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ynamics of Changes in Starch and Lipid Droplets and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β-Amylase During the Growth of Lily Bulbs 被引量:1
1
作者 WU Sha-sha WU Jin-di +2 位作者 JIAO Xue-hui ZHANG Qi-xiang LV Ying-m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585-592,共8页
The ultra-structure of mother and outer daughter scales of Lilium Oriental hybrid Sorbonne were studied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o examine th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starch and lipid droplets duri... The ultra-structure of mother and outer daughter scales of Lilium Oriental hybrid Sorbonne were studied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o examine th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starch and lipid droplets during growth and development from shoot emergence to senescence.The contents of starch granules and lipid droplets in the cell of the mother scal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shoot emergence to anthesis,indicating that these scales served as a source for growth and development.After flowering,the number of starch granules and lipid droplets increased dramatically,and finally the cells were filled with the above molecules indicating that the bulb becomes a major sink during bulb enlargement.Ultrastructure observation also showed that symplastic pathway is the main pathway in cells in the exchan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material during bulb development.The activity of β-amylase,one of the key enzymes catalyzing starch breakdown,showed a similar trend.The enzym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via immune-gold electron-microscopy showed that βamylase was predominantly located together with starch granules,while the gold particles were scarcely found in other sub-cellular compartments.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this enzyme is compartmented together with its functional substrate supporting its function in catalyzing starch breakdown in living plant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lium Oriental hybrids BULB scale source and sink ULTRA-STRUCTURE Β-AMYLAS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下载PDF
Expression and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leucine-rich repeats and immunoglobulin-like domains are related to antioxidant enzymes in human ependymoma and oligodendroglioma
2
作者 Wei Yi Lin Liu +2 位作者 Okechi Humphrey Qianxue Chen Shulan Hu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860-864,共5页
The current study investigated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leucine-rich repeats and immunoglobulin-like domain 1 (LRIG1) and antioxidant enzymes and related proteins, including 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 The current study investigated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leucine-rich repeats and immunoglobulin-like domain 1 (LRIG1) and antioxidant enzymes and related proteins, including 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 glutamate cysteine ligase catalytic or regulatory subunit, thioredoxin and thioredoxin reductase, in both human ependymoma and oligodendroglioma.