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6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dexamethasone on intelligence and hearing in preterm infants: a meta-analysis 被引量:3
1
作者 Ruolin Zhang Tao Bo +2 位作者 Li Shen Senlin Luo Jian L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6期637-645,共9页
OBJECTIVE: A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vestigating the long- term effect of dexamethasone on the nervous system of preterm infants. DATA SOURCES: Online literature retrieval was condu... OBJECTIVE: A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vestigating the long- term effect of dexamethasone on the nervous system of preterm infants. DATA SOURCES: Online literature retrieval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Cochrane Library (from January 1993 to June 2013), EMBASE (from January 1980 to June 2013), MEDLINE (from Janu- ary 1963 to June 2013), OVID (from January 1993 to June 2013), Springer (from January 1994 to June 2013) and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from January 1994 to June 2013). Key words were preterm infants and dexamethason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STUDY SELECTION: Selected studies we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intravenous dexamethasone in preterm infants. The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papers was evaluated and those with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rvous system and animal experiments were exclud- ed. Quality assessment was performed through bias risk evalu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Cochrane Handbook 5.1.0 software in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The homogeneous studie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using Revman 5.2.6 software, and then effect model was selected and analyzed. Those papers failed to be included in the meta-analysis were subjected to descriptive analysis. MAIN OUTCOME MEASURES: Nervous system injury in preterm infants. RESULTS: Te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ere screened, involving 1,038 subjects. Among them 512 cases received dexamethasone treatment while 526 cases served as placebo control group and blank control group. Meta-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cerebral palsy, visual im- pairment and hearing loss in preterm infants after dexamethasone treatment within 7 days after birth was similar to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RR = 1.47, 95%CI: 0.97-2.21; RR = 1.46, 95%CI: 0.97-2.20; RR = 0.80, 95%CI: 0.54-1.18; P 〉 0.05), but intelligence quotient was significantly de- 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MD = -3.55, 95%CI: -6.59 to -0.51; P = 0.02). Prete rm infants treated with dexamethasone 7 days after birth demonstrated an incidence of cerebral palsy and visual impairment, and changes in intelligence quotient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RR = 1.26, 95%CI: 0.89-1.79; RR = 1.37, 95%CI: 0.73-2.59; RR = 0.53, 95%CI: 0.32-0.89; RR = 1.66, 95%CI: -4.7 to 8.01; P 〉 0.05). However, the incidence of hearing los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RR = 0.53, 95%CI: 0.32-0.89; P = 0.02). CONCLUSION: Dexamethasone may affect the intelligence of preterm infants in the early stages after birth, but may lead to hearing impairment at later stages after birth. More reliable conclusions should be made through large-size, multi-center, well-design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 Program of Hunan Prov-ince No. 2011SK3234.
下载PDF
Popularising Chemistry in Secondary School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iteracy for All
2
作者 Jack Holbrook 《化学教育》 CAS 2002年第12期11-14,33,共5页
While chemistry is popular for children of primary school age, its popularity drops dramatically in secondary schools. A potential solution to address this is to recognise the need for greater relevance-relevance to t... While chemistry is popular for children of primary school age, its popularity drops dramatically in secondary schools. A potential solution to address this is to recognise the need for greater relevance-relevance to the curriculum, to the needs of society and, in the eyes of the students. The paper tries to puts forward a rethink of the philosophy for school chemistry education, based on the underlying belief that chemistry educatio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education. The target is labelle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iteracy