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茄LeGlyⅠ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征与表达模式分析
1
作者 孙晓辉 张月昌 +2 位作者 蒋健 石勇志 孙秀东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植物在遭受逆境胁迫时会产生过量的甲基乙二醛(MG)等有毒醛类化合物,而乙二醛酶系统能帮助其有效清除过量的MG,其中乙二醛酶Ⅰ(GlyⅠ)是级联反应的第一个酶,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野生番茄‘Heinz 1706’的幼苗为试材,克... 植物在遭受逆境胁迫时会产生过量的甲基乙二醛(MG)等有毒醛类化合物,而乙二醛酶系统能帮助其有效清除过量的MG,其中乙二醛酶Ⅰ(GlyⅠ)是级联反应的第一个酶,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野生番茄‘Heinz 1706’的幼苗为试材,克隆了番茄LeGlyⅠ基因,并对其生物信息学特征、表达模式以及亚细胞定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eGlyⅠ的CDS序列全长为489 bp,共编码162个氨基酸;LeGlyⅠ蛋白分子式为C_(798)H_(1226)N_(214)O_(235)S_(4),分子量为17 706.05 Da,等电点为6.51,亲水性平均值为-0.386,不稳定系数为39.32,预测为亲水性稳定蛋白,含有一个VOC-like结构域。LeGlyⅠ的启动子序列中包含多种顺式作用元件,包括无氧诱导必需的顺式作用元件、光响应元件、低温响应元件、干旱响应元件以及茉莉酸甲酯、脱落酸、生长素、赤霉素等激素响应元件。通过qRT-PCR分析发现,LeGlyⅠ基因在番茄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且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并且其表达水平受氧化胁迫的影响。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LeGlyⅠ蛋白主要在线粒体和细胞核中发挥功能。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LeGlyⅠ基因在番茄抗逆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GlyⅠ基因 番茄 生物信息学分析 氧化胁迫 基因表达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华东葡萄VpWDR基因的克隆、表达及亚细胞定位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武杰 曾爱玲 张军科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4-360,I0002,共8页
【目的】探索中国葡萄野生种抗白粉病候选基因VpWDR与白粉病抗性的相关性。【方法】以中国野生华东葡萄(Vitis pseudoreticulata)叶片为植物材料,采用RACE技术对华东葡萄抗白粉病株系‘白河-35-1’叶片cDNA文库测序获得的WDR基因EST序... 【目的】探索中国葡萄野生种抗白粉病候选基因VpWDR与白粉病抗性的相关性。【方法】以中国野生华东葡萄(Vitis pseudoreticulata)叶片为植物材料,采用RACE技术对华东葡萄抗白粉病株系‘白河-35-1’叶片cDNA文库测序获得的WDR基因EST序列片段进行全长克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VpWDR在华东葡萄抗白粉病株系‘白河-35-1’叶片中受白粉菌侵染后的表达变化,采用基因枪介导的瞬时转化技术检测VpWDR表达产物在洋葱表皮细胞内的定位。【结果】获得了华东葡萄VpWDR mRNA全长1 577 bp,开放阅读框1 377 bp,3'UTR 138 bp,5'UTR 62 bp,编码458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5.07,预测分子量为51.7 kDa;核酸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VpWDR属于WD40蛋白基因家族,并命名为VpWDR;在人工接种葡萄白粉菌后的葡萄叶片进行基因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葡萄叶片中受白粉菌诱导先上调表达,再回到原始水平,最大值出现在接种后12 h,表达量约为内参基因β-Actin的2.8倍;此外,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定位于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无亚细胞特异性分布。【结论】VpWDR蛋白定位于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位。并且VpWDR基因对白粉菌产生响应,从而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葡萄白粉菌侵染过程中的抗病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葡萄 WD40基因 RACE克隆 抗病基因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MAGI3促进E-cadherin翻译修饰并影响β-catenin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丽洁 刘华 +2 位作者 杨颖 彭志强 贺俊崎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73-77,共5页
目的:研究MAGI3对细胞黏附连接关键蛋白E-cadherin翻译后修饰及其对β-catenin在细胞内分布的影响,为探讨MAGI3通过调控细胞黏附连接影响肿瘤侵袭、转移的可能机制提供线索。方法首先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过表达MAGI3后E-cadherin... 目的:研究MAGI3对细胞黏附连接关键蛋白E-cadherin翻译后修饰及其对β-catenin在细胞内分布的影响,为探讨MAGI3通过调控细胞黏附连接影响肿瘤侵袭、转移的可能机制提供线索。方法首先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过表达MAGI3后E-cadherin蛋白表达条带的迁移变化,研究其翻译后修饰的变化;然后应用RT-PCR方法检测E-cadherin的表达在mRNA水平的变化,研究MAGI3对其转录水平的影响;进一步利用核质膜分离实验检测MAGI3对β-catenin胞内定位的影响。结果过表达MAGI3使E-cadherin蛋白翻译后修饰发生变化( P<0.05),但在mRNA水平没有明显变化。同时,过表达MAGI3后分布到细胞质膜上的β-catenin明显增多(P<0.05)。结论 MAGI3可能通过促进E-cadherin的翻译后修饰,并促进β-catenin在细胞膜上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I3 E-cadherin蛋白翻译后修饰 β-catenin亚细胞定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