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松辽盆地钱家店凹陷铀成矿作用的重新认识 被引量:32
1
作者 陈晓林 方锡珩 +3 位作者 郭庆银 夏毓亮 庞雅庆 孙晔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3-561,共9页
钱家店凹陷中的含矿层位主要为上白垩统姚家组,前人认为其中的红色砂岩为原生成因,但大量的证据证实砂岩原生应以灰色为主,红色砂岩为后生氧化蚀变造成,并控制着钱家店铀矿床铀矿化的产出。在此基础上建立该矿床的后生蚀变分带,依次为... 钱家店凹陷中的含矿层位主要为上白垩统姚家组,前人认为其中的红色砂岩为原生成因,但大量的证据证实砂岩原生应以灰色为主,红色砂岩为后生氧化蚀变造成,并控制着钱家店铀矿床铀矿化的产出。在此基础上建立该矿床的后生蚀变分带,依次为红色蚀变带、黄色蚀变带、灰白色蚀变带、过渡带、原生带,红色蚀变带为主要的氧化带,铀矿化主要集中在过渡带。平面上铀矿化主要分布于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的位置,并在氧化舌状体的前端和两个氧化舌状体之间存在铀的富集。文章最后还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并对区域上层间氧化带的展布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家店凹陷 层间氧化带 红色氧化 后生蚀变分带 铀成矿 成矿模式
下载PDF
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构造演化及成矿控矿构造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牛树银 孙爱群 +5 位作者 马宝军 江思宏 聂凤军 张建珍 王宝德 夏冬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3-237,共15页
哈达门沟金矿是内蒙古迄今最大的金矿床,具有超大型金矿床规模。金的成矿作用对岩性没有明确的选择性,而主要是受褶皱-断裂构造的控制。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源,在有利的构造扩容带中聚积成矿。研究表明,该区的构造变形从早到晚,力学性质... 哈达门沟金矿是内蒙古迄今最大的金矿床,具有超大型金矿床规模。金的成矿作用对岩性没有明确的选择性,而主要是受褶皱-断裂构造的控制。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源,在有利的构造扩容带中聚积成矿。研究表明,该区的构造变形从早到晚,力学性质往往从塑性到脆性,构造规模从小到大,构造类型则是褶皱与剪切带同时形成,或相间发育。该区主要经历了4个期次的强烈褶皱-剪切作用,并形成了主要的成矿控矿构造。第一期构造变形时岩石的流变性较强,褶皱幅度较小,一般多表现为小规模的塑性流变褶皱,并产生了小规模韧性剪切带;第二期(主期)褶皱以乌拉山主峰为主的东西向区域规模的复式背、向斜(形),并在主期褶皱的倒转翼发育了一系列与褶皱同向延伸的脆韧性剪切带,它们构成了区域性构造薄弱带;第三期为横跨叠加褶皱,使近东西向褶皱发生了南北向蛇形弯曲,伴随该期褶皱作用形成了低绿片岩相韧脆性剪切带,为深源成矿流体的贯入与集聚成矿提供了很好的赋存空间,是主要的成矿控矿构造;第四期构造变形则以区域性隆升作用为主,使早期褶皱发生横弯褶皱的同时,还将深部形成的金矿体抬升至浅部。文中在成矿控矿构造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矿床成矿规律,提出了找矿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褶皱作用 韧脆性剪切带 成矿控矿作用 控矿模式 乌拉山地区
下载PDF
460火山岩型铀-钼矿床的构造-矿化分带及成矿模式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罗毅 《铀矿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3-28,共6页
