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Beijing Dialect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Shi Xiaojing' s English Version of Luotuo Xiangzi
1
作者 LIU Hao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7年第2期101-104,共4页
In Lao She's works, the use of the Beijing dialect has a strong local characteristic, and readers can fully appreciate the essence of old Beijing' s flavor. His famous work Luotuo Xiangzi has embodied the characteri... In Lao She's works, the use of the Beijing dialect has a strong local characteristic, and readers can fully appreciate the essence of old Beijing' s flavor. His famous work Luotuo Xiangzi has embo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ijing, that is why it is popular among both the public and mmslators. Threrfore, it is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uotuo Xiangzi. Shi Xiaojing has the background of living abroad, and she has also been influenced by Chinese culture. So, her translation ofLuotuo Xiangzi is worth analyzing.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some examples of Beijing dialect in Shi Xiaojing's English Version of Luotuo Xiangzi by using the theory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to make a summary and to identify deficien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otuo Xiangzi Beijing dialect shi Xiaojing' s version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下载PDF
东坡词补考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小龙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39-45,共7页
薛瑞生先生的《东坡词编年笺证》一书在东坡词编年及笺释方面用功极深,创获极多。笔者拜诵《笺证》,亦偶有鄙见,对《浪淘沙·探春》、《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满江红·忧喜相寻》、《蝶恋花·同安生日放鱼取... 薛瑞生先生的《东坡词编年笺证》一书在东坡词编年及笺释方面用功极深,创获极多。笔者拜诵《笺证》,亦偶有鄙见,对《浪淘沙·探春》、《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满江红·忧喜相寻》、《蝶恋花·同安生日放鱼取金光明经救鱼事》等词的编年及对个别词句及典故稍有补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东坡词编年笺证》 补考
下载PDF
《九家集注杜诗》与“伪苏注” 被引量:1
3
作者 彭燕 徐希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0-156,共7页
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在杜诗学史上,以删除"伪苏注"为功劳最大,宋人对此早有定论。近代学界对此亦有较多的关注和研究,对《九家集注杜诗》是否还存有"伪苏注"的观点,目前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郭氏《九家集注杜诗... 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在杜诗学史上,以删除"伪苏注"为功劳最大,宋人对此早有定论。近代学界对此亦有较多的关注和研究,对《九家集注杜诗》是否还存有"伪苏注"的观点,目前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郭氏《九家集注杜诗》还存在有少量"伪苏注";二是认为郭氏已经把"伪苏注"删除干净。笔者带着对这个问题的困惑,对《九家集注杜诗》中所有的东坡条目作了全面系统的检索和考查,认为《九家集注杜诗》中确实还有少量的"伪苏注"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知达 《九家集注杜诗》 伪苏注
下载PDF
苏轼思想与宋词关系发微 被引量:4
4
作者 祁光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2-66,共5页
苏轼对词的历史性的锻炼和完善 ,除了他具有超常的智慧和渊博的才学外 ,还与他独特的思想意识密切相关。儒家的执著专注、佛家的空幻虚无、道家的率性自然 ,均奇妙地统一在苏轼的生命实践中 。
关键词 苏轼思想 宋词 艺术网格 逻辑关系
下载PDF
