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次沟流域样条分区谱系建构与规划设计导控研究
1
作者 田达睿 钟琪 +1 位作者 邢晓越 杨晓丹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56,共10页
次沟流域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城乡发展的重要潜在区域,但其狭长的沟谷空间内地形复杂、多系统复合,孕育出了复杂的人地关系,城市规划的一般经验与方法较难适用于这种独特的地域环境,导致该区域规划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将“城乡空间样条... 次沟流域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城乡发展的重要潜在区域,但其狭长的沟谷空间内地形复杂、多系统复合,孕育出了复杂的人地关系,城市规划的一般经验与方法较难适用于这种独特的地域环境,导致该区域规划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将“城乡空间样条断面”方法引入次沟流域规划,遵循人地和谐共生理念并从“自然环境生态性、聚落建设适宜性、人居发展程度”3个维度绘制次沟流域样条分区谱系图,定义“T3-a发展成熟区、T3-b发展潜力区、T2-a适度收缩区、T2-b维持平衡区、T1-a生态治理区、T1-b生态服务区、T1-c生态保育区”7类样条分区;基于次沟流域样条分区的不同特征与问题,确定各分区的职能定位与发展导向,从聚落空间秩序、营建模式、功能设施及生态景观等方面对次沟分区规划设计提出差异化的导控规则与指标,以促进次沟流域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健康良性发展,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规划设计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空间样条分区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次沟流域规划 规划设计导控
下载PDF
亚高原地区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期间不同吸入氧浓度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2
作者 韩继元 怀立春 +2 位作者 汪明辉 李玉珍 方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9-724,共6页
目的探讨亚高原地区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期间不同吸入氧浓度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4月至2023年11月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11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亚高原地区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期间不同吸入氧浓度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4月至2023年11月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11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全身麻醉过程中吸入氧浓度随机分为100%氧组(n=36)、80%氧组(n=38)和60%氧组(n=37)。比较3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气腹30 min及术后第1天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氧合指数(OI)等呼吸相关指标。比较3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肺部并发症、切口感染、谵妄及认知功能情况。结果气腹30 min时,3组PaO_(2)均在正常范围内;60%氧组PaO_(2)低于100%氧组和80%氧组(均P<0.001)。气腹30 min时,60%氧组OI高于100%氧组(P=0.009),而80%氧组与100%氧组O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3组术后第1天PaO_(2)和OI均降低(均P<0.05),PaCO_(2)均增高(均P<0.05)。术后第1天,60%氧组PaO_(2)和OI高于100%氧组和80%氧组(均P<0.05),60%氧组PaCO_(2)低于100%氧组(P<0.001);80%氧组PaO_(2)和OI均高于100%氧组(P<0.05)。与100%氧组比较,60%氧组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缩短(P=0.019)。3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切口感染。3组住院时间,术后肺部并发症、谵妄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亚高原地区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期间,适当降低吸入氧浓度(60%)对患者术后呼吸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且不会增加患者切口感染、术后谵妄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原地区 腹腔镜疝修补术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全身麻醉 吸入氧浓度 术后恢复
下载PDF
国家竞走队运动员备战2016年锦标赛前训练安排及机能监控 被引量:16
3
作者 蒋秋艳 王洪宇 张阜新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9-376,共8页
高原训练是利用高原环境的低氧和运动缺氧的双重刺激,提高耐力性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生理机能,是耐力性项目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训练方式。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竞走国家队运动员备战2016年锦标赛前亚高... 高原训练是利用高原环境的低氧和运动缺氧的双重刺激,提高耐力性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生理机能,是耐力性项目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训练方式。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竞走国家队运动员备战2016年锦标赛前亚高原训练期间的训练负荷安排进行探索,结合晨脉、血红蛋白、血乳酸、尿蛋白、血尿素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监控,来分析身体机能指标及其特征,明确其代谢属性,发现影响其运动成绩的敏感生理指标,摸索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最佳比赛时间,旨在探索优秀竞走运动员高原训练和下高原后的赛前训练的普遍规律,进一步为优秀竞走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机能监控和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从各项指标的变化可以看出整个备战期运动员身体机能处于较好状态,说明此次备战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竞走队 亚高原训练 赛前训练 机能监控
