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Special Strong Wind and Severe Rainstorm Caused by Typhoon Rammasun in Guangxi,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Xiakun Zhang Jian Chen +2 位作者 Zhenquan Lai Liping Zhai Mo Lin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7年第8期235-251,共17页
Based on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NCEP 1° × 1° reanalysis data, reanalysis data with resolution 0.75° × 0.75° from ECMWF and Doppler weather radar, we analyzed the we... Based on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NCEP 1° × 1° reanalysis data, reanalysis data with resolution 0.75° × 0.75° from ECMWF and Doppler weather radar, we analyzed the weather conditions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 Typhoon Rammasun (1409), which caused special strong wind and severe rainstorm in Guangxi.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yphoon Rammasun offshore sudden strengthening in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was that loop pressure ridge superimposed into the westward extension of subtropical high, to making enable rapid strengthening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so the subtropical high advanced faster than the Rammasun move, Rammasun center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distance reduced and the gradient increased;2) Rammasun northward to south china coast with plenty of vapor following ITCZ, before landing, southwest monsoon and cross-equatorial flow were involved, Rammasun got latent heat of monsoon jet, enabling it to strengthen in offshore;3) Rammasun from the Qiongzhou Strait into the northern Gulf, therefore the Strait of short passages and both sides belong to the low zone, friction consumption smaller, that was the main reason what was able to maintain the strength of the super typhoon, when Rammasun into the Beibu Gulf;4) Diagnostic analysis shows that Rammasun before entering the northern Gulf and into the Beibu Gulf later, vorticity weakened, divergence and vapor flux divergence changed were smaller, meanwhile, vertical ascent speed and latent heat transport both increased, which was important reason of severe rainstorm caused by Rammasu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hoon Rammasun strong Wind SEVERE RAINSTORM CAUSE ANALYSIS GUANGXI
下载PDF
我国沿海混合强风区典型桥址设计风速取值研究
2
作者 吴思哲 方根深 +3 位作者 潘放 胡小浓 赵林 葛耀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9-607,共9页
