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轼词中的自然审美意识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汉君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3-61,共9页
苏轼的词作中有许多对自然万物及自然审美活动的描写,蕴含着作者的自然审美意识,主要表现为天然标格与内在生命力是自然万物颇为重要的审美属性;欣赏自然需要保持超然的审美心境;自然如同家园般的存在,自然审美是抒发归隐思绪、体会居... 苏轼的词作中有许多对自然万物及自然审美活动的描写,蕴含着作者的自然审美意识,主要表现为天然标格与内在生命力是自然万物颇为重要的审美属性;欣赏自然需要保持超然的审美心境;自然如同家园般的存在,自然审美是抒发归隐思绪、体会居家之感的重要途径。苏轼在词中表现了自然审美意识,充分彰显出他“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这在北宋词体革新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词 自然审美意识 “以诗为词”
下载PDF
苏轼词中的代语
2
作者 刘培宇 易永姣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6-64,共9页
苏轼词作中的代语使用,主要缘于“虑于文辞”“系乎文义”两大类,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妙解情理”与“言简境阔”方面,代语之效,助苏词臻至“惠巧”与“英奇”之境,使得东坡词于词作兴盛的北宋脱颖而出。
关键词 苏轼词 代语 修辞 表意 造境
下载PDF
克制与突破:苏轼涉泪词“以诗为词”的艺术实践
3
作者 杨宇歌 倪金艳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23-31,共9页
“以诗为词”是苏轼重要的词学观念。通过对其涉泪词的研究,可以发现苏轼“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在具体实践中呈现出克制与突破并存的矛盾形态。一方面遵循词体特性,在扩充题材内容的同时选用了典雅字词和含蓄表达;另一方面又有意突破传统... “以诗为词”是苏轼重要的词学观念。通过对其涉泪词的研究,可以发现苏轼“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在具体实践中呈现出克制与突破并存的矛盾形态。一方面遵循词体特性,在扩充题材内容的同时选用了典雅字词和含蓄表达;另一方面又有意突破传统,具体表现为使用“泪典”、采用流线型意象组合、净化艳情词。由此可见,苏轼对词体特质有着清晰的认知,其“以诗为词”是有限度地将诗的题材、风格导入词体,而非刻意泯灭诗、词两种文体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涉泪词 “以诗为词”
下载PDF
还原真相的尝试:宇文所安的苏轼词研究
4
作者 马思婕 邱美琼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4-51,共8页
宇文所安的苏轼词研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苏轼及苏轼集团的词集研究,从词集史的角度考察苏轼词的编年及意义,在文学场中分析苏轼及苏轼集团的词作流传;二是苏轼词比较研究,厘清其对柳永、张先等词人在性别特质、抒情结构上的继承和化用,... 宇文所安的苏轼词研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苏轼及苏轼集团的词集研究,从词集史的角度考察苏轼词的编年及意义,在文学场中分析苏轼及苏轼集团的词作流传;二是苏轼词比较研究,厘清其对柳永、张先等词人在性别特质、抒情结构上的继承和化用,同时分析苏轼在写作同一主题时不同体裁的处理方法以及他对传统词中“醉公子”主题的改写;三是苏轼词的女性角色研究,讨论苏轼“严肃”词中女性角色的回归和苏轼在“一定距离”之外的“多情”观照。宇文所安的苏轼词研究突出展现了场域理论在中国古典词学研究中的应用,尝试还原词作生成时的真相,包括词人心理、词作现场、社会现状及词人词作和社会的关系等,尤其是词体和公共价值空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词的意义,为中国古典词学研究提供重要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所安 苏轼词 场域理论 对比 女性
下载PDF
论苏轼岭海词的思想意蕴与艺术特征
5
作者 李玲丽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2-96,共5页
岭海词是指苏轼晚年在岭南和海南所作之词,共计26首,题材内容涉及咏物述怀、赠酬唱和、恋情等。通过分析可知,苏轼将咏物词进行“诗化”的润色,对咏物对象在保留本质特征的同时进行形象化、情感化处理,扩大了咏物词的意蕴;在赠亲人、友... 岭海词是指苏轼晚年在岭南和海南所作之词,共计26首,题材内容涉及咏物述怀、赠酬唱和、恋情等。通过分析可知,苏轼将咏物词进行“诗化”的润色,对咏物对象在保留本质特征的同时进行形象化、情感化处理,扩大了咏物词的意蕴;在赠亲人、友人之作中表现出苏轼儒家忠节的自我坚守;而赠灵魂伴侣的恋情词则朝着佛学化的方向发展,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词学观。苏轼的岭海词化用唐诗,用典自如,丰富了以诗为词的手法,谐趣词则尽显苏轼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岭海词 思想意蕴 艺术特征
下载PDF
苏轼涉雨词研究
6
作者 姚彦群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12-116,共5页
