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相关问题探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建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1-138,共8页
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课题。从本质而言,历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们历史文化素质和历史认识能力,促使其达到解决现实问题、指导社会实践、正确把握和自觉遵循历史客观规律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 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课题。从本质而言,历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们历史文化素质和历史认识能力,促使其达到解决现实问题、指导社会实践、正确把握和自觉遵循历史客观规律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可以从综合的角度划分为历代统治阶级内部主要针对统治者尤其是对帝王进行的历史教育、各级学校中的历史教育、社会教育(社会教化)活动和其他非教育活动中的历史教育等三个大的研究层次,以探讨其在目的、对象、途径、内容、功能等诸方面的特征。中国古代历史教育与历史学、经学等相关学科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历史教育 历史学 经学 历史借鉴
下载PDF
近代文化变革与中国小说理论的兴起 被引量:5
2
作者 马睿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6-131,共6页
中国小说理论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文论关于小说的文化定位和文体定位 ,促进了小说创作的繁荣和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由前现代向现代的转型 ,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 ,小说理论在中国的兴起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事件。正是在近代... 中国小说理论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文论关于小说的文化定位和文体定位 ,促进了小说创作的繁荣和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由前现代向现代的转型 ,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 ,小说理论在中国的兴起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事件。正是在近代文化的变革中 ,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社会变革的需要、新型知识体系的出现、外来文学观念的启示等多方面的原因 ,促成了中国小说理论的现代转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说理论 文化变革 启蒙 经学意识
下载PDF
经典的力量:中国传统的现代去路——从汉代经学的发展对中国古代文献传统形成的影响谈起 被引量:2
3
作者 谢维扬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共15页
文献在整个古代生活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构成中国古代的文献传统。其最高表现是特定文献的组合即儒家经典,不仅是人们行为目标和规范的最高说明,而且是表明国家活动合理性和国家权力合法性来源的终... 文献在整个古代生活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构成中国古代的文献传统。其最高表现是特定文献的组合即儒家经典,不仅是人们行为目标和规范的最高说明,而且是表明国家活动合理性和国家权力合法性来源的终极依据。汉代经学的发展对这一传统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包括通过立五经博士而使六艺被置于特殊地位,以及通过对儒学形上学的建设和强化对儒学的经世的运用使儒家经典组合最终具备指导国家政治和国民生活的至高品质。古代文献传统本身对于现代生活的意义已不存在。学术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发生作用的概念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经典的永久价值在于脱离原本纠缠的形态而显示古代中国认知本身所达到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献传统 汉代经学 六艺 现代中国
下载PDF
“苏学盛于北”说再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粟品孝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51,共11页
“苏学盛于北”本是明清学者对北宋三苏父子特别是苏轼的文学、艺术在金朝统治的北方地区广泛传播情况的概括。但学界有一股倾向,认为这里的“苏学”不限于文学、艺术,还包括苏氏的经学著作、哲学思想。实际上,从苏氏经学著作的刊刻、... “苏学盛于北”本是明清学者对北宋三苏父子特别是苏轼的文学、艺术在金朝统治的北方地区广泛传播情况的概括。但学界有一股倾向,认为这里的“苏学”不限于文学、艺术,还包括苏氏的经学著作、哲学思想。实际上,从苏氏经学著作的刊刻、宋金文化的交流、金朝科举的主流、金朝儒学发展的阶段性,以及金朝晚期理学与苏氏经学在北方地区的势力比较等方面来观察,苏氏的经学及其哲学思想在北方长期不受重视,晚期虽然得到一些大儒的青睐,但同时理学也“复苏”过来,理学势力明显在苏氏经学之上。因此,那种试图把“苏学盛于北”的“学”扩大到儒家经学层面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苏学盛于北”说只适用于文学艺术层面,而不能说在儒家经学和哲学方面也可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学盛于北” 金朝 理学 经学
下载PDF