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cytoplasmic expression of LRIG1 was associated with expression of glutamate cysteine ligase catalytic subunit in the human ependymoma, while the nuclear expression of LRIG1 was associated with expression of thioredoxin reductase. In human oligodendroglioma, the cytoplasmic expression of LRIG1 was associated with expression of the glutamate cysteine ligase catalytic subunit. Both the nuclear and perinuclear expressions of LRIG1 were associated with expression of glutamate cysteine ligase regulatory subunit.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everal antioxidant enzymes and related proteins contributed to LRIG1 expression, and that these may participate in the antioxidation of the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ucine-rich repeats and immunoglobulin-like domain 1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EPENDYMOMA OLIGODENDROGLIOMA antioxidant enzymes
下载PDF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for in situ monitoring sub-cellular micro-dynamics of small molecule drug 被引量:1
3
作者 Huimin Chen Guiqian Fang +4 位作者 Youxiao Ren Weiwei Zou Kang Ying Zhiwei Yang Qixin Chen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864-1877,共14页
Small molecule drug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arsenal of anticancer pharmacological agents. Nonetheless, their small size poses a challenge when directly visualizing their localization, distribution, mechanism of ac... Small molecule drug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arsenal of anticancer pharmacological agents. Nonetheless, their small size poses a challenge when directly visualizing their localization, distribution, mechanism of action (MOA), and target engagement at the subcellular level in real time. We propose a strategy for developing triple-functioning drug beacons that seamlessly integrate therapeutically relevant bioactivity, precis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and direct visualization capabilities within a single molecular entity. As a proof of concept, we have meticulously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a boronic acid fluorescence drug beacon using coumarin–hemicyanine (CHB). Our CHB design includes three pivotal features: a boronic acid moiety that binds both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and 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 thus depleting their levels and disrupting the energy supply within mitochondria;a positively charged component that targets the drug beacon to mitochondria;and a sizeable conjugated luminophore that emits fluorescence, facilitating the application of 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 (SIM). Our study indicates the exceptional responsiveness of our proof-of-concept drug beacon to ADP and ATP, its efficacy in inhibiting tumor growth, and its ability to facilitate the tracking of ADP and ATP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mitochondrial cristae. Furthermore, our investigation reveals that the micro-dynamics of CHB induce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by causing damage to the mitochondrial cristae and mitochondrial DNA. Altogether, 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of SIM in conjunction with visual drug design as a potent tool for monitoring the in situ MOA of small molecule anticancer compounds. This approach represents a crucial advancement in addressing a current challenge within the field of small molecule drug discovery and vali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tochondrial Drug beacon sub-cellular Small molecule Energy supply ANTI-TUMOR