苏轼涉雨词将词人独特的生命体验融入对“雨”的书写中。“雨”既为创作题材,也是词人情感表达的途径。季风气候影响下的降雨比较充足,“雨”自身的丰富意蕴和苏轼爱民惜农的思想,使他更为关注“雨”意象。苏轼所作涉雨词不仅具有一定... 苏轼涉雨词将词人独特的生命体验融入对“雨”的书写中。“雨”既为创作题材,也是词人情感表达的途径。季风气候影响下的降雨比较充足,“雨”自身的丰富意蕴和苏轼爱民惜农的思想,使他更为关注“雨”意象。苏轼所作涉雨词不仅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也是其“以诗为词”的鲜明例证和深刻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涉雨词 文学意象
下载PDF
重组与突破:论苏轼填词新变
7
作者 蔡鹏飞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5-31,共7页
宋词的发展及至苏轼才有全面突破,他借鉴吸收诗歌的创作经验来填词,从内容到形式对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移植诗歌创作手法入词、扩充词的内容体量和改变词律词调等方式,苏词开始以内容表达作为最主要的创作因素,从而使其不再是音... 宋词的发展及至苏轼才有全面突破,他借鉴吸收诗歌的创作经验来填词,从内容到形式对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移植诗歌创作手法入词、扩充词的内容体量和改变词律词调等方式,苏词开始以内容表达作为最主要的创作因素,从而使其不再是音乐的附庸,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北宋词的发展经由苏轼之后,不仅突破了前人填词的陈规,也为后来宋词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以诗入词 词境
下载PDF
苏轼之“气论”及其在词作中的表现
8
作者 李帆 郭世轩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1-77,共7页
苏轼继承了先哲的气论内核,即“气”既再现客观具体形象又表现主观抽象思辨。在此基础上,苏轼延伸出“气—阴阳—万物”的机制,并对万物与人的相同本质予以发覆,因此推知物我可以联动。这一气论的逻辑在苏轼的词作中表现为物与情关系,... 苏轼继承了先哲的气论内核,即“气”既再现客观具体形象又表现主观抽象思辨。在此基础上,苏轼延伸出“气—阴阳—万物”的机制,并对万物与人的相同本质予以发覆,因此推知物我可以联动。这一气论的逻辑在苏轼的词作中表现为物与情关系,并在其词作发轫期、成熟期、巅峰期及老健期呈现出观物观己的不同审美观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气论 物与情 审美观
下载PDF
再论苏轼词的词史定位——兼及如何打破“婉约”“豪放”二分法
9
作者 宋学达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
词学史上对苏轼词的定位,主要有“豪放词”“以诗为词”“东坡范式”三种重要说法。“豪放词”从风格论出发,并不能完全涵盖苏轼词的全部艺术特质;“以诗为词”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亦非苏轼所独有;唯有作为传统“体派论”的现代发展的“... 词学史上对苏轼词的定位,主要有“豪放词”“以诗为词”“东坡范式”三种重要说法。“豪放词”从风格论出发,并不能完全涵盖苏轼词的全部艺术特质;“以诗为词”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亦非苏轼所独有;唯有作为传统“体派论”的现代发展的“东坡范式”,最适宜作为苏轼词之词史定位的总结性词汇。同时,既然“豪放词”一语已不足以概括苏轼的词史定位,那么“婉约”“豪放”二分法也自然应被扬弃,而打破这一“二分法”,并不意味着否定“二分法”这一极具简洁性的思维方式,寻找更具学理性、更符合唐宋词实际的“新二分法”取而代之,才是真正的破旧立新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苏轼 豪放词 以诗为词 东坡范式
下载PDF
苏轼《浣溪沙·端午》创作时间新论
10
作者 吴昊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29-35,56,共8页
苏轼《浣溪沙·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一词,自曹树铭最早为其编年以来,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创作于绍圣二年(1095)端午前一日,唯有张志烈认为创作于绍圣三年(1096)端午前一日,但其编年仅根据该词与《王氏生日致语口号》一诗内容上的相... 苏轼《浣溪沙·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一词,自曹树铭最早为其编年以来,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创作于绍圣二年(1095)端午前一日,唯有张志烈认为创作于绍圣三年(1096)端午前一日,但其编年仅根据该词与《王氏生日致语口号》一诗内容上的相近,欠缺说服力。通过对苏轼端午词创作的考察,知苏轼端午词往往不以端午节俗为重心,仅将端午节作为抒发自我胸怀的背景,而《浣溪沙·端午》却连写三项旨在辟邪除病的端午节俗,可知辟邪除病即为苏轼创作此词时心中最为重视之事。再联系绍圣二年(1095)秋所作表现朝云染病的《三部乐》一词以及朝云在绍圣三年(1096)端午过后仅仅两个月便因病逝世,可推知《浣溪沙·端午》一词当作于绍圣三年(1096)端午前一日,其背景则是苏轼为病重的朝云祈福望其能够健康长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王朝云 浣溪沙·端午 端午词 编年
