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intraosseous access an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in Chinese adult emergency patients: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and randomized study 被引量:7
1
作者 Yan-yan Liu Yu-peng Wang +4 位作者 Ling-yun Zu Kang Zheng Qing-bian Ma Ya-an Zheng Wei Gao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05-110,共6页
BACKGROUND: It is challenging to establish peripheral intravenous access in adult critically patients. This study aims to compare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first attempt, procedure time, operator satisfaction with the u... BACKGROUND: It is challenging to establish peripheral intravenous access in adult critically patients. This study aims to compare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first attempt, procedure time, operator satisfaction with the used devices, pain score, and complications between intraosseous(IO) access an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CVC) in critically ill Chinese patients.METHODS: In this prospective cluster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eight hospital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ither the IO group or the CVC group. Patients who needed emergency vascular access were included. From April 1, 2017 to December 31, 2018, each center included 12 patients. We recorded the data mentioned above.RESULTS: A total of 96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garding sex, age, body mass index, or operator satisfaction with the used devices. The success rates of the first attempt and the procedure tim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IO group and the CVC group(91.7% vs. 50.0%, P<0.001;52.0 seconds vs. 900.0 seconds, P<0.001). During the study, 32 patients were consciou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garding the pain score associated with insertion.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garding the pain score associated with IO or CVC infusion(1.5 vs. 0.0, P=0.044). Complications were not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S: IO access is a safe, rapid, and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gaining vascular access in critically ill adults with inaccessible peripheral vein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osseous access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success rates Procedure time Pain score
下载PDF
全程优化护理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陈小静 陈雅敏 刘艳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期131-135,共5页
目的针对开展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ICU危重症患者,施行优化护理措施,评价其护理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厦门市苏颂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危重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盲选法为分组依... 目的针对开展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ICU危重症患者,施行优化护理措施,评价其护理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厦门市苏颂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危重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盲选法为分组依据,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所有患者均开展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接受优化护理措施。统计两组的穿刺成功次数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穿刺效果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50.00%,穿刺两次及以上成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91、11.667,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穿刺时间更短,穿刺次数更少,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针对开展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ICU危重症患者,施行优化护理措施,能够提升穿刺一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知识掌握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优化护理 穿刺一次成功率 并发症
下载PDF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3
作者 洪良才 刘裕梅 +1 位作者 段芳香 丁荣椿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部位置管术分为观察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锁骨下静脉...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部位置管术分为观察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对照组患者实施浅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效果(1次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置管后留置时间)、并发症情况(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感染、静脉炎)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1次置管成功率为96.67%(29/30),显著比对照组患者的80.00%(24/3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时间比对照组短,置管后留置时间比对照组患者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堵塞、导管脱出、感染、静脉炎总发生率为6.67%(2/30),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33.33%(10/3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的为70.00%,观察组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明显,能有效提升1次置管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易被患者认可,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 浅静脉留置针 脑卒中 并发症 置管成功率
下载PDF
利用小儿哭声后屏气间歇期经口腔置管在小儿食管调搏术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陈燕琴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51-353,356,共4页
目的 探讨利用小儿哭声后屏气间歇期经口腔置管在小儿食管调搏术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小儿食管调搏术电极置管的成功率、缩短检查时间、减少患儿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取0~12岁行食管调搏术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 目的 探讨利用小儿哭声后屏气间歇期经口腔置管在小儿食管调搏术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小儿食管调搏术电极置管的成功率、缩短检查时间、减少患儿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取0~12岁行食管调搏术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在对照组中不采用任何技巧,将食管电极置管经鼻腔置入,插入的深度为鼻尖-耳垂-剑突距离减去5 cm。观察组利用小儿哭声后的短暂屏气间歇期,经口腔快速插入食管电极,插入的深度为发际至剑突距离减去5 cm。比较这两种方法在食管调搏电极置管过程中的一次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完成食管电极置管所需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6.67%(χ^(2)=4.286,P=0.038)。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χ^(2)=33.611,P<0.01)。观察组置管时间(74.15±12.35)s短于对照组的(152.34±15.24)s(t=7.494,P<0.01)。结论 利用小儿哭声后的短暂屏气间歇期经口腔快速插入食管电极,能够提高小儿食管调搏术电极置管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置管操作所需时间也明显缩短,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食管调搏术 口腔置管 置管成功率 屏气间歇期
下载PDF
