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消化道病变ESD患者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对术后指标及护理满意情况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王芳 牛广玲 +2 位作者 郭爱香 王巍 胡春霞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4期138-141,177,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上消化道病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的120例上消化道病变ES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上消化道病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的120例上消化道病变ES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围术期采取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焦虑、抑郁、疼痛量表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5,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疼痛各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后,两组环境、社会关系、生理、心理各领域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上消化道病变ESD患者围术期采取快速康复护理,可以提升护理满意度,患者不良情绪及疼痛症状均有良好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 围术期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上消化道病变 护理满意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张华 《临床研究》 2024年第6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究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在许昌北海医院治疗的68例疑似为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内镜、NBI-ME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 目的探究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在许昌北海医院治疗的68例疑似为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内镜、NBI-ME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效能。结果68例疑似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后,提示良性病变为8例,癌前病变22例、消化道早期癌18例、进展癌20例。NBI-ME诊断准确率、特异性为97.06%、100.00%,高于常规内镜(80.88%、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I-ME敏感性(96.67%)高于常规内镜(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与肿瘤病变在NBI-ME镜下特征表现中,分界线、黏膜微血管、黏膜表面腺管、腺管密度增加及黏膜微血管密度增加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I-ME检查病变轮廓、消化道黏膜、微血管形态清晰程度高于常规内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I-ME用于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特异度高,同时能提供清晰的图像以供于临床医师诊断,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 上消化道癌 癌前病变 筛查
下载PDF
超声内镜检查术诊断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回顾性分析
3
作者 邹傲 王俊萍 +3 位作者 杨莉丽 郭海 李曦 邹兵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9期44-48,共5页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检查术(EUS)诊断消化道黏膜下病变(SML)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消化内科使用EUS诊断,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SML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共有142例消化道SML患者进行了EUS检查。其中,135例为实...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检查术(EUS)诊断消化道黏膜下病变(SML)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消化内科使用EUS诊断,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SML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共有142例消化道SML患者进行了EUS检查。其中,135例为实体瘤,7例为壁外压迫。实体瘤中,EUS诊断黏膜层病变14例,黏膜肌层病变20例,黏膜下层病变62例,固有肌层病变39例,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100.0%、95.0%和89.7%。EUS诊断平滑肌瘤30例(21.1%),间质瘤29例(20.4%),神经内分泌肿瘤25例(17.6%),异位胰腺15例(10.6%),息肉14例(9.9%),脂肪瘤11例(7.7%),囊肿9例(6.3%),壁外压迫7例(4.9%),颗粒细胞瘤2例(1.4%)。107例行内镜治疗或手术切除后送病检,99例病理与EUS诊断相符,EUS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2.5%。结论EUS对消化道SML诊断的准确性与病变的起源有关,起源于黏膜层与黏膜肌层的诊断准确性最高,在鉴别壁内病变与壁外压迫方面,也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EUS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SML的性质,有助于确定病变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检查术(EUS) 消化道 黏膜下病变(SML) 鉴别诊断 外源性压迫
下载PDF
上消化道外压和黏膜下病变的临床病理及超声内镜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泽 陈慧群 白成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3期81-88,共8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外压和黏膜下病变(SML)的临床病理及超声内镜(EUS)特征,为内镜医师诊断此类病变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20年12月在该院行胃镜检查,提示存在上消化道隆起性改变的1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及EU...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外压和黏膜下病变(SML)的临床病理及超声内镜(EUS)特征,为内镜医师诊断此类病变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20年12月在该院行胃镜检查,提示存在上消化道隆起性改变的1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及EUS特征。结果共纳入上消化道外压70例,SML 77例。外压性改变中,食道外压27例,多见于主动脉(20例)和淋巴结(5例);胃外压36例,多见于脾脏(7例)、胰头癌(4例)、胰腺(4例)、胆囊(4例)和横结肠(4例);十二指肠外压7例,多见于胰头癌(3例)和胆囊(2例)。SML中,食道SML 49例,以平滑肌瘤(34例)和囊肿(11例)为主;胃SML 23例,以异位胰腺(9例)、脂肪瘤(6例)和胃肠道间质瘤(5例)为主;十二指肠SML 5例,以囊肿(3例)为主。结论食道外压多见于主动脉和淋巴结,食道SML以平滑肌瘤和囊肿为主。胃外压多见于脾脏、胰头癌、胰腺、胆囊和横结肠,胃SML以异位胰腺、脂肪瘤和胃肠道间质瘤为主。十二指肠外压多见于胰头癌和胆囊,十二指肠SML以囊肿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外压 黏膜下病变 超声内镜 病理特征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亚军 祁娟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8期48-51,共4页
