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blunt dissection in ESD of a gastric submucosal tumor 被引量:2
1
作者 Zong-Quan Wen Guang-Yao Wu +7 位作者 Shao-Ping Yu Xiao-Dong Lin Song-Hu Li Xian-Guang Huang Fu Zhang Xiao-Yu Zeng Hai-Yan Huang Ai-Mei L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21期6698-6700,共3页
We performe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of a gastric fundus tumor.It was difficult to strip the tumor completely due to space limitation,and we used blunt dissection to remove the tumor quickly and safely.Firstl... We performe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of a gastric fundus tumor.It was difficult to strip the tumor completely due to space limitation,and we used blunt dissection to remove the tumor quickly and safely.Firstly,the basal area of the 2.5 cm submucosal tumor located in the gastric fundus was cut open,and the mucosa was dissected.The tumor was difficult to peel,therefore,a snare was used and the tumor was pulled and tightened slightly.Short electronic coagulation was used during the procedure.The tumor was then bluntly dissected.This method ensured rapid and complete removal of the tum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unt dissection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gastric fundus submucosal tumor
下载PDF
内镜下透明帽辅助尼龙绳结扎术在胃底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美红 江堤 +3 位作者 苏剑东 廖秀敏 左海军 刘思纯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6-109,共4页
目的评估内镜下透明帽辅助尼龙绳结扎术(C-ENLL)作为一种新而简单的方法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瘤(SMT)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超声胃镜提示直径≤2.00 cm的胃底SMT患者74例。所有患者均经C-ENLL治疗,观... 目的评估内镜下透明帽辅助尼龙绳结扎术(C-ENLL)作为一种新而简单的方法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瘤(SMT)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超声胃镜提示直径≤2.00 cm的胃底SMT患者74例。所有患者均经C-ENLL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4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内镜检查,70例来源于固有肌层,3例来源于黏膜肌层,1例来源于黏膜下层,病变平均直径0.50~1.80 cm。所有患者均成功顺利切除病灶,操作时间18~45 min,平均26 min。2例发生迟发性穿孔,予以尼龙绳及金属夹荷包缝合创面,留置胃肠减压,内科保守治疗成功。术后均无迟发性出血。术后病理诊断:间质瘤49例(66.2%),平滑肌瘤20例(27.0%),炎性纤维瘤5例(6.8%)。患者接受随访3~12个月,未见病灶残留和复发。结论内镜下带槽透明帽辅助尼龙绳结扎术是治疗直径较小的胃底SMT的一种可行有效、费用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绳 透明帽 胃底黏膜下肿瘤 内镜治疗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瘤疗效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罗小玲 潘峰 +3 位作者 周传文 李倩君 马士杰 许莹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819-821,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10月胃镜检查发现的15例胃底黏膜下占位病灶行ESD治疗,对内镜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13例均一次性顺利剥...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10月胃镜检查发现的15例胃底黏膜下占位病灶行ESD治疗,对内镜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13例均一次性顺利剥离,ESD操作时间35~100 min,平均60.4 min;1例来源于固有肌层因与浆膜层粘连广泛穿孔后无法继续剥离转外科急诊手术;1例剥离中发现微穿孔,予金属夹缝合创面,留置胃肠减压,术后予以禁食、抗炎、制酸、止血等治疗,内科保守治疗成功。术中创面均有少量出血,平均出血量约20 ml,均无迟发性出血及穿孔。术后病理诊断:10例为间质瘤,4例为平滑肌瘤,1例为脂肪瘤。患者接受随访3~12个月,未见病灶残留和复发。结论 ESD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瘤可行有效,胃底黏膜下肿瘤术后病理多为间质瘤,应早期治疗和术后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胃底黏膜下肿瘤 间质瘤
下载PDF
双钳道胃镜在治疗贲门-胃底黏膜下肿瘤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珊珊 沈磊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12期95-98,共4页
