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酒红球盖菇液体摇瓶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聂建军 李彩萍 +1 位作者 杨玉画 李兆斌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10期1073-1075,共3页
通过酒红球盖菇菌丝在液体摇瓶培养基内培养,结果表明,液体培养最佳碳源是蔗糖、最佳氮源是麸皮;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测量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筛选出酒红球盖菇液体摇瓶最佳培养基为:蔗糖2%,可溶性淀粉1%,麸皮2%,蛋白胨0.5%,KH2PO4 0.1%,... 通过酒红球盖菇菌丝在液体摇瓶培养基内培养,结果表明,液体培养最佳碳源是蔗糖、最佳氮源是麸皮;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测量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筛选出酒红球盖菇液体摇瓶最佳培养基为:蔗糖2%,可溶性淀粉1%,麸皮2%,蛋白胨0.5%,KH2PO4 0.1%,MgSO4 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红球盖菇 液体 摇瓶 培养基 优化
下载PDF
大球盖菇菌丝不同发育期酯酶同工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琪林 王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4-115,共2页
酯酶同工酶分析是食用菌种质资源研究的生化指标之一,其结果可为大球盖菇的生理生化研究和大球盖菇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用综合PDA液体培养基培养大球盖菇28d,分别于接种后第7、10、13、16、19、22、25、28d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 酯酶同工酶分析是食用菌种质资源研究的生化指标之一,其结果可为大球盖菇的生理生化研究和大球盖菇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用综合PDA液体培养基培养大球盖菇28d,分别于接种后第7、10、13、16、19、22、25、28d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法和醋酸-α-萘酯、醋酸-β-萘酯、固蓝RR盐染色法测定大球盖菇酯酶的活性及种类。结果表明: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期先后出现5种酯酶同工酶,Rf值分别是0.48、0.56、0.65、0.73、0.87。5种同工酶的出现时间和活性大小存在差异,第13~16d最多,5种同工酶都有。Rf值为0.56的酶带始终存在,酶活性也较强,可能是大球盖菇菌丝体中酯酶同工酶的特征酶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 酯酶同工酶
下载PDF
大球盖菇液体培养富锌特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琪林 王红 《农业与技术》 2007年第5期58-59,共2页
食用菌富锌研究报道很多,但培养基中锌添加量及菌体富锌量差别很大,不能适用于各种食用菌。为避免大球盖菇因为在保健功能方面落后而影响其栽培,我们对大球盖菇富锌特性进行了研究。配制不同硫酸锌浓度的PDA培养基,用双硫腙比色法测干... 食用菌富锌研究报道很多,但培养基中锌添加量及菌体富锌量差别很大,不能适用于各种食用菌。为避免大球盖菇因为在保健功能方面落后而影响其栽培,我们对大球盖菇富锌特性进行了研究。配制不同硫酸锌浓度的PDA培养基,用双硫腙比色法测干菌丝锌含量。结果表明,培养基硫酸锌添加量以385 mg/kg为宜。高于此浓度,硫酸锌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液体培养 富锌
下载PDF
大球盖菇液体培养生育条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琪林 王红 《农业与技术》 2008年第1期46-49,共4页
为了给大球盖菇液体菌种的应用推广提供科学的技术参考,用摇床培养方法研究了大球盖菇液体培养的最佳生育条件,结果表明:碳源以蔗糖为最好,氮源以硫铵为最佳,碳氮比值以24为最宜。培养基pH值在4.5~7.5,最适pH值在5.5~6.5。... 为了给大球盖菇液体菌种的应用推广提供科学的技术参考,用摇床培养方法研究了大球盖菇液体培养的最佳生育条件,结果表明:碳源以蔗糖为最好,氮源以硫铵为最佳,碳氮比值以24为最宜。培养基pH值在4.5~7.5,最适pH值在5.5~6.5。液体培养基pH值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大且最适pH值与固体培养基不同,培养时应特别注意。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对培养液pH值影响不大,培养时不必考虑培养液的pH值变化。250mL锥形瓶中装量在40~80mL菌丝生长较为适宜。转速120r/min为佳。制种或以收获菌丝为目的的培养以培养12d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液体培养 生育条件
下载PDF
大球盖菇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琪林 王红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4-85,共2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法测定大球盖菇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活性,结果表明大球盖菇过氧化物酶有4种同工酶,比移分别是:0.13、0.18、0.25、0.32,其活性大小接近.SOD三种都有,比移分别为0.20、0.21、0.25,以Cu.Zn-...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法测定大球盖菇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活性,结果表明大球盖菇过氧化物酶有4种同工酶,比移分别是:0.13、0.18、0.25、0.32,其活性大小接近.SOD三种都有,比移分别为0.20、0.21、0.25,以Cu.Zn-SOD活性最大,Mn-SOD活性较小.Cu.Zn-SOD及Mn-SOD辅因子易于丢失,应用时应予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
