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of Immersed and Waterlogged Subterranean River System of Reservoir Areas of Hydroelectric Stations
1
作者 Li Wenxing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Guil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ilin 54 1004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3年第1期79-84,共6页
The karst immersion and waterlogging is one of the typical and the m os t harmful natural disasters in southern karst areas of China. It is threat to th e local production and life for a long time. In recent years, du... The karst immersion and waterlogging is one of the typical and the m os t harmful natural disasters in southern karst areas of China. It is threat to th e local production and life for a long time.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constru ction of more reservoirs, the disaster became serious. This article takes immers ion and waterlogging of Banwen's subterranean rivers in Yantan reservoir area as an example, researches the daily rainfall's reflection to the water level of re servoir depression, discusses characteristics of immersion and waterlogging of t he valley, analyzes the disaster index in detail, such as water level process, t he highest water level, sensitive rainfall, original waterlogged rainfall and de layed day numbers etc., and provides the reference as a basis to the disaster an 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ervoir areas of hydroelectric station subterranean river system immersed and waterlogged characteristic.
下载PDF
Redefinition to bilayer osmotic pump tablets as subterranean river system within mini-earth via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mechanism 被引量:1
2
作者 Abi Maharjan Hongyu Sun +11 位作者 Zeying Cao Ke Li Jinping Liu Jun Liu Tiqiao Xiao Guanyun Peng Junqiu Ji Peter York Balmukunda Regmi Xianzhen Yin Jiwen Zhang Li Wu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5期2568-2577,共10页
Defining and visualizing the three-dimensional(3 D) structures of pharmaceuticals provides a new and important tool to elucidate the phenomenal behavior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drug delivery systems. The mechanis... Defining and visualizing the three-dimensional(3 D) structures of pharmaceuticals provides a new and important tool to elucidate the phenomenal behavior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drug delivery systems. The mechanism of drug release from complex structured dosage forms, such as bilayer osmotic pump tablets, has not been investigated widely for most solid 3 D structures. In this study, bilayer osmotic pump tablets undergoing dissolution, as well as after dissolution in a desiccated solid state were examined, and visualized by synchrotron radiation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SR-μCT). In