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doscopy dissection of small stromal tumors emerged from the muscularis propria in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Preliminary study 被引量:18
1
作者 Zhi-Gang Huang Xue-Song Zhang +1 位作者 Shi-Liang Huang XiaoGang Yu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CAS 2012年第12期565-570,共6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the treatment of an upper gastrointestinal(GI) submucosal tumor with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METHODS:A total of 20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and gastric su... AIM: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the treatment of an upper gastrointestinal(GI) submucosal tumor with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METHODS:A total of 20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and gastric submucosal tumors emerged from the muscular layer identified by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were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09 to June 2010.Extramural or dumbbell-like lesions were excluded by an enhanced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 scan.All patients had intravenous anesthesia with propofol and then underwent the ESD procedure to resect these submucosal tumors.The incision was closed by clips as much as possible to decrease complications,such as bleeding or perforation,after resection of the tumor.All the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and evaluated by hematoxylin,eosin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with antibodies against CD117,CD34,desmin,α-smooth muscle actin and vimentin to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mors.Fletch's criteria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All patients underwent a follow-up endoscopy at 3,6 and 12 mo and CT scan at 6 and 12 mo.RESULTS:The study group consisted of 5 men and 15 women aged 45-73 years,with a mean age of 60.2 years.Three tumors were located in the esophagus,9 in the gastric corpus,4 in the gastric fundus,3 lesions in the gastric antrum and 1 in the gastric angulus.Apart from the one case in the gastric angulus which was abandoned due to being deeply located in the serosa,94.7%(18/19) achieved complete gross dissection by ESD with operation duration of 60.52±30.32 min.The average maximum diameter of tumor was 14.8±7.6 mm,with a range of 6 to 30 mm,and another lesion was ligated by an endoscopic ligator after most of the lesion was dissected.After 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12 tumors were identified as a GI stromal tumor and 6 were leiomyoma.Mitotic count of all 12 GIST lesions was fewer than 5 per 50 HPF and all lesions were at very low(9/12,75.0%) or low risk(3/12,25.0%) according to Fletch's criteria.Procedure complications mainly included perforation and GI bleeding;perforation occurred in 1 patient and conservative treatment succeeded by a suturing clip and no post-operative GI bleeding occurred.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5±1.8 mo(range,3-12 mo) by endoscopy and abdominal CT.Local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did not occur in any patient.CONCLUSION:ESD shows promise as a safe and feasible technique to resect esophageal and gastric submucosal tumors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very low.Clinical studies with more subjects and longer follow-up are needed to confirm its treatment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STROMAL tumors LEIOMYOMA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的探讨 被引量:17
2
作者 孙圣斌 黄曼玲 +3 位作者 刘爱斯 王爱萍 张姮 吴杰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索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的可行性、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胃镜和内镜超声、CT证实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35例,其中食管15例,胃20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若出现较大的穿孔或操作困难则改为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 目的探索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的可行性、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胃镜和内镜超声、CT证实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35例,其中食管15例,胃20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若出现较大的穿孔或操作困难则改为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结果 35例病灶全部成功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操作时间45-240 min,平均82.4 min。术后病理诊断食管平滑肌瘤14例,食管间质瘤1例,胃平滑肌瘤6例,胃间质瘤14例。病灶直径0.8-4.2 cm,平均1.9 cm。术中发生穿孔3例,2例用金属夹成功封闭,1例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切除术治疗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是微创、有效并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上消化道 黏膜下肿瘤 固有肌层
下载PDF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7
3
