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 被引量:8
1
作者 陈立华 杨艺 +6 位作者 魏群 李运军 李文德 高进宝 于斌 赵浩 徐如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38-742,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法和经验,以及岩斜区脑膜瘤的微侵袭手术入路和方法,提高肿瘤的全部切除率与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治疗的21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 目的:探讨应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法和经验,以及岩斜区脑膜瘤的微侵袭手术入路和方法,提高肿瘤的全部切除率与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治疗的21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总结联合锁孔手术的方法和技巧,并对肿瘤切除程度和手术前后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进行分析,其中在神经导航引导下手术9例,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的手术12例。结果:肿瘤全部切除(SimpsonⅠ、Ⅱ级)18例(85.7%,18/21),次(近)切除(SimpsonⅢ级)3例(14.3%,3/21),术后三维CT显露锁孔骨瓣复位良好,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脑膜瘤。术后新增颅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5例(23.8%),其中短暂性滑车神经3例、外展神经1例、三叉神经运动支麻痹1例。出现外展神经麻痹的1例,同时伴有听力障碍加重。术后3个月随访时,11例KPS同术前,7例术后改善,3例加重。KPS平均评分77.14±23.1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恢复良好者19例(KPS≥70),恢复一般2例(KPS〈70)。术后随访3~29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进展。结论: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是简便、安全、微创、理想的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掌握手术技巧和术中注意事项,有利于提高肿瘤的全部切除率和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颞下锁孔入路 乙状窦后锁孔入路
下载PDF
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大型听神经鞘瘤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国良 涂兰波 +3 位作者 赵刚 高寒 白红民 王伟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36-538,共3页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鞘瘤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对16例(17个)大型听神经鞘瘤均行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开颅术,术中在神经电生理监护下,通过调节手术床位置和显微镜角度充分显露肿瘤并切除,严密缝合硬膜,骨片复位固定。结...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鞘瘤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对16例(17个)大型听神经鞘瘤均行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开颅术,术中在神经电生理监护下,通过调节手术床位置和显微镜角度充分显露肿瘤并切除,严密缝合硬膜,骨片复位固定。结果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2例;均保留面神经解剖结构。术后出现轻、中度面瘫12例,治疗后改善;残存少许听力5例;切口无皮下积液或脑脊液漏。结论乙状窦后锁孔入路适用于各型听神经鞘瘤,通过调节手术床位置和显微镜角度,均可充分显露肿瘤并全切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能有效保护肿瘤周围的重要结构。严密缝合硬膜和骨片复位固定可消除局部皮下积液或脑脊液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瘤 乙状窦后 锁孔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颞下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秦杰 秦尚振 +2 位作者 徐国政 杜浩 胡军民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4期219-222,共4页
目的进行颞下锁孔入路解剖学结构研究,为临床颞下锁孔入路手术入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在显微镜下对6例经甲醛固定的国人成人尸头模拟颞下锁孔入路手术进行解剖,测量重要神经血管及其相关结构之间的距离以及观察显露范围和相关解剖关系... 目的进行颞下锁孔入路解剖学结构研究,为临床颞下锁孔入路手术入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在显微镜下对6例经甲醛固定的国人成人尸头模拟颞下锁孔入路手术进行解剖,测量重要神经血管及其相关结构之间的距离以及观察显露范围和相关解剖关系。结果颧弓至小脑幕缘、脑干和前床突的最短距离分别为41.1±5.1mm、45.6±3.3mm和61.1±7.4mm。颞骨岩部扩大磨除前后显露的Day菱形区面积有显著差异(P<0.05)。颞下锁孔入路可清楚的显露海绵窦外侧壁上的各神经血管及三角,鞍侧区可清晰的显露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及其穿支、脉络膜前动脉和垂体柄,磨除颞骨岩尖部可显著增加岩斜区脑干显露。结论颞下锁孔入路对于海绵窦外侧壁,岩斜区及鞍侧区显露效果好,入路简单直接,组织损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锁孔 海绵窦 岩斜区 鞍侧区 解剖学
下载PDF
锁孔微创手术切除听神经瘤6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陆天宇 王晶 +3 位作者 徐武 戴宇翔 梁维邦 倪红斌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498-500,共3页
目的探讨锁孔手术治疗听神经瘤策略,评价其在听神经瘤术中的可行性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面神经保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听神经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MRI增强扫描检查,术中锁孔乙状窦后幕下入路切除肿瘤,并应用神经电生理仪监测以... 目的探讨锁孔手术治疗听神经瘤策略,评价其在听神经瘤术中的可行性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面神经保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听神经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MRI增强扫描检查,术中锁孔乙状窦后幕下入路切除肿瘤,并应用神经电生理仪监测以保留面神经。结果术后复查MRI:全切除41例,次全切除17例,大部切除7例。面神经解剖保留49例,未能保留或未暴露16例。随访6个月~4年,面瘫情况(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术后3 d:Ⅰ~Ⅱ级21例,Ⅲ~Ⅳ级34例,Ⅴ~Ⅵ级10例;术后6个月:Ⅰ~Ⅱ级47例,Ⅲ~Ⅳ级11例,Ⅴ~Ⅵ级7例。本组无小脑挫伤、病死、病残,无后组脑神经损伤及脑脊液漏发生。结论锁孔手术治疗听神经瘤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利于面神经判断及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瘤 入路 锁孔乙状窦后幕下 监测 神经电生理 面神经
下载PDF
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巨大脑膜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岳林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9期21-23,共3页