施宿与“以史证诗”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泽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02-107,共6页
宋代是史学与诗歌注释学兴盛的年代,史学对诗歌注释的重要影响表现为"以史证诗"方法的确立。南宋施宿的《注东坡诗》题注与《东坡年谱》,采纳了陆游的观点,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从题中人物与事件出发,引用大量翔... 宋代是史学与诗歌注释学兴盛的年代,史学对诗歌注释的重要影响表现为"以史证诗"方法的确立。南宋施宿的《注东坡诗》题注与《东坡年谱》,采纳了陆游的观点,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从题中人物与事件出发,引用大量翔实准确的材料,展现苏诗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揭示苏诗产生的事因,从而诠释了整首诗意,并附带解释了关键诗句的意义。施宿的题注,在诗歌注释史上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宿 苏轼诗 诗歌注释 解题 以史证诗 年谱
下载PDF
论三苏蜀学的哲学思想 被引量:1
6
作者 蔡方鹿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18,共5页
三苏蜀学在哲学上有较深造诣,这主要表现在三苏在本体论上提出道本论宇宙观,在人性论上提出善恶非性的思想,在辩证思维方面提出阴阳相资的思想,而具有自身的特色。这些思想不仅对宋代巴蜀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作为其苏氏蜀学的哲学... 三苏蜀学在哲学上有较深造诣,这主要表现在三苏在本体论上提出道本论宇宙观,在人性论上提出善恶非性的思想,在辩证思维方面提出阴阳相资的思想,而具有自身的特色。这些思想不仅对宋代巴蜀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作为其苏氏蜀学的哲学理论基础,对蜀学自身的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苏蜀学 哲学思想 宇宙观 人性论 辩证法
下载PDF
王阳明诗赋创作师法渊源——以新发现的王阳明三篇佚赋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贺忠 涂显镜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92-96,共5页
文章以新发现的王阳明三篇散佚赋为中心,通过对这三篇作品创作手法的探讨,基于王阳明这三篇佚赋与其他诗文的比对研究,探讨这三篇作品的创作时间、艺术特色,探寻王阳明前期诗赋创作有意追步杜牧、苏轼的创作意图。
关键词 王阳明诗赋 创作 杜牧 苏轼
下载PDF
“风水相遭”说:三苏父子为文的家学精髓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启鹏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8-75,共8页
"风水相遭"说是三苏为文的家学精髓,其核心是"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的"不能不为文"的思想,以及由此而派生出来的"有为而作"的思想。"风水相遭"说强调作者的素质修养,强... "风水相遭"说是三苏为文的家学精髓,其核心是"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的"不能不为文"的思想,以及由此而派生出来的"有为而作"的思想。"风水相遭"说强调作者的素质修养,强调作者要受到外物的刺激才能写出自然流畅的好文章。三苏父子一直坚持这一理论和创作实践。苏轼兄弟还对"至文"标准、创作过程以及创作主体素质的提高等方面作了发展,从而使这一家学思想在我国写作理论上具有超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苏父子 写作理论 “风水相遭”说 家学精髓
下载PDF
试从苏轼词解读其独特的生活哲学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林江 牛士伟 《新余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88-93,共6页
苏轼的词作是其人生浮沉的真实描绘和价值态度的艺术展现,真实地反映着其思想历程及所生活的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苏轼是在出世与入世、得意与失意的磨难中度过一生的,由此形成了其异于常人的独特的生活哲学。儒释... 苏轼的词作是其人生浮沉的真实描绘和价值态度的艺术展现,真实地反映着其思想历程及所生活的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苏轼是在出世与入世、得意与失意的磨难中度过一生的,由此形成了其异于常人的独特的生活哲学。儒释道三种流派的思想在其生活中均有所展现,且这些思想在其不同人生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儒家的忧国忧民、佛老的人生如梦常常伴随着其境遇的改变在其笔端隐现,而作为一个普通人,人间清欢、手足之情的流露则是其自然属性的真情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词 儒释道 生活哲学
下载PDF
简论明代的苏诗选评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友胜 《惠州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4-50,共7页
明代的苏诗选评本较苏文选评本要少得多 ,见于载籍者仅十种 ,主要出现于明中后期。旧题刘弘选录的《苏诗摘律》侧重于苏诗思想内涵的阐释而少作艺术分析 ;阎士选等评释的《苏文忠公胶西集》考评结合 ,尤推重苏诗关心民瘼与语言丰富生动... 明代的苏诗选评本较苏文选评本要少得多 ,见于载籍者仅十种 ,主要出现于明中后期。旧题刘弘选录的《苏诗摘律》侧重于苏诗思想内涵的阐释而少作艺术分析 ;阎士选等评释的《苏文忠公胶西集》考评结合 ,尤推重苏诗关心民瘼与语言丰富生动两方面 ;张岱选评的《和陶集》措意于苏诗的缺乏情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诗 选评 《苏诗摘律》 《苏文忠公胶西集》 《和陶集》