作者 张静 黄凯莉 +3 位作者 丁士刚 王晔 耐特 周丽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9月154例(共165处病变)我院EUS诊断上消化道SMT,并在我院接受内镜或手术治疗,最终获...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9月154例(共165处病变)我院EUS诊断上消化道SMT,并在我院接受内镜或手术治疗,最终获取病理结果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前EUS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 EUS诊断上消化道SMT的阳性预测值为78.8%(130/165)。EUS诊断间质瘤、平滑肌瘤、脂肪瘤和异位胰腺的准确率分别为87.3%(144/165)、91.5%(151/165)、97.6%(161/165)和95.8%(158/165)。EUS诊断间质瘤、平滑肌瘤、脂肪瘤和异位胰腺的敏感性分别为98.0%(48/49)、85.1%(63/74)、100.0%(7/7)和64.3%(9/14),特异性分别为82.8%(96/116)、96.7%(88/91)、97.5%(154/158)和98.7%(149/151)。35处病灶EUS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合,不符合率21.2%(35/165),其中低回声(60.0%,21/35)、病灶起源于第4层(45.7%,16/35)EUS诊断与病理不符合率高,EUS诊断为间质瘤的不符合率高(57.1%,20/35)。结论 EUS可对SMT的类型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 黏膜下肿瘤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上消化道相关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孙会会 陈莹 +2 位作者 许树长 王志荣 张霞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99-804,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胃肠镜及超声内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患者26例(其中6例为黏膜病变、20例为黏膜下病变),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并对病理、治疗效...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胃肠镜及超声内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患者26例(其中6例为黏膜病变、20例为黏膜下病变),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并对病理、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术后内镜随访1周~2年不等。结果 26例入选病例中食管9例,胃15例,残胃1例,十二指肠球部1例。治疗情况:22例完整剥离,4例部分剥离。术中4例少量出血、1例食管轻度穿孔经术中及术后保守治疗均有效,1例出血较大予以外科手术治疗。病理:平滑肌瘤8例,间质瘤1例,纤维瘤1例,异位胰腺3例,脂肪瘤2例,潴留囊肿1例,异型增生7例,癌变3例。完成随访10例,其中1例早期食管癌复发,其余愈后良好。结论 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安全、有效,术前严格评估及术中对切除范围及深度严密把握对减少病灶残留和病变复发、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上消化道 黏膜及黏膜下病变
下载PDF
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5
作者 孙明军 刘晓东 +2 位作者 汪旭 王轶淳 雷玉慧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4-235,共2页
目的 :提高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率。方法 :对 4 2例疑为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患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结果 :发现外压性改变 1 0例 ,其中主动脉弓 8例 ,脾脏 2例 ;黏膜下肿瘤 32例 ,其中肌源性肿瘤 1 6例 ,脂肪瘤 4例 ,异位胰腺 1... 目的 :提高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率。方法 :对 4 2例疑为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患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结果 :发现外压性改变 1 0例 ,其中主动脉弓 8例 ,脾脏 2例 ;黏膜下肿瘤 32例 ,其中肌源性肿瘤 1 6例 ,脂肪瘤 4例 ,异位胰腺 1例 ,食管囊肿 1例 ,胃息肉 1 0例 ,经病理证实 1 1例。结论 :内镜超声检查能清楚地显示消化管管壁的 5层结构 ,能够准确判断肿瘤与消化管壁的关系 ,指导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超声检查 黏膜下肿瘤 上消化道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8
6
作者 乔丽娟 徐辉 +3 位作者 陈虹彬 蒋明德 贺莉 汤善宏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329-1331,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消化内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经超声内镜确定黏膜下病变的种类及层次,在内镜下行ESD共57例,切除全瘤组织行病理切片明确病变性质。结果所有57例黏膜...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消化内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经超声内镜确定黏膜下病变的种类及层次,在内镜下行ESD共57例,切除全瘤组织行病理切片明确病变性质。结果所有57例黏膜下病变均成功切除。病理示间质瘤40例(70.1%),囊肿2例(3.5%),平滑肌瘤8例(14.0%),胃黏膜下血管瘤1例(1.8%),胃异位胰腺5例(8.8%),胃早癌1例(1.8%)。超声内镜诊断与病理一致率达94.7%(54/57)。结论 ESD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较为安全及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黏膜下剥离术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急诊内镜治疗消化道肿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5
7
作者 顾芳 徐晓红 宋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治疗消化道肿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消化道肿瘤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60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平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对症支持治疗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于出血2...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治疗消化道肿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消化道肿瘤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60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平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对症支持治疗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于出血24 h内给予急诊内镜诊疗与围术期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输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止血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镜治疗方案与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缩短消化道肿瘤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止血时间,降低再出血率,保证救治效果,安全可靠,适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内镜 消化道肿瘤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下载PDF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进展 被引量:31
8