目的 :观察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巨大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岩斜区巨大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30例患者均采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 目的 :观察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巨大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岩斜区巨大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30例患者均采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其手术的效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远期恢复的效果。结果 :在这30例患者中,有86.67%的患者其肿瘤被全部切除,有13.33%的患者其肿瘤被次(近)全切除。术后有23.33%的患者出现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或其原有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加重,有3.33%的患者出现肢体无力加重的现象,有3.33%的患者出现脑干出血,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术前及术后3个月这30例患者KPS的评分相比,P>0.05。术后6个月对这30例患者进行随访的结果显示,有93.33%患者的健康状况为良好。术后1年,这30例患者的病情均未复发。结论 :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巨大脑膜瘤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巨大脑膜瘤 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Keyhole approach surgery for petroclival meningioma 被引量:9
6
作者 ZHU Wei MAO Ying ZHOU Liang-fu ZHANG Rong CHEN Li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6期1339-1342,共4页
Background In China, the feasibility of keyhole approach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petroclival meningioma has not been well evaluated. This report summarized our experience in 25 patients with petroclival meningioma wh... Background In China, the feasibility of keyhole approach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petroclival meningioma has not been well evaluated. This report summarized our experience in 25 patients with petroclival meningioma who had been treated with keyhole approach surgery. Methods From July 2000 to July 2005, 25 patients with petroclival meningioma were subjected to resection via subtemporal, retrosigmoid or combined keyhole approaches. The extent of tumor resection was evaluated by MRI 3 months after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maximum diameter of tumors ranged from 2 to 7 cm (mean, 4.5 cm). Gross total resection (GTR) was achieved in 14 patients, giving a GTR rate of 56%. Subtotal resection (STR) was carried out in 8 patients and partial resection in 3. Thirteen patients kept normal neurological status, whereas others suffered from cranial nerve deficits (Ⅶ, Ⅶ, Ⅲ and lower CN). One patient died in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Conclusions Keyhole approach surgery, especially the combined keyhole approach is suit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petroclival meningioma. It provides easy and quick access to the supra- and infratentorial juxta-clival region without drilling of the petrous bone.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the approach can be minim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yhole surgery petroclival meningioma subtemporal approach retrosigmoid approach
原文传递
岩上静脉的引流类型及其与手术入路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汉兵 陈礼刚 +2 位作者 李定君 顾应江 肖洪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26-929,共4页
目的 对岩上静脉的引流类型进行解剖分类,探讨其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和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嵴入路中对手术暴露空间的影响.方法 解剖10个国人成人尸头,共20侧,观察后颅窝、颞骨岩部重要结构的形态,测量岩上静脉及附近的重要结构之间的距离... 目的 对岩上静脉的引流类型进行解剖分类,探讨其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和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嵴入路中对手术暴露空间的影响.方法 解剖10个国人成人尸头,共20侧,观察后颅窝、颞骨岩部重要结构的形态,测量岩上静脉及附近的重要结构之间的距离,根据沿岩骨嵴的岩上静脉注入岩上窦处与Meckel腔(MC)、内耳道(IAM)的关系确定岩上静脉的引流类型.另外用2个完整尸头,分别探讨岩上静脉的引流类型对颞下经小脑幕入路、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嵴入路的影响和与之相关解剖结构的关系.结果 岩上静脉起源于小脑脑桥角池,其属支较多.根据岩上静脉汇入岩上窦的入口处与MC和IAM的关系将岩上静脉的引流类型分为三型.Ⅰ型:入口在MC的上方或内侧.Ⅱ型:入口在面神经入IAM处内侧和三叉神经入MC处外侧之间.Ⅲ型:入口在IAM的上方或外侧.结论 岩上静脉注入岩上窦的位置与MC和IAM关系密切,根据其与MC和IAM的位置关系将岩上静脉的引流类型分为Ⅰ、Ⅱ、Ⅲ型,且对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和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嵴入路具临床指导意义,对沿着岩骨尖计划手术入路和减少术中岩上静脉损伤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上静脉 岩上窦 颞下入路 乙状窦后入路
原文传递
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策略与技巧 被引量:9
8
作者 陈立华 徐如祥 +5 位作者 魏群 李运军 李文德 高进宝 于斌 赵浩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1-386,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策略与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改善预后。方法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岩斜区脑膜... 目的探讨采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策略与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改善预后。方法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岩斜区脑膜肿瘤患者26例,其中单纯采用神经导航引导下手术7例,联合采用神经导航和术中MRI或电生理监测下手术11例,单纯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手术8例。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该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并对手术入路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23例(88.5%),次(近)全切除(SimpsonⅢ、Ⅳ级)3例(11.5%)。术后新增颅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6例(23.1%),无死亡病例。术后半年随访,Kam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170分23例,KPS〈70分3例。术后随访3~3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是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入路,掌握好手术的策略和技巧,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颞下锁孔入路 乙状窦后锁孔入路 手术技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