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苏雪林文学创作的男性化特征
1
作者 王洋圆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68,共9页
苏雪林相当一部分文学创作具有比较明显的男性化特征。她在创作中追求魄力,视野开阔,颇有刚健之气。这种男性化特征与她的性别自卑有一定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她补偿性别自卑的结果。男性化特征使苏雪林突破了传统女性文学格局,在历来被... 苏雪林相当一部分文学创作具有比较明显的男性化特征。她在创作中追求魄力,视野开阔,颇有刚健之气。这种男性化特征与她的性别自卑有一定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她补偿性别自卑的结果。男性化特征使苏雪林突破了传统女性文学格局,在历来被认为属于男性的领域进行了可贵尝试,但也遮蔽和束缚了她。该特征表明苏雪林认同、维护男性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文学创作 男性化 性别自卑
下载PDF
从讲义编写到文学史撰述——论苏雪林《唐诗概论》的学术价值
2
作者 程磊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0-27,共8页
文学史写作是苏雪林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30年代她陆续编写了《唐诗概论》《辽金元文学》《中国文学史略》等大学课程讲义,以其敏锐的审美感受与融会中西的学术视野,在当时众多的文学史撰述中独树一帜。《唐诗概论》既具有中... 文学史写作是苏雪林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30年代她陆续编写了《唐诗概论》《辽金元文学》《中国文学史略》等大学课程讲义,以其敏锐的审美感受与融会中西的学术视野,在当时众多的文学史撰述中独树一帜。《唐诗概论》既具有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转型的时代特征,又闪耀着苏雪林才情丰赡、敏于体会的学术个性,只有将它尽可能还原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大背景下,在与同时代学者关于唐诗研究的比较中,才能公允持正地重新认识其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唐诗概论》 文学史写作 唐诗研究
下载PDF
第一代学院新诗批评者:沈从文与苏雪林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卫 陈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1,共6页
1930年代,沈从文与苏雪林先后在武汉大学教授新文学研究课程,皆对"五四"时期的代表诗人、诗作和诗集展开分析与批评,呈现了第一代学院新诗批评者的批评特点:沈从文发扬传统的印象式批评方式,将作品置于发生的原初历史中,条分... 1930年代,沈从文与苏雪林先后在武汉大学教授新文学研究课程,皆对"五四"时期的代表诗人、诗作和诗集展开分析与批评,呈现了第一代学院新诗批评者的批评特点:沈从文发扬传统的印象式批评方式,将作品置于发生的原初历史中,条分缕析梳理由社会思潮到文学思潮的演变,透析诗集主要特征,指出其诞生的渊源及发展,参照他人的评论,估价作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状态,言辞简练含蓄,表达追求艺术性;苏雪林直率大胆,她擅长将研究对象置于中西为经纬的网状文学史体系内,结合作者的诗学观和创作实践,进行富有理性色彩的解析与品读,从美学与文学史角度评价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苏雪林 新诗批评
下载PDF
传统的潜伏:苏雪林的文笔论和道德观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本朝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4-97,106,共5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一席之位的苏雪林,有其个人的特别之处。苏雪林深受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的熏陶和影响,但她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却拥有鲜明的传统色彩。她是一位学者型的作家,有学者的冷静和理性,也有学院派的自恋和隔膜。苏雪...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一席之位的苏雪林,有其个人的特别之处。苏雪林深受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的熏陶和影响,但她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却拥有鲜明的传统色彩。她是一位学者型的作家,有学者的冷静和理性,也有学院派的自恋和隔膜。苏雪林的学识来自传统的营养,也受到传统的约束,特别是师承了林纾的古文观念和胡适的道德人格。新文学的发生却以批判林纾古文及其守旧思想为目标,胡适也是反对派的主将之一,但苏雪林既喜爱林纾的古文,又崇拜胡适的道德人格,由此化解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意义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文笔论 道德观
下载PDF
苏雪林“反鲁”案新探 被引量:1
5
作者 孔刘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68,共10页
