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世纪以降文化与文明的话语博弈 被引量:6
1
作者 姜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3-153,共11页
18世纪的德国通过"狂飙突进运动"创造性地提出"文化"的概念并以之与老牌殖民主义国家英、法创立、延续的"文明"概念相抗衡,有效地促进了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并从文化上整合了分裂的日耳曼人,配合了德国经... 18世纪的德国通过"狂飙突进运动"创造性地提出"文化"的概念并以之与老牌殖民主义国家英、法创立、延续的"文明"概念相抗衡,有效地促进了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并从文化上整合了分裂的日耳曼人,配合了德国经济、政治、军事的崛起,奠定了迄今为止的德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本文较全面地对18世纪文化与文明的话语博弈及文化与文明的深层关系作了深入辨析,提出了中国当下有必要借鉴德国18世纪开创文化概念的思路和过程,思考中国如何突破西方主流思想搭建的文明和文化两套话语体系,为当下中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文化观念,以及用什么样的逻辑思路去建构这样的文化观念提供一种历史的观察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飙突进运动(sturm and drang) 德国 文化 文明 中国文化
下载PDF
对小说艺术的创新与突破——文本论析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昌珂 景菁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97,共7页
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表现了有关社会和个人的双重主题。小说设置了两条叙事线索,其描写维特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叙事线索,丰富和深化了小说的社会批评意涵;其描写维特作为一个个体人的叙事线索,表达了作家对极端自我的深刻隐忧。采用文... 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表现了有关社会和个人的双重主题。小说设置了两条叙事线索,其描写维特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叙事线索,丰富和深化了小说的社会批评意涵;其描写维特作为一个个体人的叙事线索,表达了作家对极端自我的深刻隐忧。采用文本论析的方法,有助于展示书中相得益彰的两个主题。小说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密切结合,体现了歌德在文本中所实现的对德国小说发展史的多重突破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 《少年维特的烦恼》 德国文学 书信体 狂飙突进
下载PDF
论贝多芬与维也纳贵族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青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54-60,共7页
具有反封建意识的贝多芬,却能和维也纳贵族保持亲密的关系,其缘由:开明专制制度延续形成的尊重艺术的社会风尚使得音乐成为贝多芬和贵族交往的纽带;大多数与贝多芬交往的贵族都同情或拥护新的社会思想变革;德国狂飚突进运动营造了当时... 具有反封建意识的贝多芬,却能和维也纳贵族保持亲密的关系,其缘由:开明专制制度延续形成的尊重艺术的社会风尚使得音乐成为贝多芬和贵族交往的纽带;大多数与贝多芬交往的贵族都同情或拥护新的社会思想变革;德国狂飚突进运动营造了当时社会上崇拜英雄和天才的现象,贝多芬成为贵族们心中的偶像。若从贝多芬这方面看,他从来就认为自己与贵族之间是平等的。尽管生活上他受惠于贵族们的赞助,但并不能掩盖其人格上的独立。正是这种独立缔构了他英雄般的音乐品质,得到了世人的认可,也得到贵族们的拥戴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多芬 维也纳贵族 启蒙运动 狂飚突进 音乐品质
下载PDF
“移交”的推力——以《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法国侨易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征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23-27,共5页