下载PDF
论苏轼词中的自然生态美学思想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雷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8-103,共6页
苏轼热爱自然、钟情山水,创作了大量具有自然生态美学思想的词作。在其词中,苏轼通过对外在自然美的发现,感受到自然的亲和力,体认到自身的生命价值,实现了人与自然世界的和谐交融,追求诗意的栖居地。苏轼词中的自然生态美学思想表现为... 苏轼热爱自然、钟情山水,创作了大量具有自然生态美学思想的词作。在其词中,苏轼通过对外在自然美的发现,感受到自然的亲和力,体认到自身的生命价值,实现了人与自然世界的和谐交融,追求诗意的栖居地。苏轼词中的自然生态美学思想表现为以自然为友,将个体生命与自然生命进行关联,认识到人对自然的依存和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生发出对于生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于理想世界的追求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自然 生态美学
下载PDF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系年考辨 被引量:3
12
作者 喻世华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730-731,743,共3页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作于何时、为谁而作历来存在不同看法,从中秋的本来含义,从苏轼中秋诗词的惯例,从苏轼与苏辙兄弟的情谊角度分析,《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应该是写给苏辙的;从该词表露的情感,从苏轼在黄州、儋州所处的地理位置与...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作于何时、为谁而作历来存在不同看法,从中秋的本来含义,从苏轼中秋诗词的惯例,从苏轼与苏辙兄弟的情谊角度分析,《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应该是写给苏辙的;从该词表露的情感,从苏轼在黄州、儋州所处的地理位置与苏辙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作于儋州的可能性相对大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系年 考辨
下载PDF
论苏轼的辞赋创作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5-121,共7页
苏轼是北宋后期最重要的辞赋家,他的融汇古今的辞赋创作思想和深湛的辞赋艺术修养深刻地影响着北宋后期的辞赋创作。辞赋创作贯穿于苏轼文学创作的各个时期。苏轼的赋论与创作密切结合,综观其辞赋和辞赋观,有以下几个特征一、重视辞赋... 苏轼是北宋后期最重要的辞赋家,他的融汇古今的辞赋创作思想和深湛的辞赋艺术修养深刻地影响着北宋后期的辞赋创作。辞赋创作贯穿于苏轼文学创作的各个时期。苏轼的赋论与创作密切结合,综观其辞赋和辞赋观,有以下几个特征一、重视辞赋创作与作家素养的联系;二、融会贯通的集大成意识;三、寓深刻于平淡之中,追求理趣盎然;四、融聘词于流畅自然中的艺术表现。苏轼的辞赋观和辞赋创作代表着北宋后期赋坛的主调,众多赋家深受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苏轼 辞赋
下载PDF
从李煜到苏轼——“士大夫词”的承继与自觉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锋焘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87,共6页
李煜后期的词作“感慨遂深”,与前期词作的绮靡香艳绝不类同,在词史上第一次“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但这一开创性的贡献直到苏轼的出现才真正得到了自觉的继承。从李煜突变性的开创,到宋初诸人有意无意地渐变,再到苏轼明确地自... 李煜后期的词作“感慨遂深”,与前期词作的绮靡香艳绝不类同,在词史上第一次“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但这一开创性的贡献直到苏轼的出现才真正得到了自觉的继承。从李煜突变性的开创,到宋初诸人有意无意地渐变,再到苏轼明确地自觉,“士大夫之词”在各种内因外因的作用下完成了它演进确立的过程。而李煜和苏轼,则是千年词史上两个重要的关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煜 士大夫词 苏轼 继承 自觉
下载PDF
哲学视域中的叶嘉莹词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磊 钟锦 《兰州学刊》 2004年第5期239-242,共4页
本文从哲学的视角对叶嘉莹词学思想中“弱德之美”、“词学困惑”与“双性特征”、“苏词之幽咽怨断”三个论题作出分析 ,试图指出这些论题不仅是词学所面对的问题 ,而且是关涉到哲学所面对的人生意义问题。从而看到叶嘉莹词学中包孕着... 本文从哲学的视角对叶嘉莹词学思想中“弱德之美”、“词学困惑”与“双性特征”、“苏词之幽咽怨断”三个论题作出分析 ,试图指出这些论题不仅是词学所面对的问题 ,而且是关涉到哲学所面对的人生意义问题。从而看到叶嘉莹词学中包孕着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深切关怀 ,超越了具体学科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词学 叶嘉莹 弱德之美 词学困惑与双性特征 幽咽怨断