为解决我国沿海典型强/台风混合风气候地区仅依赖实测样本难以准确估计不同风气候极值风速的问题,提出同时考虑台风与非台风的极值风速估计方法.对于非台风气候,利用最优概率密度分布拟合年极值风速样本,并考虑因有限样本和概率模型选... 为解决我国沿海典型强/台风混合风气候地区仅依赖实测样本难以准确估计不同风气候极值风速的问题,提出同时考虑台风与非台风的极值风速估计方法.对于非台风气候,利用最优概率密度分布拟合年极值风速样本,并考虑因有限样本和概率模型选择产生的不确定性,获取非台风极值风速区间,其中广义极值(GEV)分布与皮尔逊Ⅲ型(P3)分布估计不确定性约为3~8 m/s.对于台风气候,采用随机路径数值模拟方法,结合三维台风风场模型直接估计10 m高度、基准高度处的极值风速.由此将非台风和台风作为独立事件,采用两者极值风速曲线外包络作为推荐的极值风速设计曲线,并与现行规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区间作为取值依据,可保证规范风速普遍低于上包络风速2~5 m/s,临近区间均值,落于区间内,提供了更全面的风速取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强风 台风 非台风 极值风速 不确定性 随机模拟
下载PDF
闽东沿海台风大风天气分布特征
3
作者 林冰 陆璟辉 +1 位作者 王宇飞 李岩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01-307,共7页
基于2011-2020年中央气象台台风逐小时资料、沿海自动站观测资料,分析闽东沿海台风大风天气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1-2020年,闽东影响台风共有62个.其中,56个造成闽东沿海大风天气,年均5.6个.闽东沿海台风大风影响时段在6-11月,8月闽东... 基于2011-2020年中央气象台台风逐小时资料、沿海自动站观测资料,分析闽东沿海台风大风天气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1-2020年,闽东影响台风共有62个.其中,56个造成闽东沿海大风天气,年均5.6个.闽东沿海台风大风影响时段在6-11月,8月闽东沿海出现的台风大风天气过程最多,秋季影响台风均能造成闽东沿海大风天气.较其他月份,闽东沿海7月更常出现强烈的台风大风天气,近10年闽东沿海7月的台风大风过程中36%达到了12级及以上,其中18%达到14级及以上,两个等级的强风在7月占比均为各月份中最高,近10年闽东沿海台风大风历史极值也出现在7月.T1、T2、T3型闽东影响台风均造成闽东沿海台风大风天气,92.3%的T4型台风、86.7%的T5型台风也造成闽东沿海大风天气.T1、T2型台风造成的大风最强,阵风最高可达14级及以上,T3、T4、T5型台风大风强度则较弱.不同路径台风各区域极大风存在差异,但大多数情况下,同一纬度,越靠近开阔海面,大风影响程度越严重.台风大风极值多出现在海岛站点,而各地形区域临近开阔海面的站点极大风次之,也都达到较大的等级,临近大陆站点及海湾内部海岛站点风力等级往往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大风 台风极端大风 分布特征 闽东沿海
下载PDF
风廓线雷达资料在典型天气过程预报预警中的应用
4
作者 陈立波 许凌轩 +1 位作者 张佳婷 任倩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4年第3期85-94,共10页
本文基于上海市宝山站2020年11月建成的探测高度16 km的对流层风廓线雷达(TWP16型)资料,结合多普勒雷达产品、宝山自动站观测和MICAPS高低空环流实况数据,对比分析了影响宝山地区的寒潮大风、强对流大风和台风大风过程中TWP16型风廓线... 本文基于上海市宝山站2020年11月建成的探测高度16 km的对流层风廓线雷达(TWP16型)资料,结合多普勒雷达产品、宝山自动站观测和MICAPS高低空环流实况数据,对比分析了影响宝山地区的寒潮大风、强对流大风和台风大风过程中TWP16型风廓线资料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TWP16型风廓线资料对宝山地区上空垂直方向上高时空分辨率的风场变化有一定的刻画能力,能较好地反映出三类大风天气过程中高低空急流、垂直切变、冷暖平流的结构及变化,对影响本地的大风天气监测预警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强对流大风 寒潮大风 台风大风 临近预报
下载PDF
强台风黑格比的路径和降水诊断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昌贤 陈红 +1 位作者 郭冬艳 李云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86,I0004-I0005,共13页
