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时序跨文体:苏轼作品阅读方式的一种尝试
1
作者 康光磊(译) 谭静(校) 《长江学术》 2024年第3期66-76,共11页
苏轼喜欢对同一主题进行跨文体创作,即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件事用不同文体多角度表达他的看法和感受。因不同文体承袭不同传统,有其自身套路,难免影响作者处理话题的态度和格调,这在以往常被忽略,对此有必要尝试依时序跨文体重读苏轼作品... 苏轼喜欢对同一主题进行跨文体创作,即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件事用不同文体多角度表达他的看法和感受。因不同文体承袭不同传统,有其自身套路,难免影响作者处理话题的态度和格调,这在以往常被忽略,对此有必要尝试依时序跨文体重读苏轼作品。苏轼散文体的尺牍、题跋和杂记的数量庞大,是其作品中被忽视的宝藏。通过对苏轼诗与非正式散文文体差异的多重考察,探讨不同文体对作家表现同一事件方式的影响。对于苏轼在不同文体中处理相同主题或事件,不能简单解释为作家热衷在每个新作中都变换手法和方式。文学形式本身,或者至少是苏轼使用它们的方式,对结果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当苏轼从一种形式转向另一种形式时,参照系随之改变,他对主题的处理也随之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依时序 跨文体 非正式散文 文体差异
下载PDF
“苏门六君子”散文的文统与风貌
2
作者 阮忠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2-52,共11页
“苏门六君子”是北宋文坛很有意味的现象,他们遭际或同或异,无妨聚集苏轼门下,尚韩步苏,接受欧苏散文范式的影响,为文大体追求自然平易。从文体审视,其论说往往有家国之忧,求为世用而理明辞达;书信与序文以叙引论或论中兼有叙事,平和淡... “苏门六君子”是北宋文坛很有意味的现象,他们遭际或同或异,无妨聚集苏轼门下,尚韩步苏,接受欧苏散文范式的影响,为文大体追求自然平易。从文体审视,其论说往往有家国之忧,求为世用而理明辞达;书信与序文以叙引论或论中兼有叙事,平和淡定;记文虽不乏好说理的特征,却因关乎人生,通脱超然,趣味各生。“苏门六君子”由此造就的散文风貌,尽管为苏轼的散文华章遮蔽,但在古代散文史上仍不乏自身的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门六君子” 散文 艺术风格
下载PDF
论苏轼的岭南际遇与生命意识
3
作者 张向荣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探讨苏轼的岭南际遇,是研究苏轼生命意识的有效视角。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被苏轼的乐观精神所感染,结合苏轼的岭南经历及流传下来的大量诗文,以文学批评视野看,更能发现:苏轼在岭南,更多的是用其诗文来传递他对际遇困境、对自然山水以及... 探讨苏轼的岭南际遇,是研究苏轼生命意识的有效视角。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被苏轼的乐观精神所感染,结合苏轼的岭南经历及流传下来的大量诗文,以文学批评视野看,更能发现:苏轼在岭南,更多的是用其诗文来传递他对际遇困境、对自然山水以及对世间万物的态度,这是一种更为根本的意识——生命意识在发挥无形的作用。从日常生活中跋涉而来,不断跃升到生命的本质中去,苏轼岭南际遇所蕴含的随遇而安、圆融通达、超然物外的生命哲学,最终升华了苏轼的文学魅力与思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岭南 诗文 生命意识
下载PDF
雅俗之间:苏轼饮食赋的经典构建
4
作者 王祖琪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4,共9页
苏轼的饮食赋写作祖述《诗》《骚》,导源于俳辞,将《楚辞》的高洁旨趣与俳辞的幽默诙谐寓于一身,体现了有意变革的文学主张,使赋体完成了由娱神,到娱人,再到娱己的功用。苏轼以全部生命体验投入,在审美取向与情志追求上打破雅与俗的边界... 苏轼的饮食赋写作祖述《诗》《骚》,导源于俳辞,将《楚辞》的高洁旨趣与俳辞的幽默诙谐寓于一身,体现了有意变革的文学主张,使赋体完成了由娱神,到娱人,再到娱己的功用。苏轼以全部生命体验投入,在审美取向与情志追求上打破雅与俗的边界,克服内在情志的对立冲突,不再刻意强调赋体书写对象的雅俗性质,而是以平和的心态,以审美的态度书写日常生活。可以说,苏轼对雅俗关系的思考递嬗过程也是逐渐实现自我的人格养成过程。苏轼的饮食赋不是简单的“游戏文字”,而是奠定了一种经典范式,对后世有开创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饮食赋 雅俗 辞赋史
