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李仁老汉诗与中国文人之关联 |
姜夏
尹允镇
|
《东疆学刊》
CSSCI
|
2017 |
1
|
|
2
|
苏轼的“枯淡”论研究——兼论“东坡和陶诗”的文化史意义 |
高云鹏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5
|
|
3
|
苏轼的“平生功业”与“忧困书写”--兼论苏轼“和陶”之缘起及其晚年心境 |
刘强
Liu Huawen
|
《孔学堂》
CSSCI
|
2021 |
1
|
|
4
|
陶诗接受视野下的苏轼“崇陶”与“和陶” |
伏蒙蒙
|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5
|
简论明代的苏诗选评 |
王友胜
|
《惠州学院学报》
|
2002 |
1
|
|
6
|
苏轼和陶诗浅论 |
文迪义
|
《凯里学院学报》
|
2009 |
1
|
|
7
|
“悠然望南山”与“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诗歌经典化中的“苏轼效应” |
周晓琳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8
|
论苏轼《和陶诗》仕与隐的思想 |
刘秀娟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9
|
论苏轼和陶诗、词、文之异同 |
段梦云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10
|
苏轼《和陶诗》分类研究 |
魏小利
|
《宜宾学院学报》
|
2014 |
1
|
|
11
|
苏轼和陶诗系年考辨 |
杨岚
焦远东
|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12
|
谁云其人亡,久而道弥著—陶渊明《咏二疏》及历代追和诗平议 |
魏伯河
|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3
|
|
13
|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从苏辙评价看苏轼和陶诗 |
杨岚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4
|
试论苏轼的“和陶诗” |
崔怡
|
《惠州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5
|
论陶渊明在韩国的创作接受--以“和陶诗”“和陶辞”为例 |
李雅婷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0 |
0 |
|
16
|
《精刊补注东坡和陶诗话》与苏轼和陶诗的宋代注本 |
卞东波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