利用1°×1°的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要素、中尺度自动站、地面加密探测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综合分析环流背景对强台风黑格比的路径和降水变化的影响,并对黑格比影响过程的物理量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台... 利用1°×1°的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要素、中尺度自动站、地面加密探测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综合分析环流背景对强台风黑格比的路径和降水变化的影响,并对黑格比影响过程的物理量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路径稳定西北偏西行的主要原因是500hPa副高为带状分布,副高南侧边缘偏东和东南引导气流加强,台风北侧最大东风风速与南侧的最大西风风速之差增大;(2)多普勒雷达基本反射率分析发现对流单体回波在雨带的上游(海上)发展,移动到下游(陆地)迅速减弱;空中垂直液态含水量对于台风降水的演变趋势、降水量估测和降水落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在台风暴雨系统中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产品,由于液态含水量的密实程度不同,降水效率差异极大,有时可使降水量的差异达到2.5倍甚至更大;多普勒雷达产品1小时降水量与实际降水落区和降水量有较好的一致性,而降水落区的表现最好。1小时降水量产品与雷达反射率以及空中垂直液态含水量产品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3)"黑格比"在西北偏西移动过程中其垂直运动、涡度、水汽通量散度等各物理量场均表现出有利于降水加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台风 路径 降水 诊断分析
下载PDF
泰安地震台重力扰动现象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梅 季爱东 +3 位作者 曲同磊 徐长朋 王鹏 佟瑞清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3-451,共9页
利用滤波分析法对山东泰安地震台重力固体潮观测的分析表明,重力观测中存在大量高频扰动信号.通过与气象观测实况资料的对比发现,这些异常扰动信号除了受台风等热带气旋影响外,还明显与"冷空气"过境等区域强对流天气有关.对... 利用滤波分析法对山东泰安地震台重力固体潮观测的分析表明,重力观测中存在大量高频扰动信号.通过与气象观测实况资料的对比发现,这些异常扰动信号除了受台风等热带气旋影响外,还明显与"冷空气"过境等区域强对流天气有关.对泰安台JCZ-1甚宽频带地震仪观测资料的频谱分析和滤波处理进一步表明,区域强对流天气及台风对重力仪的影响频段均在1—8s范围内,其中2—6s区间影响最为显著;强对流天气过程触发的扰动信号范围可以在1—16s,但8s后扰动信号对重力仪观测基本不造成影响,即重力仪对高频扰动信号的响应存在8s的截止周期.JCZ-1甚宽频带地震仪的波谱分析还反映出扰动信号的动态特征,即强对流天气产生的扰动信号在发展、传播过程中,首先出现的信号频率较高,随着时间推移信号逐渐向低频演化,揭示了干扰信号传播的多普勒效应以及扰动信号激发源的移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 地震仪 扰动 强对流 台风
下载PDF
基于物理约束扰动的EnSRF雷达资料同化 被引量:14
7
作者 闵锦忠 毕坤 +1 位作者 陈耀登 王世璋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在完善WRF集合均方根滤波同化系统的双向嵌套预报方案、雷达资料质量控制方案和多微物理过程积分方案的基础上,引入了一种扰动势函数、流函数的尺度较小、物理意义更明显的集合初始扰动新方案。通过台风"桑美"登陆过程中的多... 在完善WRF集合均方根滤波同化系统的双向嵌套预报方案、雷达资料质量控制方案和多微物理过程积分方案的基础上,引入了一种扰动势函数、流函数的尺度较小、物理意义更明显的集合初始扰动新方案。通过台风"桑美"登陆过程中的多普勒雷达资料直接同化试验,对比新扰动方案与目前应用较多的背景误差协方差随机扰动和全场随机扰动方案,对集合滤波同化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初始扰动方案都有效改善了台风内部结构,但新方案由于尺度更小、结构更为合理,其同化效果也更为显著,提高了对台风路径、中心最低气压、最大风速及降水的预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台风 资料同化 集合均方根滤波 多普勒雷达 初始扰动
下载PDF
强台风“黑格比”实测海上风电机组极端风况特征参数分析和讨论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东海 宋丽莉 +3 位作者 李国平 秦鹏 陈雯超 黄浩辉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7-326,共10页