目的评价双钳道内镜在治疗贲门-胃底部黏膜下肿瘤(SMT)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贲门-胃底部SMT患者在双钳道胃镜下行内镜治疗的资料,包括基本情况、病变大小、治疗经过及病理结果等,并统计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2... 目的评价双钳道内镜在治疗贲门-胃底部黏膜下肿瘤(SMT)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贲门-胃底部SMT患者在双钳道胃镜下行内镜治疗的资料,包括基本情况、病变大小、治疗经过及病理结果等,并统计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治疗,病变最大径在0.6~4.0 cm,平均2.3 cm,内镜下病灶完整取出,手术时间35~120 min,平均65 min,术后住院5~10 d,平均7.5 d,无转外科继续治疗者。目前正在随访的患者胃镜复查均未见病变残留及复发。结论双钳道内镜在治疗贲门-胃底部SMT时能够达到完整切除的目标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钳道胃镜 贲门-胃底部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下载PDF
内镜下套扎器联合圈套器在胃底黏膜下微小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钟雄平 王胜炳 +3 位作者 汪福群 曾安祥 张德强 陈奕金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61-365,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器联合圈套器在胃底黏膜下微小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检查并择期行手术治疗的93例胃底黏膜下微小肿瘤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57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器联合圈套器在胃底黏膜下微小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检查并择期行手术治疗的93例胃底黏膜下微小肿瘤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57例)。观察组采用套扎器联合圈套器辅助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术后均给予质子泵抑制剂(PPI)、抗生素、抑酸等常规治疗,并于术后3个月复查胃镜。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穿孔情况,比较两组肿瘤完整切除率、切缘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更短[(30.68±5.74)min vs.(42.79±7.31)min],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2.11±0.54)ml vs.(3.65±0.6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穿孔率、肿瘤完整切除率、切缘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复查胃镜,观察组创面愈合良好,见白色瘢痕,对照组溃疡1例,钛夹残留2例,其余患者创面瘢痕愈合良好,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复发。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16.67%vs.36.84%,P<0.05)。结论内镜下套扎器联合圈套器应用于胃底黏膜下微小肿瘤的治疗简化了手术程序,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肿瘤完全切除率高,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底黏膜下微小肿瘤 内镜黏膜下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套扎器 圈套器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物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泽峰 农兵 +5 位作者 张国 黄宗声 郭先文 曾义庆 周庆南 卓文金 《微创医学》 2019年第2期130-132,171,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物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SD治疗的29例胃底黏膜下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疗效。结果接受ESD治疗的29例患者中,术中出血较多者2例,最大出血量约20 mL,术中发生穿孔4例。2...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物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SD治疗的29例胃底黏膜下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疗效。结果接受ESD治疗的29例患者中,术中出血较多者2例,最大出血量约20 mL,术中发生穿孔4例。29例胃底黏膜下病变均完全切除,无术后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70.1±29.3)min,术后住院时间(5.3±1.2)d。术后病理诊断25例为胃肠道间质瘤、4例平滑肌瘤。所有患者经随访4周,无特殊并发症,3个月后复查胃镜创面愈合良好,无复发。结论 ESD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物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底黏膜下肿物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治疗
下载PDF
双钳道内镜治疗贲门-胃底部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陈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5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双钳道内镜治疗贲门-胃底部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5例贲门-胃底部黏膜下肿瘤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常规性内镜组(n=45,常规性内镜下黏膜剜除术)和双钳道内镜组(n=50,双钳道内镜... 目的探讨双钳道内镜治疗贲门-胃底部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5例贲门-胃底部黏膜下肿瘤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常规性内镜组(n=45,常规性内镜下黏膜剜除术)和双钳道内镜组(n=50,双钳道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的BDI-Ⅱ、IADL及SF-36评分。结果双钳道内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性内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性内镜组,住院费用低于常规性内镜组(P<0.05)。双钳道内镜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低于常规性内镜组的26.7%(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BDI-Ⅱ及IADL评分均降低,SF-36评分均升高,且双钳道内镜组优于常规性内镜组(P<0.05)。结论应用双钳道内镜治疗贲门-胃底部黏膜下肿瘤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胃底部黏膜下肿瘤 双钳道内镜 黏膜剥离术
