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istive technologies for pain management in people with amput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 被引量:1
1
作者 Kamiar Ghoseiri Mostafa Allami +1 位作者 Mohammad Reza Soroush Mohammad Yusuf Rastkhadiv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SCIE CAS 2018年第2期159-164,共6页
The prevalence of limb amputation is increasing globally as a devastating experience that can phys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affect the lifestyle of a person. The residual limb pain and phantom limb pain are common di... The prevalence of limb amputation is increasing globally as a devastating experience that can phys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affect the lifestyle of a person. The residual limb pain and phantom limb pain are common disabling sequelae after amputation surgery. Assistive devices/technologies can be used to relieve pain in people with amputation. The existing assistive devices/technologies for pain management in people with amputation include electrical nerve block devices/technologies, TENS units, elastomeric pumps and catheters, residual limb covers, laser systems, myoelectric prostheses and virtual reality systems, etc. There is a great potential to design, fabricate, and manufacture some portable, wireless, smart, and thin devices/technologies to stimulate the spinal cord or peripheral nerves by electrical, thermal, mechanical, and pharmaceutical stimulus. Although some preliminary efforts have been done, more attention must be paid by researchers, clinicians, designers, engineers, and manufacturers to the post amputation pain and its treatment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UTEES AMPUTATION stumpS SELF-HELP devices pain Acute pain Chronic pain pain management
下载PD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PHANTOM LIMB PAIN -A Report of 9 Cases
2
作者 邢贵方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99-201,共3页
When working at K(?)tzt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ar Munich, Germany from March 1991 to May 1993, the author had treated 9 cases of phantom limb pain by means of acupuncture with satisfactory thera... When working at K(?)tzt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ar Munich, Germany from March 1991 to May 1993, the author had treated 9 cases of phantom limb pain by means of acupuncture with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effect as reported in the following. Clinical Data In this series, all the 9 cases were male, aged 60-79 years, with the course of disease ranging from 3-49 years. Five cases were amputated because of wound in war, 1 case embolism of femoral artery, 1 case tumor in the knee joint, 1 case comminu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治疗 切断走 女性 男性 中年 疼痛 幻肢
全文增补中
带蒂骨骼肌桥接近端周围神经防治残端痛性神经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庆霖 许则民 +1 位作者 李军 王国君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 :探讨神经瘤的形成机制和致痛机理及周围神经与带蒂骨骼肌桥接吻合后神经瘤的生长情况。方法 :Wistar大白鼠 4 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两组均将左侧坐骨神经在适当水平切断 ,远端神经切除 ,实验组近端神经分为两束 ,用带蒂... 目的 :探讨神经瘤的形成机制和致痛机理及周围神经与带蒂骨骼肌桥接吻合后神经瘤的生长情况。方法 :Wistar大白鼠 4 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两组均将左侧坐骨神经在适当水平切断 ,远端神经切除 ,实验组近端神经分为两束 ,用带蒂骨骼肌桥接两个神经断端 ,对照组近端神经置于原位。饲养 16周进行检测。结果 :实验组再生的神经纤维顺利通过吻合口长入骨骼肌肌桥内 ,并在肌桥的肌束内生长 ,分布于肌纤维之间 ,未见神经瘤形成 ;对照组均有典型的神经瘤形成。结论 :采用带蒂骨骼肌桥接断裂的周围神经近端后再生的神经纤维能顺利通过吻合 ,并沿肌外膜内和肌束之间生长 ,可防止神经瘤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端痛性神经瘤 桥接 吻合 骨骼肌 周围神经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高频电刀焦化处理神经残端预防痛性神经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向阳 帅克宁 +2 位作者 郑杰 胡斌 谢辉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5期4-6,共3页