利用广东近海海上一座100 m高气象塔上设置的三维超声测风仪获取的强台风"黑格比"过程实测数据,分析研究海上风电机组在强台风影响下极端载荷参数的变化特征,通过仪器直接测量的参数与IEC 61400-1规范(由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 利用广东近海海上一座100 m高气象塔上设置的三维超声测风仪获取的强台风"黑格比"过程实测数据,分析研究海上风电机组在强台风影响下极端载荷参数的变化特征,通过仪器直接测量的参数与IEC 61400-1规范(由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推荐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研究该规范推荐的风电机组极端载荷参数计算方法在台风条件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1)强台风"黑格比"在近海海面上产生的极端操作阵风风速和极端风向变幅的过程变化均呈"M"型双峰分布,最大值均出现在台风眼壁强风区;(2)由仪器直接测量的极端操作阵风风速和极端风向变幅值与根据IEC公式计算结果差别明显;(3)台风强风影响产生的极端操作阵风和极端风向变幅参数均出现超越IEC给出的三种标准类型风电机组的设计上限标准;并且IEC公式计算值比仪器直接测量值显著偏大;(4)在风电机组处于满发、切出和停机生存等工况下,IEC公式计算和仪器直接测量的极端操作阵风基本一致,但IEC公式对极端风向变幅的计算值要比仪器直接测量值大。与IEC的风电机组设计标准相比,仪器直接测量的极端操作阵风在时间周期1~3.5 s和7~10 s区间超出标准,但极端风向变幅一般不会突破IEC的风电机组设计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台风 海上风电机组 极端载荷 IEC标准适用性
下载PDF
台风边缘/中心区域经历平坦地貌时平均风剖面特性 被引量:8
9
作者 赵林 潘晶晶 +3 位作者 梁旭东 宋丽莉 朱乐东 葛耀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5-52,共8页
利用浙江沿海东海塘观测塔(120m高),实测得到3次强台风(海棠Haitang 0505、麦莎Matsa 0509和卡努Khanun0515)登陆时段距地面5个不同高度处平均风速记录资料。统计表明平均风剖面幂指数登陆前变化均非常剧烈,登陆后则趋于平稳;实测场地(... 利用浙江沿海东海塘观测塔(120m高),实测得到3次强台风(海棠Haitang 0505、麦莎Matsa 0509和卡努Khanun0515)登陆时段距地面5个不同高度处平均风速记录资料。统计表明平均风剖面幂指数登陆前变化均非常剧烈,登陆后则趋于平稳;实测场地(近A类场地条件)多数情况台风的风剖面幂指数均大于规范规定值0.12,仅在台风中心经过观测塔较短时间内取值小于规范建议值;当观测塔始终位于台风影响外围区时,平均风剖面幂指数随着台风中心与观测塔距离的增大而缓慢减小;当观测塔穿过台风中心时,平均风剖面幂指数随着台风中心与观测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台风登陆后,观测塔所在地的平均风速逐渐减小,而平均风剖面幂指数却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台风 平均风 风剖面幂指数 台风边缘/中心区域
下载PDF
超强台风Saomai(0608)加强成因分析及海温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薛根元 张建海 +1 位作者 陈红梅 俞海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1-321,共11页
以严重影响我国的2006年8号超强台风Saomai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大尺度环流特征和物理量场对其登陆前强度不断加强成因作诊断分析,指出台风加强与副高的加强和南落、低空持续加强的水汽输送、高空流出气流的强辐散、台风移向垂直切变小值... 以严重影响我国的2006年8号超强台风Saomai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大尺度环流特征和物理量场对其登陆前强度不断加强成因作诊断分析,指出台风加强与副高的加强和南落、低空持续加强的水汽输送、高空流出气流的强辐散、台风移向垂直切变小值区和暖洋面密切相关。然后,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分析了海温高低对台风强度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台风强度对海温十分敏感,海温改变可以引起台风强度的迅速变化,海温降低2℃将使台风最终减弱19hPa。边界层通量的分析表明,海温变化对台风强度的影响中潜热通量的作用是主要的,而感热输送的作用较小。就海温变化是否引起诸多台风强度影响因子分析发现,高海温使台风区域低空气旋式环流和高层辐散流出加强,导致低空更多的水汽向该区辐合,暖海面上空潮湿空气的辐合上升释放大量的凝结潜热为台风的发展加强提供了更多的水汽和能量。对比试验还表明,正位涡向下输送预示着台风将快速加强。另外,本次试验中海温变化对台风移动路径影响不明显,因而对环境风的垂直切变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台风Saomai 强度变化 成因 海温 数值试验
下载PDF