原文传递
马铃薯StWRKY57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1
4
作者 思星如 陈馨 +2 位作者 魏涵 司怀军 张宁 《中国马铃薯》 2023年第5期385-396,共12页
WRKY转录因子对于植物抗逆境胁迫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先前进行的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StWRKY57在干旱和盐胁迫条件下被诱导上调表达。以马铃薯StWRKY57为研究对象,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分析和亚细胞定位,利用qRT-PCR技术分析其组织特... WRKY转录因子对于植物抗逆境胁迫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先前进行的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StWRKY57在干旱和盐胁迫条件下被诱导上调表达。以马铃薯StWRKY57为研究对象,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分析和亚细胞定位,利用qRT-PCR技术分析其组织特异性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情况。StWRKY57基因位于马铃薯第8号染色体上,CDS区长762 bp,属于疏水性非跨膜蛋白;同源性分析显示该蛋白与潘那利番茄SpWRKY40的同源性最高;其启动子区包含光响应元件、胚乳表达、参与昼夜节律和激素响应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qRT-PCR分析显示该基因在叶中表达量最高,在200 mmol/L NaCl、20%PEG 6000和100μmol/L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下,均上调表达;亚细胞定位显示该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该研究为马铃薯StWRKY57基因之后的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StWRKY57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硒对水稻镉毒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庞晓辰 王辉 +4 位作者 吴泽嬴 王爽 刘楚烨 何国秀 葛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79-1685,共7页
为探究外源四价硒[Se(Ⅳ)]对水稻镉(Cd)吸收和分布的影响,采用水培试验方法,参考稻田土壤淹水后硒的主要存在形态,研究外源Se(Ⅳ)对不同浓度Cd处理下水稻Cd吸收、转运的影响及其解毒机制。结果表明,在低浓度Cd处理(0.5μmol·L-1)下... 为探究外源四价硒[Se(Ⅳ)]对水稻镉(Cd)吸收和分布的影响,采用水培试验方法,参考稻田土壤淹水后硒的主要存在形态,研究外源Se(Ⅳ)对不同浓度Cd处理下水稻Cd吸收、转运的影响及其解毒机制。结果表明,在低浓度Cd处理(0.5μmol·L-1)下,外源Se(Ⅳ)对水稻Cd的积累和分布影响不显著,但在高浓度Cd处理(5.0μmol·L-1)下,外源Se(Ⅳ)会显著降低水稻对Cd的吸收和转运。不同浓度Cd处理均会增加水稻对Se的吸收,影响Se在水稻体内的分布,并且显著减少Se向地上部的转运。Cd、Se复合处理会导致水稻地下部非蛋白巯基(NPT)含量增加,同时改变Cd在地下部的亚细胞分布,使细胞壁组分的Cd含量上升,细胞可溶物质组分和细胞器组分的Cd含量下降,从而减少Cd向茎叶的转运,降低地上部的膜脂过氧化程度。由于试验所选用的水稻品种对Cd、Se抗性较强,不同处理下水稻地上部抗氧化酶活性与总抗氧化容量差异均不显著,且水稻生物量及表型特征也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转运 亚细胞分布 非蛋白巯基
下载PDF
葡萄花发育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杨光 曹雪 +3 位作者 房经贵 黄振喜 陶建敏 王晨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1-650,共10页
【目的】分离和克隆葡萄品种‘香悦’Vitis vinifera AGAMOUS(VvAG)、Vitis vinifera APETALA 3(VvAP3)、Vitis vinifera FLOWERING LOCUS C(VvFLC)、Vitis vinifera FRUITFUL(VvFUL)、Vitis vinifera FLOWERING LOCUS T(VvFT)、Vitis v... 【目的】分离和克隆葡萄品种‘香悦’Vitis vinifera AGAMOUS(VvAG)、Vitis vinifera APETALA 3(VvAP3)、Vitis vinifera FLOWERING LOCUS C(VvFLC)、Vitis vinifera FRUITFUL(VvFUL)、Vitis vinifera FLOWERING LOCUS T(VvFT)、Vitis vinifera APETALA2(VvAP2)和Vitis vinifera SUPPRESSOR OF OVER EXPRESSION OF CO 1(VvSOC1)7个重要花发育相关基因的ORF序列,并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与表达分析。【方法】采用特异引物RT-PCR方法克隆基因,并用半定量PCR法研究各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构建亚细胞定位载体,基因枪转化洋葱表皮细胞,25℃暗培养24 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对上述基因在葡萄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发现,它们的表达不存在组织器官的特异性,但有表达强弱差异。其中,VvFT、VvFUL、VvAP3在葡萄幼果中表达量最高,VvAG与VvAP2在花中表达量最高,而VvSOC1与VvFLC在幼叶中表现出最高的表达水平。VvSOC1、VvFT、VvFLC和VvAP2与GFP融合蛋白仅在核内产生绿色荧光,表现出转录因子的典型特点;而VvAG、VvFUL和VvAP3与GFP融合蛋白在细胞质膜和细胞核上均产生绿色荧光信号。【结论】这7个基因与葡萄的花与果实以及营养器官的发育都存在相关性,7个葡萄花发育相关的转录因子都呈现出细胞核内作用的特点,但VvAG、VvFUL和VvAP3也表现出在细胞膜区域定位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花发育 亚细胞定位 表达分析 VvAG VvAP3 VvFLC VvFUL VvFT VvAP2 VvSOC1