目的研究高频电刀焦化处理神经残端预防痛性神经瘤形成的效果。方法取1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的左侧坐骨神经用高频电刀切断并焦化,右侧坐骨神经用锋利刀片切断处理,于术后2、4及8周各取大白兔6只观察神经残端大小并做组织切片进行比较,... 目的研究高频电刀焦化处理神经残端预防痛性神经瘤形成的效果。方法取1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的左侧坐骨神经用高频电刀切断并焦化,右侧坐骨神经用锋利刀片切断处理,于术后2、4及8周各取大白兔6只观察神经残端大小并做组织切片进行比较,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标本大小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神经残端大小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上对照组有明显的瘤体结构形成,而实验组只存在轻度的增生改变。结论利用高频电刀焦化处理神经预防残端神经瘤形成的是一种效果好,操作简单快捷的优良方法,本实验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刀 神经残端 痛性神经瘤
下载PDF
外伤性神经瘤切除静脉桥接治疗神经瘤性残端痛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宝林 周超 郭春生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6期539-540,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神经瘤切除静脉桥接治疗神经瘤性残端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外伤性神经瘤患者采用神经瘤切除静脉桥接手术。结果56例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参照尹维田等标准评定疗效:优45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为92.8%。结论采用... 目的探讨外伤性神经瘤切除静脉桥接治疗神经瘤性残端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外伤性神经瘤患者采用神经瘤切除静脉桥接手术。结果56例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参照尹维田等标准评定疗效:优45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为92.8%。结论采用静脉桥接治疗神经瘤性残端痛,可恢复神经连续性,预防神经瘤的再形成,临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神经瘤 残端痛 静脉桥接
下载PDF
截肢时神经断端肌肉内埋入预防残端神经瘤 被引量:2
6
作者 郭义柱 张伯勋 +1 位作者 梁雨田 陶笙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0期2850-2851,共2页
目的探讨截肢时将神经近断端埋入肌肉预防残端神经瘤的机制,报告该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此方法预防神经瘤的形成23例41个神经断端。根据患者术后的自我满意程度,有无自发性疼痛,局部有无触痛和Tinel征,对术后效果做出评价。结果2... 目的探讨截肢时将神经近断端埋入肌肉预防残端神经瘤的机制,报告该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此方法预防神经瘤的形成23例41个神经断端。根据患者术后的自我满意程度,有无自发性疼痛,局部有无触痛和Tinel征,对术后效果做出评价。结果23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个月~10年,无自发性疼痛,局部无触痛。患者满意。结论神经近断端肌肉内埋入是一有效的预防残端神经瘤形成的方法。此方法疗效高,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肢 神经断端 肌肉内埋入 预防 残端神经瘤 手术方法
下载PDF
高频电刀焦化处理神经残端预防痛性神经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谢辉 戴冀斌 帅克宁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1年第4期285-286,共2页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焦化处理神经残端在预防痛性神经瘤形成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截肢截指病例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分别采用高频电刀焦化处理神经残端和锐刀切断两种方法预防痛性神经瘤形成,随访3个月至5年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观察。...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焦化处理神经残端在预防痛性神经瘤形成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截肢截指病例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分别采用高频电刀焦化处理神经残端和锐刀切断两种方法预防痛性神经瘤形成,随访3个月至5年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仅有2例轻度疼痛,疼痛发生率为4.1%;对照组2例重度疼痛,7例中度疼痛,轻度疼痛5例,疼痛发生率为28.6%。研究组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频电刀焦化处理神经残端能够有效预防痛性神经瘤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刀焦化处理 神经残端 痛性神经瘤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1例截肢术后残端痛并幻肢痛患者药学监护
8
作者 梁锦湄 朱曼 +1 位作者 陈思雨 赵国利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19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截肢术后残端痛合并幻肢痛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针对1例因“左下肢残端痛6年”入院的64岁女性患者,临床药师详细询问用药史及用药细节,结合微创介入治疗过程疼痛变化情况,制订用药方案,并进行全程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截肢术后残端痛合并幻肢痛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针对1例因“左下肢残端痛6年”入院的64岁女性患者,临床药师详细询问用药史及用药细节,结合微创介入治疗过程疼痛变化情况,制订用药方案,并进行全程药物治疗监护及用药教育。结果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后,临床药师结合其病史、用药史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时调整镇痛治疗方案为普瑞巴林(75 mg,口服,每天2次)+曲马多(50 mg,口服,每12 h 1次),医师采纳,患者残端痛及幻肢痛均明显缓解。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可协助医师制订截肢术后残端痛并幻肢痛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及时进行药学监护及跟踪随访,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肢 残端痛 幻肢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药学监护
下载PDF
神经断端肌肉内埋入法治疗汶川地震截肢伤员痛性神经瘤
9