下载PDF
“悬吊法”在胃底固有肌层肿瘤内镜全层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超 王柏清 +2 位作者 李甜甜 王珏磊 孙光斌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43-48,共6页
背景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对于起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临床医师常采用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TR)切除;然而对于胃底黏膜下肿瘤应用传统方法有诸多缺点,应用悬吊法辅助EFTR... 背景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对于起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临床医师常采用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TR)切除;然而对于胃底黏膜下肿瘤应用传统方法有诸多缺点,应用悬吊法辅助EFTR可解决传统方法的弊端,对其效果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尚不多.目的探讨“悬吊法”在胃底固有肌层肿瘤内镜全层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消化内科2017-08/2021-06期间22例胃底固有肌层肿瘤的患者接受EFTR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传统EFTR组和改良“悬吊法”+EFTR组.对照组12例患者进行传统EFTR,观察组10例患者进行改良“悬吊法”+EFTR.比较两组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缝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缝合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悬吊法”+EFTR可更好地缩短手术时间及创面缝合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对于治疗胃底固有肌层肿瘤是一种安全的、可行的、有效的方法,适合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底 固有肌 黏膜下肿瘤 内镜全层切除术 悬吊法
下载PDF
隧道内镜技术治疗贲门处黏膜下肿瘤1例报道联合Meta分析
9
作者 陈丹丹 王晓燕 +3 位作者 张海玲 王玉欣 王利利 刘云云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介绍本院治疗贲门处黏膜下肿瘤1例,并系统性评价经内镜黏膜下隧道切除术(STER)治疗贲门处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首先介绍本院案例1例,详细说明该案例中手术方式。结合16篇检索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成功率合并效应量为0... 目的介绍本院治疗贲门处黏膜下肿瘤1例,并系统性评价经内镜黏膜下隧道切除术(STER)治疗贲门处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首先介绍本院案例1例,详细说明该案例中手术方式。结合16篇检索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成功率合并效应量为0.972(0.947,0.996),即治疗成功率的合并值是97.2%。并发症合并效应值为0.164(0.098,0.229),即并发症构成比的合并值是16.4%。所有文章中所涉及案例均未发生不可能处理的并发症,并在随访过程中未见复发。结论STER治疗贲门黏膜下肿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性 有效性 META分析 隧道内镜技术 贲门处黏膜下肿瘤
下载PDF
两种缝合方式在贲门下及胃底黏膜下肿瘤全层切除术中的比较
10
作者 吴瑕 周影 +1 位作者 王永胜 陈巍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6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贲门下及胃底≥1 cm的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经内镜下全层切除(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TR)后创面行两种缝合方式的效能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 目的探讨贲门下及胃底≥1 cm的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经内镜下全层切除(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TR)后创面行两种缝合方式的效能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住院行EFTR的贲门下及胃底SMT(≥1 cm)的患者,共纳入33例患者,其中16例患者的创面采用尼龙绳联合金属夹行荷包缝合法(尼龙绳组),17例患者采用单纯金属夹缝合法闭合创面(金属夹组)。比较术后创面两种缝合方式的手术时间、创面缝合时间、金属夹使用数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留置胃管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缝合方式均有效闭合创面。尼龙绳组的手术时间及缝合时间比金属夹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金属夹使用数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留置胃管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缝合方式均能有效缝合胃SMT行EFTR术后的创面,但对于贲门下及胃底这类特殊部位的创面,单纯金属夹缝合更加省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下肿瘤 内镜下全层切除术 贲门下 胃底 荷包缝合 金属夹缝合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胃底黏膜下肿瘤切除术 被引量:6
11