下载PDF
苏辙与王巩交谊考论——以苏辙诗文为例
5
作者 沙莎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北宋文人好交游,因各自志向、理想或是政治倾向组成了不同的文人集团。苏辙为北宋官员,“唐宋八大家”之一,性格深沉,感情细腻。王巩出身官宦世家,性格洒脱,潇洒恣意。二人因较高的道德水平、相似的仕途经历、相同的兴趣爱好等因素交游... 北宋文人好交游,因各自志向、理想或是政治倾向组成了不同的文人集团。苏辙为北宋官员,“唐宋八大家”之一,性格深沉,感情细腻。王巩出身官宦世家,性格洒脱,潇洒恣意。二人因较高的道德水平、相似的仕途经历、相同的兴趣爱好等因素交游长达数十年。二人互相扶持,彼此成就,是古代知识分子君子之交的典范。本文以苏辙诗文为例,探讨二人友谊的发端及发展过程并简要总结二人交谊密切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辙 王巩 交谊 诗文
下载PDF
苏轼黄州任内饮食书写探析
6
作者 胡文超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16,共5页
苏轼黄州任内饮食书写按内容可分为三类:其一,饮食的书写,即对主食、果蔬、荤腥、饮品等可直接食用之物的书写;其二,饮食行为的书写,即烹饪、酿造等直接与饮食相关的实践活动书写,这些书写拓展了苏轼饮食书写的内容;其三,实践性劳作的书... 苏轼黄州任内饮食书写按内容可分为三类:其一,饮食的书写,即对主食、果蔬、荤腥、饮品等可直接食用之物的书写;其二,饮食行为的书写,即烹饪、酿造等直接与饮食相关的实践活动书写,这些书写拓展了苏轼饮食书写的内容;其三,实践性劳作的书写,苏轼在黄州时期躬耕自立,涵养精神,为直接饮食、饮食行为作原料上的准备,是极具创造性的饮食书写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黄州 饮食书写 诗文
下载PDF
苏轼民族共同意识的形成契机及其精神内核
7
作者 曾明 张淑颖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118,共16页
苏轼民族共同意识的形成与他自身经历密切相关。被贬黄州、惠州与儋州是苏轼民族共同意识产生与形成的关键节点。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生活困顿与精神创伤使他的思想变得多元,并兼容三教。苏轼沉沦下僚的坎坷仕途让他有机会接触... 苏轼民族共同意识的形成与他自身经历密切相关。被贬黄州、惠州与儋州是苏轼民族共同意识产生与形成的关键节点。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生活困顿与精神创伤使他的思想变得多元,并兼容三教。苏轼沉沦下僚的坎坷仕途让他有机会接触少数民族百姓,作于黄州、惠州的诗文可反映其不断融入当地生活、以他乡作故乡的豁达情怀。被贬海南是苏轼民族共同意识产生的天然契机,他与黎族百姓比邻而居,相识相知,互相扶持,最终形成了汉黎一家、华夷同合的民族共同意识。在贬谪生涯中,苏轼与黎族人民平等交流,互相认可、彼此接纳、互相融合,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苏轼的民族共同意识。此外,苏轼在被贬三州内所作的和陶诗及编写的经典传著为其民族共同意识的形成注入了精神内核。这些创作表明了苏轼在精神上逐步隐逸田园,谦恭克己,爱民护民,自觉地与他们结为命运共同体。透过诗文我们已然可以看到苏轼真诚待民的高尚人格,而这种朴素的民本主义情结恰恰也是对民族共同意识最形象、最直观的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诗文 民族共同意识
下载PDF
基于辑佚的苏轼《论语说》研究——苏轼“海南三书”论之二
8
作者 阮忠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10-117,共8页
今传苏轼《论语说》为后人辑佚所得。苏轼的《论语》解读,多对孔子思想的格言式表达作了较细的剖析,体现了自己亲仁好仁而不违仁的基本思想、因循孔子兴礼乐行中庸的主张,在不乡原非中庸时选择狂狷,并在说《诗》时以无思无为为“思无邪... 今传苏轼《论语说》为后人辑佚所得。苏轼的《论语》解读,多对孔子思想的格言式表达作了较细的剖析,体现了自己亲仁好仁而不违仁的基本思想、因循孔子兴礼乐行中庸的主张,在不乡原非中庸时选择狂狷,并在说《诗》时以无思无为为“思无邪”的至境,以口手相应的平易表达为辞达的至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论语说》 礼乐 中庸 诗文境界