叶隽教授的"侨易十六义"中指出,"移交"即"移动发生异质文化相交","必然涉及到文化体之间的接触和相交",使得侨入、侨出语境均产生变化。《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的第一部小说,也是歌德在法国... 叶隽教授的"侨易十六义"中指出,"移交"即"移动发生异质文化相交","必然涉及到文化体之间的接触和相交",使得侨入、侨出语境均产生变化。《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的第一部小说,也是歌德在法国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该文本的法国侨易是讨论"移交"之变创效应的重要实例,具体体现在社会背景、思想与文学语境上的"异质文化相交"。一方面,作为处于第三等级的草根版哈姆雷特,主人公维特面对18世纪后期欧洲经济、社会、政治与道德的深刻危机所表现出的觉醒了的资产阶级反抗封建桎梏、追求自由发展的倾向在法国引起持久的冲击波,并使直面社会矛盾的批判精神永久地留存在法兰西文学世界中;另一方面,作为"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作,《少年维特之烦恼》在感性与理性之间的"二元三维——大道侨易"的无限变化可能中体现出创造性的载体作用,催生了法国浪漫主义的出现,进一步印证了因"侨"而致"易",物质位移导致精神质变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维特之烦恼》 移交 侨易 法国 狂飙突进
下载PDF
席勒戏剧《强盗》中的自由概念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玉贵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69-72,共4页
席勒的作品中贯穿着自由。在其名剧《强盗》中,青年席勒通过对莫尔家族两兄弟以及众强盗各自所持的不同自由观的描述,创造出了多种自由模式。这些自由模式是席勒对"自由"这一概念的最初理解,是解读席勒后期文学作品中"自... 席勒的作品中贯穿着自由。在其名剧《强盗》中,青年席勒通过对莫尔家族两兄弟以及众强盗各自所持的不同自由观的描述,创造出了多种自由模式。这些自由模式是席勒对"自由"这一概念的最初理解,是解读席勒后期文学作品中"自由"含义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弄清《强盗》中自由模式的具体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飙突进 席勒 《强盗》 自由模式
下载PDF
莎士比亚的“世界历史”——赫尔德的“狂飙突进”剧论与激进启蒙 被引量:2
6
作者 冯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113,共8页
受到赫尔德与歌德的影响,德意志"狂飙突进"运动将莎士比亚奉为天才戏剧诗人的样板。通过将莎士比亚解读为表现可能的"世界历史"的想象力"天才",赫尔德把泛神论哲学融贯到戏剧理论当中,发展出一种激进的... 受到赫尔德与歌德的影响,德意志"狂飙突进"运动将莎士比亚奉为天才戏剧诗人的样板。通过将莎士比亚解读为表现可能的"世界历史"的想象力"天才",赫尔德把泛神论哲学融贯到戏剧理论当中,发展出一种激进的启蒙观。将这种戏剧观与莱辛的莎士比亚解读及其秉承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启蒙戏剧观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中存在极大差异:莱辛旨在培养公民道德,赫尔德则旨在唤起民众对自由的激情与政治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德 莱辛 莎士比亚 狂飙突进 启蒙
下载PDF
海顿“狂飙突进交响曲”的时期划分及风格来源
7
作者 王明升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85-87,108,共4页
18世纪70—80年代,海顿的作品在风格上出现了明显变化,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交响曲被称为“狂飙突进交响曲”.对于海顿“狂飙突进交响曲”的时期划分及特点,国内外学界已有了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但关于其风格来源,学者们众说纷纭.将众多... 18世纪70—80年代,海顿的作品在风格上出现了明显变化,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交响曲被称为“狂飙突进交响曲”.对于海顿“狂飙突进交响曲”的时期划分及特点,国内外学界已有了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但关于其风格来源,学者们众说纷纭.将众多学者针对“狂飙突进交响曲”的研究成果分类归纳为时期划分、特点以及风格来源三个部分,逐一述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顿 狂飙突进运动 交响曲 时期划分 特点 风格来源
下载PDF
歌德《维特》第一、二稿异文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艺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25,共10页
歌德的书信体小说《青年维特之烦恼》是"狂飙突进"时期的一部重要作品,自出版起便反响热烈,一再被重印、再版,流传至今。不过,这部小说今日之貌其实与1774年首发的初版大有不同。这是因为歌德曾在1787年对小说作了多处修改。... 歌德的书信体小说《青年维特之烦恼》是"狂飙突进"时期的一部重要作品,自出版起便反响热烈,一再被重印、再版,流传至今。不过,这部小说今日之貌其实与1774年首发的初版大有不同。这是因为歌德曾在1787年对小说作了多处修改。这些改动主要涉及语言风格、内容情节、叙述视角三方面。本文将对比这些重要差异,尤其关注人物形象设定变化与新增的支线故事,同时联系当时社会对小说的接受情况及作家本人的心境改变,探究这些异文的缘由与深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 “狂飙突进”时期 青年农夫插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