强台风“黑格比”暴雨洪涝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何慧 陆虹 欧艺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0-444,共5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0814号强台风"黑格比"引发华南西南部严重暴雨洪涝特征及其成因。结果显示:①2008年9月下旬副高强度偏强,位置偏北偏西,台风易受其南侧偏东气流引导而西行;②台风"黑格比"强度强,辐合...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0814号强台风"黑格比"引发华南西南部严重暴雨洪涝特征及其成因。结果显示:①2008年9月下旬副高强度偏强,位置偏北偏西,台风易受其南侧偏东气流引导而西行;②台风"黑格比"强度强,辐合上升运动强烈,触发强降雨;③南海夏季风增强和季风辐合带北抬,西南暖湿气流强盛,增强了辐合上升运动,并为台风降雨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水汽,使降雨加强和持续;④除了气象因素外,地形对西行台风降雨量的显著增幅作用,是造成强台风"黑格比"暴雨洪涝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台风 暴雨洪涝 季风辐合带 地形
下载PDF
强台风作用下近岸海域波浪-风暴潮耦合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2
作者 魏凯 沈忠辉 +1 位作者 吴联活 秦顺全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9-146,共8页
强台风作用会在近岸海域形成狂风、巨浪、风暴潮等极端环境,严重威胁跨海桥梁等近海工程结构安全。该研究采用Holland模型风场叠加宫崎正卫移行风场和ERA-Interim风场模拟台风风场,探讨了不同的最大风速半径经验公式对风场的适用性,同... 强台风作用会在近岸海域形成狂风、巨浪、风暴潮等极端环境,严重威胁跨海桥梁等近海工程结构安全。该研究采用Holland模型风场叠加宫崎正卫移行风场和ERA-Interim风场模拟台风风场,探讨了不同的最大风速半径经验公式对风场的适用性,同时驱动SWAN+ADCIRC波流耦合模式,模拟了强台风"玛莉亚"下台湾海峡及近岸海域波浪-风暴潮的发展过程,并分析了近岸海域波浪、风暴潮的分布特点。为证明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采用风、浪实测资料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叠加风场和TPXO潮汐模式共同驱动的SWAN+ADCIRC波流耦合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台风期间近岸海域波浪-风暴潮的生成与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台风 波浪-风暴潮 近岸海域 SWAN+ADCIRC模式 驱动风场
下载PDF
试析海上风机在强台风下叶片受损风险与对策——考察红海湾风电场的启示 被引量:26
13
作者 王景全 陈政清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第11期32-34,共3页
2003年9月近海丘陵区风电场———汕尾红海湾风电场风机叶片被台风"杜鹃"吹坏。从破坏形式可以断定叶片曾发生大幅度扭转颤振而且与不利地形有关。从这一实例来看,同等强度台风情况下海上风机叶片受损的风险可能低于海岸风机... 2003年9月近海丘陵区风电场———汕尾红海湾风电场风机叶片被台风"杜鹃"吹坏。从破坏形式可以断定叶片曾发生大幅度扭转颤振而且与不利地形有关。从这一实例来看,同等强度台风情况下海上风机叶片受损的风险可能低于海岸风机,因为海面平坦,不具备风向局部变化条件。此次风灾也表明,保持风机处于停转顺桨,但可偏航的暂停状态是叶片防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机 强台风 叶片受损 风险 对策
下载PDF
典型台风登陆过程平均风时距转换系数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潘晶晶 赵林 +2 位作者 梁旭东 朱乐东 葛耀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8-164,共7页
为掌握中国东南沿海台风登陆过程近地面风速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根据2005年浙江省东海塘观测塔和上海市芦潮港观测塔分别实测得到的2次典型强台风(麦莎(Matsa 0509)和卡努(Khanun 0515))登陆时段距地面10 m高度处的实时风速记录资料,计... 为掌握中国东南沿海台风登陆过程近地面风速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根据2005年浙江省东海塘观测塔和上海市芦潮港观测塔分别实测得到的2次典型强台风(麦莎(Matsa 0509)和卡努(Khanun 0515))登陆时段距地面10 m高度处的实时风速记录资料,计算了不同时距风速的转换系数及其概率分布.计算结果表明,风速时距转换系数服从广义极值分布,V3 s/V10 min服从极值Ⅱ型分布,V30 min/V10 min以及V1 h/V10 min服从极值Ⅲ型分布.分别处于台风远端和近端的两处观测塔的实测记录表明,A类场地下,在台风影响范围内,工程场地处台风气候条件下10 m高度处风速时距转换系数的取值及其概率分布基本保持稳定,基本不受台风路径、台风强度变化、观测点在台风风场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台风登陆与否的影响.A类场地的台风气候条件下,采用基于概率统计的具有一定保证率的风速时距转换系数取值,能够为建筑结构抗风性能设计提供可靠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台风 转换系数 不同时距 广义极值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华南、华东沿海登陆台风暴雨和大风的分析 被引量:30