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刘琼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106-108,共3页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常德市妇幼保健院进行PICC置管治疗的8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常德市妇幼保健院进行PICC置管治疗的8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家属总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睡眠、进食、精力、情绪反应、躯体活动评分及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缩短置管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生活质量及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风险管理 置管时间 一次穿刺成功 生活质量
下载PDF
Power PICC Solo与CVC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林珠豆 邓漫漫 杜丹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4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末端瓣膜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application of pow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solo,Power PICC Solo)与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末端瓣膜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application of pow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solo,Power PICC Solo)与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根据患者置管方法分为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组(n=58)和CVC组(n=42),PICC组采用Power PICC Solo,CVC组采用CVC。比较2组患者的置管成功情况、操作时间、导管置留时间、置管费用、置管后舒适度、患者液体流速、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PICC组置管成功率优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操作时间短于CVC组,导管置留时间长于CVC组,置管费用高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患者舒适度优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置管后第1、10、20、30天,PICC组患者液体流速均低于CVC组,且2组患者置管后第30天流速均低于置管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患者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高于CVC组,导管感染发生率低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气胸、导管异位、导管脱落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操作技术满意度评分为(17.24±2.17)分,高于CVC组的(14.07±2.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VC比较,Power PICC Solo能够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操作时间,延长导管置留时间,提高患者置管后舒适度,但置管费用较高,且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造血干细胞移植 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 置管成功率 导管置留时间 满意度
下载PDF
咪达唑仑应用于儿童PICC置管术镇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钟婷 钱浩 +2 位作者 余润婷 许莹 洪丽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3期404-408,共5页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MDZ)应用于血液肿瘤患儿PICC置管术中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7月进行PICC置管的血液肿瘤患儿100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儿在置管...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MDZ)应用于血液肿瘤患儿PICC置管术中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7月进行PICC置管的血液肿瘤患儿100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儿在置管前联合应用氯丙嗪(CLP)和异丙嗪(PMT),Ramsay评分低于3分时加用地西泮;观察组患儿在PICC置管前使用MDZ,置管过程中给予维持剂量直至操作结束,比较两组镇静效果、PICC置管效果及镇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镇静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静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地西泮使用率低于对照组,MDZ镇静患儿的Ramsay评分高分比例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ICC置管总耗时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在给予镇静前后的生命体征均处于正常范围,且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等镇静不良反应。结论 咪达唑仑应用于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可使血液肿瘤患儿迅速进入有效、安全的睡眠状态,缩短置管耗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血液肿瘤患儿 PICC置管 镇静 起效时间 一次成功率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腔内心电图技术对肿瘤患者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庆珍 杨昱 刘轶欧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9期106-110,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腔内心电图技术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于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ICC置...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腔内心电图技术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于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4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14例)与研究组(21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PICC置管,其中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置管,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腔内心电图技术置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PICC导管尖端到位率、置管异位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成功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导管尖端到位率、置管异位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ICC置管成功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腔内心电图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肿瘤患者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风险,适于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腔内心电图技术 肿瘤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超声引导下的体外膜肺氧合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并发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杰桓 张伟娜 +2 位作者 刘颖培 周芙蓉 姜伟 《新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359-364,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行动脉-静脉ECMO病例,分析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纳入性别、年龄、心功能[射血分数(EF)<30%或EF≥30%]、目标动脉管径(<5.0...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行动脉-静脉ECMO病例,分析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纳入性别、年龄、心功能[射血分数(EF)<30%或EF≥30%]、目标动脉管径(<5.0 mm或≥5.0 mm)、能否一次穿刺成功、高血压等变量,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分析体外心肺复苏(ECPR)患者(ECPR组)、非ECPR患者(非ECPR组)以及总体情况下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纳入65例行动脉-静脉ECMO病例,患者年龄为(49.3±18.2)岁。其中ECPR患者23例、非ECPR患者42例。超声引导下ECMO穿刺置管的总体成功率为86.2%,ECPR组的成功率为78.3%,非ECPR组的成功率为90.5%。穿刺后有13例出现血肿及5例出现远端肢体缺血。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目标动脉内径及能否一次穿刺成功是整体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而能否一次穿刺成功同时也是血肿发生率的影响因素(P均<0.05)。亚组分析中,ECPR组中目标动脉内径是穿刺置管成功的影响因素(P<0.05),而非ECPR组中并未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经皮超声引导ECMO穿刺置管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对于非ECPR患者以及目标动脉管径≥5 mm的患者可首选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行ECMO置管。同时,穿刺应该“一针到位”,既能提高最终穿刺置管成功率也能减少血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穿刺置管 成功率 并发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环节质量管理对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
10
