《干旱气象》 2008年第2期30-35,共6页
使用NCEP(1°×1°)每天4次的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4月9~10日发生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沙尘暴天气有明显的干侵入特征,对流层中高层高位势涡度,干空气在西北气流引导下... 使用NCEP(1°×1°)每天4次的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4月9~10日发生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沙尘暴天气有明显的干侵入特征,对流层中高层高位势涡度,干空气在西北气流引导下,沿等熵面入侵到边界层;干侵入使对流层低层产生高位涡扰动、锋面气旋环流加强、低空急流形成、边界层辐合增强,从而引发了这次强沙尘暴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沙尘暴 干侵入 位势涡度 低空急流 辐合
下载PDF
中纬区长寿命Es层的维持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友文 马月华 +1 位作者 徐品新 赵海斌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7-1051,共5页
首届狮子座强流星雨国际联测期间,我们开展了多学科、多手段的狮子座和天龙座强流星雨及其电离效应的综合观测,并结合近半个世纪的(1957~2003年)狮子座、英仙座和天龙座强流星雨及其电离效应等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证实夜间(18:0... 首届狮子座强流星雨国际联测期间,我们开展了多学科、多手段的狮子座和天龙座强流星雨及其电离效应的综合观测,并结合近半个世纪的(1957~2003年)狮子座、英仙座和天龙座强流星雨及其电离效应等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证实夜间(18:00~06:00)爆发的强流星雨在其爆发的-92h到102h时段内,在大范围同时观测到fbEs异常峰的存在。下述结论亦得到初步证明:fbEs异常峰出现规律,强流星雨和宇宙尘暴的形成机制。文内还对宇宙尘的演化过程,中纬区Es层金属离子的来源和中纬区长寿命Es层的维持机制作了粗浅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星雨 fbEs 异常峰 宇宙尘暴
下载PDF
阿拉善地区沙尘暴发生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 被引量:6
17
作者 董智 谷雨 李红丽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26-31,共6页
统计分析阿拉善地区1961—2003年43 a的沙尘暴发生的空间分布特征,月际、年际和年代际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阿拉善地区沙尘暴天气在空间分布上以拐子湖为中心向外辐射减少,且北部、东部区域沙尘暴发生多,西部、南部区域发... 统计分析阿拉善地区1961—2003年43 a的沙尘暴发生的空间分布特征,月际、年际和年代际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阿拉善地区沙尘暴天气在空间分布上以拐子湖为中心向外辐射减少,且北部、东部区域沙尘暴发生多,西部、南部区域发生少;在季节变化上呈现出沙尘暴春夏多发、秋冬少发的分布规律,年际间沙尘暴发生时间(以d计)高于多年平均发生时间的年份少,年代际间则以20世纪70年代沙尘暴发生时间最多,之后表现为逐渐减少趋势;沙尘暴出现时间是该地区特定气候、地理和生态环境等条件的反映,沙尘暴发生时间与大风发生时间呈正相关,与当年气温、上年降水量呈负相关,且月均沙尘暴发生时间与月均大风发生时间呈紧密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988 5。研究结果可为阿拉善地区沙尘暴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时空变化 大风 阿拉善地区
下载PDF
民勤地区大震、古地理和沙尘暴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瑾冰 《灾害学》 CSCD 2004年第2期64-68,共5页
民勤地区是中国沙尘暴发生年频次最高的地区。本文讨论了干旱、地震、古湖泊和风线对民勤地区沙尘暴形成所产生的综合作用。强地震破坏了土壤颗粒的团聚性,古湖泊环境提供了沙土混杂的地表层,风线决定了沙尘暴的飞扬和运移。
关键词 民勤地区 沙尘暴 最高频次 强震 古湖泊 气候 综合作用
下载PDF
“3·15”北方强沙尘暴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27
19
作者 段伯隆 刘新伟 +3 位作者 郭润霞 宋强 狄潇泓 段明铿 《干旱气象》 2021年第4期541-553,共13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风云4A卫星资料、植被覆盖资料及NCEP FNL再分析资料等,分析2021年3月14—18日席卷我国北方的大范围强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机制、传输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1)前期干旱少雨、气温偏高及对应的北方大部植被...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风云4A卫星资料、植被覆盖资料及NCEP FNL再分析资料等,分析2021年3月14—18日席卷我国北方的大范围强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机制、传输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1)前期干旱少雨、气温偏高及对应的北方大部植被覆盖度偏低,为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很好的沙源条件。(2)此次沙尘天气是在蒙古气旋强烈发展及其后部冷高压共同作用下发生的。(3)沙尘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地面冷锋后部的大风过境造成,集中发生在华北、东北等地;第二阶段受前期没有消散的高空沙尘南压扩散及沙尘回流造成,集中发生在西北地区。(4)对水平螺旋度、混合层高度以及垂直速度等物理量的分析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起沙条件不足,沙尘天气主要受上游沙尘输送影响。我国东部沙尘主要由蒙古国南部区域起沙贡献;而西北地区沙尘主要由蒙古国及其自身产生的沙尘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沙尘暴 起沙条件 起沙机制 稳定度
下载PDF
一次沙尘暴过程锋生函数和地表热通量的数值诊断 被引量:34
20
作者 孙军 姚秀萍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8-494,共7页
沙尘暴是我国西北地区春季常发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本文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改进的PSU/NCAR的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 ,对 1995年 5月 16日我国西北地区发生的一次沙尘暴天气个例进行了锋生函数和地表热通量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沙尘... 沙尘暴是我国西北地区春季常发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本文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改进的PSU/NCAR的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 ,对 1995年 5月 16日我国西北地区发生的一次沙尘暴天气个例进行了锋生函数和地表热通量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沙尘暴过程是冷锋在移至我国西北地区时产生的一种强烈锋生过程 ;地表感热通量明显大于地表潜热通量 ;有无地面热通量对比试验表明 ,热力因子在沙尘暴产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锋生 强风 沙源 热力不稳定 数值模拟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