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of Pharmaceutical Care on Self-Administration of Outpatient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Therapy
1
作者 Seraina Mengiardi Dimitrios A. Tsakiris +4 位作者 Viviane Molnar Urs Kohlhaas-Styk Michael Mittag Stephan Kraehenbuehl Kurt E. Hersberger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14年第4期372-385,共14页
Outpatient subcutaneous (s.c.) therapi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m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fferent disea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munity-pharmacy-based interventions in preventing problems that arise during s... Outpatient subcutaneous (s.c.) therapi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m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fferent disea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munity-pharmacy-based interventions in preventing problems that arise during s.c. self-injections of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s (LMWH) is unknown. Our objective was to provide a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 for community pharmacists and to compare pharmaceutical vs. standard care in both clinical and daily life settings. We hypothesized that: pharmaceutical care results in improved adherence, safety, and satisfaction, and in fewer complications;the interventions used are feasible in daily life;and the results achieved in clinical and daily life settings are comparable. In the clinical setting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sequentially in hospital wards;in the daily life setting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with a comparison group), recruitment took place in community pharmacies by pharmacists and trained master students during their internship. Interventions were offered according to patient needs. Data were collected by means of a monitored self-injection at home and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based telephone interviews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the LMWH treatment. The main outcome measures were: scores to assess patient’s skills;syringe count to assess adherence;and frequency, effectiveness, and patient’s assessment of received interventions. The results show a median age of the 139 patients of 54 years. Interventions resulted in improved application quality (p p = 0.03). Oral instructions were pivotal for improving patients’ application quality. We found no significant sco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tervention groups in the clinical and daily life settings. Patients’ baseline skills were high, with the lowest score being 0.86 (score range ?2.00 to +2.00). Adherence rate was high (95.8%). In conclusion, our SOP for pharmacist interventions was of good quality, adequate, appreciated, and feasible in daily life. Patients are capable of managing s.c. injection therapies if adequate assistance is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OUTPATIENTS subcutaneous injections Self Administration Pharmaceutical Care Community PHARMACY Switzerland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按压与出血发生率的效应研究
2
作者 季梅丽 吴琪 +1 位作者 夏佩佩 李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是否按压与皮下出血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是否按压与皮下出血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3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注射后是否按压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4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流程均按照本院已纳入规范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法护理质量督查标准”执行,其中观察组要求注射完毕后按压穿刺点3~5 min,力度以皮肤下陷1cm为准,比较两组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皮下瘀斑发生率(9.0%)与对照组(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下硬结发生率(4.5%)与对照组(1.6%)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性别、腹围以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发生皮下出血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腹部皮脂厚度与皮下出血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是预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发生皮下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按压与出血发生率无相关性,无需按压。患者的腹部皮脂厚度是预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发生皮下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应通过规范操作来避免皮下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按压 皮下出血 老年 冠心病
下载PDF
老年不稳定心绞痛及伴有衰弱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吴琪 季梅丽 +2 位作者 张蓉 王丹蕾 夏佩佩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 分析老年不稳定心绞痛伴有衰弱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与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心绞痛伴衰弱患者,按照是否发生皮下... 目的 分析老年不稳定心绞痛伴有衰弱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与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心绞痛伴衰弱患者,按照是否发生皮下出血将其分为皮下出血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比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以及合并疾病及注射方法等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发生皮下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皮下出血组患者BMI、注射低分子肝素后进行注射点按压的患者比例及皮下脂肪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皮下脂肪厚度低、BMI较低及拔针后未进行注射点按压均是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发生皮下出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皮下脂肪厚度低、BMI较低及拔针后未进行注射点按压是老年不稳定心绞痛及伴有衰弱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发生皮下出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时应注意控制血压或增加按压时间,进而降低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衰弱 低分子肝素 皮下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非预灌式低分子量肝素腹壁皮下注射操作的循证实践