作者 周莉 李克华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7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环节质量管理对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0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环节质量管理对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0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置管护理,干预组接受置管环节质量管理,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节质量管理可提升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成功率,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节质量管理 乳腺癌 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成功率 并发症
下载PDF
张力辅助置管法与主动送管法留置鼻肠管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11
作者 谢如湖 杨连芳 陈楚雯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33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张力辅助置管法与主动送管法留置鼻肠管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9,采用张力辅助置管法留置鼻肠管)... 目的:探讨张力辅助置管法与主动送管法留置鼻肠管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9,采用张力辅助置管法留置鼻肠管)和对照组(n=38,采用主动送管法留置鼻肠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总耗时,置管前及置管中的心率、呼吸、血氧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总耗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前,两组患者心率、呼吸、血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中,两组患者心率、呼吸、血氧升高,观察组心率、呼吸低于对照组,血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张力辅助置管法在机械通气患者留置鼻肠管时表现出较高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和较短的置管总耗时,同时有助于维持更稳定的生命体征,可临床应用并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鼻肠管 张力辅助置管法 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置管总耗时
下载PDF
压脉带阻断桡骨茎突远端对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柴茂 汪小海 +1 位作者 徐鑫 李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压脉带阻断桡骨茎突远端后对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拟行桡动脉穿刺的患者140例,ASAⅠ-Ⅲ级,男78例,女62例,年龄22-88岁,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两组,触摸组(A组)采用触摸脉搏搏动盲穿法穿刺置管... 目的探讨使用压脉带阻断桡骨茎突远端后对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拟行桡动脉穿刺的患者140例,ASAⅠ-Ⅲ级,男78例,女62例,年龄22-88岁,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两组,触摸组(A组)采用触摸脉搏搏动盲穿法穿刺置管,压脉带组(B组)使用压脉带在桡骨茎突远端环绕手腕进行阻断后用触摸脉搏搏动盲穿法穿刺置管。记录B组患者完成穿刺后松开压脉带1min(T1)、再使用压脉带阻断后1min(T2)、2 min(T3)、5 min(T4)及彻底松开压脉带后1min(T5)、5min(T6)和10min(T7)的ISBP、IDBP和HR;记录T1-T4时的桡动脉内径。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率、总体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阻断前后桡动脉内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4时B组ISBP明显高于T1时(P〈0.05)。B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体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B组穿刺次数明显少于,穿刺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使用压脉带阻断桡骨茎突远端可使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显著增高,且具有穿刺次数少和穿刺时间短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压脉带 成功率
下载PDF
改良导尿方法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导尿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瑞铭 王淑华 柳雅君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导尿方法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导尿效果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将门诊前列增生症且行导尿的195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99例和对照组96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导尿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导尿方法,观察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改良导尿方法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导尿效果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将门诊前列增生症且行导尿的195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99例和对照组96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导尿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导尿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导尿操作中疼痛程度、黏膜损伤情况、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顺利程度、两种方法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导尿操作中疼痛程度、黏膜损伤情况、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顺利程度、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导尿方法使患者疼痛减轻,提高插管成功率,黏膜损伤减少,插管顺利程度提高,使患者满意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改良导尿方法 成功率
下载PDF
不同部位动脉置管有创血压监测在NICU危重患儿中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乌巧 苏平 +1 位作者 何梅凤 周雪芬 《中外医疗》 2020年第35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究不同部位动脉置管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危重患儿行持续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19年2—10月该院NICU收治的72例危重患儿,按不同置管部位分为足背动脉组、桡动脉组,每组36例。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目的探究不同部位动脉置管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危重患儿行持续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19年2—10月该院NICU收治的72例危重患儿,按不同置管部位分为足背动脉组、桡动脉组,每组36例。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反复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足背动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5,P=0.020)。足背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低于桡动脉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8,P=0.022)。足背动脉组留置时间为(5.11±1.24)d,长于桡动脉组(2.64±0.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15,P<0.05)。结论NICU危重患儿采取足背动脉置管行有创血压监测,穿刺成功率高,外周血管损伤及并发症少,且保留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动脉置管 有创血压监测 穿刺成功率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在ICU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幸莉萍 段志胜 王芬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14期158-162,共5页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应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9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的60例需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9年6月-2020年1月行常规桡动脉置管...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应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9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的60例需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9年6月-2020年1月行常规桡动脉置管的25例ICU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2-9月行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的35例ICU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患者中应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首次置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患者 超声引导 桡动脉穿刺置管 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 穿刺时间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田玲玲 田玉策 +1 位作者 张雪 揣璐璐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1年第4期826-829,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简称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简称PORT)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选择更合适于老年危重症患者的置... 