作者 许昌芹 张澍田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9-283,共5页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在以往主要建议病人定期随访观察,如病变较大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出现相关症状或有恶性倾向者建议外科手术治疗,创伤相对较大。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多种内镜下技术已经应用于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切除治疗。内...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在以往主要建议病人定期随访观察,如病变较大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出现相关症状或有恶性倾向者建议外科手术治疗,创伤相对较大。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多种内镜下技术已经应用于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切除治疗。内镜下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技术,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治疗费用低等优势。但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该文综述了对于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治疗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下载PDF
耳穴贴压配合穴位贴敷在上消化道肿瘤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敏 张佩玲 +1 位作者 沈献芳 李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679-682,共4页
目的:探究耳穴贴压配合穴位贴敷在上消化道肿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前期行常规干预的上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近期行耳穴贴压配合穴位贴敷干预的51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改善率及康复指标... 目的:探究耳穴贴压配合穴位贴敷在上消化道肿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前期行常规干预的上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近期行耳穴贴压配合穴位贴敷干预的51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改善率及康复指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16%(P<0.05),观察组术后第6d疼痛改善有效率为88%,高于对照组的63%(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33.17±11.24)h、排便时间为(46.21±5.38)h,肠鸣音康复时间为(23.41±11.18)h,均优于对照组的(42.05±10.18)h、(61.64±5.87)h及(41.16±10.52)h(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行耳穴贴压配合穴位贴敷干预,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疼痛改善率,改善术后康复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贴压 穴位贴敷 上消化道肿瘤 康复 疼痛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处理 被引量:13
10
作者 宁晓燕 陈晓武 +5 位作者 王伟福 蔡少薇 黎丽旋 王晋涛 付延玉 许鸣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6年第8期19-22,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处理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6年2月因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行 ESD 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疗效... 目的:总结分析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处理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6年2月因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行 ESD 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处理经验。结果我院2009年4月~2016年2月共完成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 ESD 治疗76例,除1例胃间质瘤术中穿孔后转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其余75例均完整剥离肿瘤,内镜下切除率达98.68%;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均低于50ml,术后无一例出现呕血、黑便症状;并发穿孔15例,穿孔发生率19.74%,2例为食管平滑肌瘤剥离后食管穿孔,其中1例并发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后痊愈,另1例并发液气胸、纵隔气肿、食管瘘、肺部感染等,经 OTSC(Over-The-Scope-Clip system,OTSC)系统闭合穿孔后痊愈,其余13例为胃底间质瘤剥离后胃穿孔,除1例转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其他12例均在内镜下钛夹修补穿孔。随访3个月~3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ESD 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疗效确切、相对安全,术中穿孔是常见并发症,大多可内镜下修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上消化道 粘膜下肿瘤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预荷包缝合对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病灶清除率、胃肠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云华 江应平 +1 位作者 郭小梅 刘菲菲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7-810,共4页
目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预荷包缝合对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病灶清除率、胃肠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03月至2018年06月在本院住院并接受治疗的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 目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预荷包缝合对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病灶清除率、胃肠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03月至2018年06月在本院住院并接受治疗的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仅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研究组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预荷包缝合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病灶清除率、胃肠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及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病灶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出血、消化道狭窄及穿孔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半年及一年,研究组患者肿瘤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预荷包缝合治疗较单独使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在提高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病灶清除率和胃肠功能及减少并发症方面更有优势,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上消化道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预荷包缝合 病灶清除率 胃肠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内镜下切除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护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陆晓珍 黄明宜 +3 位作者 蒋旗 胡静 苏建伟 刘光阳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10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内镜下切除术中的安全性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的患者,对内镜下切除肿瘤术中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117例患者均采用在内镜下完成黏膜下肿瘤切除术,其中采...