4
作者 林韦 郑晓琪 +1 位作者 梁添玉 林奕辰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4期2656-2659,共4页
目的:实施非预灌式低分子量肝素腹壁皮下注射操作的循证实践,降低病人瘀斑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获取最佳证据,并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为理论框架,选取2022年11月1日—2023年8月31日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实施非预灌式低分子量肝素腹壁皮下注射操作的循证实践,降低病人瘀斑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获取最佳证据,并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为理论框架,选取2022年11月1日—2023年8月31日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非预灌式低分子量肝素腹壁皮下注射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证据应用前后非预灌式低分子量肝素腹壁皮下注射的病人瘀斑发生率及知识知晓率,护士对非预灌式低分子量肝素腹壁皮下注射规范护理的掌握率。结果:经过11条最佳证据的循证实践后,非预灌式低分子量肝素腹壁皮下注射的病人瘀斑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人知晓率提高,护士掌握率高于证据应用前。结论:循证护理规范了非预灌式低分子量肝素腹壁皮下注射的操作,可改善护理质量,保证药物疗效,促进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注射 低分子量肝素 抗凝 血栓 循证实践 循证护理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中的有机酸和无机阴离子
5
作者 肖菁 王蓉蓉 +4 位作者 张俊 谢莹莹 李子珊 黄舒 姚静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8期2187-2190,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中醋酸根离子、氯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草酸根离子含量的离子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Dionex IonPac AS11(250 mm×4 mm),保护柱为Dionex IonPac AG11(50 mm×4 mm),用淋洗液自...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中醋酸根离子、氯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草酸根离子含量的离子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Dionex IonPac AS11(250 mm×4 mm),保护柱为Dionex IonPac AG11(50 mm×4 mm),用淋洗液自动发生器,采用氢氧化钾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器为配有化学抑制器的电导检测器。结果醋酸根离子、氯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草酸根离子分别在0.12~24μg·mL^(-1)、0.24~48μg·mL^(-1)、0.4~80μg·mL^(-1)、0.04~8μg·mL^(-1)、0.3~60μg·mL^(-1)与测定值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1、0.9999、0.9999、0.9995、0.9995;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5.3%、101.0%、102.3%、96.8%和108.3%(n=6),RSD分别为2.2%、1.8%、1.6%、2.6%和1.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高效,可用于同时测定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中醋酸根、亚硫酸根、硫酸根、草酸根和氯离子的含量,为其质量提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 醋酸根离子 氯离子 亚硫酸根离子 硫酸根离子 草酸根离子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刘吉亮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1期42-44,共3页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金昌市永昌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金昌市永昌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诺肝素钠注射液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呼气峰值流速(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VC、FEV_(1)、PEF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7、白细胞介素-8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炎性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期
下载PDF
预防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部位出血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崔京爱 崔香玉 马龙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4期31-33,共3页
低分子肝素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凝药物,能有效抑制血栓形成,但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是使用低分子肝素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目前临床研究者对于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相关因素进行了重点研究,本文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引起的注射部位出血的因素... 低分子肝素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凝药物,能有效抑制血栓形成,但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是使用低分子肝素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目前临床研究者对于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相关因素进行了重点研究,本文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引起的注射部位出血的因素和预防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皮下出血 预防措施
下载PDF
血府逐瘀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抗凝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石亚蕊 郝闪闪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2期113-116,共4页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抗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12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低...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抗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12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抗凝,比较两组下肢周径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凝血-纤溶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大腿、小腿周径差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APTT、PT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两组D-D、FIB、FD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可降低下肢周径差、VAS评分和下肢DVT发生率,改善凝血-纤溶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胶囊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 抗凝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凝血-纤溶