10-1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经学 被引量:1
5
作者 秦学颀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9-134,共6页
宋元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在黄河流域建立政权以后,即开始自觉地学习和吸纳汉文化,实行崇儒尊经的文教政策,并开始了对经学的研习和传播。由于北方与南方的文化环境不同,因而经学研究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北方长达400年处于... 宋元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在黄河流域建立政权以后,即开始自觉地学习和吸纳汉文化,实行崇儒尊经的文教政策,并开始了对经学的研习和传播。由于北方与南方的文化环境不同,因而经学研究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北方长达400年处于游牧民族的统治之下,杂染胡风,重实际,轻玄想,故其经学研究以六经为主,注重经史结合,从中寻求治国的道理;虽然倡扬程朱理学,但仍不废汉唐注疏,具有经世致用、平实质朴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14世纪 北方 少数民族 政权 经学 理学 地域差异 儒学
下载PDF
南宋四书学的经学文化述义
6
作者 陆建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2期21-24,共4页
朱熹的《四书集注》开拓了儒家经学章句训诂与义理发挥相兼综的新型学风。《四书集注》的行世导发了四书经典本文与《四书集注》为双重研究对象的南宋四书学热潮。南宋四书学的经学文化史实表明:经学是依缘经典本文的诠释阐发之学;明经... 朱熹的《四书集注》开拓了儒家经学章句训诂与义理发挥相兼综的新型学风。《四书集注》的行世导发了四书经典本文与《四书集注》为双重研究对象的南宋四书学热潮。南宋四书学的经学文化史实表明:经学是依缘经典本文的诠释阐发之学;明经和经义是经学继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量;经学形式的变革有助于经典义理的时代焕发;经学是儒家塑造人的主体性资质的人文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经学 南宋 四书学
下载PDF
近代西方视野下儒家经典中的“格物致知”思想——以德国传教士花之安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胡瑞琴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25-28,46,共5页
晚清以来,近代中国社会的关注点就是如何实现中国的富强以及保证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19世纪中叶后来华的德国传教士花之安,从学者的视角对儒学经典中所包含的天文地理、农政、工艺、商贾、武备、文艺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探析,涉及了格致... 晚清以来,近代中国社会的关注点就是如何实现中国的富强以及保证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19世纪中叶后来华的德国传教士花之安,从学者的视角对儒学经典中所包含的天文地理、农政、工艺、商贾、武备、文艺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探析,涉及了格致之学的研究意义在古代中国的特别地位,以及近代以来格致之学落后的原因,对儒学思想既指出其历史作用,也指明其错、漏之处,并提出改良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经典 传教士 格物致知 近代中国
下载PDF
廖平新经学转型及其意义——以中国哲学主体性建构为中心
8
作者 吴龙灿 《宜宾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7-12,共6页
廖平的早期经学备受肯定,而中晚期经学思想历来多为负面评价,或曰"越变越奇",或曰"经学终结形态",评论者多从意识形态角度视之为旧的思想形态和学术范式的没落。若将廖平一生的学术思想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结合近现... 廖平的早期经学备受肯定,而中晚期经学思想历来多为负面评价,或曰"越变越奇",或曰"经学终结形态",评论者多从意识形态角度视之为旧的思想形态和学术范式的没落。若将廖平一生的学术思想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结合近现代学术思想大背景重新看待廖平的中晚年经学思想,其中晚期经学思想应对古今中西之争,并为中国哲学主体性建构付诸努力。观照廖平首尾一贯的孔经哲学体系,其新经学转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平 经学 孔经哲学体系 古今中西之争 中国哲学主体性
下载PDF
《周易本义》的“阙疑”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风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67-69,75,共4页
朱熹在《周易本义》中大量使用了“阙疑”方法 ,使“阙疑”从消极的解经方法上升为积极的解经方法。《周易本义》的“阙疑”方法 ,在中国经学史上独树一帜 ,是理学化经学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周易本义》 “阙疑”方法 经学 宋学 易学 周易本义 朱熹
下载PDF
國圖藏清陳澧《學思録》稿本初探
10
作者 郭超穎 王域鋮 《岭南学报》 2018年第1期195-209,2-3,共16页
國家圖書館藏陳澧《學思録》稿本由原北平圖書館而來,是高隱芩所藏陳澧稿本中的部分文稿,該稿本包含有陳澧論陶淵明、清朝學者、《周易》、《論語》、朱熹等總計五部分内容。學界一直對高氏所藏此部分文稿的下落不甚明了,所以國圖藏陳... 國家圖書館藏陳澧《學思録》稿本由原北平圖書館而來,是高隱芩所藏陳澧稿本中的部分文稿,該稿本包含有陳澧論陶淵明、清朝學者、《周易》、《論語》、朱熹等總計五部分内容。學界一直對高氏所藏此部分文稿的下落不甚明了,所以國圖藏陳澧稿本《學思録》的價值不言自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陳澧 《學思録》 國圖 稿本 經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