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酸菜发酵乳酸菌的筛选及评价
1
作者 赵玉娟 刘才子 +5 位作者 高岩松 赵子健 高磊 杨舸 王超 李盛钰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30,共10页
为获得适用东北酸菜发酵的乳酸菌菌株,该研究通过对来源于发酵蔬菜10株乳酸菌的生长性能和发酵特性进行评价,发现植物乳植杆菌YJ132和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UA107显示出显著的发酵潜力:培养16 h后,发酵液OD600值分别升高至1.707和1.672,... 为获得适用东北酸菜发酵的乳酸菌菌株,该研究通过对来源于发酵蔬菜10株乳酸菌的生长性能和发酵特性进行评价,发现植物乳植杆菌YJ132和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UA107显示出显著的发酵潜力:培养16 h后,发酵液OD600值分别升高至1.707和1.672,而pH值分别降低至3.93和3.88,培养24 h后,可滴定酸度(TA)含量为65.62 g/L和63.21 g/L,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达到96.41%和95.78%,在5%NaCl溶液中培养24 h后OD600值仍达到1.51以上,综合评价菌株YJ132和UA107可作为发酵菌种用于东北酸菜发酵。利用YJ132和UA107制备酸菜,发酵末期酸菜样品中TA含量为35.96 g/L,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至6.51 mg/g和111.27μg/g,并在发酵初期显著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接种乳酸菌可抑制有害菌肠杆菌的增殖(P<0.01),增加酸菜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同时乳杆菌在发酵中后期始终是优势菌群,由此推断YJ132和UA107是通过调控微生物群落来提升东北酸菜的品质。综上所述,YJ132和UA107是适用于东北酸菜发酵的优良乳酸菌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乳酸菌 筛选评价 理化特性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的隔年东北酸菜风味鉴别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韩艳秋 叶春苗 +3 位作者 王琛 张晓黎 李潇 高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1-257,共7页
为探索一种隔年东北酸菜的快速鉴别方法,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分析比较了隔年酸菜和当年酸菜的挥发性特异气味成分。结果表明,2组酸菜中共鉴定出22种挥发性风味化合... 为探索一种隔年东北酸菜的快速鉴别方法,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分析比较了隔年酸菜和当年酸菜的挥发性特异气味成分。结果表明,2组酸菜中共鉴定出22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酯类、酮类、醇类、酸类等。指纹图谱显示2组样品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在当年酸菜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更为丰富,包括二甲基二硫化物、乙酸乙酯、丁酸乙酯、3-甲基丁酸乙酯、丁酸甲酯、2,3-丁二酮、丙酮、丁酸、乙醇等;而在隔年酸菜中上述风味物大量减少或消失,仅乙酸乙酯和乙醇的信号强度有所增加,并生成了大量的乙酸丙酯、正丙醇、丙酸乙酯、丁酮等特征风味化合物。通过风味物质的主成分分析,当年与隔年酸菜样品分别占据了2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并得到了准确区分。因此,应用GC-IMS结合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可实现隔年酸菜的快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指纹图谱
下载PDF
自然发酵东北酸菜中抗氧化乳酸菌的筛选及其益生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邹思博 赵明伟 +3 位作者 纪超凡 林心萍 张素芳 梁会朋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50,共9页
目的 从自然发酵酸菜样品中筛选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为蔬菜发酵提供优良菌种。方法 将筛选获得的71株乳酸菌经平板划线纯化培养,去除生长性差和遗传性能不稳定的菌株,筛选出23株乳酸菌进行抗氧化性能初筛,经初筛得到6株具有较好抗氧... 目的 从自然发酵酸菜样品中筛选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为蔬菜发酵提供优良菌种。方法 将筛选获得的71株乳酸菌经平板划线纯化培养,去除生长性差和遗传性能不稳定的菌株,筛选出23株乳酸菌进行抗氧化性能初筛,经初筛得到6株具有较好抗氧化潜力的乳酸菌。基于还原能力和自由基清除能力复筛并将具有最强抗氧化能力的菌株与常用的天然抗氧化剂,即抗坏血酸做对比,同时进行益生性研究,最后利用16S rRNA基因的序列对其进行鉴定。结果 初筛得到的6株乳酸菌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且大部分菌株的菌体悬液抗氧化能力大于无细胞提取物。经益生性分析,所筛选6株乳酸菌理论上可通过胃肠环境定植于肠道并都属于高疏水性菌株。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为SC3,其还原能力相当于270.58μmol/L L-半胱氨酸,其菌体悬液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45.28%)显著高于0.1 mg/mL抗坏血酸(P<0.05),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能力(43.66%)与0.1mg/mL抗坏血酸相近,其发挥抗氧化作用的关键为菌体悬液。结论 SC3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具有抗氧化功能的乳酸菌筛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抗氧化 筛选与鉴定 东北酸菜
下载PDF