situ formed 3 D structures at different in vitro drug release states were characterized comprehensively. A distinct movement pattern of NaCl crystals from the push layer to the drug layer was observed, beneath the semi-permeable coating in the desiccated tablet samples. The 3 D structures at different dissolution time revealed that the pushing upsurge in the bilayer osmotic pump tablet was directed via peripheral“roadways”. Typically,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osmotic front, infiltration region, and dormant region were classified in the push layer during the dissolution of drug from tablet samples. According to the observed3 D microstructures, a “subterranean river model” for the drug release mechanism has been defined to explain the drug release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ayer osmotic pump tablet Synchrotron radiation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Three-dimensional microstructure Release kinetics Void formation Peripheral“roadways” Push-pull model subterranean river model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逆冲背斜区奥陶系古暗河系统发育特征
3
作者 张长建 蒋林 +2 位作者 文欢 吕晶 昌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341,共9页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古暗河系统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主要从暗河的深浅分布、结构样式等特征开展暗河洞穴的划分,较少从构造、断裂、古地貌、地下水位等地质方面综合分析复杂暗河系统的空间发育规律,致使暗河的主次从属关系、空间叠置样...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古暗河系统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主要从暗河的深浅分布、结构样式等特征开展暗河洞穴的划分,较少从构造、断裂、古地貌、地下水位等地质方面综合分析复杂暗河系统的空间发育规律,致使暗河的主次从属关系、空间叠置样式、原始连通关系难以厘清,从而制约了塔河油田开发后期的综合治理研究。为了明确塔河油田主体区逆冲背斜区奥陶系古暗河系统发育特征,利用构造断裂解析、古地貌恢复、地震属性刻画、纵断剖面解读等方法进行了S67井区古暗河的类型识别、系统划分和地质成因研究,尤其首次识别并剖析了潜流回流暗河。结果表明,S67井区处于塔河主体区岩溶台原南缘的低地势区,发育幅差较小的峰丛洼地、溶丘洼地,地表水系下切深度较浅;逆冲背斜为低角度逆冲推覆构造样式,逆冲背斜之上的网格状断裂为多层状暗河系统提供有利溶蚀通道。研究区奥陶系发育相对独立的、树枝状结构的地下水位暗河系统和潜流带暗河系统,地下水位型暗河可分为主干型、支流型和废弃型,潜流回流暗河可分为上升型、对称型。控制逆冲背斜区古暗河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古地貌、地下水位、逆冲背斜构造和次级断裂网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逆冲断裂 古地貌 暗河 潜流回路 地下水位 奥陶系 塔河油田
下载PDF
MODFLOW岩溶暗河及出口的概化与模拟效果
4
作者 张子琦 许模 +2 位作者 曹聪 张强 夏强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0-258,共9页
在MODFLOW的三维渗流模拟程序集中,Conduit Flow Process(CFP)模块已被广泛用于模拟岩溶含水层中的管道流,是岩溶地下水流模拟的重要工具。使用CFP模块概化暗河管道时,暗河出口的概化有2种方案:将暗河出口设置在管道模型中(FH方案)或等... 在MODFLOW的三维渗流模拟程序集中,Conduit Flow Process(CFP)模块已被广泛用于模拟岩溶含水层中的管道流,是岩溶地下水流模拟的重要工具。使用CFP模块概化暗河管道时,暗河出口的概化有2种方案:将暗河出口设置在管道模型中(FH方案)或等效多孔介质中(Dr方案),其模拟效果有待评价。以重庆缙云山姜家龙洞暗河为例,建立了考虑管道流的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分别使用2种方案概化了暗河出口,对比分析了稳定流和非稳定流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以排水沟(Drain)模块概化暗河出口的Dr方案,暗河管道的上游段排泄地下水,下游段反而补给含水层,最终在排水沟单元排泄,而定水头(Fix Head)概化的FH方案则准确模拟了暗河全段汇集地下水并在出口排泄出含水层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的水均衡分析揭示了模拟差异产生的原理。在模拟岩溶区地下水向暗河管道汇集的水文过程时,如果使用CFP概化管道,则宜配合使用CFP中的定水头边界概化暗河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管道 管道-等效多孔介质耦合模型 MODFLOW-CFP 暗河