下载PDF
唐宋词“第一调”中“第一人”——论苏轼《浣溪沙》的创作成就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尊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82,共7页
《浣溪沙》是唐宋词坛上使用频率最高的“第一调”,苏轼则是《浣溪沙》创作数量最多的“第一人”。在《浣溪沙》的创作中,苏轼不仅突破了传统的“艳科”格局,拓展了题材内容的表现范围,提升了词体文学抒情言志的艺术品格,而且在形式体... 《浣溪沙》是唐宋词坛上使用频率最高的“第一调”,苏轼则是《浣溪沙》创作数量最多的“第一人”。在《浣溪沙》的创作中,苏轼不仅突破了传统的“艳科”格局,拓展了题材内容的表现范围,提升了词体文学抒情言志的艺术品格,而且在形式体制的运用、人物形象的刻画、语言艺术的表现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创新。透过《浣溪沙》这一词调的创作,我们依然能够看到苏轼对宋词的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词调 苏轼 浣溪沙 创作成就
下载PDF
苏辛农村词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4,共4页
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都创作了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农村词,扩大了词的堂庑。苏辛农村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苏轼常以关心民瘼的地方官之眼看农村,辛弃疾则作为失意英雄从农村中得到慰藉;苏轼的农村词常直书所见、感性直观,辛弃疾的农村... 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都创作了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农村词,扩大了词的堂庑。苏辛农村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苏轼常以关心民瘼的地方官之眼看农村,辛弃疾则作为失意英雄从农村中得到慰藉;苏轼的农村词常直书所见、感性直观,辛弃疾的农村词则蕴意更深、含更多理性思考;辛弃疾农村词的意象较苏轼的丰富;苏轼的农村词善用比喻,辛弃疾则常用白描。此外苏辛的农村词也表现出一些共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辛弃疾 农村 比较
下载PDF
簸之揉之 高华沉痛——苏轼婉约词论略 被引量:4
18
作者 姜朝晖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117-122,共6页
北宋词坛,婉约词仍居主流,开创一代词风之苏轼,亦由婉约词作而开疆拓域。苏轼以其创作实践、伟大的精神气魄,从内容、形式上对传统的婉约风格进行了革新,以语辞、情思之“净化”,摆脱“花间”词风的“香软”,赋予“婉约”以新的含义,极... 北宋词坛,婉约词仍居主流,开创一代词风之苏轼,亦由婉约词作而开疆拓域。苏轼以其创作实践、伟大的精神气魄,从内容、形式上对传统的婉约风格进行了革新,以语辞、情思之“净化”,摆脱“花间”词风的“香软”,赋予“婉约”以新的含义,极大地发挥了词之抒情写物的细腻深刻、曲折隐微、波澜层深、要眇宜修之特色,因而从根本上提高了词的品味,开创了词发展的向上一路,对婉约词的发展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并对南宋骚雅词派有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婉约词 姿态横生 情辞俱长
下载PDF
论《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的文献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何泽棠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5-288,共4页
通过孤本《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现存四卷与通行苏诗百家注的对比,总结以赵次公为代表的早期苏诗注家在总结用典之法、释词、阐释诗意及评论等方面的成就,揭示《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的文献价值。
关键词 苏轼 赵次公 百家注 十注
下载PDF
东坡词补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小龙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39-45,共7页
薛瑞生先生的《东坡词编年笺证》一书在东坡词编年及笺释方面用功极深,创获极多。笔者拜诵《笺证》,亦偶有鄙见,对《浪淘沙·探春》、《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满江红·忧喜相寻》、《蝶恋花·同安生日放鱼取... 薛瑞生先生的《东坡词编年笺证》一书在东坡词编年及笺释方面用功极深,创获极多。笔者拜诵《笺证》,亦偶有鄙见,对《浪淘沙·探春》、《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满江红·忧喜相寻》、《蝶恋花·同安生日放鱼取金光明经救鱼事》等词的编年及对个别词句及典故稍有补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东坡词编年笺证》 补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