15
作者 田辉 马开玉 林振山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49-153,共5页
利用国家气象局出版的1949~1996年台风资料,研究了华南、华东沿海登陆台风暴雨和大风特征.得出:华南沿海登陆台风主要集中在6~11月,8~9月的降水量最大,风速最大是8~9月;华东沿海登陆台风主要集中在7~9月,... 利用国家气象局出版的1949~1996年台风资料,研究了华南、华东沿海登陆台风暴雨和大风特征.得出:华南沿海登陆台风主要集中在6~11月,8~9月的降水量最大,风速最大是8~9月;华东沿海登陆台风主要集中在7~9月,其降水量和风速都不亚于华南沿海登陆台风;华南和华东沿海各时段的登陆台风具有3~5年的周期振荡,一般在厄尔尼诺期间登陆台风次数减少,反厄尔尼诺期间登陆台风次数增加;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与华南沿海6~7月登陆台风次数和副高北界位置与华南沿海6~7月及8~9月登陆台风次数的相关系数在统计学上达到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台风大风 登陆台风
下载PDF
0814号强台风(黑格比)引发的珠江口超高潮位与海平面上升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游大伟 聂宇华 +2 位作者 蔡兵 刘胜文 吴楚宗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8-232,共5页
0814号"黑格比"台风是登陆广东的强台风,引发严重风暴潮,造成珠江口超高水位。由于珠海验潮站仪器受损,未能记录最高潮位。文中采取测量水痕和邻近站差值相似比较法对该站在黑格比台风袭击时最高潮位的出现时间及高程进行后报... 0814号"黑格比"台风是登陆广东的强台风,引发严重风暴潮,造成珠江口超高水位。由于珠海验潮站仪器受损,未能记录最高潮位。文中采取测量水痕和邻近站差值相似比较法对该站在黑格比台风袭击时最高潮位的出现时间及高程进行后报,估算出珠海站此时间的最高潮位为珠江基面上(274±5)cm,并对该次台风的珠江口异常高潮位与海平面上升及围海造地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沿海工程高程设计和评估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对风暴潮潮位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台风“黑格比” 珠江口 验潮站 潮位
下载PDF
我国登陆台风引起的大风分布特征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9
17
作者 杨玉华 雷小途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3-642,共10页
用1949~2001年我国台风大风实测纪录对此期间台风引起的大风进行研究,具体分析了台风引起的6级及以上、8级及以上大风的频数,和大风风速的平均值、极端最大值的分布特征,并对台风登陆的地段、季节对上述要素的影响和台风登陆前、后上... 用1949~2001年我国台风大风实测纪录对此期间台风引起的大风进行研究,具体分析了台风引起的6级及以上、8级及以上大风的频数,和大风风速的平均值、极端最大值的分布特征,并对台风登陆的地段、季节对上述要素的影响和台风登陆前、后上述要素的变化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在引起我国境内大风天气的台风中,有62%在我国登陆;而登陆我国的台风中,有89%会引起大风过程。台风引起的我国境内大风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等频数线几乎与海岸线平行,向内陆急剧减小,在杭州湾以北地区较少出现8级以上的台风大风,而极端最大风速与大风频数有类似的分布;在华南登陆的台风引起的大风频数明显高于华东和华北,华东又高于华北,引起的大风风速的大值区与登陆地段较为一致;登陆台风在4~8月间逐渐增多,引起的大风范围逐步向北推进,在9~11月间登陆台风逐渐减少,大风范围逐步往南消退;台风登陆前引起的大风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登陆后台风大风出现范围明显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大风 登陆台风 大风频数
下载PDF