下载PDF
基于皮下组织厚度选择低分子肝素注射部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燕 葛静萍 +2 位作者 尹媛媛 胡蓝月 孙红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皮下组织厚度对低分子肝素注射部位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患者的CT影像资料,测量并对比分析左/右腹部8个区域、左/右上臂部三角肌4个区域、左/右大腿外缘4个区域的皮下组织厚度,每个区域测量... 目的探讨皮下组织厚度对低分子肝素注射部位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患者的CT影像资料,测量并对比分析左/右腹部8个区域、左/右上臂部三角肌4个区域、左/右大腿外缘4个区域的皮下组织厚度,每个区域测量上、中、下3个点取平均值。结果左/右腹部各分区上、下部位皮下组织平均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腹部8个区域、左/右上臂部三角肌4个区域、左/右大腿外缘4个区域皮下组织厚度不均衡,左/右前上腹部为(21.65±8.69)mm,左/右前下腹部为(21.68±8.59)mm,左/右中上腹部为(18.32±7.63)mm,左/右中下腹部为(18.04±7.42)mm,皮下脂肪平均厚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推荐为低分子肝素轮换注射优选部位。左/右三角肌下缘(17.45±7.28)mm、左/右三角肌外侧缘(17.28±7.06)mm、大腿外侧上缘(17.70±7.38)mm、大腿外侧下缘(17.23±7.17)mm,与左/右中上腹部(18.32±7.63)mm、左/右中下腹部(18.04±7.42)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推荐为低分子肝素轮换注射次选部位。左/右外上腹部(12.13±5.73)mm、左/右外下腹部(13.32±7.82)mm、左/右侧上腹部(12.64±6.25)mm、左/右侧下腹部(13.77±7.42)mm,与其他各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推荐除腹部前上/前下、中上/中下区域受限制的低分子肝素轮换注射部位。结论精准测量左/右腹部8个区域、左/右上臂部三角肌4个区域、左/右大腿外缘4个区域的皮下组织厚度,对皮下注射部位的选择可以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组织厚度 低分子肝素 注射部位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高凝状态复发性流产患者凝血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钱秋然 张圆圆 +1 位作者 王杰平 张艳荣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5期617-618,共2页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高凝状态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凝血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高凝状态RS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高凝状态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凝血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高凝状态RS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治疗前,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APTT、PT长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活产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1%(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明显改善高凝状态RSA患者的凝血功能,提高最终活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状态复发性流产 丹参注射液 低分子肝素 凝血功能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归芍寿胎方联合黄体酮、低分子肝素治疗复发性流产临床研究
11
作者 郭蕊 苏丹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6期96-100,共5页
目的:观察归芍寿胎方联合黄体酮、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黄体酮及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归芍寿胎方联合黄体酮、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黄体酮及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归芍寿胎方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性激素水平[雌二醇(E_(2))、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及妊娠结局。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主、次症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上述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浆Fib、D-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Fib、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E_(2)、P、β-HCG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E_(2)、P、β-HC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妊娠结束,试验组足月生产率为82.50%,对照组为5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流产率、早产率分别为5.00%、10.00%,对照组分别为20.00%、30.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芍寿胎方联合黄体酮、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复发性流产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中医证候、凝血功能及性激素水平,且妊娠结局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归芍寿胎方 孕酮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 性激素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利伐沙班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骏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7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低分子肝素注射...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低分子肝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接受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抗凝效果、凝血指标、患肢静脉血流速度、下肢周径差、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30/40)](P<0.05);治疗前组间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PTT、PT、D-D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组间患肢静脉血流速度、下肢周径差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流速度、下肢周径差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低分子肝素注射液,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可保持凝血功能稳定,抗凝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抗凝 利伐沙班 低分子肝素注射液 溶栓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预防胸腰椎骨折术后血栓的效果
13