目的 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EMR)和试验组(28例,ESD)。比较... 目的 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EMR)和试验组(28例,ES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穿孔率、≤20 mm病灶完全切除率、整块切除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试验组的轻度疼痛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嗜铬粒蛋白A(CgA)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MR和ESD均在上消化道早期癌治疗中有一定效果,但后者效果更显著,能减轻患者疼痛,降低VEGFA、VEGFB、VEGFC、CgA水平,且并发症较少,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早期癌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无痛内镜用于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及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浩华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4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无痛内镜用于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及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接收的78例疑似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按检查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48例... 目的:探讨无痛内镜用于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及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接收的78例疑似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按检查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内镜检查,研究组采用无痛内镜精细筛查,观察两组的检查结果并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对比两组的临床筛查率。对两组的形态、胃小凹分型及毛细血管等影像评分进行评估,诊断效果评价采用ROC曲线。结果:研究组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形态、胃小凹分型及毛细血管影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无痛内镜诊断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度在85.40~100.00%之间,特异度在83.30~100.00%之间,ROC曲线分析显示,无痛内镜诊断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AUC分别为0.992(95%CI为0.977~1.000)、0.999(95%CI为0.997~1.000)、0.896(95%CI为0.823~0.968)。结论:无痛内镜精细筛查用于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筛查,可明显提高筛查率,且能明显提高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当中的形态、胃小凹分型和毛细血管等影像评分,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内镜 上消化道早癌 癌前病变 筛查 评价
下载PDF
微探头超声内镜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7
作者 陈嘉嘉 王明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8期822-825,共4页
目的探索微探头超声内镜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琼海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就诊的82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一般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 目的探索微探头超声内镜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琼海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就诊的82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一般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探头超声+内镜黏膜下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微探头超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效果。同时,随访12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91.32±6.65)ml vs.(115.41±9.98)ml,P<0.05],一次性完整切除率高于对照组(100.00%vs.90.24%,P<0.05),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4.88%vs.24.39%,P<0.05)。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0 vs.9.76%,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进行微探头超声内镜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黏膜下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探头超声内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上消化道相关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孙会会 陈莹 +2 位作者 许树长 王志荣 张霞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99-804,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胃肠镜及超声内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患者26例(其中6例为黏膜病变、20例为黏膜下病变),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并对病理、治疗效...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胃肠镜及超声内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患者26例(其中6例为黏膜病变、20例为黏膜下病变),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并对病理、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术后内镜随访1周~2年不等。结果 26例入选病例中食管9例,胃15例,残胃1例,十二指肠球部1例。治疗情况:22例完整剥离,4例部分剥离。术中4例少量出血、1例食管轻度穿孔经术中及术后保守治疗均有效,1例出血较大予以外科手术治疗。病理:平滑肌瘤8例,间质瘤1例,纤维瘤1例,异位胰腺3例,脂肪瘤2例,潴留囊肿1例,异型增生7例,癌变3例。完成随访10例,其中1例早期食管癌复发,其余愈后良好。结论 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安全、有效,术前严格评估及术中对切除范围及深度严密把握对减少病灶残留和病变复发、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上消化道 黏膜及黏膜下病变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的探讨 被引量:17