下载PDF
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高原-亚高原-平原”和“高原-平原”训练模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蒋丽 王迪 殷劲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探索并比较"高原-亚高原-平原"和"高原-平原"两种过渡训练模式对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藏族运动员有氧能力和心肺功能影响。方法:将甘孜藏族自治州重点业余体校20名藏族男子中长跑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名和... 目的:探索并比较"高原-亚高原-平原"和"高原-平原"两种过渡训练模式对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藏族运动员有氧能力和心肺功能影响。方法:将甘孜藏族自治州重点业余体校20名藏族男子中长跑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名和对照组10名),实验组进行"高原1周-亚高原2周-平原1周"过渡训练,对照组进行"高原3周-平原1周"传统的过渡训练。训练结束后,分别在高原(四川康定)、亚高原(四川泸定)、平原(四川成都)进行12min跑测试,测定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VO2max)、运动后心率、运动后血氧饱和度、运动后血乳酸和运动后尿蛋白等,并在安静状态下测定运动员血清CK-MB、EPO、HIF-α和血睾酮等生理指标。结果:(1)两组世居高原藏族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后12min跑的测试成绩、最大摄氧量、运动后心率、运动后血氧饱和度、运动后血乳酸、运动后尿蛋白、血清CK-MB、EPO、HIF-α和血睾酮从高原到平原均呈上升趋势,各项指标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运动员进行"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后,12min跑的测试成绩、最大摄氧量、运动后心率明显升高(P<0.05),同时安静状态下的血清CK-MB、HIF-α和血睾酮增加更明显,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这一训练模式较传统的高原训练模式对于提高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运动员心肺功能的适应能力有着较好促进作用,有利于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更快更好的适应从高原到平原的海拔落差,有助于运动员训练时运动强度的提升和成绩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训练 亚高原训练 藏族中长跑运动员 世居高原人群 心肺功能 有氧运动能力
下载PDF
亚高原地区高血压与饮食习惯关系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丽娟 李琼 魏玲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25期7-8,10,共3页
目的了解地处亚高原的昆明城镇高血压与饮食习惯的关系,为本地区高血压及其并发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单纯随机方法,从2009年10月一2010年4月例行健康体检的18岁以上人群中,抽取检出血压异常且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为高血压组,同时... 目的了解地处亚高原的昆明城镇高血压与饮食习惯的关系,为本地区高血压及其并发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单纯随机方法,从2009年10月一2010年4月例行健康体检的18岁以上人群中,抽取检出血压异常且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为高血压组,同时随机抽取体检提示血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具有可比性。用自制调查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摄人食盐、水果、蔬菜、高质饮食、饮酒量进行调查。结果高血压组较对照组摄入食盐较多(P〈0.01)、进食蔬菜、水果少(P〈0.叭)、过量饮酒者多及进食脂类食物多(P〈0.05或P〈0.01),饮食习惯与高血压发生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摄入食盐量、蔬菜种类、多脂饮食、进食水果量、过量饮酒因素对高血压有影响。结论在本地区摄入食盐量、蔬菜种类、多脂饮食、进食蔬菜水果量、饮酒过量等因素对高血压有影响。各级卫生机构应加强人们的健康保健知识教育,引导高血压病患者逐步建立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阻止或减缓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原 高血压 饮食习惯 健康教育
下载PDF
亚高原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丽娟 李琼 魏玲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9期1-2,共2页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城镇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单纯随机方法抽取18岁以上人群中血压异常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及体检中血压正常两组人员作空腹血糖、胰岛素检测及HOMA-IR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组血糖异常人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χ2=1...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城镇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单纯随机方法抽取18岁以上人群中血压异常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及体检中血压正常两组人员作空腹血糖、胰岛素检测及HOMA-IR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组血糖异常人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χ2=194.4,P<0.05),高血压组空腹血糖浓度、胰岛素浓度也较对照组高,胰岛素抵抗较对照有明显增加(t=13、7.3、3.5,P<0.01)。