下载PDF
葡萄赤霉素合成相关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西成 任国慧 +4 位作者 房经贵 李阿英 刘洪 吴伟民 赵密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24-2231,共8页
【目的】分离和克隆‘藤稔’葡萄内根-贝壳杉烯氧化酶基因(VvKO)、GA2-氧化酶基因(VvGA2ox2和VvGA2ox4)、GA3β-羟化酶基因(VvGA3ox4)和GA20-氧化酶基因(VvGA20ox1)等5个重要赤霉素合成相关基因的ORF序列,并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与表达分... 【目的】分离和克隆‘藤稔’葡萄内根-贝壳杉烯氧化酶基因(VvKO)、GA2-氧化酶基因(VvGA2ox2和VvGA2ox4)、GA3β-羟化酶基因(VvGA3ox4)和GA20-氧化酶基因(VvGA20ox1)等5个重要赤霉素合成相关基因的ORF序列,并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与表达分析。【方法】采用电子克隆方法克隆相关基因,构建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基因枪转化洋葱表皮细胞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用半定量和荧光定量RT-PCR方法研究各基因的时空表达。【结果】成功克隆了5个基因的完整ORF序列,对上述基因在葡萄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在组织器官间的表达有强弱差异。其中,VvGA2ox2主要在果实中表达,VvGA2ox4主要在叶片和果实中表达,而VvKO、VvGA3ox4和VvGA20ox1则在花、叶片和果实中均有一定的表达。VvKO、VvGA2ox2、VvGA2ox4和VvGA3ox4与GFP融合蛋白仅在核内产生绿色荧光;而VvGA20ox1与GFP融合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膜上均产生绿色荧光信号。【结论】克隆的5个基因与葡萄的花、果实以及营养器官的发育存在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中4个基因仅呈现出细胞核内作用的特点,而VvGA20ox1则表现出细胞核和细胞质膜定位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赤霉素 亚细胞定位 荧光定量RT-PCR 基因表达分析
下载PDF
叶面喷施尿素对葡萄氮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初建青 王文艳 +3 位作者 房经贵 张春华 张彦平 宋长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5-416,共12页
本研究利用VitisEST数据库中EST序列片段结合RT-PCR方法克隆了与氮代谢相关的硝酸盐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和天冬酰胺合成酶(AS)的基因,并对它们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同时,采用半定量RT... 本研究利用VitisEST数据库中EST序列片段结合RT-PCR方法克隆了与氮代谢相关的硝酸盐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和天冬酰胺合成酶(AS)的基因,并对它们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同时,采用半定量RT-PCR和荧光定量PCR法研究葡萄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尿素后5个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5个基因在葡萄幼叶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老叶,说明叶面喷施尿素以喷布到幼叶对5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影响显著;5个基因在不同时间段的表达水平差异不一致,但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以0.3%和0.5%浓度的尿素对其影响明显;适当提高尿素水平既能提高氮代谢基因的表达水平,又能提高果实大小等果实指标,使其达到同步增加。喷施尿素6 h后,GS的表达量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其它基因,而NR在喷施尿素后48 h内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表达水平;NiR、AS表达量的变化趋势分别与NR、GS相一致,并且表现为NR﹥NiR,GS﹥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氮代谢 基因克隆 亚细胞定位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棉花脱水素GhDHN1的克隆及其表达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俊娟 穆敏 +8 位作者 王帅 陆许可 陈修贵 王德龙 樊伟丽 阴祖军 郭丽雪 叶武威 喻树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867-2878,共12页