学界一般认为,苏雪林对鲁迅由生前崇仰到死后攻击,态度前后判若两人。但从新发现的其在武汉大学的《新文学研究》课程讲义(1934)等文献看,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苏氏经历了从"钦敬""小说家鲁迅"到"反感"... 学界一般认为,苏雪林对鲁迅由生前崇仰到死后攻击,态度前后判若两人。但从新发现的其在武汉大学的《新文学研究》课程讲义(1934)等文献看,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苏氏经历了从"钦敬""小说家鲁迅"到"反感""杂感文鲁迅",从鲁迅生前刻意掩藏自己对鲁迅的不满,隐约地"反对",到鲁迅死后对其公开诋毁、大加挞伐的过程。苏氏之公开"反鲁",固然与其自由主义文学观念以及鲁迅"攻击"其亲敬的杨荫榆、胡适、徐志摩、陈源等公私恩怨有关,但根本原因则是其拥护所谓"党国"的政治立场;而其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惜公开私信,把自己推向道德和舆论的前台,则与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密切相关。苏雪林"反鲁"案,从本质上说是苏氏向左翼和中共展开的一场政治斗争,但对鲁迅研究也不乏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新文学研究》 反鲁 反共
下载PDF
噉名与守旧:理解苏雪林“反鲁”的两个关键词 被引量:1
6
作者 徐纪阳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94,共9页
综观两岸的苏雪林研究,大陆学界注重探讨苏雪林大陆时期的文学活动,台湾学界则较愿意谈及苏雪林赴台以后的学术研究。而具体到苏雪林的"反鲁",双方虽立场不同,但都有意或无意地回避了苏雪林"反鲁"背后的名利动机;同... 综观两岸的苏雪林研究,大陆学界注重探讨苏雪林大陆时期的文学活动,台湾学界则较愿意谈及苏雪林赴台以后的学术研究。而具体到苏雪林的"反鲁",双方虽立场不同,但都有意或无意地回避了苏雪林"反鲁"背后的名利动机;同时,也因强调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导致双方都以简单的政治对立情绪遮蔽了苏雪林文化与道德观念上的保守倾向。实际上,名利动机是苏雪林"反鲁"中非常重要但又为学界所忽略的原因之一,它和苏雪林的保守观念相互作用,在特定的意识形态环境下持续发酵,从而造就了苏雪林半生的"反鲁"事业。苏雪林及苏雪林研究中的这些独特现象正是"内战-冷战"构造下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学术界必须着手处理的问题,它提示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两岸视野融合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鲁迅 台湾地区 意识形态
下载PDF
论苏雪林的散文批评 被引量:1
7
作者 吕若涵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54-58,共5页
苏雪林与散文名刊《语丝》、《现代评论》的关系,深刻影响了她的自由主义文学观和散文批评观的形成。苏雪林对二三十年代散文作家、散文流派的批评,在理性和史识中不乏美学的敏感和尖锐,更偏重对文体与风格的考察。苏雪林对"文学批... 苏雪林与散文名刊《语丝》、《现代评论》的关系,深刻影响了她的自由主义文学观和散文批评观的形成。苏雪林对二三十年代散文作家、散文流派的批评,在理性和史识中不乏美学的敏感和尖锐,更偏重对文体与风格的考察。苏雪林对"文学批评"作为散文体式之一的认知和对文学性"自传"的提倡,则有着五四后中国学术发展和自叙传文学兴盛的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散文批评 《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
下载PDF
苏雪林小说的保守主义倾向 ──《棘心》、《天马集》论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双一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63-70,共8页
苏雪林的小说具有保守主义的色彩和倾向。《棘心》中,作者刻划女主人公在婚姻问题上的审慎、贞信和对家庭、父母的孝道,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符合保守主义对美德淑行的追求。《棘心》表达的人无至善亦不必强求至善的保守主义圆融的人... 苏雪林的小说具有保守主义的色彩和倾向。《棘心》中,作者刻划女主人公在婚姻问题上的审慎、贞信和对家庭、父母的孝道,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符合保守主义对美德淑行的追求。《棘心》表达的人无至善亦不必强求至善的保守主义圆融的人性观,延续到《天马集》中,并成为其诠释保守主义政治理念的基础之一。作者还通过作品否认了因追求与现实严重脱节的乌托邦而对社会造成巨大破坏的激进主义举动,说明权威、纪律、秩序等存在的合理性,以及无完美之人的人性本真所决定的对于权威加以节制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小说 保守主义倾向 文学评论 <<棘心>>
下载PDF
“只容心里贮秾春”,“方寸灵台贮至文”——从苏雪林看现代知识女性的人生困境和自我超越 被引量:1
9
作者 何云霞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2-16,共5页
本文以苏雪林前后两部自传性作品《棘心》、《浮生九四——雪林回忆录》为审视对象,运用女性主义的方法和视角,探究苏雪林百年人生的生平史实和心路历程,探寻成就其丰厚学术成就的内在动力。认为作为一名现代知识女性,在男权主流话语下... 本文以苏雪林前后两部自传性作品《棘心》、《浮生九四——雪林回忆录》为审视对象,运用女性主义的方法和视角,探究苏雪林百年人生的生平史实和心路历程,探寻成就其丰厚学术成就的内在动力。认为作为一名现代知识女性,在男权主流话语下,在历史文化的夹缝中,她曾经深刻地体验了自我受到压抑、主体性丧失过程中的痛楚和困境,也同样深刻地体验了如何在充满矛盾和困境的现实中超越自我、重获女性主体价值的回归。期冀对现代知识女性人生价值的思考有些许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女性主义视角 女性困境 女性主体价值的回归
下载PDF
说三道四论《棘心》——苏雪林《棘心》研究批评及新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敏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55-58,共4页