for all (STL). STL rejects the notion that chemistry is taught solely to acquire the abilities to be a scientist and supports the vision of a single curriculum goal, applicable to all students. Besides being a philosophy, STL is also a teaching approach. This approach is to initiate the teaching of chemistry topics, starting from a carefully chosen society perspective and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ual learning on a need-to-know basis. A limitation is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Suggestion for overcoming this involve workshop on materials development. A concern is expressed in cases where teachers make use of ready-made teaching materials (a common practice), without first gaining an understanding and an appreciation of the intended philosophy related to thes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化学教学 科学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The Stabilizing Role of Material Structure in Scientific Practice
3
作者 Anna Estany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2年第6期398-410,共13页
Knowledge of the environment is essential for the survival of organisms; but those organisms have to have the capacity to stabilize such knowledge.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ze the various strategies for stab... Knowledge of the environment is essential for the survival of organisms; but those organisms have to have the capacity to stabilize such knowledge.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ze the various strategies for stabilizing human knowledge,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its material anchor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stabilization means. In particular, I consider how such stabilization is reflected in scientific activity and practice, and what its repercussions are for the models of science that have dominated the philosophical landscape of the 20th century. My starting hypothesis will be that the role of material anchors in stabilizing conceptual blends is analogous to that of technology in ground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The framework I adopt with regard to conceptualization is that of Fauconnier and Turner (2002) on conceptual blends. Just as technology intervenes in scientific practice in conjunction with conceptual elements, so do material anchors, which conjoin other non-material strategies of knowledge stabilization. Endowing knowledge with a material basis may be understood firstly as an element (sometimes a key element) for representing knowledge and offering an explanation, and secondly as a way of providing a scientific hypothesis with empirical grounding. It is this second sense that connects with scientific experimentation and the use of instruments and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eptual blends material anchors naturalized philosophy of science social distributed cognition CONCEPTUAL social and material strategies of stabilization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scientific experimentation
下载PDF
Significance of modem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
4
作者 Chunyu 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4年第9期113-115,共3页
The methodolog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a theory concerning gener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search methods, and its essence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understanding and thinking. Through the study of science a... The methodolog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a theory concerning gener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search methods, and its essence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understanding and thinking. Through the stud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thodologies and approaches on the general proc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one can grasp the mainstream of modern scientific thinking pattern and means, helping to solve the general regular problem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Starting from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int of view,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impact of modern scientific progress had on the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 from different ang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hilosophy ANTHROPOLOGY
下载PDF
Explorations of Corpus Translation Studies
5