9
作者 孙圣斌 黄曼玲 +3 位作者 刘爱斯 王爱萍 张姮 吴杰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索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的可行性、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胃镜和内镜超声、CT证实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35例,其中食管15例,胃20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若出现较大的穿孔或操作困难则改为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 目的探索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的可行性、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胃镜和内镜超声、CT证实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35例,其中食管15例,胃20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若出现较大的穿孔或操作困难则改为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结果 35例病灶全部成功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操作时间45-240 min,平均82.4 min。术后病理诊断食管平滑肌瘤14例,食管间质瘤1例,胃平滑肌瘤6例,胃间质瘤14例。病灶直径0.8-4.2 cm,平均1.9 cm。术中发生穿孔3例,2例用金属夹成功封闭,1例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切除术治疗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是微创、有效并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上消化道 黏膜下肿瘤 固有肌层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 被引量:29
10
作者 徐国良 罗广裕 +7 位作者 林世永 高晓燕 李茵 单宏波 张蓉 黎建军 贺龙君 王国宝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13-1016,共4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3年5月~2009年12月门诊工作中发现的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病例及外院转入的此类病例中,选择符合内镜下治疗的适应证者70例,... 目的评价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3年5月~2009年12月门诊工作中发现的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病例及外院转入的此类病例中,选择符合内镜下治疗的适应证者70例,在全身麻醉(非气管插管)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所有病例行内镜下切除术前均行超声内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肿物局限于黏膜层,并且无淋巴结转移。术中及术后严密观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结果共完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49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20例。发生术中出血2例,出血量均少于100mL,经保守治疗成功止血;发生术中食管穿孔1例,转外科行手术治疗;未发现术后出血及术后穿孔病例。随访3个月~4年未发现局部复发及食管狭窄病例。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早期癌 癌前病变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超声内镜对2886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价值分析 被引量:33
11
作者 于洪波 戴林 +5 位作者 李爱萍 李军婷 白成 陈慧群 张旭艳 刘云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437-1439,共3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病变超声内镜检查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解放军大连210医院1999年1月-2014年2月2 886例上消化道病变患者,采用FUJNON SP-701型小探头超声内镜(频率为12 MHz、15 MHz),纵轴电子线阵扇扫,记录病灶超声内镜(endoscopi...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病变超声内镜检查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解放军大连210医院1999年1月-2014年2月2 886例上消化道病变患者,采用FUJNON SP-701型小探头超声内镜(频率为12 MHz、15 MHz),纵轴电子线阵扇扫,记录病灶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的声像学特征。结果病变部位:食管1 194例,贲门116例,胃1 376例,十二指肠200例。病变种类:包括平滑肌瘤、恶性间质瘤、息肉、囊肿、脂肪瘤、异位胰腺、血管瘤、肿瘤和外压性病变,EUS依据不同回声和起源予以诊断。结论 EUS是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首选方法,对内镜下治疗隆起性病变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隆起性病变 上消化道 内镜治疗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性病变 被引量:7
12