传统东北酸菜自然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与营养物质同步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马欢欢 吕欣然 +3 位作者 林洋 孙梦桐 白凤翎 励建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9-84,共6页
通过对传统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量与基质中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等营养物成分变化进行同步分析,结果表明,在5~15℃条件下发酵35 d进入成熟期,乳酸菌数为6.61 lg CFU/m L,比细菌数量高出1个数量级,成为优势菌群;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 通过对传统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量与基质中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等营养物成分变化进行同步分析,结果表明,在5~15℃条件下发酵35 d进入成熟期,乳酸菌数为6.61 lg CFU/m L,比细菌数量高出1个数量级,成为优势菌群;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至0.135%和0.073 6 mg/g,大部分营养成分被转化为小分子风味物质,其主体风味物质为含硫化合物,与乳酸等酸性成分构成东北酸菜独有的品质;亚硝酸盐含量3.21mg/kg,远低于国家标准限量要求。乳酸菌菌群对传统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产品品质形成和安全性保障具有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自然发酵 乳酸菌 营养物 同步分析
下载PDF
自然发酵东北酸菜中乳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3
5
作者 张鲁冀 孟祥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5-131,共7页
文章从15份自然发酵的东北酸菜样品中分离乳杆菌,并对其种属进行鉴定。通过形态学观察及H2O2酶、糖发酵等生理生化试验对所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再利用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的方法对所分离菌株进行16S rDNA基因扩增与测序,并将测序... 文章从15份自然发酵的东北酸菜样品中分离乳杆菌,并对其种属进行鉴定。通过形态学观察及H2O2酶、糖发酵等生理生化试验对所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再利用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的方法对所分离菌株进行16S rDNA基因扩增与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该属内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15份自然发酵的东北酸菜中分离获得21株菌,其中6株为植物乳杆菌,8株为短乳杆菌,6株为罗伊氏乳杆菌,1株为米酒乳杆菌。本研究为从多角度开发利用东北酸菜中的微生物资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酸菜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促熟干酪的非发酵剂乳酸菌筛选及其对干酪浆模型蛋白质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蕊 李晓东 潘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135,共5页
从中国传统发酵食品酸菜中分离筛选促进干酪成熟的非发酵剂乳酸菌,并研究其对干酪浆蛋白质降解的影响。应用ROGOSA琼脂从东北农家酸菜中分离菌株,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法进行复筛,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筛选菌株,最后研究筛选菌株对... 从中国传统发酵食品酸菜中分离筛选促进干酪成熟的非发酵剂乳酸菌,并研究其对干酪浆蛋白质降解的影响。应用ROGOSA琼脂从东北农家酸菜中分离菌株,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法进行复筛,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筛选菌株,最后研究筛选菌株对干酪浆蛋白水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酸菜中筛选出一株可以促进干酪成熟的非发酵剂乳酸菌S-1,经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ubsp.plantarum ST-Ⅲ),此菌株产酸能力低,具有较高的自溶度与氨肽酶活力,在干酪浆模型成熟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蛋白水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 促熟 酸菜 非发酵剂乳酸菌 筛选 鉴定 蛋白质降解
下载PDF
4种酸菜呈味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肖隽霏 张玉玉 +3 位作者 孙宝国 陈海涛 孙颖 杨肖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95-1400,共6页
为对比分析了4种酸菜中游离氨基酸、有机酸、核苷酸的含量及呈味特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其进行分离鉴定,通过计算味道强度值确定了各呈味成分对酸菜滋味的贡献。结果表明:4种酸菜中呈鲜味的门冬氨酸含量最高,占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46.... 为对比分析了4种酸菜中游离氨基酸、有机酸、核苷酸的含量及呈味特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其进行分离鉴定,通过计算味道强度值确定了各呈味成分对酸菜滋味的贡献。结果表明:4种酸菜中呈鲜味的门冬氨酸含量最高,占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46.00%~53.21%,其次为呈苦味的精氨酸和呈甜味的丙氨酸;酸菜样品1、3和4中的乳酸含量最高,分别占总有机酸含量的41.69%、30.96%和38.76%,其次为乙酸、草酸;样品2中有机酸含量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草酸、乳酸和乙酸。样品1中核苷酸含量最高为0.0556 mg/g,其次为样品2中核苷酸含量0.0516 mg/g。味道强度值分析发现,4种酸菜中门冬氨酸、草酸、甲酸、乳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的味道强度值均大于1,对酸菜滋味的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菜 游离氨基酸 核苷酸 有机酸 呈味 味道强度值 香料与香精
