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se Control Study of Impulsivity,Aggression,Pesticide Exposure and Suicide Attempts Using Pesticides among Farmers 被引量:2
1
作者 LYU Chun Ping PEI Jian Ru +5 位作者 BESELER L. Cheryl LI Yu Ling LI Jian Hui REN Ming STALLONES Lorann REN Shu Ping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42-246,共5页
A case-control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associations between 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OP)exposure,aggression,impulsivity,and attempted suicide.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impulsivity a... A case-control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associations between 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OP)exposure,aggression,impulsivity,and attempted suicide.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impulsivity and aggression were measured by the Barratt Impulsivity Scale(BIS)and the Aggression Inventory(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e Control Study of impulsivity Aggression Pesticide Exposure and suicide attempts Using Pesticides among Farmers OP
下载PDF
冲动性与非冲动性自杀未遂的比较 被引量:42
2
作者 李献云 费立鹏 +7 位作者 王玉萍 杨荣山 张迟 及惠郁 卞清涛 许永臣 马振武 何凤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 自杀未遂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缺乏针对性的、有效的干预措施。本研究通过比较冲动性与非冲动性自杀未遂的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奠定基础。方法 对4所市县级综合医院的306例病情较重的自杀未遂病人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调... 目的 自杀未遂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缺乏针对性的、有效的干预措施。本研究通过比较冲动性与非冲动性自杀未遂的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奠定基础。方法 对4所市县级综合医院的306例病情较重的自杀未遂病人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按其自杀前考虑自杀时间的长短人为地分为冲动性(≤2小时,164例)和非冲动性(>2小时,142例)两组,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在许多方面有显著差异。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后,发现在自杀未遂者中,自杀前2周抑郁程度越轻、自杀意图强度越低,有急性(≤1月)负性生活事件、自杀前1个月生命质量越高、居住在乡村、越年轻越易发生冲动性自杀行为;而性别和其他因素与冲动性自杀行为的发生无关。结论 冲动性与非冲动性自杀未遂的特征明显不同,对这两种不同的自杀未遂人群是否应采取不同的预防及干预措施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动性 非冲动性 自杀未遂 比较
下载PDF
冲动性和攻击性对大学生自杀未遂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艾明 陈建梅 +8 位作者 王敏建 甘窈 沈岩 李大奇 高新学 黎雪梅 李献云 费立鹏 况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50-655,共6页
目的了解冲动性及攻击性对大学生自杀未遂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自杀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大学版-Ⅳ)》对重庆市随机抽取的11所大学的12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比较有无自杀未遂大学生中文版Barratt冲动行为量表与Buss和Perry攻击问... 目的了解冲动性及攻击性对大学生自杀未遂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自杀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大学版-Ⅳ)》对重庆市随机抽取的11所大学的12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比较有无自杀未遂大学生中文版Barratt冲动行为量表与Buss和Perry攻击问卷的评估结果,分析冲动性及攻击性人格对大学生发生自杀行为的影响。结果收集有效问卷9808份,大学生自杀未遂的报告率为1.7%(169/9808)。自杀未遂组的冲动行为量表中的非计划性、行动冲动性和认知冲动性及总分均高于无自杀未遂组(P<0.001)。自杀未遂组Buss和Perry攻击问卷的总分及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指向自我的攻击等各因子分均高于无自杀未遂组(P<0.0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自杀未遂最密切有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排列为:攻击性总分高(OR=20.81,95%CI:12.36~35.03,P<0.01),行动冲动性分高(OR=4.32,95%CI:2.33~8.01,P<0.01),冲动性总分高(OR=3.37,95%CI:1.65~8.42,P<0.01),非计划性分值高(OR=3.12,95%CI:1.75~5.56,P<0.01),自杀意念强(OR=2.54,95%CI:1.75~3.70,P<0.01),已发生过性行为(3.12,95%CI:1.75~5.56,P<0.01),女性(OR=2.15,95%CI:1.48~3.14,P<0.01),指向自我的攻击分值高(OR=1.89,95%CI:1.24~2.88,P<0.01)。结论有自杀未遂的大学生更多体现出冲动性及攻击性人格,对大学生冲动性自杀行为应采取不一样的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杀未遂 冲动性 攻击性
下载PDF
冲动性人格与自杀未遂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崔树伟 何凤生 +1 位作者 费立鹏 李芳建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23-724,共2页