作者 何纯青 赵正恩 +3 位作者 许猛 张立海 柳现飞 唐佩福 《武警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376-378,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断端肌肉内埋入法治疗地震伤截肢残端痛性神经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神经断端肌肉内埋入法治疗汶川地震伤截肢伤员痛性神经瘤12例27处,观察术后症状、体征及患肢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12例全部获随访12~26个月,平均16个月... 目的探讨神经断端肌肉内埋入法治疗地震伤截肢残端痛性神经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神经断端肌肉内埋入法治疗汶川地震伤截肢伤员痛性神经瘤12例27处,观察术后症状、体征及患肢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12例全部获随访12~26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时患者主诉肢体残端疼痛和触电感消失;局部无压痛、叩击痛和Tinel征,残端软组织内未触及硬性结节或包块;患肢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采用神经断端肌肉内埋入法治疗地震伤截肢残端痛性神经瘤,可减轻痛苦,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性神经瘤 神经断端 肌内埋入 汶川地震
下载PDF
神经近端吻合术防治外伤性截指后顽固性残端神经痛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波 《黑龙江医学》 2003年第3期170-171,共2页
目的 报告神经近端吻合术在外伤性截指后顽固性残端神经痛的防治。方法 采用神经近端吻合术 ,预防及治疗外伤性截指术后顽固性残端神经痛 6 4例。术后随访 5 2例。其中 ,急诊手术 35例 ,1指 2 1例 ,2指 8例 ,3指 6例。晚期手术 17例 ,... 目的 报告神经近端吻合术在外伤性截指后顽固性残端神经痛的防治。方法 采用神经近端吻合术 ,预防及治疗外伤性截指术后顽固性残端神经痛 6 4例。术后随访 5 2例。其中 ,急诊手术 35例 ,1指 2 1例 ,2指 8例 ,3指 6例。晚期手术 17例 ,1指 9例 ,2指 4例 ,3指 2例 ,4指 2例。结果 术后得到随访者无 1例发生顽固性残端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学 神经近端吻合 外伤性截指 顽固性神经痛 防治
下载PDF
1例残肢痛伴幻肢痛药物治疗方案分析
11
作者 钱利民 张莹莹 冷佳蔚 《药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1期754-756,共3页
目的探讨药学监护在1例残肢痛伴幻肢痛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患者治疗方案运用循证药学的思维进行讨论,并对该患者具体用药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卡马西平、非甾体抗炎药用于幻肢痛治疗不合理。结论循证药学临床思维在患者用药治疗... 目的探讨药学监护在1例残肢痛伴幻肢痛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患者治疗方案运用循证药学的思维进行讨论,并对该患者具体用药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卡马西平、非甾体抗炎药用于幻肢痛治疗不合理。结论循证药学临床思维在患者用药治疗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肢痛 幻肢痛 卡马西平 非甾体抗炎药 药学监护
下载PDF
成年大鼠坐骨神经早期横断后近侧段proBDNF的表达和分布
12
作者 文菊梅 任弘毅 +1 位作者 丁有权 齐建国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1年第4期6-8,共3页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坐骨神经横断后早期近侧段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proBDNF)的表达和分布.方法:建立成年大鼠坐骨神经横断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手术实验组,每组的每个时间点(0、2、3、4d)各3只.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横...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坐骨神经横断后早期近侧段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proBDNF)的表达和分布.方法:建立成年大鼠坐骨神经横断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手术实验组,每组的每个时间点(0、2、3、4d)各3只.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横断神经近段proBDNF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成年大鼠坐骨神经横断后2-4d,proBDNF在近段断端处出现特异性的表达,且proBDNF不能与S100β共表达.结论:成年大鼠坐骨神经横断后早期近侧段断端出现神经源性proBDNF的表达与积聚,可能抑制近侧段断端施万细胞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万细胞迁移 神经营养素 周围神经横断 损伤神经近侧段 神经再生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两种疝囊残端处理方法在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疗效比较
13
作者 王可 范彬 +1 位作者 李多富 刘奎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6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两种疝囊残端处理方法在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7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原发性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6例。2组患者均行TAPP治疗,... 目的探讨两种疝囊残端处理方法在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7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原发性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6例。2组患者均行TAPP治疗,疝囊残端远端处理方式不同,A组缝合固定于腹直肌下缘,B组旷置不予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炎症反应水平(淀粉样蛋白A、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尿潴留、血清肿、术区麻木、睾丸萎缩)发生情况和血清肿抽液量。结果2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炎症反应水平均高于术前,但A组炎症反应水平低于B组(P<0.05);2组第1、2、3 d VAS评分的组间、时间点、交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第1、2、3 d 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随访期间,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肿抽液量(21.38±5.42)ml低于B组(41.76±7.1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腹股沟疝患者,TAPP术中疝囊残端缝合固定于腹直肌下缘,在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术后疼痛、降低血清肿风险和血清肿抽液量方面,优于残端旷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疝修补术 疝囊残端 炎症反应 疼痛 血清肿