结论地处亚高原的昆明地区城镇高血压发病与糖尿病有关,糖尿病的病因除胰岛素功能改变外,更主要表现为周围组织存在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压应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药物治疗从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三方面应同时进行,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死亡率。糖尿病患者中密切注意高血压的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减少及延缓并发症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原 高血压 脂肪因子 危险因子
下载PDF
常驻西宁地区人员的心功能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晓红 罗勇军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目的研究常驻西宁人员的心功能及心脏结构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73例常驻西宁5年以上人员的心功能、心脏结构变化,并与平原地区健康体检人员进行比较。结果常驻西宁人员的右心腔增大、肺动脉增宽发生率明显高于平原对... 目的研究常驻西宁人员的心功能及心脏结构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73例常驻西宁5年以上人员的心功能、心脏结构变化,并与平原地区健康体检人员进行比较。结果常驻西宁人员的右心腔增大、肺动脉增宽发生率明显高于平原对照组(P<0.05),但心功能参数无明显减低(P>0.05)。结论长期轻度缺氧可影响心脏结构,主要以右心腔增大、肺动脉增宽为特征,但对心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 亚高原 超声心动图 心功能 心脏结构
下载PDF
亚高原地区大、小鼠血液指标正常参考值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文漭 王媛媛 +5 位作者 黎贵芸 李涛 蔡琳 王力 崔静 李霞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699-702,共4页
目的探讨亚高原地区SD大鼠和KM小鼠血液指标参考值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将2 w龄SD大鼠和KM小鼠各60只按饲养地区分为亚高原组(海拔1890 m)和平原组(海拔540 m),分别于4、6、10 w龄时检测血液常规指标,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取得亚高原组不... 目的探讨亚高原地区SD大鼠和KM小鼠血液指标参考值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将2 w龄SD大鼠和KM小鼠各60只按饲养地区分为亚高原组(海拔1890 m)和平原组(海拔540 m),分别于4、6、10 w龄时检测血液常规指标,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取得亚高原组不同周龄、不同性别SD大鼠和KM小鼠的血液学指标均值;亚高原组不同周龄和性别的SD大鼠和KM小鼠的RBC、WBC和WBC分类计数呈规律性变化:6 w龄时RBC和WBC随周龄增加而增加,10 w龄时下降;6 w龄时WBC分类计数以嗜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10 w龄时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两组同周龄、同性别大鼠和小鼠Hb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确定了亚高原地区不同周龄、不同性别SD大鼠和KM小鼠的血液学常规指标数据库,为该地区生物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亚高原地区KM小鼠和SD大鼠标准化鉴定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原 SD大鼠 KM小鼠 血液指标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区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原焕英 许喜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8,共4页
通过对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区的人工油松(Pinustabulaeformis)、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柠条(Caraganamicrophylla)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油松、樟子松、柠条林地土壤水分亏缺很大,柠条尤为突出,生长季平... 通过对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区的人工油松(Pinustabulaeformis)、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柠条(Caraganamicrophylla)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油松、樟子松、柠条林地土壤水分亏缺很大,柠条尤为突出,生长季平均土壤含水量为4.53%,水分亏缺1299mm,油松、樟子松水分亏缺约1220mm。在季节变化上,柠条林地土壤含水量最高值出现在生长季以前,油松、樟子松林地土壤含水量最高值则出现在6、7月份,在生长季末各林地储水量均低于初期,油松、樟子松、柠条林地分别减少了17mm、8mm和73mm,柠条的耗水量大于油松和樟子松。在垂直变化上,油松、樟子松、柠条林对土壤水分的利用规律基本相似,可分为土壤水分微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土壤水分调节层,各林地均有明显的土壤干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半干旱区 人工植被 土壤水分 土壤干层
下载PDF
兰州亚高原国际马拉松比赛条件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胜林 王东良 李小唐 《辽宁体育科技》 2012年第2期23-26,共4页