作者 缪林 范志宁 +6 位作者 季国忠 文卫 王敏 王翔 熊观瀛 蒋国斌 吴萍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48-1151,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对胃镜和肠镜发现的消化道直径大于2cm的隆起病变行ESD治疗:在病灶周围标记、黏膜下注射、切开病灶周围黏膜、剥离病灶、处理创...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对胃镜和肠镜发现的消化道直径大于2cm的隆起病变行ESD治疗:在病灶周围标记、黏膜下注射、切开病灶周围黏膜、剥离病灶、处理创面。结果28例患者,8例病灶位于食管内,11例位于胃内,9例位于结直肠内,病灶直径20~35mm(平均24mm),病灶均位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食管内病灶,平滑肌瘤(起源于黏膜肌层)4例,食管囊肿2例,食管早期鳞癌2例。胃内病灶位于胃窦5例,胃底2例,胃体4例,其中增生性息肉4例,异位胰腺1例,管状腺瘤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3例,管状腺瘤伴高度不典型增生1例,早期胃癌侵犯黏膜肌层1例,间质瘤1例。结肠内病灶位于直肠4例,乙状结肠5例,其中绒毛状腺瘤2例,绒毛状管状腺瘤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3例,绒毛状管状腺瘤伴高度不典型增生1例,绒毛状腺瘤伴局部癌变1例,类癌1例,平滑肌瘤1例。ESD时间50~120min,病灶整块切除26例,分块切除2例。食管及胃内病灶ESD术后平均住院3.5d。结直肠病灶ESD术后平均住院4.6d。所有患者术中有少量出血,给予电凝或氩气止血,有1例胃窦管状腺瘤ESD术后出血,电凝、氩气止血无效,给予2枚钛夹止血。有1例直肠病灶ESD术后出现小穿孔,保守治疗16d后康复出院。术后2个月复查胃镜和肠镜,创面愈合良好,有1例胃窦增生性息肉有少量残留,给予圈套切除,余未出现复发。结论ESD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性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结构,可使该类患者免于剖腹手术之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 隆起病变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乔丽娟 徐辉 +3 位作者 陈虹彬 蒋明德 贺莉 汤善宏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329-1331,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消化内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经超声内镜确定黏膜下病变的种类及层次,在内镜下行ESD共57例,切除全瘤组织行病理切片明确病变性质。结果所有57例黏膜...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消化内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经超声内镜确定黏膜下病变的种类及层次,在内镜下行ESD共57例,切除全瘤组织行病理切片明确病变性质。结果所有57例黏膜下病变均成功切除。病理示间质瘤40例(70.1%),囊肿2例(3.5%),平滑肌瘤8例(14.0%),胃黏膜下血管瘤1例(1.8%),胃异位胰腺5例(8.8%),胃早癌1例(1.8%)。超声内镜诊断与病理一致率达94.7%(54/57)。结论 ESD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较为安全及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黏膜下剥离术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14
作者 卢光荣 陈武杰 +3 位作者 王晨 叶晓华 吴明 黄智铭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并对误诊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内镜检查发现的1 364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内镜检查,超声结果与术后...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并对误诊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内镜检查发现的1 364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内镜检查,超声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对误诊较多的病例回顾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探讨误诊原因。结果:病理与超声结果符合的病例有106例,与超声结果不符合的有35例,诊断准确率达75.18%(106/141),明显高于胃镜的诊断准确率33.33%(47/14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下,回声不均匀、起源于肌层的黏膜下肿瘤,间质瘤的可能性比平滑肌瘤的可能性大(P<0.01);对病灶位于胃窦尤其是胃窦大弯,并且超声图像示回声不均匀、边界欠清楚、形状不规则、起源于肌层的胃黏膜隆起性病变,除考虑胃间质瘤外还要排除是否存在胃异位胰腺的可能。结论: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但对平滑肌瘤与间质瘤的鉴别较困难;对起源于肌层的形态不典型的胃异位胰腺,有时与胃间质瘤难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 黏膜下隆起性病变 诊断
下载PDF
电子胃镜和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中诊断比较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浩 林李淼 +2 位作者 夏宣平 王文星 薛战雄 《安徽医学》 2008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比较电子胃镜(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EGD)和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中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分析162例先后进行EGD和EUS检查的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病例的诊断符合率。结果EGD和EUS诊断符... 目的比较电子胃镜(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EGD)和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中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分析162例先后进行EGD和EUS检查的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病例的诊断符合率。结果EGD和EUS诊断符合率分别是:食管静脉瘤100%,壁外压迫94.40%,异位胰腺92.90%,十二指肠Brunner腺增生症90.90%,粘膜下良性肿瘤88.90%,怀疑恶性病变66.70%。结论掌握一定的EUS知识可以提高EGD对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胃镜 超声内镜 粘膜下病变 上消化道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变 被引量:8
16
作者 方志恒 汪全红 +3 位作者 钟萍 黄景山 王贵和 夏飞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22-324,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ESD方法治疗29例(共31块)消化道病变的内镜下手术情况、并发症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术中出血2例,1例创面...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ESD方法治疗29例(共31块)消化道病变的内镜下手术情况、并发症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术中出血2例,1例创面小动脉出血,内镜下钛夹止血,另1例胃黏膜下持续出血,形成血肿,中转开腹行胃窦切除术;1例直肠管状腺瘤ESD术后7天大出血,经肛门缝扎止血;术中发现肠壁穿孔1例,中转开腹行肠壁修补术。2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留下后遗症,平均住院时间5 d。随访2~27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病变是安全的,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且术后不易复发。