【目的】通过对棉花脱水素基因结构特征及其在低温胁迫下表达模式进行分析,探讨脱水素在棉花响应低温过程中的功能,为棉花抗冷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棉花抗冷品种豫2067为试验材料,根据棉花陆地棉基因组序列查找已知脱水素(dehyd... 【目的】通过对棉花脱水素基因结构特征及其在低温胁迫下表达模式进行分析,探讨脱水素在棉花响应低温过程中的功能,为棉花抗冷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棉花抗冷品种豫2067为试验材料,根据棉花陆地棉基因组序列查找已知脱水素(dehydrin,Dhn)基因的CDS序列,利用Primer5软件设计引物,克隆该基因,并命名为GhDHN1;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蛋白质性质、氨基酸含量特征、功能结构域、系统进化树;选择XbaⅠ和SmaⅠ酶切位点对植物表达载体p BI121::GFP进行双酶切,采用In-Fusion连接技术构建融合蛋白瞬时表达载体p BI121-GhDHN1::GFP;分析其在洋葱表皮细胞中的瞬时表达,进行亚细胞定位;利用抗冷材料豫2067在三叶期对低温处理(4℃,24 h)前后的叶片和根系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在三叶期时分别对豫2067(抗冷品种)和衡棉3号(冷敏感品种)进行低温(4℃,24 h)处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分别比较根、茎、叶中GhDHN1表达量,对该基因在2个抗冷差异材料叶中的表达量进行比较;对豫2067进行不同时间低温(4℃)处理,分析GhDHN1在叶片和根中的动态表达模式。【结果】该基因全长为726 bp,开放阅读编码框为636 bp,编码211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23.79 k D,等电点为5.04,富含谷氨酸(26.10%)和赖氨酸(19.40%),不含色氨酸,半衰期为30 h,蛋白呈酸性,带负带荷,带负电荷的残基总数为60%;GhDHN1的二级结构α螺旋(Alpha helix)包含116个氨基酸残基,占54.98%,组成该蛋白的主体结构,无规则卷曲(Random coil)的氨基酸残基有87个;GhDHN1位于陆地棉D亚组第9染色体(Dt_chr9)上,在cDNA的259—348位置上含有一个长度为90 bp的内含子,2个外显子长度分别为258和378 bp;SMART和CDD分析表明该氨基酸序列含有2个保守的富含赖氨酸的K片段和1个保守的富含丝氨酸S片段,具有亲水素蛋白结构域pfam00257,表明该蛋白为K_2S型脱水素;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陆地棉亲水素GhDHN1与可可亲缘关系最近;洋葱表皮细胞中瞬时表达分析表明,GhDHN1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膜附近。转录组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棉花三叶期叶片和根中,受低温处理后上调表达;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GhDHN1在4℃低温胁迫24 h后,在叶片、茎、根中均上调表达,在叶中上调表达倍数最大,在低温处理4 h和24 h时叶片中有2个表达高峰,在低温处理6 h和12 h时在根中有2个表达高峰,在抗冷材料叶片中的表达是冷敏感材料的2.47倍,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了棉花对低温的适应性调控。【结论】陆地棉GhDHN1属于典型的K2S型脱水素,与可可亲缘关系最近。该基因响应低温胁迫,在抗冷材料和冷敏感材料中表达差异显著,其表达量与棉花的抗冷性呈正相关,可以作为筛选不同抗冷材料的标记,同时可以作为重要的候选基因来培育棉花抗冷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脱水素 亚细胞定位 低温胁迫 转录组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硅对镉胁迫条件下两个水稻品种镉亚细胞分布、非蛋白巯基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江遐 张军 +2 位作者 马友华 蔡慢弟 高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6-1071,共6页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以两种籽粒镉含量不同的水稻品种宁粳4号和徽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分别生长在含有硅(Na_2SiO_3)和50μmol·L^(-1)镉(CdCl_2)的介质中7 d,研究了硅对两种水稻吸收累积镉及其非蛋白巯基物质(NPT)含量的影响,比较了...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以两种籽粒镉含量不同的水稻品种宁粳4号和徽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分别生长在含有硅(Na_2SiO_3)和50μmol·L^(-1)镉(CdCl_2)的介质中7 d,研究了硅对两种水稻吸收累积镉及其非蛋白巯基物质(NPT)含量的影响,比较了两种水稻地上部和根中镉的亚细胞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硅镉处理下,相同镉处理浓度下,加入硅后,两种水稻生物量较单独镉处理明显增加;两种水稻根中的镉含量明显高于地上部,籽粒镉含量低的水稻品种宁粳4号转移系数小于籽粒含量高的徽两优6号;外源硅(1.8 mmol·L^(-1))会显著降低水稻对镉的吸收和转运。镉胁迫条件下,硅对水稻植株体内的非蛋白巯基物质(NPT)的含量产生了影响,单独镉处理时两种水稻根部NPT含量较对照明显升高,硅镉复合处理时宁粳4号根NPT含量变化不明显但显著降低了地上部NPT含量,徽两优6号根中NPT含量增加,地上部NPT含量下降。两种水稻品种镉在根中的亚细胞分布表现为细胞可溶物质中含量高于细胞壁,细胞器上含量最少;镉在地上部的亚细胞分布表现为细胞壁中含量高于细胞可溶物质,细胞器上含量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幼苗 非蛋白巯基 亚细胞分布
下载PDF
健康奶牛与临床型乳腺炎奶牛乳腺核蛋白组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建锋 赵兴绪 +1 位作者 张勇 徐铁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5-111,共7页