作者 何琳琳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8期124-126,152,共4页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 belong to a new translation study paradigm which rose at the beginning of 1990 s.The rise of corpus brings the update of research tools and research methods, and lead to the emerging o...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 belong to a new translation study paradigm which rose at the beginning of 1990 s.The rise of corpus brings the update of research tools and research methods, and lead to the emerging of Corpus Translation Studies.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the theory basis of Translational English Corpu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especially i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nslation. Besides, it makes a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bout the potential of Corpus Translation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PUS CORPUS TRANSLATION studies science and TECH
下载PDF
川渝地区农业绿色高效用水科技攻关方向与对策建议
6
作者 崔宁博 尹飞虎 +6 位作者 龚道枝 贺秀斌 王智慧 谭春萍 靳皓琛 查宇璇 谭明东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9期19-24,共6页
川渝地区农业种植面积大、从业人员多、产业份额大、战略意义强,但该地区长期面临严重的季节性干旱和工程性缺水,且农业绿色高效用水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区域地位并不匹配,需提高农业节水抗旱减灾保产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川渝现... 川渝地区农业种植面积大、从业人员多、产业份额大、战略意义强,但该地区长期面临严重的季节性干旱和工程性缺水,且农业绿色高效用水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区域地位并不匹配,需提高农业节水抗旱减灾保产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川渝现代节水农业高质量发展。总结了川渝地区农业用水现状和高水效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了该地区农业绿色高效用水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展川渝农业绿色高效用水关键科技项目攻关、构建农业绿色高效用水专家智库、构建西南季节性干旱区农业绿色高效用水技术体系、建设特色水果产业节水科技创新中心、建立川渝农业绿色高效用水产业联盟等一系列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效农业 水资源利用 节水灌溉 科技攻关 川渝地区
下载PDF
《催化反应工程》课程思政元素解析及教学探索
7
作者 赵鹬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2期237-238,共2页
《催化反应工程》是化工类研究生的一门选修课,其主要涉及催化反应网络、催化剂失活动力学、催化反应器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专业理论较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形势下,充分发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 《催化反应工程》是化工类研究生的一门选修课,其主要涉及催化反应网络、催化剂失活动力学、催化反应器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专业理论较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形势下,充分发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对于实现同步育才育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思想认识及做人做事方面的教育、增强爱国心民族自豪感及政治意识等方面的教育、科技哲学思想的教育等三个方面进行本课程思政教育建设,并以具体实例进行分析说明,使学生在学习具体知识的同时完成思想上的提升,实现育人育才双重目的。本文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为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可提供一定的有益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催化反应工程 德育建设 政治大局观 科技哲学
下载PDF
从异化到人化:体育空间中科技介入的哲学思考
8
作者 史景龙 罗小兵 鲁长芬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4,共7页
新兴科技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体育空间的高质量发展,但科技的深度介入也使体育空间面临一些风险或挑战。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科技介入视角审视体育空间的演进,并在探究科技异化与科技人化的辩证关系基础上对体育空间中... 新兴科技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体育空间的高质量发展,但科技的深度介入也使体育空间面临一些风险或挑战。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科技介入视角审视体育空间的演进,并在探究科技异化与科技人化的辩证关系基础上对体育空间中的异化现象及其消解进路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认为:科技异化在体育空间中主要体现为人的主体性地位被客体性符号异化、体育场景的差异化被同质化异化、体育空间的生态价值被工具价值异化。据此提出科技人化理念下体育空间的发展理路:提升个性化服务与人文关怀,关注个体的体育健康促进;增强沉浸体验与社群互联,构建多元互动的体育场景;推动生态融合与健康传播,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体育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异化 科技人化 体育哲学 体育空间 体育科技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现实功能及其发展路径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瑜聪 刘华初 《晋阳学刊》 2024年第2期65-70,共6页
新质生产力是通过科技创新率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形成的,以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为价值指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是符合新发展理念... 新质生产力是通过科技创新率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形成的,以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为价值指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创新 新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 科技体制改革
下载PDF