下载PDF
在线技术在岩溶地下水示踪试验中的应用——以青木关地下河系统岩口落水洞至姜家泉段为例 被引量:67
5
作者 杨平恒 罗鉴银 +2 位作者 彭稳 夏凯生 林玉石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5-220,共6页
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高分辨率野外自动化荧光仪、人工取样和放置活性炭的方法,对青木关地下河系统投放的示踪剂荧光素钠接收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姜家泉是青木关地下河系统的主要出口,岩口落水洞投放的示踪剂在姜家... 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高分辨率野外自动化荧光仪、人工取样和放置活性炭的方法,对青木关地下河系统投放的示踪剂荧光素钠接收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姜家泉是青木关地下河系统的主要出口,岩口落水洞投放的示踪剂在姜家泉的回收量为93.9%,初现时间为33.3h,地下水最大视流速为222.2m/h,平均视流速为176.6m/h,众数视流速为172.1m/h,说明本试验段内地下径流为典型的紊流流态,岩溶含水介质极不均匀,可能有规模较大且无岔道的岩溶管道存在;(2)岩口落水洞与大木水窝泉、纸厂泉没有直接的水力联系,出口姜家泉与纸厂泉也无直接的水力联系;(3)野外自动化荧光仪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携带方便,大大节约了试验成本,在我国西南岩溶区的地下水示踪试验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技术 示踪试验 野外自动化荧光仪 青木关地下河系统
下载PDF
塔河油田西部古暗河缝洞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30
6
作者 张娟 鲍典 +3 位作者 杨敏 何成江 邓光校 张慧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39,共7页
由于古暗河非均质性强、空间结构复杂,难以明确塔河油田西部古暗河缝洞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为此,利用井震标定技术和频谱分解技术对塔河油田西部古暗河进行系统刻画与识别,研究表明:塔河油田西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1—4号共4条古暗河,... 由于古暗河非均质性强、空间结构复杂,难以明确塔河油田西部古暗河缝洞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为此,利用井震标定技术和频谱分解技术对塔河油田西部古暗河进行系统刻画与识别,研究表明:塔河油田西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1—4号共4条古暗河,平面上呈较为复杂的网状或树枝状结构特征,平面上的缝洞结构可分为连续发育的条带状和不连续发育的团块状2大类;纵向上自上而下可分为未充填、砂泥质充填和角砾充填3种缝洞充填类型,其中有利缝洞主要发育在中—上奥陶统顶面反射轴之下的第1个波谷和波峰上,以"串珠状"反射特征为主。古构造形态、断裂系统和开放性入口对古暗河形态及缝洞结构特征起控制作用。其中断裂系统对油气充注具有建设性作用,古暗河与断裂匹配性好的区域为油气富集的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暗河 缝洞结构 控制因素 奥陶系 碳酸盐岩 塔河 油田西部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岩溶槽谷泉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9
7
作者 杨平恒 罗鉴银 +1 位作者 袁道先 贺秋芳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7-74,共8页
在示踪试验判断岩溶含水介质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测降雨条件下姜家泉泉水的电导率、pH值、水温、泉口实时水位、降雨量以及降雨的pH值、钙离子浓度、电导率和计算出的泉水方解石饱和指数及CO2分压,分析了降雨条件下岩溶槽谷泉水文地球... 在示踪试验判断岩溶含水介质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测降雨条件下姜家泉泉水的电导率、pH值、水温、泉口实时水位、降雨量以及降雨的pH值、钙离子浓度、电导率和计算出的泉水方解石饱和指数及CO2分压,分析了降雨条件下岩溶槽谷泉水文地球化学行为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以管道为主的岩溶含水介质槽谷中,泉水水位随降雨暴涨暴落,其水温、电导率、pH值、方解石饱和指数和CO2分压对降雨响应迅速,能敏锐地感应和反馈环境的变化。酸雨将可能引起泉水pH值的降低和电导率的升高,因而应重视酸雨对岩溶泉水文地球化学行为和岩溶含水介质演化过程的影响。降雨期间雨水将地表土壤带入地下河,引起泉水浊度的升高,表明此时泉水可能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水文地球化学 响应 岩溶泉 地下河
下载PDF
广西主要地下河水质评价及其变化趋势 被引量:34
8
作者 郭芳 姜光辉 +1 位作者 裴建国 章程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5-201,205,共8页