缺点是操作时间长,技术难度较大,并发症较EMR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消化道病变 并发症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疗效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一卓 李红 +1 位作者 张崴琪 张宏博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19-521,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医院2009年2月-2013年12月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患者50例,选择同期采用内镜下黏膜下切除术(E...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医院2009年2月-2013年12月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患者50例,选择同期采用内镜下黏膜下切除术(EM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患者4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病变直径≤3 cm,EMR组切缘阳性为4例,ESD组无切缘阳性病例;病变直径>3 cm,EMR组切缘阳性3例,EDS组切缘阳性3例;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EMR组。ESD组术后2例发生创面出血,无其他并发症,EMR组术后6例切除面及创面出血,穿孔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定期随访复查,EMR组3例复发,ESD组无复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可一次性完全切除病变,具有创伤性小、并发症及复发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1375枚上消化道隆起病变内镜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明黎 吴正祥 +3 位作者 张开光 丁西平 卫梅枝 王巧民 《安徽医学》 2009年第6期614-617,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全面认识上消化道隆起病变。方法对1375枚上消化道隆起病变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分析超声图像特征及检查结果。结果1375枚上消化道隆起病变都得到明确诊断,其中胃862枚,食管391枚,十二...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全面认识上消化道隆起病变。方法对1375枚上消化道隆起病变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分析超声图像特征及检查结果。结果1375枚上消化道隆起病变都得到明确诊断,其中胃862枚,食管391枚,十二指肠122枚。依次为平滑肌瘤401枚、间质瘤128枚、壁外压迫342枚、囊肿79枚、血管瘤64枚、异位胰腺58枚、脂肪瘤52枚、Brunner腺增生35枚、黏膜表面下腺瘤62枚、炎性增生51枚、黏膜表面下癌27枚、淋巴瘤7枚、静脉曲张7枚、十二指肠副乳头6枚、神经纤维瘤5枚、类癌2枚、胃黏膜肥厚症1枚、EUS未见异常48枚。除去壁外压迫,食管以平滑肌瘤、血管瘤为主;胃部以平滑肌瘤和间质瘤、囊肿、异位胰腺居多,十二指肠内Brunner腺增生最多。结论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有很高的定位诊断价值和较好的定性诊断价值,且可指导内镜下治疗,准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超声 隆起病变 上消化道
下载PDF
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重症脑病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学安 费舟 +3 位作者 李兵 林伟 胡世颉 杨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奥美拉唑对重症脑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害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重症脑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害致上消化道出血的2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组(A组,132例)和大剂... 目的探讨大剂量奥美拉唑对重症脑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害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重症脑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害致上消化道出血的2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组(A组,132例)和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组(B组,140例)。另有C组为西咪替丁治疗组(76例)。观察各组治疗3d后应激性胃黏膜损害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d后,A、B、C三组胃液潜血试验转阴率分别为53.79%、86.43%、26.32%,抑酸率(胃酸pH值≥6)分别为67.42%、95.00%、38.16%;无论是胃液潜血试验转阴率,还是抑酸率,B组均明显优于A组和C组(P<0.01)。结论大剂量奥美拉唑能有效地控制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重症脑病 应激性胃黏膜损害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或挖除术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体会 被引量:11
20
作者 洪伟勤 王小忠 +2 位作者 彭启全 黄耀奎 张晓鹏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年第7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或挖除术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或挖除术治疗的33例上消化道病变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33例... 目的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或挖除术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或挖除术治疗的33例上消化道病变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33例患者包括食管病变8例(其中1例合并有食管胃结合部病变),食管胃结合部病变3例(其中1例合并有胃底病变),胃病变19例(其中2例病变多发),十二指肠病变3例。术后病理分别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11例,腺瘤样息肉3例,囊肿1例,异位胰腺1例,平滑肌瘤2例,间质瘤7例,轻到重度非典型增生7例,早期癌1例。病灶直径0.5~3.5cm。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内镜下切除手术(1例穿孔较大者联合腹腔镜下修补),手术时间20~120(中位数45)min,出血量2~50(中位数5)ml。其中术中穿孔2例,术中出血2例,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通过保守治疗痊愈)。33例患者均接受了随访,随访时间2~12个月,无复发或转移病例。结论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或挖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癌前病变、早期癌及间质瘤的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但有一定的并发症,需由有经验的内镜医生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上消化道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