亚细胞蛋白质组的优点在于对低丰度蛋白的研究,运用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策略,可以提高低丰度蛋白质在双向电泳中的检出数量。通过分析奶牛乳腺炎乳腺与正常乳腺核蛋白组差异表达情况,为奶牛乳腺炎发病机理研究寻找尽可能多的生物标... 亚细胞蛋白质组的优点在于对低丰度蛋白的研究,运用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策略,可以提高低丰度蛋白质在双向电泳中的检出数量。通过分析奶牛乳腺炎乳腺与正常乳腺核蛋白组差异表达情况,为奶牛乳腺炎发病机理研究寻找尽可能多的生物标记分子。经超速离心法分离细胞核,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用PDQuest7.4软件分析寻找差异蛋白质斑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鉴定蛋白质。从核蛋白组2-DE图谱中筛选出22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质谱鉴定出17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2个蛋白质在乳腺炎发病过程中下调,7个上调,5个只在正常情况下表达,3个只表达在乳腺炎组织中,筛选出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涉及细胞骨架构成、代谢调节及凋亡调控等许多方面。表明奶牛乳腺炎发生时乳腺组织核结构和代谢状态都发生了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腺 细胞核 亚细胞蛋白质组
下载PDF
外源硅对锈菌诱导下豇豆叶片不同细胞器中抗氧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戴丹丽 刘永华 +2 位作者 吴晓花 汪宝根 朱祝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6-103,共8页
以长豇豆高抗锈病材料‘ZN016’和高感品种‘之豇282’为材料,通过基质栽培,研究锈菌胁迫下外源硅对长豇豆叶片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抗氧化酶活性与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锈菌胁迫下,外源硅可显著提高豇豆细胞质、线粒体和... 以长豇豆高抗锈病材料‘ZN016’和高感品种‘之豇282’为材料,通过基质栽培,研究锈菌胁迫下外源硅对长豇豆叶片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抗氧化酶活性与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锈菌胁迫下,外源硅可显著提高豇豆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以及线粒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显著提高细胞质内的多酚含量和感病品种线粒体中抗坏血酸(AsA)的含量;外源硅可显著降低感病品种细胞质和叶绿体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推测锈菌胁迫下外源硅可能通过提高豇豆叶片细胞质和叶绿体的抗氧化能力,从而避免活性氧对细胞质膜和叶绿体膜系统的伤害,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豇豆 锈病 细胞器 抗氧化
下载PDF
中国水仙NtSOC1基因克隆及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8
13
作者 武丹 吴菁华 张志忠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89-1895,共7页
以中国水仙‘金盏银台’为实验材料,采用RACE和RT-PCR技术获得1个与开花相关的转录因子(SOC1)的同源基因NtSOC1。NtSOC1的cDNA全长1 603bp,含有1个687bp开放阅读框,编码228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NtSOC1与单子叶植物的SOC1同源... 以中国水仙‘金盏银台’为实验材料,采用RACE和RT-PCR技术获得1个与开花相关的转录因子(SOC1)的同源基因NtSOC1。NtSOC1的cDNA全长1 603bp,含有1个687bp开放阅读框,编码228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NtSOC1与单子叶植物的SOC1同源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较为相似,且在C末端同样含有一个保守性很高的SOC1motif序列,说明NtSOC1是属于SOC1/TM3亚家族基因。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NtSOC1在花芽分化阶段的表达量随着花芽的分化而升高,花芽分化结束时减少,表明NtSOC1基因可能参与中国水仙的花芽分化。成功构建了NtSOC1基因表达载体pCAMBIA1302-NtSOC1,通过农杆菌转化洋葱表皮对编码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NtSOC1基因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核,符合转录因子的亚细胞定位特征。该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NtSOC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仙 NtSOC1基因 花发育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亚细胞微观硼浓度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唐秀欢 江新标 +2 位作者 王鹏 肖艳 章翔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7-521,共5页
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中亚细胞微观10B的分布对确定细胞凋亡概率和细胞核内的沉积剂量有重要意义。本工作研究采用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测量亚细胞结构中10B浓度的方法,通过激光标记、光电镜扫描及图像重建方式获得了生物切片中各细胞器... 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中亚细胞微观10B的分布对确定细胞凋亡概率和细胞核内的沉积剂量有重要意义。本工作研究采用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测量亚细胞结构中10B浓度的方法,通过激光标记、光电镜扫描及图像重建方式获得了生物切片中各细胞器的径迹密度,在ICP-AES宏观测量基础上计算出相应细胞器的10B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固体径迹探测器与激光标记和电镜扫描结合可实现亚细胞结构中微观10B分布浓度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中子俘获治疗 固体径迹探测器 亚细胞