对强台风“纳沙”(1117)登陆海南岛前后降水非对称性的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海波 白爱娟 蔡亲波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6-398,共13页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卫星资料,以2011年强台风"纳沙"为例,分析了"纳沙"登陆海南岛前后的降水特征,并分析了"纳沙"周围TBB、湿度、水平风速和垂直速度在其路径两侧分布的不对称性,...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卫星资料,以2011年强台风"纳沙"为例,分析了"纳沙"登陆海南岛前后的降水特征,并分析了"纳沙"周围TBB、湿度、水平风速和垂直速度在其路径两侧分布的不对称性,并从空间结构的分布上讨论了降水分布的可能成因。结果表明:登陆海南岛前后,"纳沙"的降水在其路径两侧的分布呈显著的不对称性,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其路径左侧。"纳沙"除温度距平的分布较对称外,其它物理量在台风周围的空间结构均表现为显著的不对称性:(1)TBB,在路径左侧的强对流云系的强度和范围均比右侧大;(2)湿度,路径左侧的湿区范围比路径右侧大;(3)水平风速,台风位于海上和登陆时,路径右侧的最大风速比左侧强,台风登陆时其左右两侧最大风速相差20 m/s;在登陆前和登陆后路径右侧的相等大风速区范围比左侧大;(4)垂直速度,路径左侧的上升运动比右侧强,尤其在台风登陆时左侧的垂直上升速度比右侧大-2.4 Pa/s。通过对比上述物理量的非对称分布与降水分布可知,湿度可能是台风降水非对称分布的原因之一,而垂直速度可能是造成"纳沙"非对称降水的主要原因。另外,从垂直风切变作用进一步探究台风降水非对称性的形成机制,结果发现"纳沙"登陆前后的强降水均集中在顺切变方向及其左侧。垂直风切变可较好地解释路径左侧的强垂直上升运动和强降水区。此外海南岛的地形条件也导致"纳沙"在登陆期间海南岛西部的降水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强台风“纳沙” 非对称降水 空间结构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登陆强台风“凤凰”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琦 徐明 +1 位作者 赖安伟 汪小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20053-20058,20104,共7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6 h再分析资料、NCEP/NCAR地表潜热通量一日4次再分析资料以及TBB资料等,对2008年第8号强台风"凤凰"登陆引起的暴雨进行了深入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充沛的水汽以及层结不稳定为...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6 h再分析资料、NCEP/NCAR地表潜热通量一日4次再分析资料以及TBB资料等,对2008年第8号强台风"凤凰"登陆引起的暴雨进行了深入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充沛的水汽以及层结不稳定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热力条件;高层有明显的辐散,低层有明显的辐合,且从低层到高层伴随着很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螺旋度的大值中心的演变基本反映了台风中心的移动方向,而强降水一般发生在正螺旋大值中心的右侧,且梯度大的一侧比梯度小的一侧降水强度更大;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中心对应未来12 h强降水的发生区,对判断台风在陆上的运动、维持也有一定的意义;地表潜热通量在此次暴雨过程的各个时段均为正值,其向上输送和强弱变化对台风强度的维持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台风“凤凰” 螺旋度 非地转湿Q矢量 暴雨成因
下载PDF
强台风“珍珠”异常路径的特点、成因及预报 被引量:51
20
作者 李天然 吴婉萍 林良勋 《广东气象》 2006年第3期18-22,共5页
通过对强台风“珍珠”路径4个阶段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特别是影响台风移动的诸多因子及其对“珍珠”西行北折异常路径所起的作用分析,发现:大尺度环境场的调整(副高脊线东退南落、越赤道气流的变化、弱冷空气的变化等),使环境场对... 通过对强台风“珍珠”路径4个阶段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特别是影响台风移动的诸多因子及其对“珍珠”西行北折异常路径所起的作用分析,发现:大尺度环境场的调整(副高脊线东退南落、越赤道气流的变化、弱冷空气的变化等),使环境场对“珍珠”的引导作用减弱。弱环境流场与“珍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珍珠”西行北折的主要原因。SST的分布也有利于“珍珠”的加强和热力结构的变化,并影响“珍珠”的路径。“珍珠”的水平结构变化,特别是其热力非对称结构的变化,对路径的影响更为明显。各种主、客观预报对“珍珠”的移动路径作出了几乎完美的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科学 弱环境流场 热力非对称结构 西行北折路径 强台风“珍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