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再论苏轼词的词史定位——兼及如何打破“婉约”“豪放”二分法 |
宋学达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王世贞为文的唐宋笔法及恬淡旨趣——以“持论之文”为例 |
魏宏远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3
|
苏轼思想与宋词关系发微 |
祁光禄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4
|
“简而有法”与“辞达而已”:对比鲜明的两种文法论范型 |
陆德海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5
|
论“希真体” |
徐拥军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1
|
|
6
|
“风水相遭”说:三苏父子为文的家学精髓 |
王启鹏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1
|
|
7
|
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诗 |
王建华
|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6 |
1
|
|
8
|
历时视域中的苏黄比较论 |
邱美琼
|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9
|
苏轼散文的语言特色与创作个性 |
张大联
汪佑民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10
|
刘将孙的文章理论及风格 |
何跞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1
|
论苏赋 |
曾枣庄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2
|
苏轼文风的文化渊源论略 |
杨胜宽
|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3
|
论苏门四学士的魏晋风度——从文学创作角度进行解读 |
马钰滢
许外芳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4
|
论罗瘿公古体诗的“以文为诗” |
冯珊珊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5
|
苏轼论“为文” |
方星移
|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7 |
0 |
|
16
|
苏轼赋的散体特征及其形成 |
何国栋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17
|
“苏旷辛豪”探 |
任英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18
|
试论苏轼词作的主体风格 |
陆业龙
|
《孝感学院学报》
|
2001 |
1
|
|
19
|
苏辛豪放美学境界的异趣 |
陈永泉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20
|
苏轼赋的自然性特色 |
何国栋
|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