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徽州女作家苏雪林应该在现代新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本文主要对其自传体小说《棘心》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批评,并从心理学角度对《棘心》文本进行重新解读,探讨《棘心》中常被提及但未深入研... 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徽州女作家苏雪林应该在现代新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本文主要对其自传体小说《棘心》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批评,并从心理学角度对《棘心》文本进行重新解读,探讨《棘心》中常被提及但未深入研究过的伤感情绪及其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对《棘心》中"不安全感"进行分析发现虽然苏雪林的写作触及到了人类的共性,但也遗憾地发现她缺乏揭示人类生存本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棘心》 “伤感主义” “不安全感”
下载PDF
苏雪林《棘心》之伤感主义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敏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81-83,共3页
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徽州女作家苏雪林应该在现代新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棘心》中的伤感情绪及其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对《棘心》中"不安全感"进行分析,发现苏雪林的写作已... 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徽州女作家苏雪林应该在现代新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棘心》中的伤感情绪及其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对《棘心》中"不安全感"进行分析,发现苏雪林的写作已触及到了人类的共性,但也遗憾地发现她缺乏揭示人类生存本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棘心》 “伤感主义” “不安全感”
下载PDF
苏雪林发起象征派诗歌论战原因探究——兼论苏雪林与胡适关系研究中的信度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敏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89-93,共5页
对1959年苏雪林在台湾文坛发起的关于现代象征派诗歌论战原因进行考证:一是出于对新诗创作原则的维护;二是示好胡适以获得认同和肯定。借此发现苏雪林与胡适关系中被有意或无意忽视的东西,以弥补苏雪林与胡适关系研究中的盲点,即苏雪林... 对1959年苏雪林在台湾文坛发起的关于现代象征派诗歌论战原因进行考证:一是出于对新诗创作原则的维护;二是示好胡适以获得认同和肯定。借此发现苏雪林与胡适关系中被有意或无意忽视的东西,以弥补苏雪林与胡适关系研究中的盲点,即苏雪林对胡适的感情除了敬仰,也包含着极为世俗的和功利性的一面。同时,对历来研究中过多采信苏雪林-己言论从而造成的研究信度问题提出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胡适 象征诗派 研究信度
下载PDF
民国时期武汉大学“作文”教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建军 戚慧 《写作》 2019年第6期97-106,共10页
武汉大学向来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其深厚的写作教学传统。民国时期,武汉大学设置了众多与写作(作文)相关的课程,任课教师有十余人。武汉大学图书馆、档案馆所藏1929年度至1949年度《国立武汉大学一览》、各院系《课程指导书》... 武汉大学向来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其深厚的写作教学传统。民国时期,武汉大学设置了众多与写作(作文)相关的课程,任课教师有十余人。武汉大学图书馆、档案馆所藏1929年度至1949年度《国立武汉大学一览》、各院系《课程指导书》和《课目表》,详细记载了这些课程的"学程内容"等信息。从苏雪林1936年日记(手稿本)和叶绍钧《西行日记(上)》《嘉沪通信》等文献中,大体可了解武汉大学写作(作文)教学情况。全面、系统地梳理民国时期武汉大学写作(作文)教学的历史,对于当下写作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武汉大学 “作文”教学 苏雪林 叶绍钧
下载PDF
与绘画艺术的交错——苏雪林散文审美一观
14
作者 何云霞 钱素芳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80-83,共4页
从"五四"一路走来的现代女作家苏雪林,散文创作独具特色。本文运用比较文学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视角,着眼于文本细读,从组画结构、色彩的丰富渲染、中西绘画技法的圆融贯通等层面对苏雪林的散文特色进行审美观照;可以说,苏雪... 从"五四"一路走来的现代女作家苏雪林,散文创作独具特色。本文运用比较文学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视角,着眼于文本细读,从组画结构、色彩的丰富渲染、中西绘画技法的圆融贯通等层面对苏雪林的散文特色进行审美观照;可以说,苏雪林通过"绘画与文学握手",尤其是绘画元素的加入,使得她的散文文本呈现出浓郁的诗画特质:色彩斑斓,极富绮丽美;具有素净淡雅、意境幽远的空灵之韵,从而达到了繁富、华瑰的真纯艺术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绿天》 “组画式”结构 比较文学视角 影响研究
下载PDF