原文传递
神经疏导与重建神经连续性预防及治疗神经瘤性残端痛 被引量:13
14
作者 尹维田 李庆霖 +1 位作者 张君 魏壮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探讨从预防神经瘤形成入手来治疗手及肢体神经瘤性残端痛。方法 分别采用SD大鼠30只及Wister大鼠30只,进行神经肌腱缝合及神经骨骼肌桥接。术后16周进行大体解剖学观察及组织学检测。在临床上对残指(肢)神经瘤性残端痛进行神经... 目的 探讨从预防神经瘤形成入手来治疗手及肢体神经瘤性残端痛。方法 分别采用SD大鼠30只及Wister大鼠30只,进行神经肌腱缝合及神经骨骼肌桥接。术后16周进行大体解剖学观察及组织学检测。在临床上对残指(肢)神经瘤性残端痛进行神经肌腱缝合50例,神经肌肉桥接3例,静脉桥接77例,神经原位移植73例,神经断端直接缝合32例。结果 动物实验:组织学检测结果,实验组无神经瘤形成,再生神经在肌纤维间或肌腱纤维间排列有序;对照组均有神经瘤形成。临床235例结果,优206例,良14例,可15例,优良率超过90%。结论 神经瘤性残端痛因残端神经失去了正常的连续性形成神经瘤而引起疼痛。采用神经疏导及重建神经连续性的方法,从预防神经瘤形成入手;从病因学及临床结果分析,合理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治疗结果 残端痛 神经疏导
原文传递
高频电刀预防神经瘤性残端痛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周聚普 苏冠龙 +1 位作者 江波 王培吉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6-299,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电切和(或)电凝处理周围神经断端预防神经瘤形成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以进一步预防残端痛。方法取3个月月龄的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4只。4组大鼠的坐骨神经分别接受刀切、电切、电切+电凝、刀切+电凝等不...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电切和(或)电凝处理周围神经断端预防神经瘤形成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以进一步预防残端痛。方法取3个月月龄的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4只。4组大鼠的坐骨神经分别接受刀切、电切、电切+电凝、刀切+电凝等不同处理。术后定期观察并评价各组大鼠失神经肢体自噬晴况、神经残端直径,组织学观察神经残端纤维再生情况,并通过免疫组化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在坐骨神经残端的表达情况。结果刀切+电凝组大鼠自噬行为评分最低,开始时间晚,重度自噬发生率最低;电切组自噬行为评分最高,开始时间早,且重度自噬发生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刀切+电凝组神经残端膨大不明显,与周围组织粘连较轻;电切组膨大最明显,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术后4组大鼠神经残端中均有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刀切+电凝组均低于其他3组,电切组均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证明,与刀切组、电切组、电切+电凝组相比,采用刀切+电凝法处理神经残端,可以有效抑制残端痛性神经瘤形成。该方法操作简单,避免了复杂的手术过程和高昂的手术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瘤 电凝术 残端痛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残肢断端神经瘤疼痛的疗效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后宝 郭松 +1 位作者 张广宇 郑昊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6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残肢断端神经瘤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残肢断端神经瘤疼痛患者6例,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进入残肢断端神经瘤内进行阻抗测定(400Ω~550 Ω),确认在神经瘤内,局部麻醉5 min后进行射频热凝治疗,射频温度设...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残肢断端神经瘤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残肢断端神经瘤疼痛患者6例,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进入残肢断端神经瘤内进行阻抗测定(400Ω~550 Ω),确认在神经瘤内,局部麻醉5 min后进行射频热凝治疗,射频温度设置从60 ℃开始,时间90 s一个间隔,然后逐次升温10℃,直到90℃.以超声观察治疗前后神经瘤变化,并记录术后3d、1周、1个月时疼痛评分及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较瘤体明显缩小;治疗后3d、1周、1个月时VAS评分均降到3以下(P<0.05),优良率均为100%;患者均停止使用镇痛药.结论 超声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残肢断端神经瘤疼痛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肢痛 神经瘤 射频热凝
原文传递
物理因子在下肢截肢残端康复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兰兰 胡婕 +2 位作者 郑大伟 寿奎水 许立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年第11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物理因子在下肢截肢残端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外伤后下肢截肢病人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功能训练、心理康复干预及穿戴压力衣等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蜡疗、中药... 目的:探讨物理因子在下肢截肢残端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外伤后下肢截肢病人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功能训练、心理康复干预及穿戴压力衣等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蜡疗、中药熏洗、中频脉冲电治疗三种物理因子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通过MMT肌力评定法、VAS疼痛评分,评估残肢肌力和残端疼痛程度,以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力分级、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干预组治疗后的肌力分级、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物理因子在下肢截肢残端康复治疗中,在改善截肢残端肌力与缓解疼痛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肢残端 物理因子治疗 康复 MMT肌力评定法 VAS疼痛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