下载PDF
添加白酒对人工接种东北酸菜挥发性风味成分及感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潇 张晓黎 +3 位作者 高雅 韩艳秋 王琛 吴兴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3-118,共6页
该实验研究了添加白酒对人工接种乳酸菌发酵东北酸菜理化、挥发性风味成分及感官特性的影响。首先通过乙醇胁迫及产酸能力测定筛选混菌发酵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酸菜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结... 该实验研究了添加白酒对人工接种乳酸菌发酵东北酸菜理化、挥发性风味成分及感官特性的影响。首先通过乙醇胁迫及产酸能力测定筛选混菌发酵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酸菜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结合感官评分与电子舌鉴定白酒对酸菜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和柠檬明串珠菌(Leuconostoc citreum)3株乳酸菌对乙醇具有一定耐受性且产酸能力较强。添加2%白酒结合3株乳酸菌混菌发酵酸菜的可滴定酸含量较未添加白酒的混菌发酵酸菜降低了4.02%。此外,添加白酒接种发酵酸菜形成了以酯类、酮类、含硫化合物和氨基酸为主的风味结构,并且提高了鲜味,降低了苦涩味,在颜色、味道和口感上均具有显著优势。为实现人工接种东北酸菜的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耐乙醇乳酸菌 白酒 挥发性风味物质 滋味
下载PDF
基于GC-MS法对比广西地区酸菜和酸笋风味的差异 被引量:21
9
作者 郑文迪 关倩倩 +3 位作者 刘长根 魏本良 熊世进 熊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3-257,共5页
酸菜和酸笋是广西地区分布较为广泛的两类发酵蔬菜,酸菜清香爽口,酸笋酸臭刺激,风味差别显著。该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了广西地区酸菜和酸笋两类发酵蔬菜的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10份酸菜样品中共检测出97种挥发性成分,15份酸笋样... 酸菜和酸笋是广西地区分布较为广泛的两类发酵蔬菜,酸菜清香爽口,酸笋酸臭刺激,风味差别显著。该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了广西地区酸菜和酸笋两类发酵蔬菜的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10份酸菜样品中共检测出97种挥发性成分,15份酸笋样品中共检测出86种挥发性成分。酸菜中主要挥发性成分包括22种醇类、18种酯类、4种异硫氰酸酯、9种醛类、5种酮类;酸笋中主要挥发性成分包括胺类18种、醇类13种、酯类7种、醛类2种。主成分分析表明,酸菜和酸笋的挥发性组分和含量差异明显。理化性质显示,酸菜pH为3.45~4.92,可滴定酸为3.95~10.31 g/L,盐度为14.5~33.9 g/L;酸笋pH为3.53~4.46,可滴定酸为5.39~17.74g/L,盐度为3.3 g/L^7.2 g/L。该研究揭示了造成广西地区酸菜和酸笋风味差异的具体挥发性成分和两者理化性质的差异,为后期酸菜和酸笋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酸菜 广西酸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挥发性风味物质 理化性质
下载PDF
传统东北酸菜腌制工艺及亚硝酸盐生成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锦鑫 郭华 +2 位作者 刁全平 郭晴朗 苟晓亮 《山东化工》 CAS 2017年第16期3-4,共2页
研究了东北酸菜自然发酵民间传统工艺及其注意事项,并对其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腌制工艺简单易行,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符号国家标准。
关键词 东北酸菜 腌制工艺 亚硝酸盐
下载PDF
圆根酸菜风味成分分析
11
作者 赖海梅 颜朗 +7 位作者 王雅利 杨梦露 黄玉立 曾雪晴 梅源 朱永清 葛黎红 赵楠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205-212,共8页
目的研究川西地区传统圆根酸菜风味成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测定圆根酸菜的有机酸和挥发性物质。结果圆根酸菜中共检测出5种有机酸,乙酸和乳酸是主要有机酸。乙酸风味强度值最高,对酸菜呈味贡... 目的研究川西地区传统圆根酸菜风味成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测定圆根酸菜的有机酸和挥发性物质。结果圆根酸菜中共检测出5种有机酸,乙酸和乳酸是主要有机酸。乙酸风味强度值最高,对酸菜呈味贡献最大,其次是乳酸和琥珀酸。此外,苹果酸和柠檬酸也是影响圆根酸菜呈味贡献的重要因素。圆根酸菜中共检测到挥发性物质263种,主要包括酮类、酯类、醛类、酸类和醇类。44种挥发性物质是所有样品共有的,占挥发性物质含量的76.07%~88.19%。5-羟甲基糠醛和4-丙基苯酚是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分别占挥发性物质含量的33.4%和28.1%。结论圆根酸菜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5-羟甲基糠醛和4-丙基苯酚可以作为区分圆根酸菜品质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根酸菜 气相色谱-质谱法 有机酸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