目的:分析兰州亚高原国际马拉松比赛条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社会调查法及逻辑推理法。结果:兰州市地理属典型亚高原特征,每年的7-9月份气象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举行马拉松比赛,国家亚高原训练基地和国家亚高原训练研究重... 目的:分析兰州亚高原国际马拉松比赛条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社会调查法及逻辑推理法。结果:兰州市地理属典型亚高原特征,每年的7-9月份气象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举行马拉松比赛,国家亚高原训练基地和国家亚高原训练研究重点实验室为马拉松运动员提供训练和科研的便利,中长跑项目的群众基础、交通条件、生活条件等因素也为举行马拉松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结论:兰州市的各种条件适合举行亚高原国际马拉松比赛,且有一定的优势,马拉松比赛会对兰州市的城市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亚高原 国际马拉松 分析
下载PDF
亚高原地区下呼吸道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及耐药性情况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瞿良 王惠萱 罗成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312-1313,共2页
目的分析云南亚高原地区患者下呼吸道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种类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3 160例患者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获得的肠杆菌科细菌进行药敏检测,分析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结果共分离获得肠杆菌科细菌5560株,分离... 目的分析云南亚高原地区患者下呼吸道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种类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3 160例患者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获得的肠杆菌科细菌进行药敏检测,分析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结果共分离获得肠杆菌科细菌5560株,分离率排前4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40.0%)、液化沙雷菌(16.7%)、肺炎克雷伯菌(11.9%)和产酸克雷伯菌(8.1%)。在主要致病菌中,大肠杆菌耐药性较强,仅对少数抗菌剂敏感;液化沙雷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氨曲南及头孢他啶等部分头孢类抗菌剂敏感性较好;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舒巴坦较为敏感;臭鼻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等敏感性尚可。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及头孢类抗菌剂的耐药率较高。患者痰标本中的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情况严重;亚胺培南是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有效抗菌剂。一旦有下呼吸道感染发生,应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亚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春季干旱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姚玉璧 王劲松 +3 位作者 王莺 杨金虎 李俭峰 雷俊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8,共9页
采用基于相对湿润度的干旱指数分析方法和黄土高原1961 2010年气候要素资料,研究了黄土高原春季干旱时空变化、异常分布和次区域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 2010年黄土高原春季干旱强度变化呈现明显中心区域强、周边区域弱的分布特征,其... 采用基于相对湿润度的干旱指数分析方法和黄土高原1961 2010年气候要素资料,研究了黄土高原春季干旱时空变化、异常分布和次区域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 2010年黄土高原春季干旱强度变化呈现明显中心区域强、周边区域弱的分布特征,其中中部腹地干旱强度增加趋势倾向率最大,中部周边干旱强度增加次之,东北部和西部边缘呈减弱趋势。研究区不同区域春季干旱强度呈同位相变化是干旱变化的首要空间分布模态,异常中心区域在陕北、陇东及宁夏西南部。东西部反相位分布模态反映了黄土高原东西部所受大气系统影响差异性的特征。根据载荷向量不同模态空间异常分布型,可将春季干旱划分为西北部型、东北部型和南部型等3个次区域异常型,南部春季干旱强度时间序列呈显著增强趋势,其由弱变强的突变点出现在1977年,西北部和东北部干旱强度也呈波动增强趋势,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没有突变。西北部和南部春季干旱指数存在显著的3~4年振荡周期,东北部存在显著的5~6年振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干旱 异常分布 次区域演变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形成及氮素消耗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万素梅 贾志宽 +1 位作者 王勇 韩清芳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3-390,共8页
为掌握苜蓿连续种植多年土壤干层的形成规律及氮素的消耗规律,促进黄土高原地区苜蓿草地合理施肥及草田轮作,论文系统研究了3年、4年、6年、12年、14年、18年及26年生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及氮素的消耗。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 为掌握苜蓿连续种植多年土壤干层的形成规律及氮素的消耗规律,促进黄土高原地区苜蓿草地合理施肥及草田轮作,论文系统研究了3年、4年、6年、12年、14年、18年及26年生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及氮素的消耗。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层可分为轻度干层(9-11%)、中度干层(7-9%)、重度干层(〈7%)三级。荒地在80-100 cm土层,出现轻度干层;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出现的区域为140-600 cm土层,随生长年限的延长,土壤干层厚度向下延伸,干化程度加剧,苜蓿生长至12年,出现中度干层,干层范围达到500 cm土层。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土壤碱解氮含量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碱解氮含量下降,300 cm土层以下,变化趋势平缓;苜蓿生长至26年,0-200 cm土壤上层的氮素有一定恢复,而200-1 000 cm深层土壤氮素难以恢复。研究表明,在黄土高原半湿润区紫花苜蓿生长6年以后,应对苜蓿草地进行合理施肥,实施粮草轮作,以维持土壤氮素平衡,持续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草地 土壤干层 碱解氮 半湿润区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中国黄土高原气候生产力次区域反向演变特征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毅荣 张存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6-190,共5页