采用广西境内 32条典型地下河 2 0世纪 70年代末、80年代初和 2 1世纪初两个时期所取的 6 4个水样品的分析结果 ,对地下河水质进行了评价 ,分析了地下河水中主要离子 2 0年来的变化趋势和原因。结果表明 ,地下河水中绝大部分离子和指标... 采用广西境内 32条典型地下河 2 0世纪 70年代末、80年代初和 2 1世纪初两个时期所取的 6 4个水样品的分析结果 ,对地下河水质进行了评价 ,分析了地下河水中主要离子 2 0年来的变化趋势和原因。结果表明 ,地下河水中绝大部分离子和指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T14 84 8- 93)规定的 、 类水质标准 ,地下水质量较好 ,但离子浓度普遍升高 ,水质有恶化倾向。升高最显著的是 SO4 2 - 、NO3- 及总溶解固体 ,HCO3- 、Ca2 + 、Mg2 + 、K+ 、总硬度和永久硬度有所升高 ,Cl- 、p H值有下降趋势。离子浓度的变化是 SO2 、CO2 等酸性气体排放量的剧增、过量施用化肥、石漠化等造成环境酸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河 水质 广西 岩溶水 硬度
下载PDF
人工示踪技术在岩溶地区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9
作者 姜光辉 郭芳 +2 位作者 汤庆佳 李鑫 曾莘茹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3-511,共9页
人工示踪技术用来验证地下水流动的方向和追溯地下水的来源,在水文地质勘察、水利工程防渗、地质工程涌水处理和查明矿井涌水来源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相比于国际上示踪试验的应用,国内虽然在仪器设备上不相上下,但是在应用的广泛程度上差... 人工示踪技术用来验证地下水流动的方向和追溯地下水的来源,在水文地质勘察、水利工程防渗、地质工程涌水处理和查明矿井涌水来源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相比于国际上示踪试验的应用,国内虽然在仪器设备上不相上下,但是在应用的广泛程度上差距很大.近年来示踪剂的自动化监测技术的进步使示踪试验在一些新的领域开展,例如研究平原地区岩溶含水层的流场,以及与天然示踪剂联用进行岩溶水系统的水文过程研究.由示踪试验计算得到平原地区岩溶含水层中地下水的视流速在数量级上为10~102 m·d-1,而地下河中的视流速为102~104 m·d-1.尽管从富水性上显示平原地区岩溶含水层的地下水赋存比较均匀,但是示踪剂的运移被严格限制在主径流通道中,很难发生侧向的弥散.相比于地下河系统,平原地区含水层中缓慢的流速和很好的富水性结合会产生强烈的稀释作用,这是开展此类示踪试验需要注意的重点.为此建议在平原地区开展示踪试验的最远距离一般不宜超过1km.鉴于示踪试验的重要性和南方大量地下河急需妥善管理,建议在水文地质普查中大量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地下河 溶质运移 水库渗漏 隧道涌水
下载PDF
岩溶地下河污染物运移特征及自净能力——以广西里湖地下河为例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郭芳 王文科 +1 位作者 姜光辉 马振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4-419,共6页
以广西里湖地下河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地下河系统中污染物的运移行为来研究其自净过程。于不同季节沿着地下河的径流方向进行一个水文年的调查取样。结果发现地下河主要受到NO2-N、NH+4-N、COD和As、Cd、Hg等重金属的污染。污染物从地... 以广西里湖地下河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地下河系统中污染物的运移行为来研究其自净过程。于不同季节沿着地下河的径流方向进行一个水文年的调查取样。结果发现地下河主要受到NO2-N、NH+4-N、COD和As、Cd、Hg等重金属的污染。污染物从地表进入岩溶含水层,到达地下河出口时部分污染物浓度衰减明显,说明一些离子有明显的自净能力。因地下河的结构和部分管道半充水状态、明暗流交替等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河的自净机制主要是物理过程的稀释作用和化学过程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对比地下河主要离子的衰减量和衰减速率,发现衰减比例最高的为铵态氮,最低为保守元素氯离子。根据衰减速率,将水中的离子和微量元素分为4种衰减特征类型:TFe、Al和Zn一旦进入岩溶含水层后全部衰减;K、Na、Mg、F、Cl、HPO4和TP在洞穴伏流段具有最高的衰减速率;来自生活和工业污染的NH4-N、CODCr、BOD5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Mn、Ba和Hg从明流转为伏流时衰减速率最快,但在洞穴伏流内存在二次悬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硝化作用 稀释 自净 污染 地下河
下载PDF
岩溶水系统的水化学曲线及其在水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姜光辉 郭芳 于奭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99-907,共9页