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内镜下切除术中的安全性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的患者,对内镜下切除肿瘤术中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117例患者均采用在内镜下完成黏膜下肿瘤切除术,其中采用挖除法71例,采用全层切除法32例,采用隧道法14例;一次完整切除率为95. 76%;所有术中出血病例均在内镜下成功止血,无术后迟发性出血病例;术中发现穿孔51例,占总例数的43. 6%,均在内镜下进行闭合,无转外科手术病例;术中发生气体并发症的有23例,占总例数的19. 7%,其中严重气腹15例,严重皮下肿4例,出现纵隔气肿2例,经处理后均改善;无术后严重感染病例。结论专业、规范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内镜切除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手术的安全性,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手术 上消化道 黏膜下肿瘤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线阵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明军 王轶淳 刘晓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1期1696-1698,共3页
目的 提高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对 13 3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结果 发现外压性改变 3 7例 ;黏膜及黏膜下肿瘤 96例 ,其中平滑肌瘤 68例 ,平滑肌肉瘤 1例 ,脂肪瘤 7例 ,异位胰腺 4例 ... 目的 提高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对 13 3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结果 发现外压性改变 3 7例 ;黏膜及黏膜下肿瘤 96例 ,其中平滑肌瘤 68例 ,平滑肌肉瘤 1例 ,脂肪瘤 7例 ,异位胰腺 4例 ,食管囊肿 1例 ,广基息肉 15例。经病理证实 2 9例。结论 内镜超声检查能清楚显示消化道管壁的五层结构 ,对上消化道隆起做出正确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超声检查 黏膜下肿瘤 上消化道
下载PDF
肠外营养联合放化疗治疗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晓燕 高彤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40-844,共5页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干预对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1月到2017年6月间接受放化疗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患者均给予普通调强放射治疗(IMRT...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干预对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1月到2017年6月间接受放化疗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患者均给予普通调强放射治疗(IMRT)和TP方案,观察组患者于每周1至周5给予20. 0%脂肪乳、复方氨基酸、10. 0%葡萄糖静脉滴注,每日营养供给能量30~40 kcal/kg,至放化疗结束;对照组患者自行进食,出现黏膜反应严重或电解质紊乱时,给予对症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比较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 0%和72. 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42)。治疗后,观察组的Hb(10~9. 52±6. 13) g/L、ALB(31. 06±3. 29) g/L及TLC(2. 90±0. 56)×109/L均高于对照组的(98. 40±6. 65) g/L、(24. 91±3. 63) g/L、(1. 81±0. 52)×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健康、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和角色功能评分分别为66. 03±7. 58、64. 96±6. 81、66. 18±6. 23、69. 74±6. 95、63. 24±6. 07和65. 58±6. 26,均高于对照组的52. 92±8. 47、54. 10±5. 39、51. 38±5. 70、57. 25±6. 13、54. 76±5. 98和50. 90±5. 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4周和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为(66. 72±5. 83) kg、(65. 87±5. 75) kg和KPS评分为66. 14±8. 49、64. 93±7. 7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 90±5. 76) kg、(63. 25±5. 43) kg和60. 78±8. 63、57. 86±8. 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3~4级消化道症状、口腔黏膜损伤、皮肤反应、贫血、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肠道外营养能提高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放化疗疗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降低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 肠外营养干预 放化疗 疗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或挖除术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体会 被引量:11
15
作者 洪伟勤 王小忠 +2 位作者 彭启全 黄耀奎 张晓鹏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年第7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或挖除术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或挖除术治疗的33例上消化道病变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33例... 目的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或挖除术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或挖除术治疗的33例上消化道病变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33例患者包括食管病变8例(其中1例合并有食管胃结合部病变),食管胃结合部病变3例(其中1例合并有胃底病变),胃病变19例(其中2例病变多发),十二指肠病变3例。术后病理分别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11例,腺瘤样息肉3例,囊肿1例,异位胰腺1例,平滑肌瘤2例,间质瘤7例,轻到重度非典型增生7例,早期癌1例。病灶直径0.5~3.5cm。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内镜下切除手术(1例穿孔较大者联合腹腔镜下修补),手术时间20~120(中位数45)min,出血量2~50(中位数5)ml。其中术中穿孔2例,术中出血2例,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通过保守治疗痊愈)。33例患者均接受了随访,随访时间2~12个月,无复发或转移病例。结论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或挖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癌前病变、早期癌及间质瘤的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但有一定的并发症,需由有经验的内镜医生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上消化道病变
下载PDF
