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盅口族线虫分类系统评述(线虫纲:圆线科)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路平 孔繁瑶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35-446,共12页
对盅口族Cyathostominea线虫分类系统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讨论。根据各分类学家的意见 ,笔者提出了盅口族线虫的分类系统。该系统以Lichtenfels等人 (1998)的观点为基础 ,其不同点在于 :1)将马线虫属CaballonemaAbulasze ,1937和柱咽属Cy... 对盅口族Cyathostominea线虫分类系统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讨论。根据各分类学家的意见 ,笔者提出了盅口族线虫的分类系统。该系统以Lichtenfels等人 (1998)的观点为基础 ,其不同点在于 :1)将马线虫属CaballonemaAbulasze ,1937和柱咽属CylindropharynxLeiper ,1911从盅口族中移出 ,放入柱咽族CylindropharyngeaPopova ,195 2 ;2 )Scialdo Krecek (1984 )描述的Cylicodon tophorusreineckei应归属于副杯口属ParapoteriostomumHartwich ,1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盅口族线虫 分类系统 评述 线虫纲 圆线科
下载PDF
高原鼢鼠兰塞姆属线虫一新种(杆形目:圆线科)
2
作者 康明 罗建中 +1 位作者 陈刚 白忠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9-120,共2页
本文记述寄生于青海省祁连县的高原鼢鼠盲肠内青海兰塞姆线虫新种Ransomusqinghaiensissp.nov.的形态特征。新种与R.rodentorumHall,1916相似,但不同点在于:(1)新种雄虫有伞前乳突;(2)侧肋从共同干分出,中侧肋比其他侧肋细;(3)外背肋从... 本文记述寄生于青海省祁连县的高原鼢鼠盲肠内青海兰塞姆线虫新种Ransomusqinghaiensissp.nov.的形态特征。新种与R.rodentorumHall,1916相似,但不同点在于:(1)新种雄虫有伞前乳突;(2)侧肋从共同干分出,中侧肋比其他侧肋细;(3)外背肋从背肋基部发出;(4)背肋末端有6个指状突起;(6)交合刺末端分为二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兰塞姆属线虫 杆形目 圆线科 形态特征
下载PDF
纵纹线虫属一新种(圆形目:绕体科)
3
作者 赖从龙 杨光友 《四川动物》 CSCD 1996年第3期93-95,共3页
在雅安高山姬鼠、黑线姬鼠、大足鼠和黄毛鼠的小肠内检获线虫23条(雄虫7条,雌虫16条)。经鉴定本种与爱氏纵纹线虫和舒氏纵纹线虫近似但有明显区别,定名为雅安纵纹线虫,新种(Longistriatayaanensissp... 在雅安高山姬鼠、黑线姬鼠、大足鼠和黄毛鼠的小肠内检获线虫23条(雄虫7条,雌虫16条)。经鉴定本种与爱氏纵纹线虫和舒氏纵纹线虫近似但有明显区别,定名为雅安纵纹线虫,新种(Longistriatayaanensissp.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目 绕体科 纵纹线虫属 新种
下载PDF
莫圆属线虫中国新记录种的记述 被引量:1
4
作者 剧慧栋 解立斌 赵玮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2-125,共4页
为了确定采自广东省龙门县的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和广东省广州市的东亚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消化道线虫的分类学地位,使用数码显微镜对线虫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描述。该线虫的形态特征为细小乳白色线虫,具头泡。体表具细小... 为了确定采自广东省龙门县的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和广东省广州市的东亚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消化道线虫的分类学地位,使用数码显微镜对线虫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描述。该线虫的形态特征为细小乳白色线虫,具头泡。体表具细小横纹,有两个侧翼。腹面和背面各有3条从头泡一直延伸的尾端的纵脊。雄虫交合伞由2个大的侧叶和1个小的背叶组成,交合伞肋的排列方式为3-2型。背肋的各分叉明显,分支细长。交合刺细长,末端分为两支。引带近端呈不规则斧头状,远端类似纺锤的一端。雌虫尾端有3个相同且粗壮的瘤状突起和1根细长刺。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确定该线虫为莫圆属中国新记录种——等刺莫圆线虫(Molinostrongylus spasskii Andrejko,Pinchuk&Skvorzov,19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目 莫林科 莫圆属 新记录种 蝙蝠
下载PDF
广州管圆线虫病致嗜酸细胞性脑膜炎九例患者临床和脑脊液细胞学特点 被引量:9
5
作者 关鸿志 陈琳 +5 位作者 崔丽英 郭玉璞 黄颜 周雁 王建明 任海涛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8-272,共5页
目的总结北方地区出现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引起的嗜酸细胞性脑膜炎病例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对该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9例在北京地区发病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脑脊液细胞学等检查,总结分析... 目的总结北方地区出现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引起的嗜酸细胞性脑膜炎病例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对该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9例在北京地区发病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脑脊液细胞学等检查,总结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5例。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9例)、发热(9例)、头痛(9例),伴恶心或呕吐(3例)、脑膜刺激征(7例)、视乳头水肿(2例)、肢体感觉异常(7例)、脑神经受累(3例)和肢体瘫痪(1例)等。临床分型:脑膜型8例,脊髓型1例。神经影像学:4例存在软脑膜弥漫强化,脑和脊髓实质点片状异常信号者4例。脑脊液检查:全部患者均有压力升高,白细胞均升高[(70—780)×10。/L],蛋白均升高,5例有葡萄糖减低。脑脊液细胞学:嗜酸细胞比例均升高。1例(仅行1次腰穿)嗜酸细胞比例5%,其余8例脑脊液嗜酸细胞多次检查在45%-90%,呈现以嗜酸细胞为主的炎症,伴激活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偶见浆细胞,未见寄生虫虫体。结论脑脊液嗜酸细胞比例超过50%的脑膜炎应高度怀疑广州管圆线虫病。临床结合脑脊液细胞学对诊断广州管圆线虫病有一定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圆线虫 广州 圆线目感染 脑膜炎 脑脊髓液 嗜酸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