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汤话的混杂性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宗艳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02-106,共5页
酸汤话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和湘西南边境一带。它由历代汉族移民带来的汉语方言与当地苗语、侗语接触混杂而成,近代以来又受到西南官话的强烈影响。因此,混杂性是酸汤话的显著特征,其主体为汉语方言,同时也有一定苗语、侗语成分,在汉语方... 酸汤话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和湘西南边境一带。它由历代汉族移民带来的汉语方言与当地苗语、侗语接触混杂而成,近代以来又受到西南官话的强烈影响。因此,混杂性是酸汤话的显著特征,其主体为汉语方言,同时也有一定苗语、侗语成分,在汉语方言这个主体中又以湘语成分为主,西南官话成分逐渐侵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汤话 苗语 侗语 西南官话 语言接触
下载PDF
“酸汤话”研究述略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蕊 《教育文化论坛》 2011年第2期126-128,共3页
"酸汤话"是黔湘交界处一种颇具特色的汉语方言,对于它的研究至今尚未引起学界的重视。前人的研究多停留在共时层面的描写,较少涉及历时层次的分析。在对其语音系统进行客观、细致的调查基础上,对其语言层次、系属归类等问题... "酸汤话"是黔湘交界处一种颇具特色的汉语方言,对于它的研究至今尚未引起学界的重视。前人的研究多停留在共时层面的描写,较少涉及历时层次的分析。在对其语音系统进行客观、细致的调查基础上,对其语言层次、系属归类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汤话 研究 综述
下载PDF
天柱酸汤话江东方言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华斌 罗艳春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35-45,共11页
通过描写酸汤话江东乡方言音系,包括声韵调状况、语音特点和同音字汇,认为酸汤话是一种带苗族人发音习惯的汉语方言,具有与周围湘语、西南官话的不同语音特征,它的底层是赣语,在与湘语的接触中沾染了湘语的主要特征,受西南官话的强势影... 通过描写酸汤话江东乡方言音系,包括声韵调状况、语音特点和同音字汇,认为酸汤话是一种带苗族人发音习惯的汉语方言,具有与周围湘语、西南官话的不同语音特征,它的底层是赣语,在与湘语的接触中沾染了湘语的主要特征,受西南官话的强势影响,越来越与西南官话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系 江东乡 酸汤话
下载PDF
酸汤话记录的锹歌及其修辞
4
作者 刘宗艳 罗昕如 《云梦学刊》 2013年第5期133-137,共5页
湖南靖州西部山区与贵州接壤一带称作锹里地区,主要生活着苗族、侗族和苗化的汉人。"锹歌"为锹里各民族民歌的总称,其语言基础最初是苗语和侗语。清嘉庆以后借用汉语的酸汤话记录歌词,因此,锹歌逐渐汉化。锹歌在锹里地区有着... 湖南靖州西部山区与贵州接壤一带称作锹里地区,主要生活着苗族、侗族和苗化的汉人。"锹歌"为锹里各民族民歌的总称,其语言基础最初是苗语和侗语。清嘉庆以后借用汉语的酸汤话记录歌词,因此,锹歌逐渐汉化。锹歌在锹里地区有着超民族、超语言的沟通功能,体现苗、侗、汉三个民族文化的完美融合,也体现汉语在锹里各语言接触与竞争中为强势语言。锹歌歌词的创造以山林、田间生活为素材,巧妙利用押韵、起兴、比喻、反复、夸张、用典等多种修辞手法,创造语言的形式美和意境美,凝聚锹里各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锹里 民歌 语言接触 酸汤话 修辞
下载PDF
湘黔边界酸汤话今读中的古音遗迹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雄 《凯里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08-110,共3页
酸汤话分布在湘黔边界的交界地带,处在湘语和西南官话的包围之中,它在汉语方言研究中有着特殊的价值。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酸汤话一直以来都没有受到过学界的重视,缺乏系统的研究。酸汤话既不完全同于湘语,也不同于西南官话,而具有自己... 酸汤话分布在湘黔边界的交界地带,处在湘语和西南官话的包围之中,它在汉语方言研究中有着特殊的价值。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酸汤话一直以来都没有受到过学界的重视,缺乏系统的研究。酸汤话既不完全同于湘语,也不同于西南官话,而具有自己独特的语音特征,它保留着许多古代的语音遗迹,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文章对酸汤话中的古音遗迹,做一个比较详尽的描写,这对研究方言的发展轨迹一定的科研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汤话 古音 活化石 价值