下载PDF
茶薪菇遗传模式和育种工艺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蔡衍山 傅俊生 +2 位作者 罗凤来 柯丽娜 黄秀治 《中国食用菌》 2007年第1期17-20,共4页
以鲜茶薪菇为材料,经担孢子弹射,稀释分离法获得37个单孢菌株。经单孢出菇验证其性遗传模式为异宗结合。再经单孢配对试验,得到了4种不同交配型的单孢菌株,单孢的极性比为9∶11∶11∶6。研究结果表明,茶薪菇性遗传模式为四极性异宗结合... 以鲜茶薪菇为材料,经担孢子弹射,稀释分离法获得37个单孢菌株。经单孢出菇验证其性遗传模式为异宗结合。再经单孢配对试验,得到了4种不同交配型的单孢菌株,单孢的极性比为9∶11∶11∶6。研究结果表明,茶薪菇性遗传模式为四极性异宗结合。经异核体菌株出菇试验,证实茶薪菇的性遗传模式是四极性异宗结合担子菌的性遗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薪菇 极性 性遗传模式 育种工艺
下载PDF
茶薪菇性遗传模式和育种工艺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郑元忠 蔡衍山 +3 位作者 傅俊生 罗凤来 柯丽娜 黄秀治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4期32-33,127,共3页
以鲜茶薪菇为材料,经担孢子弹射,稀释分离法获得37个单孢菌株。经单孢出菇验证其性遗传模式为异宗结合。再经单孢配对试验,得到了4种不同交配型的单孢菌株,单孢的极性比为7:9:8:3。研究结果表明:茶薪菇性遗传模式为四极性异宗结合。经... 以鲜茶薪菇为材料,经担孢子弹射,稀释分离法获得37个单孢菌株。经单孢出菇验证其性遗传模式为异宗结合。再经单孢配对试验,得到了4种不同交配型的单孢菌株,单孢的极性比为7:9:8:3。研究结果表明:茶薪菇性遗传模式为四极性异宗结合。经异核体菌株出菇试验,证实茶薪菇的性遗传模式是四极性异宗结合担子菌的性遗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薪菇 极性 性遗传模式 育种工艺
下载PDF
大球盖菇液体培养基组分的优化试验 被引量:3
8
作者 孙清波 许广波 +3 位作者 梁运江 李艳茹 张鑫 周鑫 《中国园艺文摘》 2011年第9期10-12,共3页
以大球盖菇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探讨不同培养基组分对大球盖菇液体培养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出适合大球盖菇液体培养基组分为:木屑粉0.1g、麸皮粉0.2g、豆粉0.1g。
关键词 大球盖菇 液体培养基 菌丝体生物量
下载PDF
水稻秸秆生料栽培大球盖菇主要模式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丁安强 唐强荣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11期60-61,共2页
水稻秸秆生料栽培大球盖菇种植技术是指直接利用水稻秸秆生料栽培大球盖菇,废菌渣作为有机肥还林还田、改良土壤的生态高效栽培技术。文章从生产实践角度出发,对水稻秸秆生料栽培大球盖菇的主要栽培模式及生产效益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推... 水稻秸秆生料栽培大球盖菇种植技术是指直接利用水稻秸秆生料栽培大球盖菇,废菌渣作为有机肥还林还田、改良土壤的生态高效栽培技术。文章从生产实践角度出发,对水稻秸秆生料栽培大球盖菇的主要栽培模式及生产效益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推动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大球盖菇 生态高效
下载PDF
基质氮素对大球盖菇生长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琪林 王红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索氮源对大球盖菇生长及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方法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含氮化合物,培养菌丝,定时测定生长量,并采用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结果添加亚硝酸盐的基质,菌丝生长速度比对照慢。尿素、... 目的探索氮源对大球盖菇生长及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方法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含氮化合物,培养菌丝,定时测定生长量,并采用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结果添加亚硝酸盐的基质,菌丝生长速度比对照慢。尿素、硫酸铵、硝酸铵和硝酸钾四处理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其生长速度最快。各处理间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差异均存在非常显著性。亚硝酸钾处理,亚硝酸盐含量高达402.03 mg/kg,不宜食用。硝酸钾处理,亚硝酸盐含量为30.87 mg/kg,食用100 g,就会超出亚硝酸盐日限量;硝酸铵处理,硝酸盐含量远远超过日常蔬菜,也不宜食用。结论在栽培大球盖菇时氮源不宜使用亚硝酸盐、硝酸盐,应使用尿素或硫酸铵,有机氮源也可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亚硝酸盐 硝酸盐 基质氮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