作者 柯重伟 蔡景理 +1 位作者 陈丹磊 郑成竹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780-1783,共4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胃腔外胃底楔形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总结分析2000年9月至2006年12月行腹腔镜下胃底切除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该术式采用4孔法,手术主要步骤包括肿瘤定位、网膜游离、胃底和脾上极分离、食管贲门连接处(...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胃腔外胃底楔形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总结分析2000年9月至2006年12月行腹腔镜下胃底切除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该术式采用4孔法,手术主要步骤包括肿瘤定位、网膜游离、胃底和脾上极分离、食管贲门连接处(ECJ)显露以及用内视镜直线切割缝合器楔形切割胃底等。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9岁(32~78岁)。平均肿瘤直径(4.2±1.3)cm;肿瘤边缘距离ECJ1.1~3.0cm。84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62.6±8.9)min;术中出血(86.2±8.1)ml。无病灶遗漏,亦无并发症和手术中转。术后平均住院(5.6±0.5)d。66例患者于术后36h内恢复胃肠功能,并开始进食和下床活动。肿瘤与切缘的距离:与ECJ距离0.7—2.5cm[(1.4±0.5)cm];与另三面距离2.5~6.0cm[(4.1±1.0)cm]。84例中,平滑肌瘤29例,各型间质瘤51例,神经纤维瘤4例。平均随访(51.0±4.3)个月,无复发和转移发生。结论腹腔镜胃腔外胃底楔形切除术对胃底,尤其是后壁邻近ECJ黏膜下肿瘤是安全、简便和有效的,可避免腹腔污染、脾脏损伤以及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同时,胃的切除范围也不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胃切除术 胃底黏膜下肿瘤
原文传递
超声内镜诊断胃底隆起性病变 被引量:6
12
作者 邹晓平 吕瑛 +1 位作者 金震东 许国铭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1年第6期344-345,共2页
目的 评价内镜超声检查(EUS)对胃底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9例内镜诊断为胃底隆起性病变者进行EUS检查。结果59例患者中33例为胃外压迫(其中29例为脾压胃;2例为肾压胃;1例为肝左叶压胃;1例为升主动脉瘤... 目的 评价内镜超声检查(EUS)对胃底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9例内镜诊断为胃底隆起性病变者进行EUS检查。结果59例患者中33例为胃外压迫(其中29例为脾压胃;2例为肾压胃;1例为肝左叶压胃;1例为升主动脉瘤压胃);15例为平滑肌瘤;9例为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2例为炎性息肉。EUS能根据病灶起源,组织内部结构是否均匀,病灶的回声水平等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结论EUS对胃底隆起性病变有较大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底静脉曲张 粘膜下肿瘤 内镜 超声波诊断
原文传递
经食管黏膜下隧道内镜治疗胃底贲门固有肌层肿物的价值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志峰 麻树人 +4 位作者 张宁 杨卓 宫照杰 孙亚男 田浩洋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年第9期506-509,共4页
目的探讨经食管黏膜下隧道治疗胃底贲门部固有肌层起源肿物的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经超声内镜诊断胃底贲门固有肌层起源肿物18例,行经食管黏膜下隧道法内镜切除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8例患者治疗均取得成功... 目的探讨经食管黏膜下隧道治疗胃底贲门部固有肌层起源肿物的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经超声内镜诊断胃底贲门固有肌层起源肿物18例,行经食管黏膜下隧道法内镜切除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8例患者治疗均取得成功,剥离病变大小0.7~7.2cm,平均大小约(2.43±1.91)cm,病变均完整切除。术中出现腹膜后、纵隔、皮下气肿2例,3d后自行吸收。术后24h内出现发热1例,伴有WBC升高,抗炎对症处理后第2天完全缓解。无严重出血、穿孔及死亡病例。所有病例术后3d可正常进流质食,1周后复查食管隧道愈合创面形成。结论内镜经食管黏膜下隧道技术是胃底贲门部固有肌层起源肿物剥离切除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降低内镜切除胃底贵门部固有肌层病蛮的难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底贲门部 固有肌层起源肿物 内镜经食管黏膜下隧道技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胃腔外胃切除术治疗胃底后壁黏膜下肿瘤 被引量:1
14
作者 柯重伟 郑成竹 +4 位作者 邹晓平200433上海 印慨 李际辉 胡明根 陈丹磊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腔外胃切除术(laparoscopicallyextraluminalgastrectomy)治疗胃底后壁近食管贲门连接处(theesophagocardiacjunction,ECJ)黏膜下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01年1月至2003年9月对初步诊断为胃底后壁近ECJ的黏膜下肿瘤15例患...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腔外胃切除术(laparoscopicallyextraluminalgastrectomy)治疗胃底后壁近食管贲门连接处(theesophagocardiacjunction,ECJ)黏膜下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01年1月至2003年9月对初步诊断为胃底后壁近ECJ的黏膜下肿瘤15例患者行腹腔镜胃腔外胃切除术。肿瘤直径平均4.8cm;肿瘤边缘距ECJ约1.5~2.5cm。采用4孔法,主要步骤为肿瘤定位、网膜游离、胃底和脾上极分离、ECJ显露以及用内视镜切割吻合器切割胃底。结果手术平均(66.2±10.4)min;术中平均出血(89.4±21.7)ml。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无病灶遗漏,也无并发症和手术中转。术后平均住院(5.3±1.1)d。73.3%的患者于术后36h内恢复胃肠功能,并开始进食和下床活动。结论腹腔镜胃腔外胃切除术完全可以避免腹腔污染、脾脏损伤和食管狭窄的发生;同时,胃切除范围也不受限。该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腔外胃切除术 外科治疗 胃底后壁黏膜下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