对黄土高原1961~2000年近40a气候生产力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气候生产力南北部有反向变化趋势,其演变过程在1984年明显转变,南部转向降低、北部升高;东西变化过程在1982年存在变点,有东部减少、西部增多的趋势;生产力在时间... 对黄土高原1961~2000年近40a气候生产力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气候生产力南北部有反向变化趋势,其演变过程在1984年明显转变,南部转向降低、北部升高;东西变化过程在1982年存在变点,有东部减少、西部增多的趋势;生产力在时间演变中以2~4a和8a左右的年际振荡为主,4a左右的振荡最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气候生产力 次区域 反向演变
下载PDF
基于叶绿体DNA trnL-F序列研究肋果沙棘的谱系地理学 被引量:15
15
作者 孟丽华 杨慧玲 +1 位作者 吴桂丽 王玉金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2-40,共9页
由于青藏高原的地理效应,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反复变化应对现今该地区生物的地理分布及其居群遗传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肋果沙棘Hippophae neurocarpa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一个特有种,根据叶上的附属物(星状鳞毛或者鳞片状鳞毛)分为两个亚种:肋... 由于青藏高原的地理效应,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反复变化应对现今该地区生物的地理分布及其居群遗传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肋果沙棘Hippophae neurocarpa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一个特有种,根据叶上的附属物(星状鳞毛或者鳞片状鳞毛)分为两个亚种:肋果沙棘亚种subsp.neurocarpa和密毛肋果沙棘亚种subsp.stellatopilosa。依据母系遗传的叶绿体DNA片段对该物种谱系地理学进行研究不仅能阐明该物种冰期避难所,而且对于理解两个亚种的母系分化也具有重要意义。共对两个亚种14居群的70个个体的trnL-F序列进行了测序,共发现8种单倍型,其中5种单倍型出现在肋果沙棘亚种中,4种出现在密毛肋果沙棘亚种中,两个亚种共享一种单倍型。种内谱系分化与两个亚种形态上的分化不一致。嵌套进化分支把8种单倍型分为三支:一支为肋果沙棘亚种,其他两支中两个亚种单倍型嵌套组成,且肋果沙棘亚种处于进化末端。我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肋果沙棘在冰期可能在高海拔地区存在多个避难所,并且存在来自避难所的邻域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域扩张 叶绿体DNA 肋果沙棘 谱系地理学 青藏高原 避难所 亚种分化 TRNL-F序列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山坡地土壤侵蚀特征及其对土地生产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晓 白志刚 +1 位作者 刘立斌 白平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6-10,共5页
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山坡地土壤侵蚀的特征及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土壤侵蚀类型多样,侵蚀模数高;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破坏土地质量,降低农作物产量。提高本区土地生产力的有效... 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山坡地土壤侵蚀的特征及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土壤侵蚀类型多样,侵蚀模数高;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破坏土地质量,降低农作物产量。提高本区土地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为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及增加对土地的物质与技术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特征 山坡地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土壤侵蚀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绪成 马一凡 +4 位作者 王红丽 侯慧芝 于显枫 方彦杰 汤瑛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603-3611,共9页