组织范式变革: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沅傧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5-292,共8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和“新文科”建设大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作为先进技术与人文社科知识交叉融合的“交换机”,成为各高校追求科研组织模式变革、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点。相较于传统社科研究机构,社科实验室...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和“新文科”建设大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作为先进技术与人文社科知识交叉融合的“交换机”,成为各高校追求科研组织模式变革、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点。相较于传统社科研究机构,社科实验室从诞生起就被赋予服务科学决策、推动学科建设、促进学术创新、汇聚研究数据、培育先进人才等功能定位。在研究需求方面,社科实验室存在专业型、平台型和综合型三种组织模式;在组织框架和资源构成方面,社科实验室具备研究目标、研究基础、组织管理、研究支撑和成果输出等五大核心要素。结合社科实验室的核心要素,该文初步构建了一套实验室评价要素体系,以期对高校建设高水平社科重点实验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社科实验室 交叉融合 实验技术
下载PDF
美国典型智库研究科技问题的信息源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秀妮 张薇 任佳妮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89,共8页
[目的/意义]归纳总结美国典型智库研究科技问题的信息源类型及其特征,以期对我国开源信息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过程]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美国典型智库的情报研究产品为研究案例,对其采用的信息源的信息类型、发布机构、发布... [目的/意义]归纳总结美国典型智库研究科技问题的信息源类型及其特征,以期对我国开源信息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过程]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美国典型智库的情报研究产品为研究案例,对其采用的信息源的信息类型、发布机构、发布时间、引用行为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开源信息已经成为美智库研究中国问题的主要情报源,我国相关部门需要注重公开信息的安全性,平衡信息开放与安全之间的矛盾;不同性质智库应发挥各自优势,优化我国情报工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源 科技问题 案例研究 开源信息 信息安全 情报体系
下载PDF
基于“负责任创新”范式的企业科技向善行为演化过程机理研究
12
作者 杨淼 乔魏若寒 雷家骕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6-76,共11页
基于“负责任创新”理论范式框架,选取4个中国互联网企业代表性数字产品,采用扎根理论和多案例研究方法,探讨新兴数字技术发展背景下企业践行科技向善行为的微观演化过程。结果发现:企业科技向善行为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意愿产... 基于“负责任创新”理论范式框架,选取4个中国互联网企业代表性数字产品,采用扎根理论和多案例研究方法,探讨新兴数字技术发展背景下企业践行科技向善行为的微观演化过程。结果发现:企业科技向善行为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意愿产生、产品开发、产品运营与绩效影响;“负责任创新”理论范式在不同阶段的特征表现和关注点不同;企业在践行科技向善行为过程中会发生角色变化;在企业科技向善行为情境下,“负责任创新”理论范式具有新的特征表现。一方面,揭示企业科技向善行为微观演化过程机制,拓展“负责任创新”范式研究视角与理论内核;另一方面,为企业开发科技向善产品、用户规范使用数字产品,以及政府对数字技术进行有效规制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责任创新 科技向善 创新行为 扎根理论 多案例研究
下载PDF
书法互鉴视域下针灸学术传承教育内容刍议
13
作者 刘立安 孙永章 +3 位作者 孟月 刘飞 王育林 周立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6期23-27,共5页
针灸与书法因其文化根性,均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二者在指导思想、学术理论、实践范式上有一定通应之处。文章瞄准针灸的教育与传承,以居于针灸与书法底层的取象思维为先导,对针灸与书法在理论、实... 针灸与书法因其文化根性,均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二者在指导思想、学术理论、实践范式上有一定通应之处。文章瞄准针灸的教育与传承,以居于针灸与书法底层的取象思维为先导,对针灸与书法在理论、实践、传承等方面进行了贯通性考探与举例。进一步引书道之“活水”滋济针灸之道,析出针灸从业者在学习实践中需要力量与敏度训练并重,凝练明确了针刺手法力、气、意三层次,将形而上的“意”与“学箭悟禅”技艺哲学对参,并落在较具实践性的“韵”上,以图丰富针灸教育的学术内容以及初步探索相应传承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象思维 书法 中医传承教育 技艺哲学
下载PDF
中日科技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14
作者 祝黄河 章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现代化。随着全球科技竞争日益白热化,比较研究中日科技现代化,有利于丰富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科技之维,有利于促进国与国之间博采众长、互学互鉴,有利...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现代化。随着全球科技竞争日益白热化,比较研究中日科技现代化,有利于丰富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科技之维,有利于促进国与国之间博采众长、互学互鉴,有利于中国以全球视野谋划推动科技创新优化升级。在世界科技现代化的进程中,中日两国有着各自的发展轨迹,面对新的境遇挑战,又有着各自的应对理路。中日两国是后发外源型国家的成功典范,从引进吸收的外源型逐渐转为自主创新的内生型,显示了后发国家科技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各具特色的发展战略、实施路径和动力机制展示出后发国家科技现代化具体实现形式的多样性。比较分析中日科技现代化的发展轨迹与境遇理路、相似性与差异性,可以获得一些启示:我国应着力推进科技政策扎实落地,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提高产、学、研融合发展效应,加强科研经费投入,健全科技评估体系建设,以科技现代化建设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科技 科技现代化 比较研究 经验启示
下载PDF
科技哲学新突破:澄清“夸克禁闭”认知误区
15
作者 庞跃辉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自从“夸克禁闭”问题提出后,就引发科学与哲学上的激烈争论,被学界称为认知物质属性的一大科技哲学难题。目前,科学家们已通过多种途径和有效方式,在一定程度和范围把握了夸克物质的内在属性,并对“夸克禁闭”的生成机理和重要特征作... 自从“夸克禁闭”问题提出后,就引发科学与哲学上的激烈争论,被学界称为认知物质属性的一大科技哲学难题。目前,科学家们已通过多种途径和有效方式,在一定程度和范围把握了夸克物质的内在属性,并对“夸克禁闭”的生成机理和重要特征作出一定的科学性解析,对于人们正确认知“夸克禁闭”引发的科技哲学问题,理性澄清“夸克禁闭”的认知误区具有重要启示。因此,深刻揆诸“夸克禁闭”问题的提出缘由,主动辨析“夸克禁闭”的科技哲学诘问,积极彰显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科学精神,不但是极大深化科技哲学研究的内在要求,而且是自觉捍卫科学认识观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夸克禁闭 认知误区 生成机理 科技哲学 科学认识观
下载PDF
近十年国内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态势分析及未来展望——基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文本分析
16
作者 刘燊 赵静雯 颜笑涵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0-60,共11页
文章基于2013-2022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B2)的载文数据,从词频统计和编码分析两个角度入手,借助NVivo20软件进行文本分析,从技术哲学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与文化、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论... 文章基于2013-2022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B2)的载文数据,从词频统计和编码分析两个角度入手,借助NVivo20软件进行文本分析,从技术哲学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与文化、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论、学术动态与书评、自然观研究、自然科学哲学问题八个维度梳理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从技术哲学与社会关系探索、科学哲学与技术的伦理性提升、跨学科研究兴起、科学方法论与技术方法论创新四个方面展望我国科学技术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 文本分析