下载PDF
谈苏轼词的“多情”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道生 《钦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6-30,共5页
词的特点是长于抒情。苏轼词之所以受到人们喜爱,在于他掌握了词的创作规律,在词中抒发了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读者共鸣。苏轼是一个多情的词人。他热情澎湃,激情四溢,豪情万丈。所以他的词具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如火如荼的煽情性。苏轼... 词的特点是长于抒情。苏轼词之所以受到人们喜爱,在于他掌握了词的创作规律,在词中抒发了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读者共鸣。苏轼是一个多情的词人。他热情澎湃,激情四溢,豪情万丈。所以他的词具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如火如荼的煽情性。苏轼词中表达了豪情、韧情、亲情、爱情、艳情、真情、怡情、民情、同情、傲情、乡情等。故称苏轼为词中"情圣"乃是当之无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词 真情 抒情类别
下载PDF
论史铁生小说对陕北方言资源的运用及其文学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白振有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87-93,F0003,共8页
史铁生早期小说充满了温暖的世俗情怀,对残疾群体命运的关注,对黄土地上顽强生命的礼赞以及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反思,都在同时代的作家中独步一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成就史铁生文学地位的不仅是深邃的内容与主题,还有其他复杂的因... 史铁生早期小说充满了温暖的世俗情怀,对残疾群体命运的关注,对黄土地上顽强生命的礼赞以及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反思,都在同时代的作家中独步一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成就史铁生文学地位的不仅是深邃的内容与主题,还有其他复杂的因素,其中精妙的语言应该是功不可没的质素之一。史铁生善于运用文人语言、哲思语言、欧化语言、民间语言等多种语言资源,构建出一个个有意味的小说形式,蕴涵其复杂的理念;引领读者体味鉴赏,从而获得审美体验与人生启迪。史铁生叙写自己陕北插队生活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插队的故事》,充分汲取运用了陕北方言词语与陕北民间文学等方言资源,对塑造人物形象与强化小说的地域文化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铁生小说 陕北方言 文学价值
下载PDF
历时视域中的苏黄比较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美琼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85-88,共4页
苏黄比较论在历史流程中起伏较大,具体体现为:宋代,尊苏扬黄,各执一端;金元,苏学北行,扬苏抑黄的呼声较高;明代,诗学思潮扬唐抑宋,典型地体现宋诗特征的黄诗被认为远逊于苏诗;清代,祖苏尊黄,取径不一。历时视域中的苏黄比较论,一定程度... 苏黄比较论在历史流程中起伏较大,具体体现为:宋代,尊苏扬黄,各执一端;金元,苏学北行,扬苏抑黄的呼声较高;明代,诗学思潮扬唐抑宋,典型地体现宋诗特征的黄诗被认为远逊于苏诗;清代,祖苏尊黄,取径不一。历时视域中的苏黄比较论,一定程度上已超出了争论本身的意义,它在多向度的比较中突出和确定了诗人的个体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黄优劣 历时视域 起伏抑扬 诗作特征 个体风格
下载PDF
试论苏轼的政治主张及其形成原因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丽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02-104,共3页
苏轼在嘉祐制策、王安石变法和元祐更化三个时期表现的政治立场有很大变化,其政治命运也随之跌荡起伏,分析其中原因,主要包括家学及时代氛围的影响、被科举所累及其本人的忠君爱民思想等。但其所有的政治主张和表现都应归结为忠君爱民... 苏轼在嘉祐制策、王安石变法和元祐更化三个时期表现的政治立场有很大变化,其政治命运也随之跌荡起伏,分析其中原因,主要包括家学及时代氛围的影响、被科举所累及其本人的忠君爱民思想等。但其所有的政治主张和表现都应归结为忠君爱民的入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嘉祐制策 王安石变法 政治主张
下载PDF
苏轼和陶诗浅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文迪义 《凯里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0-64,共5页
大量和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现象。苏轼和陶,一是为了"陶写伊郁",二是喜欢陶诗,三是崇尚陶渊明的为人。但是,苏轼学陶而不囿于陶,他的和陶诗凸显了一个经过了精神历险之人不屈、旷达的性格特点和自然平淡的诗风。和陶诗是... 大量和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现象。苏轼和陶,一是为了"陶写伊郁",二是喜欢陶诗,三是崇尚陶渊明的为人。但是,苏轼学陶而不囿于陶,他的和陶诗凸显了一个经过了精神历险之人不屈、旷达的性格特点和自然平淡的诗风。和陶诗是我们研究苏轼晚年思想、生活经历、审美情趣的重要文史资料,是苏诗艺术风格转变的标志,它建立了一种异代对话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和陶诗 不屈 旷达 自然平淡