作者 黄俊利 柴必栋 +1 位作者 柯丽秀 张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胸腰椎骨折术后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160例2020年10月—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胸腰椎骨折术后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160例2020年10月—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治疗1 d、治疗2周后的症状评分,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疼痛程度、日常活动能力及凝血功能。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栓形成率为3.75%(3/80),低于对照组的13.75%(11/80);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1 d后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瘀斑面积、肿胀情况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全血D-二聚体(D-D)、血栓前体蛋白(TpP)、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改善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进而有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预防患者术后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 疏血通注射液 低分子肝素钙 血栓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14
作者 杨俊 葛翡蕾 +1 位作者 樊延强 金小璐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7期81-85,共5页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3例ACI患者分为A组31例与B组32例。A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15 d。比较2组治疗前...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3例ACI患者分为A组31例与B组32例。A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15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大脑平均血流速度、Barthel指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B组总有效率96.88%,高于A组77.42%(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头晕目眩、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苔白腻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B组低于A组(P<0.05)。治疗前,2组Barthel指数、NHI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P<0.05),NHISS评分降低(P<0.05),且B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A组(P<0.05),NHISS评分低于A组(P<0.05)。治疗前,2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和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和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增大(P<0.05),且B组大于A组(P<0.05)。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A组(χ^(2)=6.907,P=0.009)。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ACI患者疗效理想,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调节脑血流速度,更具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低分子肝素 中医证候积分 脑血流速度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两种皮下注射方法不良反应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7
15
作者 李燕 许秀芳 +6 位作者 吴小艳 尹媛媛 李晓梅 陈婷婷 黄昊 SUTEDJO Janesya 顾建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两种皮下注射方法后瘀斑、硬结发生率及疼痛程度,以探讨最佳的皮下注射方法,为规范护理流程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3-9月接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23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例患者分别接受2种不同皮下注射方法...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两种皮下注射方法后瘀斑、硬结发生率及疼痛程度,以探讨最佳的皮下注射方法,为规范护理流程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3-9月接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23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例患者分别接受2种不同皮下注射方法:实验侧(患者左侧腹部):缓慢推注时间为10 s,停留10 s之后拔针,不按压;对照侧(患者右侧腹部):缓慢推注时间为10 s,注射后即拔针,拔针后按压3 min。注射后2、1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注射局部疼痛程度;观察两种方法所致皮下瘀斑和硬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侧VAS疼痛评分2、12 h(0.88±0.66,0.34±0.47),均低于对照侧(2.02±0.65,1.19±0.63),P<0.05;两组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实验侧瘀斑(10.5%)低于对照侧瘀斑发生率(23.5%),t=2.736,P<0.05;实验侧硬结发生率(0.04%)低于对照侧硬结发生率(15.4%),t=2.946,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持续推注时间10 s,停留10 s,拔针后不按压的方法,可减少患者皮下瘀斑、硬结的发生率及减轻疼痛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间和按压时间对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赵滨 李艳玲 +1 位作者 王立芹 刘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37-1041,共5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间和按压时间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找到最佳的注射方法,以减少皮下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2013年11—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首次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间和按压时间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找到最佳的注射方法,以减少皮下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2013年11—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首次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6组:A组(注射10 s,不按压)、B组(注射10 s,按压5 min)、C组(注射10 s,按压10 min)、D组(注射30 s,不按压)、E组(注射30 s,按压5 min)、F组(注射30 s,按压10 min)。注射完即刻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注射局部疼痛程度;注射后48 h用透明毫米软尺测量最大皮下出血直径。结果注射时间和按压时间对皮下出血直径无交互效应(P>0.05)。注射时间对皮下出血直径主效应显著(P<0.05);按压时间对皮下出血直径主效应显著(P<0.05)。不同按压时间下注射30 s皮下出血直径均小于注射10 s(P<0.05)。不同注射时间下按压5 min和按压10 min皮下出血直径均小于不按压(P<0.05);不同注射时间下按压5 min与按压10 min皮下出血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时间和按压时间对注射局部疼痛程度无交互效应(P>0.05)。注射时间对注射局部疼痛程度主效应显著(P<0.05);按压时间对注射局部疼痛程度主效应不显著(P>0.05)。不同按压时间下注射30 s注射局部疼痛程度均低于注射10 s(P<0.05)。