下载PDF
贵州酸汤话单字调的调形格局——兼论单字调的时长及其与拱形的关系
6
作者 明茂修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03-109,共7页
贵州酸汤话的单字调主要包含平拱形、降拱形和升拱形等3种基本拱形,其调形格局可以概括为远口型的“低平-高降-高升平-低升-中平”和白市型的“低平-中降-高升-低升-中平”等两种格局类型。在时长与拱形的关系上,主要表现为平拱形长于... 贵州酸汤话的单字调主要包含平拱形、降拱形和升拱形等3种基本拱形,其调形格局可以概括为远口型的“低平-高降-高升平-低升-中平”和白市型的“低平-中降-高升-低升-中平”等两种格局类型。在时长与拱形的关系上,主要表现为平拱形长于降拱形和升拱形,降拱形长于升拱形。在时长与高度的关系上,主要表现为低调长于高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酸汤话 单字调 语音实验 拱形 调形格局 时长
下载PDF
湘西南酸汤话的演变与归属 被引量:7
7
作者 瞿建慧 谢玲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1-184,共4页
湘西南酸汤话是酸汤苗说的汉语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南地区会同、靖州、通道等地。湘西南酸汤话是当地苗族居民向汉人学习湘语过程中形成的中介语,在演变过程中受到了官话和赣语的影响。湘西南酸汤话属于湘语。
关键词 湘西南酸汤话 演变 湘语
原文传递
贵州天柱(竹林)酸汤话的助动词重叠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小军 吴才勇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00-710,767,共12页
竹林酸汤话具有非常独特而系统的助动词重叠,表主观大量/增量;单音节重叠为AA式,双音节重叠为AAB式;音变模式非常一致,首字除55调可变可不变之外,其他都变为35调。竹林酸汤话助动词重叠背后,是目前所见汉语方言中最系统的动词重叠,能够... 竹林酸汤话具有非常独特而系统的助动词重叠,表主观大量/增量;单音节重叠为AA式,双音节重叠为AAB式;音变模式非常一致,首字除55调可变可不变之外,其他都变为35调。竹林酸汤话助动词重叠背后,是目前所见汉语方言中最系统的动词重叠,能够重叠的动词小类构成一个完整的连续统:动作动词→非典型的动作动词→状态动词/心理动词→关系动词/判断动词/助动词等,进而还扩展到形容词和介词。竹林酸汤话还有另一类表主观小量的动词重叠,这类动词重叠的模式、语法意义与共同语和其他方言基本相同,两套重叠系统奇妙地叠加在一起。当地苗语、侗语的助动词重叠是从酸汤话复制过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酸汤话 助动词 重叠 主观大量 历史层次
原文传递
湖南靖州酸汤话的话题标记“是”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宗艳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98,共5页
湖南靖州酸汤话中,"是"广泛用来标记话题,部分地区已读轻声。"是"所标记的话题成分可以是体词、谓词、介词短语甚至小句,"是"可以同时标记主话题和次话题,"是"话题结构常构成并列复句、偏正复... 湖南靖州酸汤话中,"是"广泛用来标记话题,部分地区已读轻声。"是"所标记的话题成分可以是体词、谓词、介词短语甚至小句,"是"可以同时标记主话题和次话题,"是"话题结构常构成并列复句、偏正复句来表达对比、让步、转折等意义。"是"的语法化与其句法位置及句法功能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汤话 湘语 话题标记 语法化
原文传递
贵州天柱(竹林)酸汤话的介词重叠
10
作者 李小军 吴才勇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9-229,共11页
贵州天柱(竹林)酸汤话的介词具有系统的重叠式,单音节为AA式、双音节为AAB式,重叠后首字变为[γ]35调(如果是[┒]55调则可变可不变)。介词重叠具有强调、传信功能,介词结构实际上成为了句子的对比焦点。竹林酸汤话的介词重叠具有非常独... 贵州天柱(竹林)酸汤话的介词具有系统的重叠式,单音节为AA式、双音节为AAB式,重叠后首字变为[γ]35调(如果是[┒]55调则可变可不变)。介词重叠具有强调、传信功能,介词结构实际上成为了句子的对比焦点。竹林酸汤话的介词重叠具有非常独特的语法地位,其形成源于自身的表主观大量/增量的动词重叠,从历史演变角度来看有其必然性。当地苗语将酸汤话的介词重叠完整地复制了过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天柱县 竹林酸汤话 介词重叠 对比焦点 动词重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