460矿床是产在华北地台北缘上侏罗统次流纹斑岩体内的一个大型铀-钼矿床。矿床受次级火山断陷盆地的盆缘基底断裂(F_(45))与其派生的次级断裂(F_3)斜接复合部位控制,铀矿化分布在次流纹斑岩体中,矿床构造、矿化和围岩蚀变在垂向上的分... 460矿床是产在华北地台北缘上侏罗统次流纹斑岩体内的一个大型铀-钼矿床。矿床受次级火山断陷盆地的盆缘基底断裂(F_(45))与其派生的次级断裂(F_3)斜接复合部位控制,铀矿化分布在次流纹斑岩体中,矿床构造、矿化和围岩蚀变在垂向上的分带性十分明显,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吕梁期钾质混合岩化和晚侏罗世酸性火山岩浆活动所导致的两次铀的预富集作用,以及燕山期次流纹斑岩侵位后的酸性火山热液成矿、喜山期裂陷-玄武岩活动后的热水叠造成矿和近代的表生淋积叠造成矿等多次成矿作用阶段。460矿床是一个典型的复成因的火山岩型铀-钼矿床,可以由此建立矿床的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矿化分带 成矿模式
下载PDF
缅北中部脉金矿带控矿因素及成矿作用浅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何文举 《云南地质》 2001年第3期279-288,共10页
缅北中部 ,印缅岛弧及弧后盆地东侧、新生代造山带的前缘推覆构造带中 ,分布有许多脉金矿床及矿点 ,构成金矿带。矿带、矿田、矿床及矿体的形成、分布及其规模 ,受不同级别的近南北向逆冲断裂 ,及其间派生的北东向张性扩容断裂组成的剪... 缅北中部 ,印缅岛弧及弧后盆地东侧、新生代造山带的前缘推覆构造带中 ,分布有许多脉金矿床及矿点 ,构成金矿带。矿带、矿田、矿床及矿体的形成、分布及其规模 ,受不同级别的近南北向逆冲断裂 ,及其间派生的北东向张性扩容断裂组成的剪切断裂带控制。可渗透的下麦尔组下部中—粗粒砂岩 ,起着很好的容矿作用。下麦尔组上部泥岩、细砂岩、粉砂岩和页岩互层单元 ,在携金热液的迁移、氧化硅的沉淀和矿质沉积定位等方面 ,可能起到圈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带 金矿田 控矿因素 成矿模式 金矿床 圈闭作用 成矿作用 容矿作用
下载PDF
昆明市东川拖布卡金矿矿石岩石学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学诚 高俊彩 《云南地质》 2006年第3期276-285,共10页
中—低温热液型拖布卡金矿,与碱性(钠质)岩浆作用密切相关,尤以与纳长斑岩、二长斑岩最为明显。三类矿源岩石组合提供金质。自然金、显微裂隙金及包裹金组成金的主要赋存状态。提出拖布卡—播卡金矿成矿模式。
关键词 多类矿源岩组合 碱性岩浆作用 韧性剪切带 成矿模式 拖布卡 东川 昆明
下载PDF
滇中中晚元古代铜铁矿带成矿规律与找矿 被引量:5
6
作者 龚琳 《云南地质》 2011年第3期255-260,共6页
滇中元古代铜铁矿带集中分佈东川、武定、易门、元江等多个大、中型矿床。中、晚元古代昆阳古陆间裂谷,在演化过程中发生火山喷流沉积、热水沉积、蒸发成岩、炭泥质吸附、热液改造和碎屑堆积等成矿作用,形成"四楼一梯"的裂谷... 滇中元古代铜铁矿带集中分佈东川、武定、易门、元江等多个大、中型矿床。中、晚元古代昆阳古陆间裂谷,在演化过程中发生火山喷流沉积、热水沉积、蒸发成岩、炭泥质吸附、热液改造和碎屑堆积等成矿作用,形成"四楼一梯"的裂谷成矿系列和矿床组合模式。深入分析"裂、火、构、盆、层、相"等成矿条件确定远景区,找矿方法应重视基础、分析差异、综合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铁矿带 成矿系列 矿床组合模式 昆阳陆间裂谷 滇中地区
下载PDF
个旧高松矿田大箐东矿段深部铜锡矿床成矿模式 被引量:4
7
作者 谭兆波 吴东兴 《云南地质》 2013年第1期18-22,17,共6页
成矿燕山中晚期花岗岩受构造、岩性联合控制,沿断裂"扎根"部位显岩舌、岩枝状产出,形成多层次凹陷,其中的锡铜多金属矿床是个旧矿区最低赋矿标高(900m),也是深部找矿的突破,从而建立深部有利部位四类成矿模式。
关键词 深部铜锡矿体 花岗岩凹陷带 成矿模式 指导意义 个旧大箐东矿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