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凯 刘德全 +1 位作者 李艳 姜艳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9期714-71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GIMTs)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常规内镜活检诊断的GIMTs患者80例,均行超声内镜检查,根据内镜表现选择不同治疗方法,术后行病理学检查,分析超声内镜对GIMTs的诊断效能及手术指导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GIMTs)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常规内镜活检诊断的GIMTs患者80例,均行超声内镜检查,根据内镜表现选择不同治疗方法,术后行病理学检查,分析超声内镜对GIMTs的诊断效能及手术指导价值。结果超声内镜检查显示,脂肪瘤多分布于胃(66.67%),起源于黏膜肌层(50.00%)或黏膜下层(50.00%),低回声、微钙化、边缘不规则占比依次为66.67%、75.00%、50.00%;平滑肌瘤多分布于食管(83.33%),起源于黏膜肌层(83.33%),低回声、微钙化、边缘不规则占比依次为61.90%、69.05%、59.52%;间质瘤多分布于胃(76.92%),起源于固有肌层(38.46%),低回声、微钙化、边缘不规则占比依次为73.08%、69.23%、61.54%。超声内镜准确诊断脂肪瘤10例,敏感性83.33%、特异性92.65%,准确率91.25%;准确诊断平滑肌瘤37例,敏感性88.10%、特异性81.58%,准确率85.00%;准确诊断间质瘤19例,敏感性73.08%、特异性94.44%,准确率87.50%。经超声内镜诊断的60例GIMTs行胃镜下指导治疗,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术后未出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术后2个月复查所有患者创面愈合情况良好,肿瘤未见复发。结论超声内镜对GIMTs诊断效果显著,且对患者胃镜切除术选择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间叶源性肿瘤 上消化道 胃镜切除术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单发套扎器辅助电圈套器在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成斌 许彩虹 蔡兆根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探讨单发套扎器辅助电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病变切除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消化道经超声内镜检查诊断来源于固有肌层的黏膜下病变病人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单发套扎器辅助电圈套器行... 目的:探讨单发套扎器辅助电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病变切除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消化道经超声内镜检查诊断来源于固有肌层的黏膜下病变病人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单发套扎器辅助电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病变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记录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穿孔及穿孔发生的部位;术后3个月首次内镜随访,记录随访时间和复发等情况。结果:40例病人均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观察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无病人发生术中穿孔,对照组1例胃底病变发生术中穿孔。所有病人经3~36个月随访,均未发现病灶残留和复发。结论:单发套扎器辅助电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病变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方法简便,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下病变 上消化道 单发套扎器 电圈套器
下载PDF
内镜黏膜剥离术、黏膜挖除术及全层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疗效 被引量:21
18
作者 方雅丽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150-1153,共4页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黏膜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及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的疗效。...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黏膜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及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西安市中心医院就诊的SMT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ESD、ESE及EFR治疗)与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窥镜治疗),各42例,分析患者病变部位分布、病变类型、手术时间及并发症情况,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的病变部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的平滑肌瘤、脂肪瘤、间质瘤、异位胰腺和增生性息肉病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病变最大径低于对照组,创面长径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的完整切除和创面完全夹闭的病例数高于对照组,借助圈套器、出血和穿孔的病例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D、ESE及EFR对SMT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措施,能降低上消化道SMT术后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剥离术 黏膜挖除术 全层切除术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美红 马书丽 +1 位作者 任燕 钱玫红 《中外医疗》 2016年第25期150-152,共3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从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护理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从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护理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指征、手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结果护理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手术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为92.00%,护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对照组为20.00%,护理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患者,采取有效护理干预,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肿瘤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护理
下载PDF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采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8
20
作者 曾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采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本院32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以评定其手术治疗可行性。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手术准备,术中密切配合主刀医生,术后做...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采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本院32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以评定其手术治疗可行性。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手术准备,术中密切配合主刀医生,术后做好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结果经病理检查32例患者均行完整切除,其中十二指肠脂肪癌2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2例,食管脂肪瘤3例,胃类癌3例,十二指肠异位胰腺3例,胃异位胰腺3例,胃间质瘤4例,胃平滑肌瘤5例,食管平滑肌瘤7例。术后1个月内行内镜复查,26例肿瘤完全消失,但局部形成瘢痕; 5例行2次套扎,肿瘤完全消失; 1例坏死物未完全脱落,存在肿瘤残留,内镜下行高频电切除术。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穿孔,且术后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采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术治疗并充分做好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护理的效果,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黏膜下肿瘤 尼龙绳套扎 内镜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