为了认识水文地质条件与岩溶泉水化学之间的关系,以西南地区的6个典型岩溶水系统丫吉试验场S31号泉、毛村地下河、官村地下河、陈旗岩溶泉、青木关地下河以及金佛山水房泉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发现,在这些强烈非均质的山区裸露型岩溶... 为了认识水文地质条件与岩溶泉水化学之间的关系,以西南地区的6个典型岩溶水系统丫吉试验场S31号泉、毛村地下河、官村地下河、陈旗岩溶泉、青木关地下河以及金佛山水房泉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发现,在这些强烈非均质的山区裸露型岩溶水系统中,仪器能够实现自动化监测的电导率、温度和pH值等指标的水化学曲线存在差异。分析可知控制水化学变化的主要因素如下:首先是降雨补给引起系统的水量与碳酸盐岩溶解过程的变化;其次是CO2气体随降雨进入含水层,促进碳酸盐岩的溶解;最后是地表污染物的淋滤。当电导率、水温、pH曲线出现降低和碳酸盐岩矿物饱和指数下降时,反映的是岩溶水的稀释作用;当电导率曲线出现高峰时,反映的是岩溶水补给的CO2效应,此时水中二氧化碳分压(pCO2)升高;当场雨中水化学曲线的变化滞后于水文动态曲线时,反映的是岩溶管道的活塞流效应;与人类活动有关的NO-3等污染物质量浓度在降雨后出现高峰,反映土壤的降雨淋滤作用,并可能影响电导率的变化趋势。某个系统的水化学曲线趋向于经常出现某几种效应,并且彼此的类型不同,表明了降雨补给的面状渗流方式和集中灌入方式对岩溶水影响的强弱不同,以及系统在径流方式和调蓄机制上的差异。一般而言:以面状补给方式为主的系统,水化学曲线多表现为CO2效应,较少出现稀释作用;而岩溶发育强烈的系统,降雨补给受控于溶蚀裂隙和管道,其水化学曲线较多出现稀释作用,较少出现CO2效应;以管道为主要径流方式的系统易出现活塞流效应,而包气带厚度大和含水层储水能力强的系统水化学变化被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系统 水化学曲线 含水层补给 水文地质调查 地下河
下载PDF
典型岩溶槽谷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地球化学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任坤 师阳 +2 位作者 李晓春 蓝家程 徐尚全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5-21,共7页
利用2012年4月-2013年3月的水化学数据研究了重庆老龙洞地下河流域地下水系统地球化学敏感性。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岩溶泉和地下河水化学阳离子分别以 Ca2+、Mg2+和 Ca2+、Na+为主,阴离子以 HCO-3、SO2-4为主;表层岩溶泉雨季 Mg2+... 利用2012年4月-2013年3月的水化学数据研究了重庆老龙洞地下河流域地下水系统地球化学敏感性。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岩溶泉和地下河水化学阳离子分别以 Ca2+、Mg2+和 Ca2+、Na+为主,阴离子以 HCO-3、SO2-4为主;表层岩溶泉雨季 Mg2+/Ca2+摩尔比和地下河雨季 Na+/Ca2+摩尔比旱季大于雨季,表层岩溶泉和地下河雨季 HCO-3/SO2-4摩尔比分别为3.428-6.524、3.122-5.966,旱季 HCO-3/SO2-4摩尔比分别为5.693-8.664、3.428-6.524,表现出低SO2-4、高 HCO-3的特征,主要受农业活动影响的表层岩溶泉主量元素地球化学敏感性依次为 HCO-3> SO2-4>Ca2+>NO-3> Mg2+> Na+> K+>Cl-,而受农业活动、工业活动、城镇建设活动等多种因子共同影响下的地下河主量元素地球化学敏感性有所变化,依次为 HCO-3>Na+> Ca2+> K+> Cl-> Mg2+>NO-3> SO2-4,随着人类影响的加剧,离子敏感指数将会有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龙洞地下河流域 地下水化学特征 地球化学敏感性 岩溶槽谷区 重庆
下载PDF
南洞地下河最枯径流的周期变化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覃星铭 蒋忠诚 +3 位作者 蓝芙宁 罗书文 劳文科 吴华英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0-126,共7页
通过运用基于小波分析和重标极差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南洞地下河总出口24a最枯径流的周期变化和趋势进行分析与讨论。研究结果表明,4a、10a和15a3个周期的波动控制着南洞地下河最枯径流在1990-2013年时间域内的变化特征,其中10a的周期震... 通过运用基于小波分析和重标极差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南洞地下河总出口24a最枯径流的周期变化和趋势进行分析与讨论。研究结果表明,4a、10a和15a3个周期的波动控制着南洞地下河最枯径流在1990-2013年时间域内的变化特征,其中10a的周期震荡最强,为流域年最枯径流变化的第一主周期;15a、4a尺度为最枯径流变化的第二、第三周期。在4a、10a和15a3个时间尺度下的赫斯特指数分别为0.315 60、0.573 28、0.740 43,说明未来4a尺度下最枯径流的变化趋势与过去相反,而未来10a和15a等较长尺度下的趋势变化与过去的变化相似。研究结果为南洞地下河最枯水期水资源的开发与调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枯径流 时间序列 变化趋势 MORLET小波 重标极差分析法 南洞地下河
下载PDF
南洞地下河月径流时间序列的混沌特征及预测 被引量:9
14
作者 覃星铭 蒋忠诚 +2 位作者 蓝芙宁 马祖陆 赵一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1-347,共7页