为明确新型耕作技术——立式深旋耕作对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水分含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6和2017年设置立式深旋耕作40 cm(VRT)、深松40 cm(SS)、旋耕15 cm(TT)和免耕(ZT)4种耕作方式,测定0—30... 为明确新型耕作技术——立式深旋耕作对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水分含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6和2017年设置立式深旋耕作40 cm(VRT)、深松40 cm(SS)、旋耕15 cm(TT)和免耕(ZT)4种耕作方式,测定0—3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地上生物量、叶面积指数(LAI)和SPAD、产量等指标,计算阶段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结果表明,VRT在2017年播前0—4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分别较SS、TT、ZT增加了7.7、8.6、6.6 mm,在0—100 cm土层增加了18.2、22.8、20.2 mm,均达到显著差异。VRT显著促进干旱年的花前耗水和平水年的花后耗水,提高玉米地上生物量、LAI和SPAD,其中地上生物量较SS、TT、ZT分别增加了14.7%—18.3%、12.7%—18.8%和22.8%—29.1%。基于较为优势的植株生长,VRT籽粒产量较SS、TT和ZT分别增加了12.0%—13.0%、13.7%—33.6%、24.0%—47.4%。因此,虽然VRT提高了玉米耗水,并与ZT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导致收获后土壤贮水量低于其他三种耕作方式,但2017年播前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耕作处理;尽管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较SS、TT和ZT下降了11.4、14.8、20.5 mm,但它们之间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VRT能够同时促进玉米耗水和降水入渗,维持土壤水分平衡,是一种有效的抗旱增墒耕作方法,可在半干旱区玉米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立式深旋耕作 玉米 阶段耗水 产量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山坡地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占礼 邵明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11-21,97,共12页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山坡地土壤侵蚀特征以往的研究结论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该区山坡地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为降雨、地形及土地利用。(2)该区山坡地土壤侵蚀主要类型为水蚀,主要方式为...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山坡地土壤侵蚀特征以往的研究结论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该区山坡地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为降雨、地形及土地利用。(2)该区山坡地土壤侵蚀主要类型为水蚀,主要方式为溅蚀、片蚀、细沟及浅沟侵蚀。(3)该区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8373t/km2,其中以坡度大于25°的耕地和植被盖度小于10%的荒草地侵蚀强度最大,年侵蚀模数为18000t/km2,坡度为15~25°的耕地及植被盖度为10%~30%的林草地年侵蚀模数分别为15000t/km2和12000t/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山坡地 土壤侵蚀 侵蚀特征
下载PDF
平原进入云南亚高原的士兵与本地同年入伍士兵运动耐力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少莹 刘翱 +5 位作者 杨伟康 陈宇英 樊满齐 李妍 赵生涛 张鑫 《现代医药卫生》 2011年第23期3553-355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地区、不同入伍年限的士兵应采用不同强度的体能训练方法。方法:选取某部驻滇部队121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伍地点、入伍年限,采用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运动心肺功能仪,用极量运动试验,测定运动不同时期心肺功能指标,对检... 目的:探讨不同地区、不同入伍年限的士兵应采用不同强度的体能训练方法。方法:选取某部驻滇部队121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伍地点、入伍年限,采用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运动心肺功能仪,用极量运动试验,测定运动不同时期心肺功能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原新入伍进入云南亚高原的士兵无氧阈状态时,摄氧量(VO2)、每公斤体质量摄氧量(VO2/kg)、氧脉搏(VO2/HR)、代谢当量(MET)较本地同年新入伍士兵低,而在运动至力竭时,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平原入伍进入云南亚高原一年及两年的士兵与世居当地的同年入伍士兵比较,无氧阈状态及运动至力竭时,所有心肺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原入伍的士兵进入亚高原地区生活、训练一年后,其运动强度和耐力与世居亚高原的士兵无差异,可以采用同样的训练运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心肺功能 士兵 亚高原地区 运动耐力
下载PDF
川西高原黄土记录的末次冰期气候变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维明 杨胜利 方小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74-982,共9页
川西高原位于高原气候区和季风气候区的过渡位置,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对于认识青藏高原对周边气候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漳腊黄土剖面的14 C年代测试、地层对比,结合粒度-年龄模型建立了剖面的年代序列。测试了粒度、色度、磁化率和... 川西高原位于高原气候区和季风气候区的过渡位置,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对于认识青藏高原对周边气候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漳腊黄土剖面的14 C年代测试、地层对比,结合粒度-年龄模型建立了剖面的年代序列。测试了粒度、色度、磁化率和碳酸盐等指标,建立了剖面的气候演化序列。结果表明,剖面记录了104ka以来的气候变化过程。漳腊黄土粒度在MIS(深海氧同位素阶段)3和MIS4阶段的中值粒径接近,分别为17.6μm和17.7μm,反映了期间有一次高原隆升。漳腊黄土粒度曲线记录了多个粒度变粗和变细事件,粒度在H(海因里希)2时明显粗于H1,表明受到了高纬气候系统的影响。另外还存在2个明显的粒度变细事件,分别发生在处于MIS3的28~31ka和42~45ka,是低纬气候系统影响的结果。漳腊黄土研究结果表明川西高原气候系统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末次冰期 气候变化 亚轨道尺度波动 川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