下载PDF
王存生平考——兼论王存与苏轼的交游 被引量:2
16
作者 喻世华 《镇江高专学报》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王存是润州人,是北宋重臣、著名地理学家,但对其展开的研究是不充分的,甚至有混淆视听的现象。对其生平进行梳理,有助于匡正视听;对其与苏轼的交往进行梳理,有助于对其政治取向有更清楚的了解。这些对于深入挖掘镇江的历史文化资源、拓... 王存是润州人,是北宋重臣、著名地理学家,但对其展开的研究是不充分的,甚至有混淆视听的现象。对其生平进行梳理,有助于匡正视听;对其与苏轼的交往进行梳理,有助于对其政治取向有更清楚的了解。这些对于深入挖掘镇江的历史文化资源、拓展镇江的旅游资源都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州王存 王存生平 王存与苏轼交游
下载PDF
苏轼《论语说》三题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胜宽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6期49-53,共5页
苏轼《论语说》是其身处人生逆境之中完成的重要经学著作之一,他自己十分珍视。正如他把黄州、惠州、儋州之贬视为“平生功业”所在一样,完成于黄州、定稿于儋州的《论语说》,是他对《论语》“蕈思”“深念”的自得之作。他对孔子思想... 苏轼《论语说》是其身处人生逆境之中完成的重要经学著作之一,他自己十分珍视。正如他把黄州、惠州、儋州之贬视为“平生功业”所在一样,完成于黄州、定稿于儋州的《论语说》,是他对《论语》“蕈思”“深念”的自得之作。他对孔子思想的阐释,不受传注成说的约束,注重根据自己的认识体会直取本意,故能“时发孔氏之秘”。毫无疑问,贬谪时期所取得的经学成就,是苏轼平生功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论语说》 孔孟思想 苏轼经学思想 宋代道学思想
下载PDF
浅谈苏轼的医学贡献
18
作者 岳宗相 谢晓龙 +2 位作者 易琼 周建国 谢春光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期9-10,共2页
苏轼通晓医理、熟悉药性,有济世救人之心,并尽可能多地收集民间验方,将验方、名方整理成册。苏轼坚持良好的饮食起居,擅于食疗养生,重视修身养性和练功,其营养成,并撰写成文,写过《问养生》、《书养生后论》、《养生说》、《续养生说》... 苏轼通晓医理、熟悉药性,有济世救人之心,并尽可能多地收集民间验方,将验方、名方整理成册。苏轼坚持良好的饮食起居,擅于食疗养生,重视修身养性和练功,其营养成,并撰写成文,写过《问养生》、《书养生后论》、《养生说》、《续养生说》、《养生偈》等数十篇养生方面的文章,还有一些养生知识散在于他的诗词中。苏轼所到之处,总是尽可能了解民情民苦,力求减轻人民疾苦,重视疫病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苏轼土言》 《问养生》 《书养生后论》 《养生说》 《续养生说》 《养生偈》 医学贡献
下载PDF
苏轼葬郏之选:事件、观念与哲学意蕴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维玉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74-78,共5页
"志在行其所学"的苏轼,其葬郏之选中也隐含着人生思考。首先作为事件的葬郏之选。苏轼葬郏之选经由苏辙提议、苏轼首肯,因苏轼去世未果,最终由苏轼之子遵照苏轼遗嘱,在亲友帮助下相地卜兆而定,客观上是由于政治形势不利、经... "志在行其所学"的苏轼,其葬郏之选中也隐含着人生思考。首先作为事件的葬郏之选。苏轼葬郏之选经由苏辙提议、苏轼首肯,因苏轼去世未果,最终由苏轼之子遵照苏轼遗嘱,在亲友帮助下相地卜兆而定,客观上是由于政治形势不利、经济状况拮据等原因所迫。其次作为观念的葬郏之选。苏轼葬郏之选主观上是由其诸多政治、社会与历史观念等原因所致。最后葬郏之选的哲学意蕴。结合苏轼的哲学思想,可知其葬郏之选过程中的诸多观念其实有着更深层的哲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葬郏之选 事件 观念 哲学意蕴
下载PDF
苏门六君子眼中的苏轼
20
作者 马东瑶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7-123,共7页
From the angle of the viewpoints of the Six Men of Noble Character as Su Shis Students, the author discusses Su Shis essential idea and attitude to the world, and holds that Confucianism and optimistic spirit not ... From the angle of the viewpoints of the Six Men of Noble Character as Su Shis Students, the author discusses Su Shis essential idea and attitude to the world, and holds that Confucianism and optimistic spirit not only influenced his whole life and literature, but also made him a model of scholar in the feudal ti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苏门六君子 以儒为本 文如其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