利用基于相空间重构技术、混沌识别与预测理论对1993-2013年南洞地下河月径流时间序列的非线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由所获得的延迟时间和最佳嵌入维数实现了月径流时间序列的相空间重构,运用饱和关联维数法和小数据量法计算出南洞地下河月... 利用基于相空间重构技术、混沌识别与预测理论对1993-2013年南洞地下河月径流时间序列的非线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由所获得的延迟时间和最佳嵌入维数实现了月径流时间序列的相空间重构,运用饱和关联维数法和小数据量法计算出南洞地下河月径流时间序列的饱和关联维数和最大Lyapunov指数,并运用Volterra模型对南洞地下河月径流时间序列进行了多步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南洞地下河月径流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的延迟时间和最佳嵌入维数分别为τ=5、m=8,饱和关联维数D和最大Lyapunov指数λ分别为4.63、0.748 9,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证明了南洞地下河月径流时间序列具有弱混沌特征。Volterra自适应滤波模型的预测结果能较好地表征南洞地下河月径流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对18个月内的短期预测精度较高,模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径流 相空间重构 混沌时间序列 Volterra预测模型 南洞地下河
下载PDF
重庆老龙洞地下河间隙水重金属污染及毒性评估 被引量:7
15
作者 任坤 杨平恒 +3 位作者 杜伟 师阳 任小凤 李晓春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31-237,共7页
为查明重庆岩溶地区老龙洞地下河重金属污染情况,于2013年9月采集了地下河上覆水体和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共7组水样,用ICP—OES测定地下河上覆水体和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的Mn含量,ICP—MS测定Cu、Cd、Cr、As和Pb含量,分析了老龙洞地下河表... 为查明重庆岩溶地区老龙洞地下河重金属污染情况,于2013年9月采集了地下河上覆水体和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共7组水样,用ICP—OES测定地下河上覆水体和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的Mn含量,ICP—MS测定Cu、Cd、Cr、As和Pb含量,分析了老龙洞地下河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各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对不同介质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参考美国EPA推荐的"国家推荐水质标准"对间隙水中重金属可能产生的生物毒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老龙洞地下河上覆水体中Mn和Pb的浓度超过了GB 5749—2006规定的生活饮用水限值(Mn≤100 ug/L,Pb≤10 ug/L),不可作为饮用水源;间隙水中各重金属元素的浓度都比上覆水体高,有向上覆水体扩散的潜在可能性。除Pb、Mn外,间隙水中重金属的含量大小依次为上游〉中游〉下游。上覆水中除Mn与As、Cd与Cr外,其他金属元素之间的相关性不大;间隙水中Cr、Cu、As和C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5-0.997,呈高度正相关。间隙水中金属元素除As不会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急性毒性外,Cr、Cu、Cd和Pb都会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急性毒性,尤以Cr、Cu、Cd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间隙水 毒性评估 老龙洞地下河 重庆
下载PDF
南方岩溶区地下河主要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郭芳 姜光辉 袁道先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19,30,共5页
对我国南方岩溶区典型地下河——官村地下河的降雨量、流量和钾、钠、钙、镁、氯、重碳酸根、硫酸根以及硝酸根离子的浓度进行了两年多的监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河的水化学类型为Ca-HCO3型;硝酸根和硫酸根的浓度在雨季大于旱季;钠离... 对我国南方岩溶区典型地下河——官村地下河的降雨量、流量和钾、钠、钙、镁、氯、重碳酸根、硫酸根以及硝酸根离子的浓度进行了两年多的监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河的水化学类型为Ca-HCO3型;硝酸根和硫酸根的浓度在雨季大于旱季;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重碳酸根离子在雨季浓度降低;钾离子和氯离子浓度的变化没有规律,这些离子浓度的变化受到稀释作用、淋滤作用或岩溶作用和人类活动的控制。与20世纪80年代的离子浓度相比,只有硝酸根和硫酸根的浓度有明显的升高。地下河的水质虽然未超标,但探讨地下河主要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及原因对保护岩溶含水层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含水层 地下河 离子浓度 降雨
下载PDF
外源水对碳酸盐侵蚀速率研究--以桂林毛村地下河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唐伟 曹建华 +3 位作者 杨会 王华 涂林玲 应启和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7-212,共6页