下载PDF
人APOBEC-3F和-3G的克隆表达、亚细胞定位及其抑制HBV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革非 彭程 +5 位作者 李卫中 辛岗 苏芸 陈幼莹 林桂梅 李康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1-338,共8页
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apolipoprotein B mRNA-editing enzyme catalytic-polypeptide,APOBEC)家族成员,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天然免疫分子,对HIV和HBV等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为研究APOBEC的抗病毒作用,对APOBEC-3F... 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apolipoprotein B mRNA-editing enzyme catalytic-polypeptide,APOBEC)家族成员,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天然免疫分子,对HIV和HBV等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为研究APOBEC的抗病毒作用,对APOBEC-3F和-3G进行克隆、表达及亚细胞定位分析.HBV主要的生物合成发生于细胞核中,利用核定位信号(NLS)及二联核定位信号(B-NLS)与APOBEC-3F和-3G融合表达,以进一步了解APOBEC-3F和-3G的亚细胞定位及功能.利用RT-PCR从植物凝集素(PHA)刺激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RNA中,对APOBEC-3F和-3G进行克隆,利用HindⅢ和KpnⅠ双酶切插入到pcFlag载体中,脂质体转染MDCK细胞后利用免疫荧光检测APOBEC重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电泳结果表明,RT-PCR扩增得到APOBEC-3F和-3G基因,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APOBEC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基因序列经DNA测序证实.免疫荧光结果表明,转染表达后的APOBEC-3F和-3G均定位于细胞胞浆中.APOBEC-3F和-3G可以在HepG2.2.15细胞中显著抑制HBV的复制.可以有效转运绿色荧光蛋白(GFP)入核的NLS及B-NLS,不能将APOBEC-3F和-3G有效地转运至核中.成功地对APOBEC家族中的两个重要成员APOBEC-3F和-3G进行了克隆、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研究,为进一步利用APOBEC家族蛋白开发抗HIV及HBV药物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 表达 亚细胞定位 HBV 核定位信号
下载PDF
两个高度同源的RING结构域蛋白功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虹伟 翟先芝 +3 位作者 刘志斌 王健美 李旭锋 杨毅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105,共6页
泛素化途径在植物应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E3连接酶在泛素化途径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室通过在线基因芯片预测发现2个与非生物胁迫相关的拟南芥RING结构域蛋白基因At2g24480(HHR1)、At5g43200(HHR2)通过体外泛素化实验证... 泛素化途径在植物应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E3连接酶在泛素化途径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室通过在线基因芯片预测发现2个与非生物胁迫相关的拟南芥RING结构域蛋白基因At2g24480(HHR1)、At5g43200(HHR2)通过体外泛素化实验证明了二者具有E3连接酶活性。对这两个E3连接酶进行了亚细胞定位,表达谱和组织特异性分析,发现二者受诱导后的表达情况、组织特异性、亚细胞定位均不同。HHR1定位于细胞膜上,HHR2定位于细胞核;表达谱分析表明HHR1响应热和H2O2胁迫,而HHR2响应盐和H2O2胁迫;HHR1在根和花中的表达量较高,在茎和叶中的表达量较低,而HHR2在根、茎、叶中的表达量都较高,在花中表达量较低。该研究结果证实了HHR1和HHR2的一些性质和亚细胞定位,为深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3连接酶 亚细胞定位 表达谱分析 组织特异性
下载PDF
水稻LOC_Os05g02754基因的分子表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启钊 赵海军 +2 位作者 李文旭 刘国振 舒庆尧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1-306,共6页
已有研究表明,LOC_Os05g02754基因很可能是控制水稻光叶性状的候选基因,光叶性状可能是该基因在第2外显子的5'端非翻译区的一个A→T的单核苷酸变异造成。本研究利用Western blot技术证实LOC_Os05g02754能够翻译成蛋白,但发现光叶和... 已有研究表明,LOC_Os05g02754基因很可能是控制水稻光叶性状的候选基因,光叶性状可能是该基因在第2外显子的5'端非翻译区的一个A→T的单核苷酸变异造成。本研究利用Western blot技术证实LOC_Os05g02754能够翻译成蛋白,但发现光叶和毛叶水稻品种间蛋白表达量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构建该基因与黄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融合基因载体,并在水稻原生质体中的瞬时表达,将该蛋白定位在叶绿体中;同时,根据预测的二级结构、跨膜特性和信号肽等信息,推测该蛋白为一叶绿体跨膜蛋白。本研究首次试验验证了LOC_Os05g02754基因可以翻译成蛋白,并定位于叶绿体中,但研究结果不支持该基因控制水稻光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_Os05g02754基因 光叶性状 亚细胞定位 叶绿体蛋白 水稻
下载PDF
锌在再力花体内的富集性及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冬香 陈清西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14-1118,共5页