出游与回归:现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寓言——论苏雪林的早期创作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维保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24-28,共5页
考察苏雪林的早期创作,可以发现一个显在的成长历程,即始而出游,在经历种种的人生磨难之后,又实现了回归。这种叛逆和回归经验,在中国现代人文知识分子中具有普遍性。这也使得苏雪林的成长模式成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寓言。
关键词 苏雪林 出游 回归 知识分子 成长
下载PDF
论苏雪林《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的批评体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卓 《黄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67-70,共4页
《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是苏雪林现代文学批评的集大成之作,在批评体例上呈现出作家论与文体批评交织的方法。全书以作家论为经,文体批评为纬,经纬交织,构建批评体例。苏雪林创建的批评体例为后来的现代文学史的书写提供了有益借鉴,也... 《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是苏雪林现代文学批评的集大成之作,在批评体例上呈现出作家论与文体批评交织的方法。全书以作家论为经,文体批评为纬,经纬交织,构建批评体例。苏雪林创建的批评体例为后来的现代文学史的书写提供了有益借鉴,也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 批评体例 作家论 文体批评
下载PDF
出游与回归:现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寓言——论苏雪林的早期创作
17
作者 方维保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55,共4页
考察苏雪林的早期创作,可以发现一个显在的成长历程,始而出游,在经历种种的人生磨难之后,又实现了回归。这种叛逆和回归经验,在中国现代人文知识分子中具有普遍性。这也使得苏雪林的成长模式成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寓言。
关键词 苏雪林 出游 回归 知识分子 成长
下载PDF
论苏雪林文学批评的新人文主义色彩
18
作者 刘旭东 康丽云 范林锋 《宜春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87-91,共5页
"人文批评"是现代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与"科学批评"相对应的一种流脉,新人文批评是其在20世纪30年代的具体呈现。梁实秋与苏雪林作为新人文主义批评的重要代表,前者重在理论推介,后者重在批评实践。受梁实秋影响,苏雪... "人文批评"是现代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与"科学批评"相对应的一种流脉,新人文批评是其在20世纪30年代的具体呈现。梁实秋与苏雪林作为新人文主义批评的重要代表,前者重在理论推介,后者重在批评实践。受梁实秋影响,苏雪林的文学批评有鲜明的新人文主义色彩。她坚持把作家人格与作品价值同等看待,体现出伦理与艺术的双重标准;她认为文学应表现人性,作品才会有永久性;她重视调理性对情感的中和作用,进而强调文学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批评 苏雪林 梁实秋 新人文主义
下载PDF
苏雪林不同时期创作价值研究
19
作者 杨春 周玉英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9-60,共2页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当中涌现的女性作家,苏雪林走向文坛的处女作就打上了反封建反礼教的烙印。四载留学法国归来,她向社会奉献了青春浪漫遐想的《绿天》和自叙传长篇小说《棘心》,显示了独特的清新风格。抗战爆发,她以笔做...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当中涌现的女性作家,苏雪林走向文坛的处女作就打上了反封建反礼教的烙印。四载留学法国归来,她向社会奉献了青春浪漫遐想的《绿天》和自叙传长篇小说《棘心》,显示了独特的清新风格。抗战爆发,她以笔做武器,记述侵略者的罪行,激发同胞对侵略者斗争的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创作 价值研究
下载PDF
庐隐与苏雪林——两位秉性迥异的“五四人”
20
作者 杨迎平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38-42,共5页
庐隐与苏雪林都是五四以后出现的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她们都是被五四的怒潮从封建的氛围中掀起来并觉醒了的女性。她们都以"五四人"自许。但这两位同样出生在封建家庭、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受过高等教育的女作家,却有着完全不同... 庐隐与苏雪林都是五四以后出现的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她们都是被五四的怒潮从封建的氛围中掀起来并觉醒了的女性。她们都以"五四人"自许。但这两位同样出生在封建家庭、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受过高等教育的女作家,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秉性:庐隐是一个反封建的人,苏雪林是一个反"反封建"的人。她们表现出不同的婚姻观和创作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隐 苏雪林 婚姻观 创作观 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