本文对桂林毛村地下河流域,进行了野外监测与室内分析研究,详细研究了外源水与岩溶水对碳酸盐岩侵蚀速率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在岩溶水与外源水中的侵蚀速率存在较大差异,雨季碳酸盐岩侵蚀速率:外源水>外源水补给的岩溶水>... 本文对桂林毛村地下河流域,进行了野外监测与室内分析研究,详细研究了外源水与岩溶水对碳酸盐岩侵蚀速率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在岩溶水与外源水中的侵蚀速率存在较大差异,雨季碳酸盐岩侵蚀速率:外源水>外源水补给的岩溶水>岩溶水>空气;旱季碳酸盐岩溶蚀速率:外源水>外源水补给的岩溶水>空气>岩溶水;外源水中的灰岩侵蚀速率>白云岩侵蚀速率;碳酸盐岩试块的侵蚀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控于方解石饱和指数、pH值与水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水 碳酸盐岩侵蚀速率 毛村地下河 桂林
下载PDF
中国大型岩溶洞穴空间分布及演变规律 被引量:39
18
作者 张远海 朱德浩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8,共9页
根据初步统计,中国目前实测长度超过5 km的岩溶洞穴有79个,深度大于250 m的岩溶洞穴有62个,洞底投影面积超过20 000 m2的岩溶洞穴大厅有24个;根据有关水文地质资料,超过50 km长的岩溶地下河有23条。这些大型岩溶洞穴(地下河)绝大部分均... 根据初步统计,中国目前实测长度超过5 km的岩溶洞穴有79个,深度大于250 m的岩溶洞穴有62个,洞底投影面积超过20 000 m2的岩溶洞穴大厅有24个;根据有关水文地质资料,超过50 km长的岩溶地下河有23条。这些大型岩溶洞穴(地下河)绝大部分均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这里碳酸盐岩古老坚硬,连续沉积厚度大,裸露面积达500 000 km2,同时以雨热同期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洞穴 洞穴大厅 地下河 碳酸盐岩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岩溶碳汇的动态变化特征——以桂林毛村地下河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唐伟 康志强 +3 位作者 殷建军 林玉石 黄芬 曹敏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1-166,共6页
2010年6月13日至6月17日期间,对桂林毛村岩溶地下河出口HCO-3与流量对降雨的响应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监测,实时监测降雨量和地下河出口河水水位、水温、pH值、电导率、重碳酸根,结合计算地下河水方解石饱和指数(SIc)与二氧化碳分压(pCO2)... 2010年6月13日至6月17日期间,对桂林毛村岩溶地下河出口HCO-3与流量对降雨的响应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监测,实时监测降雨量和地下河出口河水水位、水温、pH值、电导率、重碳酸根,结合计算地下河水方解石饱和指数(SIc)与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基础上,分析了降雨条件下岩溶碳汇的动态变化特征。相关数据表明,(1)岩溶地下河水位、水温与流量随降雨强度暴涨暴落,其pH值、HCO-3、SIc与pCO2对降雨响应迅速;(2)降雨后岩溶作用产生的碳汇量明显增加,并随降雨强度的不同而变化;(3)通过旱季与雨季毛村地下河出口碳汇通量对比发现,岩溶作用对大气CO2与土壤CO2的吸收(岩溶碳汇)随季节而变化,总体表现为雨季大于旱季,雨季岩溶作用产生的CO2汇增加了约两倍,研究表明岩溶区存在较大的固碳增汇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碳汇 降雨 响应 毛村地下河
下载PDF
桂林地区不同类型岩溶地下水中δ^(13)C_(DIC)、δ^(18)O的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奇波 覃小群 +1 位作者 唐萍萍 刘朋雨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3年第1期64-72,共9页
对桂林地区地下河水、岩溶大泉中的δ13CDIC、δ18O及Ca2+、Sr2+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河水的δ13CDIC值范围为–15.99‰~–12.29‰,平均值为(–14.03±1.15)‰;δ18O值范围为–6.63‰~–5.78‰,平均值为(–6.24±... 对桂林地区地下河水、岩溶大泉中的δ13CDIC、δ18O及Ca2+、Sr2+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河水的δ13CDIC值范围为–15.99‰~–12.29‰,平均值为(–14.03±1.15)‰;δ18O值范围为–6.63‰~–5.78‰,平均值为(–6.24±0.24)‰。岩溶大泉的δ13CDIC值范围为–15.26‰~–9.22‰,平均值为(–12.05±1.57)‰;δ18O值范围为–6.97‰~–3.19‰,平均值为(–5.68±0.97)‰。岩溶大泉的δ13CDIC值、δ18O值比地下河水的分别偏重1.98‰和0.56‰。通过分析发现,水的循环方式引起了不同类型地下水的同位素差异,地下河以管道流的形式进行循环,循环速度快,水岩作用时间短,碳酸盐岩碳的贡献相对较少;同时,出口处水所经历的蒸发作用时间也短,水的δ18O值偏轻。岩溶大泉以裂隙流的形式进行循环,循环速度慢,水岩作用时间长,碳酸盐岩碳的贡献相对较多;泉口处水所经历的蒸发作用时间也长,水的δ18O值偏重。Sr/Ca值与δ13CDIC值具有正相关关系,而与δ18O值的相关性差。这意味着δ13CDIC值与Sr/Ca值一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下水的径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河 岩溶大泉 δ13CDIC Δ18O 桂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