下载PDF
南宋初期诏令与文风的演变
9
作者 彭民权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81,共10页
诏令不应该仅仅是研究文学历史语境的史料来源,它与文学的深层纠葛更应该受到重视。在两宋之交的历史语境下,南宋初期与文学相关的诏令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性。文学摆脱了北宋后期的封禁枷锁,开始恢复生气,诗赋取士重新成为国家的基本政... 诏令不应该仅仅是研究文学历史语境的史料来源,它与文学的深层纠葛更应该受到重视。在两宋之交的历史语境下,南宋初期与文学相关的诏令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性。文学摆脱了北宋后期的封禁枷锁,开始恢复生气,诗赋取士重新成为国家的基本政策。南宋初期由于皇帝对苏轼的偏爱,全国上下掀起崇苏热潮,促使江西诗派勃兴并成为文坛主流,对南宋文学影响深远。绍兴年间,朝廷实行严厉的言禁制度,尤其是震惊朝野的多起诗文获罪案例,对全国的诗文作者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这种高压的文艺政策促使献赋颂成为一代文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初期 江西诗派 南宋文论 诏令 诗赋 苏轼
下载PDF
近四十年苏轼海南诗文研究综述
10
作者 张开辉 郭皓政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93-100,共8页
近四十年来,在苏轼诗文研究愈发多元化、细致化的背景下,苏轼海南诗文受关注程度日益提升。此间苏轼海南诗文研究取得的成就,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苏轼海南诗文的编注、辑佚、考证;苏轼海南诗文的思想内涵研究;苏轼海南诗文的内容与... 近四十年来,在苏轼诗文研究愈发多元化、细致化的背景下,苏轼海南诗文受关注程度日益提升。此间苏轼海南诗文研究取得的成就,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苏轼海南诗文的编注、辑佚、考证;苏轼海南诗文的思想内涵研究;苏轼海南诗文的内容与艺术特征研究;苏轼海南诗文的比较及其他研究;苏轼海南和陶诗研究。未来,苏轼海南诗文要不断拓宽研究视野与研究方法,着重加强海南地域文人对苏轼海南诗文的接受研究,同时还要系统整理研究陈荣选、樊庶等各个版本苏轼海南诗文别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海南诗文 综述
下载PDF
苏轼文学的生命精神
11
作者 郑红艳 丁志军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5-72,共8页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命途多舛,其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经世济民的进取精神、乐观旷达的处穷精神、民胞物与的大爱精神及人生如寄的超脱精神等,是后人汲取精神力量的宝库。
关键词 苏轼 诗文创作 生命精神
下载PDF
近30年韩国学者的苏轼研究(1992-2022)——以期刊论文为中心
12
作者 陈庆 《长江学术》 2023年第3期94-106,共13页
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韩国苏轼研究日渐兴盛,30年间韩国学者在韩国本土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就有399篇,其中20世纪90年代51篇,21世纪最初10年101篇,2010-2022年247篇,呈逐渐上升趋势。从作者层面来看,发表苏轼研究论文较多的有曹圭百、柳... 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韩国苏轼研究日渐兴盛,30年间韩国学者在韩国本土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就有399篇,其中20世纪90年代51篇,21世纪最初10年101篇,2010-2022年247篇,呈逐渐上升趋势。从作者层面来看,发表苏轼研究论文较多的有曹圭百、柳素真、安熙珍、崔在赫、金甫暻、柳种睦、郑世珍等学者。从论著内容来看,主要涉及苏轼的人格境界、艺术观念、文学创作、传播与接受、版本考证等领域,其中论及苏轼传播与接受的论文最多,苏轼文学创作方面的论文次之,之后依次为苏轼艺术观念、人格境界以及考证类论文,苏轼作品的翻译有20余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韩学术交流 韩国苏轼研究 苏东坡诗文