为研究Zn在再力花(Thalia dealbata Fraser)体内的富集性及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依次设定0(CK)、0.075 mmol.L 1、0.250 mmol.L 1、0.500 mmol.L 1、1.000 mmol.L 1、2.000 mmol.L 16个Zn处理浓度,对再力花进行水培培养的胁迫试验。结... 为研究Zn在再力花(Thalia dealbata Fraser)体内的富集性及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依次设定0(CK)、0.075 mmol.L 1、0.250 mmol.L 1、0.500 mmol.L 1、1.000 mmol.L 1、2.000 mmol.L 16个Zn处理浓度,对再力花进行水培培养的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再力花不能有效地将Zn运输到地上部,Zn主要积累在根部。在系列Zn浓度处理下,转运系数均<1,得出再力花并非超富集植物。在此基础上,采用差速离心技术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研究Zn在该植物根系中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低浓度[0(CK),0.075mmol.L 1,0.250 mmol.L 1]Zn处理下,Zn主要分布于再力花根部的细胞壁、细胞核及叶绿体中;Zn在再力花根部的存在形态主要是乙醇提取态,占50%以上,其次是氯化钠提取态。随着Zn处理浓度的提高(0.500 mmol.L 1,1.000 mmol.L 1,2.000 mmol.L 1),细胞溶质成为Zn的最主要分布位点,分别占31.15%、45.12%和56.44%,其次为细胞壁;乙醇提取态的比例有所下降,氯化钠提取态、水提取态的比例则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而提高至30%以上,成为Zn在再力花根部的三大存在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力花 富集性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
下载PDF
陆地棉GhLEA3基因的克隆及其响应低温胁迫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俊娟 陆许可 +8 位作者 阴祖军 王德龙 王帅 穆敏 陈修贵 郭丽雪 樊伟丽 陈超 叶武威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9-100,共1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棉花GhLEA3基因的结构特征及其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研究其抗逆功能。【方法】利用同源序列克隆法在陆地棉中克隆GhLEA3;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蛋白质性质,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In-Fusion连接技术构建融合...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棉花GhLEA3基因的结构特征及其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研究其抗逆功能。【方法】利用同源序列克隆法在陆地棉中克隆GhLEA3;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蛋白质性质,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In-Fusion连接技术构建融合蛋白表达载体35S∷GhLEA3-GFP并进行亚细胞定位;在棉花三叶期进行叶片低温表达分析;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将GhLEA3基因转入拟南芥;对T_3转基因拟南芥种子进行4℃低温萌发试验;低温处理后测转基因拟南芥叶片的电导率。【结果】GhLEA3基因编码序列全长1 218bp,编码405个氨基酸;GhLEA3蛋白含有4个功能结构域PF02987。陆地棉GhLEA3与拟南芥AtLEA3氨基酸序列之间相似性为52.6%。GhLEA3蛋白可能定位在液泡和小泡中。GhLEA3基因在低温处理的棉花叶片中上调表达。T_3转基因拟南芥低温萌发率显著高于野生型,低温处理后转基因拟南芥叶片电导率显著低于野生型。【结论】陆地棉GhLEA3属于典型的LEA3家族成员,与拟南芥AtLEA3亲缘关系最近;该基因响应低温胁迫,可能在抗冷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GhLEA3 亚细胞定位 低温胁迫 功能研究
下载PDF
茭白对铬的吸收积累及其亚细胞分布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四喜 王凤友 +3 位作者 刘文 史云勋 杨秀琴 吴云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56,共5页
为茭白在水体铬污染修复的运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模拟小型湿地试验系统中,用不同浓度(0,5mg/L,10mg/L,20mg/L,40mg/L,60mg/L)的含铬(Ⅵ)废水进行污染胁迫,研究在不同Cr(Ⅵ)浓度处理下,茭白的生长状况、各器官中铬的含量与积累量及... 为茭白在水体铬污染修复的运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模拟小型湿地试验系统中,用不同浓度(0,5mg/L,10mg/L,20mg/L,40mg/L,60mg/L)的含铬(Ⅵ)废水进行污染胁迫,研究在不同Cr(Ⅵ)浓度处理下,茭白的生长状况、各器官中铬的含量与积累量及其亚细胞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铬浓度处理下,茭白各器官生物量表现为根〉叶〉茎,且在铬胁迫浓度为20mg/L时,株高、根长、生物量均较大;相同Cr浓度胁迫下,不同器官中铬含量不同,总趋势为茎〉根〉叶;茭白对铬的耐性指数与转运系数均较高,且在20mg/L时最高;茭白各器官亚细胞中铬分布总趋势为胞液〉细胞壁〉细胞器。结论:茭白对低浓度(0~20mg/L)水体铬污染具有较强的积累力、转运力和耐受力,在水体铬污染植物修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Ⅵ) 茭白 铬胁迫 植物修复 亚细胞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