目的对比观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简称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简称PORT)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选择更合适于老年危重症患者的置管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铁岭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11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使用不同置管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根据置管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PICC组(n=55)和PORT组(n=55)。PICC组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ORT组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观察并比较2组的1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置留率、意外拔管率、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对导管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评分,评估并比较2种置管方式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纳入研究的11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均置管成功。PICC组1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PORT组(P<0.05)。在短时间内,2组导管置留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置管时间的增加,PICC组的导管置留率显著低于PORT组(P<0.05),而意外拔管率显著高于PORT组(P<0.05)。PICC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PORT组。PORT组患者对导管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显著高于PICC组(P<0.05)。结论PORT置管1次置管成功率要低于PICC置管,但PORT置管能有效延长老年危重症患者的导管置留时间、降低意外拔管率和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导管的舒适度和满意度。PORT置管可望成为老年危重症患者的长期静脉输液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危重症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1次置管成功率 导管置留率 意外拔管率 并发症
下载PDF
增加双腔气囊导尿管插入长度对男性导尿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进芬 《齐鲁护理杂志》 2015年第8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增加双腔气囊尿管插入长度对男性导尿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8例麻醉手术中男性导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双腔气囊尿管置入后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双腔气囊尿管插入长度后固定。比较... 目的:探讨增加双腔气囊尿管插入长度对男性导尿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8例麻醉手术中男性导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双腔气囊尿管置入后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双腔气囊尿管插入长度后固定。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置管深度,导尿效果及导尿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情况。结果:对照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88.2%,观察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插管深度为(20.61±0.41)cm,观察组为(30.60±0.57)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导尿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首次排尿时收缩压、舒张压为、心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加双腔气囊导尿管插入长度可有效提升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提高导尿效果,改善患者首次排尿时血压及心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气囊导尿管 插入长度 男性 一次性插管成功率
下载PDF
两种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法成功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涛 何媛媛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1506-1507,共2页
目的:分析足背动脉穿刺时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法的最优选择。方法:研究样本收录为100例行直接检测足背动脉压患者,依据足背动脉穿刺法差异,分为接受直接足背动脉穿刺法的50例直接穿刺组与接受透壁足背动脉穿刺法的50例透壁穿刺组,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足背动脉穿刺时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法的最优选择。方法:研究样本收录为100例行直接检测足背动脉压患者,依据足背动脉穿刺法差异,分为接受直接足背动脉穿刺法的50例直接穿刺组与接受透壁足背动脉穿刺法的50例透壁穿刺组,对比分析穿刺成功率、VAS与医护质量评分。结果:透壁穿刺组一次性穿刺成功48例,成功率96.00%,直接穿刺组一次性穿刺成功38例,成功率76.00%,数据对比有效期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壁穿刺组VAS评分、医护质量评分较之直接穿刺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经过本次研究分析得知,足背动脉穿刺方法优先选择直接穿刺法,将透壁穿刺法用作直接穿刺法失败后的补偿措施,进一步提升临床医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法 成功率
下载PDF
床旁超声引导下营养支持对重症肺炎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炜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7期22-24,共3页
目的系统探究床旁超声引导下营养支持对重症肺炎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作用,以期为重症肺炎患者的营养支持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38例需长期行鼻饲营养支持的重症肺炎患者,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盲插... 目的系统探究床旁超声引导下营养支持对重症肺炎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作用,以期为重症肺炎患者的营养支持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38例需长期行鼻饲营养支持的重症肺炎患者,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盲插的方式置入鼻肠管,治疗组借助床旁超声引导的方式置入鼻肠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胃肠食物潴留量、血清前白蛋白以及血清铁蛋白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置管时间(40.0±4.2)min短于对照组的(47.4±8.8)min,一次置管成功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78.9%,不良反应发生率5.3%低于对照组的31.6%,胃肠食物潴留量(27.2±13.8)ml少于对照组的(73.2±31.8)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血清铁蛋白水平分别为(0.26±0.05)、(2.44±0.46)g/L,高于对照组的(0.12±0.02)、(1.92±0.12)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引导下营养支持能有效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对重症肺炎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引导 重症肺炎 胃肠功能改善 一次置管成功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吞咽石蜡油置胃管法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秋燕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16期176-178,183,共4页
目的探讨吞咽石蜡油置胃管法的临床有效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11月进行治疗的患者9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经鼻置胃管,观察组采用吞咽石蜡油置胃管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效果以及置... 目的探讨吞咽石蜡油置胃管法的临床有效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11月进行治疗的患者9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经鼻置胃管,观察组采用吞咽石蜡油置胃管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效果以及置管后不良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成功置管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过程中恶心、置管过程中呕吐的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咽喉不适症状、声带沙哑症状、食道出血症状及鼻腔出血症状的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吞咽石蜡油置胃管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并减少了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石蜡油置胃管法 常规经鼻置胃管 置管成功率 不良症状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