下载PDF
分层与跃迁: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演进机理
17
作者 赵玉鹏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22,共6页
以最近40年来科学技术哲学的三种核心期刊为样本,对作者、研究机构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在守正与创新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语用系统,分层与跃迁是目前该学科的演进机理: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发展存在着普遍的分层结构,... 以最近40年来科学技术哲学的三种核心期刊为样本,对作者、研究机构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在守正与创新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语用系统,分层与跃迁是目前该学科的演进机理: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发展存在着普遍的分层结构,并且寻觅出自相似层级结构的数理模型;实现科学技术哲学层级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的跃迁之路依赖学者的探索精神、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学科意识和跨学科意识;科学技术哲学层级之间的跃迁互动,形成了学科演进的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哲学 分层 跃迁
下载PDF
顶尖科技智库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实践与启示
18
作者 徐然 李晓轩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144,共6页
[目的/意义]科技智库是驱动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我国科技智库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体制机制创新、智库成果产出、影响力提升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作为国际顶尖科技智库,其经验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目的/意义]科技智库是驱动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我国科技智库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体制机制创新、智库成果产出、影响力提升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作为国际顶尖科技智库,其经验做法值得我国借鉴。[方法/过程]针对我国科技智库存在的问题,对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进行文献和网络调研,应用单案例研究方法深入剖析其在体制机制、高质量智库成果产出和影响力提升方面的实践,总结经验做法。[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拥有开放、交叉、多元的体制机制,依托高水平科学研究产出智库成果,并通过多渠道提升智库影响力。由此本文提出了该研究所对我国科技智库,特别是资源环境类科技智库建设的5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智库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 单案例研究方法
下载PDF
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价值哲学基础
19
作者 谢霄男 《特区经济》 2024年第6期17-20,共4页
教育、科技、人才三个基本社会事项,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与拓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是现代化建设的一种全新认识向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价值定位,体现了与“战略部署”相统一的价值情怀、凸显了与... 教育、科技、人才三个基本社会事项,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与拓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是现代化建设的一种全新认识向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价值定位,体现了与“战略部署”相统一的价值情怀、凸显了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价值理念、彰显了与“高品质生活”相衔接的价值诉求。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在不同的层面上有着不同的价值目标,国家、政党以及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分别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以及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创新”“协同”“党的领导”是认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价值实现的三个关键点。“创新”作为实现三者良性互动的最大公约数、“协同”作为三者一体推进的重要手段,在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下,有助于凝聚“最大公约数”、绘就“最大同心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科技人才 一体推进 价值哲学
下载PDF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中国当代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立场、目标与方法
20
作者 王小凡 尹博文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4年第3期71-76,共6页
构建中国当代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推动实现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中国式体育现代化背景下,构建中国当代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立场、目标与方法。研究认为:中国当代体育学自主知识... 构建中国当代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推动实现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中国式体育现代化背景下,构建中国当代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立场、目标与方法。研究认为:中国当代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立场,(1)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重要论述的理论立场;(2)坚定自主创新发展的文化立场;(3)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立场。构建目标:(1)丰富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基础;(2)持续提升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3)更好地打造利民便民惠民的体育福祉。构建方法:(1)拓宽研究视野至世界全民族全地域;(2)提升凝练标志性概念与观念的能力;(3)推进中国优秀传统体育学知识体系的创新性转化;(4)加强与西方体育学知识体系的交流与互鉴;(5)有机融入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内在机理;(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 中国当代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自主创新 体育哲学社会科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