下载PDF
“惠州景观”到“东坡景观”之变迁及缘由
13
作者 臧菊妍 《惠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6-41,共6页
惠州原有的景观伴随着苏轼的到来愈加扬名。并且,在谪居的几年中,苏轼在惠州“首创”了一批人文景观,这些都成为后人经常游览的著名景点,“惠州景观”遂变为极具个人色彩的“东坡景观”。多重原因造成了此种转变:一是苏轼对惠州景观灵... 惠州原有的景观伴随着苏轼的到来愈加扬名。并且,在谪居的几年中,苏轼在惠州“首创”了一批人文景观,这些都成为后人经常游览的著名景点,“惠州景观”遂变为极具个人色彩的“东坡景观”。多重原因造成了此种转变:一是苏轼对惠州景观灵动的描述;二是世人对其“旷达”人格的追慕;三是后世对苏轼“不顾穷达,行仁利物”之济世精神的仰望,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景观 苏轼散文 东坡景观
下载PDF
韩国高丽文学对苏轼及其诗文的接受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艳萍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70-74,共5页
尽管苏轼对高丽持推拒态度,然而顺应高丽与北宋的文化交流,韩国高丽文学全盘接受苏轼及其诗文,形成"苏轼热"。其原因在于高丽重儒崇文的政治体制,苏轼敢于直谏、豁达入世的品格,苏诗的气质与文人的推动等。高丽文学着重是从... 尽管苏轼对高丽持推拒态度,然而顺应高丽与北宋的文化交流,韩国高丽文学全盘接受苏轼及其诗文,形成"苏轼热"。其原因在于高丽重儒崇文的政治体制,苏轼敢于直谏、豁达入世的品格,苏诗的气质与文人的推动等。高丽文学着重是从苏轼诗文的题材、禅宗思想、化用典故、借用诗韵、活用诗句、摘用词语等视角入手接受苏轼及其诗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丽文学 苏轼 诗文 接受
下载PDF
《战国纵横家书》所见苏秦散文时事考辨 被引量:5
15
作者 秦丙坤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9-63,共5页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二十七章中有十五章为苏秦书信或说辞 ,为研究苏秦事迹和确定苏秦策文提供了可靠依据。对帛书所载苏秦事迹判定不一的现状影响了帛书的利用价值。苏秦主要事迹在前 312年到前 2 84年 ,结合战国史实 ,整...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二十七章中有十五章为苏秦书信或说辞 ,为研究苏秦事迹和确定苏秦策文提供了可靠依据。对帛书所载苏秦事迹判定不一的现状影响了帛书的利用价值。苏秦主要事迹在前 312年到前 2 84年 ,结合战国史实 ,整合诸家说法 ,可基本断定苏秦散文的年代和先后顺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纵横家书》 苏秦 帛书 散文 古代文学研究 唐兰 价值 事迹
下载PDF
苏文选本在明清时期的刊刻和流行——兼评明代苏轼研究“中熄”说 被引量:5
16
作者 付琼 《兰州学刊》 CSSCI 2009年第7期168-171,共4页
在明清所刊苏文选本的119种版本之中,明刊102种,清刊17种。明刊本高密度生成于嘉靖以后,清刊本则呈低密度平均分布状态。由此可以认为:苏文选本在明代的流行程度大大超过清代;苏文选本在清代的流行始终处于缓滞状态,从来没有出现过晚明... 在明清所刊苏文选本的119种版本之中,明刊102种,清刊17种。明刊本高密度生成于嘉靖以后,清刊本则呈低密度平均分布状态。由此可以认为:苏文选本在明代的流行程度大大超过清代;苏文选本在清代的流行始终处于缓滞状态,从来没有出现过晚明那样的兴奋局面。以此而论,所谓明代苏轼研究"中熄"说就显得不尽稳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文选本 刊刻和流行 明代苏研究“中熄”说
下载PDF
论“燕许大手笔”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太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45,共5页