不同注射时间下不按压、按压5 min、按压10 min注射局部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减少皮下出血和注射局部疼痛的发生,同时节省护理人员的时间,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间应持续30 s,拔针后按压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量 注射 皮下 注射时间 按压时间 出血 疼痛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持续时间的循证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艳玲 赵滨 +1 位作者 沙莎 刘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483-2485,共3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持续时间的循证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10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71例,采用自身对照,通过随机数字表将每例患者的10次皮下注射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循证组。循证组通过计算机...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持续时间的循证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10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71例,采用自身对照,通过随机数字表将每例患者的10次皮下注射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循证组。循证组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Highwire、ScienceDirect、中国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Google学术搜索,找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最佳注射持续时间,即30 s。对照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间为10 s。注射完即刻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注射局部疼痛程度;注射后48 h用透明毫米软尺测量最大出血直径。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两组的平均疼痛程度及出血直径进行统计检验。结果循证组疼痛程度〔VAS 1.08(0.84)分〕和出血直径〔3.0(2.8)mm〕均低于对照组〔VAS 1.16(0.94)分,4.2(2.8)mm〕(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持续30 s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减轻皮下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护理 肝素 低分子量 注射 皮下 注射时间
下载PDF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优势方案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金歌 屈清荣 +1 位作者 王俊平 张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9期55-57,共3页
目的优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方法,降低患者皮下青紫及注射疼痛。方法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流程中的4个因素及对应的3个水平按正交设计L9(34)分组;选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患者180例,随机分配进入各试验方案,采用9种不... 目的优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方法,降低患者皮下青紫及注射疼痛。方法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流程中的4个因素及对应的3个水平按正交设计L9(34)分组;选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患者180例,随机分配进入各试验方案,采用9种不同方案进行皮下注射,观察患者皮下青紫发生情况及疼痛程度。结果注射角度、注射速度、按压时间为主要因素(均P<0.05),注射部位为次要因素(P>0.05)。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优势方案为:注射时提捏皮肤90°进针,持续注射10s后等待10s,注射后无需按压。对于注射部位建议选择脐周左右10cm,上下5cm,避开脐周1cm,每针间隔2cm。结论应用优势方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可减少皮下青紫及减轻注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注射部位 注射角度 注射速度 按压 疼痛 青紫
下载PDF
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按压时间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朱佩兰 廖旭怡 +2 位作者 王海双 林丽跃 王美兰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38-840,共3页
目的探讨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患者,注射后按压时间的长短与局部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以求找出适当的按压时间,以减少皮下出血以及大面积出血的发生率。方法选择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患者50例,将每例患者≥10次的腹壁注... 目的探讨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患者,注射后按压时间的长短与局部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以求找出适当的按压时间,以减少皮下出血以及大面积出血的发生率。方法选择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患者50例,将每例患者≥10次的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取前10次,按局部按压时间的长短每2次为1组,分为5组,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3、4、5、6、7 min。注射12 h后观察皮下出血的发生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在按压时间与出血率的关系方面比较:5 min与4 mi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其他相邻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在按压时间与出血面积的关系方面比较:3 min与5 min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其他相邻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后局部按压至少5 min,能有效减少皮下出血及大面积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钠 腹壁注射 按压时间 皮下出血
下载PDF
苦碟子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27
20
作者 焦甲勋 朱小丽 +3 位作者 索娜 靳宪辉 张庆胜 崔胜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81-885,共5页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60岁)下肢骨折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8)和试验组(n=62)。对照组术后12 h给予低分子肝素,试验组术后12 h给予...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60岁)下肢骨折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8)和试验组(n=62)。对照组术后12 h给予低分子肝素,试验组术后12 h给予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比较2组术前、术后7 d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变化情况。采用数字疼痛量表法记录术后1、3、5、7 d疼痛评分。测量术前、术后3 d、7 d患肢与健肢大腿及小腿周径差。随访30 d内DVT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术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试验组较对照组血液流变学、D-二聚体、炎性因子均降低(P<0.05),2组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7 d,试验组较对照组疼痛评分均降低(P<0.01)。术后7 d,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肢与健肢大腿及小腿周径差均减小(P<0.01)。试验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23%vs.13.79%,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4%vs.3.45%,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降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及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患者疼痛及患肢肿胀,减少DVT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量 骨折 下肢 静脉血栓形成 老年人 苦碟子注射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