张说、苏的散文,显示了格调雄浑、气势恢弘的盛世气象,开启了由骈趋散、清拔宏丽的一代新风,为中唐古文运动提供了有益的艺术借鉴,在唐代散文史上居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享誉唐宋文坛,并称"燕许大手笔"。学术界... 张说、苏的散文,显示了格调雄浑、气势恢弘的盛世气象,开启了由骈趋散、清拔宏丽的一代新风,为中唐古文运动提供了有益的艺术借鉴,在唐代散文史上居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享誉唐宋文坛,并称"燕许大手笔"。学术界应给予"燕许大手笔"足够的重视,进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说 苏頲 散文 特色 地位
下载PDF
“欧苏”散文合论评议 被引量:1
18
作者 欧明俊 刘美玉 《滁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5,共5页
"欧苏"之称,自宋至今,经历代文论家推崇,已成为散文理论史上的专用名词。南北宋之际吕本中《童蒙诗训》之《文字体式》最早正式将"欧苏"并提。"欧苏"文代表成熟柔美的宋文,是平易自然的古文典范。"... "欧苏"之称,自宋至今,经历代文论家推崇,已成为散文理论史上的专用名词。南北宋之际吕本中《童蒙诗训》之《文字体式》最早正式将"欧苏"并提。"欧苏"文代表成熟柔美的宋文,是平易自然的古文典范。"欧苏"又"和而不同",历代论者大体上有欧高苏低、苏高欧低、"欧苏"各具特色和否定"欧苏"四类意见。欧文纯正,苏文性灵,他们以其胸怀和才性,共铸宋文双璧,显示"不同"魅力,凝成"和"之力量,有力延续古文之气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欧苏 宋文 古文 文统
下载PDF
文本与图像:历代赤壁图的对话关系与多重意蕴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琳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3-162,共10页
作为最受中国古代画家青睐的诗意图题材之一,取材于苏轼赤壁文学的赤壁图为探讨古代诗画关系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一直以来颇受艺术史研究者关注,然而其文学价值与文化意义却鲜有论及。历代赤壁图的创作者通过场景选择与艺术转换,精心构... 作为最受中国古代画家青睐的诗意图题材之一,取材于苏轼赤壁文学的赤壁图为探讨古代诗画关系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一直以来颇受艺术史研究者关注,然而其文学价值与文化意义却鲜有论及。历代赤壁图的创作者通过场景选择与艺术转换,精心构筑了新的视觉阐释空间,延展了苏轼赤壁文学的思想意蕴。在图像内部,画家通过再现苏轼与客、苏轼与赤壁、苏轼与孤鹤的三重对话关系,完成了对文本的阐释与再创造。在图像外围,文字题咏与赤壁图之间具有相互映衬、相互补充的紧密关系。以赤壁图为物质载体,题画者、画家与苏轼之间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对这一层对话关系的解读剖析,有助于重新审视苏轼及其文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壁图 苏轼 赤壁文学 对话 意蕴
下载PDF
论苏轼凤翔时期的写景记游诗 被引量:3
20
作者 段永强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2-86,共5页
苏轼在任职凤翔期间创作了138首诗歌,其中写景记游诗比重较大。这些诗歌描绘了关中西部的锦绣河山,表达了苏轼对关中西府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苏轼反对暴政、关心民瘼的仁政思想以及苏轼淡薄名利、超然物外的人... 苏轼在任职凤翔期间创作了138首诗歌,其中写景记游诗比重较大。这些诗歌描绘了关中西部的锦绣河山,表达了苏轼对关中西府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苏轼反对暴政、关心民瘼的仁政思想以及苏轼淡薄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追求,具有极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文化意蕴。在艺术上突破了此前诗歌的局限,采用了以文为诗的创作手法,呈现出豪放清雄的风格特征,形成了苏轼写景记游诗特有的结构模式,表现出了更为成熟的艺术技巧,奠定了此后苏轼写景记游类诗歌创作的基本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风翔 写景记游诗 豪放清雄 以文为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