目的 探讨冲动性人格因素与自杀行为之间的关系 ,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 81例自杀未遂者和按 1∶1匹配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自杀未遂组冲动性量表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 ,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冲动性人格因素与自杀行为之间的关系 ,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 81例自杀未遂者和按 1∶1匹配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自杀未遂组冲动性量表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 ,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冲动性与自杀未遂呈正相关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冲动性人格特征是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冲动性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自杀未遂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法鑫 孙月吉 +4 位作者 刘启贵 姜潮 路英智 司东梅 商斌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2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 探讨自杀未遂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10 1例自杀未遂者 ,采用自制的自杀未遂调查表 ,自杀意图量表 ,汉密顿抑郁量表等进行测查 ,并做出精神病学诊断。以 10 1名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领悟社会支持的研究。结果 自杀诱因主要为人际... 目的 探讨自杀未遂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10 1例自杀未遂者 ,采用自制的自杀未遂调查表 ,自杀意图量表 ,汉密顿抑郁量表等进行测查 ,并做出精神病学诊断。以 10 1名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领悟社会支持的研究。结果 自杀诱因主要为人际冲突 (72 .3% ) ,自杀手段主要是过量服药 (48.5 % )和服有机磷农药 (31.7% )。 4 2 .8%的自杀未遂者有既往自杀未遂史 ,重复自杀者冲动性较高 (P <0 .0 1) ,冲动性高和低年龄者自杀意图较低 (P <0 .0 1)。自杀未遂者领悟到的社会支持较少 (P <0 .0 1) ,77.2 %的自杀未遂者患精神障碍且以抑郁障碍最多。结论 对自杀未遂者要积极的进行心理干预和精神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自杀意图 冲动性 领悟社会支持 精神障碍
下载PDF
冲动性人格特征与农村地区自杀未遂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庞宇 童永胜 +4 位作者 袁雪凤 王雪莲 殷怡 李铃铃 伍梦洁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5-530,535,共7页
目的探讨冲动性人格特征与自杀未遂的关联。方法从我国4个农业县的自杀行为医院登记系统获取自杀未遂案例,从其中3个县分层随机抽样获取健康对照者。分别访谈案例对象本人、家属和亲友,收集案例对象的人口学资料、精神健康情况、冲动人... 目的探讨冲动性人格特征与自杀未遂的关联。方法从我国4个农业县的自杀行为医院登记系统获取自杀未遂案例,从其中3个县分层随机抽样获取健康对照者。分别访谈案例对象本人、家属和亲友,收集案例对象的人口学资料、精神健康情况、冲动人格特征和攻击行为等信息。结果共有118例自杀未遂案例(未遂组)和1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被纳入研究。未遂组[(40.3±13.0)岁]较对照组[(49.7±13.9)岁]年轻(P <0.001),女性比例更高(66.1% vs 46.4%,P=0.002)。单因素分析未遂组的冲动性量表总分和攻击行为总分的高分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依据知情人报告的信息,冲动性量表总分高(OR=59.56,95% CI:10.80~328.40)或该量表的认知冲动分量表高分(OR=10.49,95% CI:2.20~49.98)和行为冲动分量表高分(OR=5.63,95% CI:1.41~22.59)是升高自杀未遂的风险;依据本人提供信息,认知冲动分量表高分(OR=3.55,95% CI:1.09~11.54)和自我攻击分量表得分中等(OR=4.14,95% CI:1.33~12.88)是升高自杀未遂的风险。结论冲动人格特征是自杀未遂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采取生命价值观教育和其他综合措施减少"冲动"自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人格 冲动性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口服农药自杀未遂者自杀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芳健 陈薇 +1 位作者 范雪云 秦复康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4年第5期354-355,363,共3页
目的 口服农药自杀未遂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口服农药中毒自杀未遂者的调查,分析了自杀未遂者所服农药的种类、来源及自杀行为特点、原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奠定了基础。方法 对某市中心人民医院1999年收治的... 目的 口服农药自杀未遂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口服农药中毒自杀未遂者的调查,分析了自杀未遂者所服农药的种类、来源及自杀行为特点、原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奠定了基础。方法 对某市中心人民医院1999年收治的120例自杀未遂病人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58.3%自杀未遂病例使用家里已有的农药自杀,78.4%病例属于冲动性自杀行为,60.O%和65.5%的病例当时确实想死并认为自己的自杀行为是认真的。结论 我国农村农药有待加强管理,冲动性行为是农村自杀未遂行为的特点之一,对这部分人群进行心理干预是农村精神卫生服务迫切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农药中毒 冲动性 调查
下载PDF
自杀未遂者及其一级亲属冲动特质与认知功能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琳娜 黄缤慧 +1 位作者 褚成静 于振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90-1095,共6页
背景自杀是一种自主的、以死亡为目的的复杂行为障碍。近年来认知功能被逐渐作为评估与识别自杀风险的关键靶点,介于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内表型为探究自杀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冲动特质和特定的认知功能与自杀未遂密切相关,但是... 背景自杀是一种自主的、以死亡为目的的复杂行为障碍。近年来认知功能被逐渐作为评估与识别自杀风险的关键靶点,介于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内表型为探究自杀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冲动特质和特定的认知功能与自杀未遂密切相关,但是否可作为内表型有待进一步验证。目的探讨自杀未遂者及其一级亲属冲动特质及认知功能的特点,为自杀行为的内表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2017年因自杀就诊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科或开滦精神卫生中心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自杀未遂者47例为自杀未遂组,同期选取自杀未遂组一级亲属47例为亲属组,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开滦精神卫生中心健康体检者55例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采用中文版Barratt冲动量表第二版(BIS-Ⅱ)评估其冲动特质,韦氏记忆测验中的逻辑记忆测验评估其即时记忆与延迟记忆(记忆功能),记录研究对象Stroop实验错误数、完成各项任务所需时间(注意抑制功能)。结果亲属组注意力冲动、运动冲动维度得分和中文版BIS-Ⅱ总分高于对照组,即时记忆、延迟记忆得分和错误数低于对照组,黑色念字、矛盾念字、字义干扰唱色、无关词唱色、纯色唱色、矛盾唱色所需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自杀未遂组注意力冲动、运动冲动、无计划冲动维度得分和中文版BIS-Ⅱ总分及错误数高于对照组,即时记忆、延迟记忆得分低于对照组,黑色念字、矛盾念字、字义干扰唱色、无关词唱色、纯色唱色、矛盾唱色所需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自杀未遂组运动冲动维度得分、中文版BIS-Ⅱ总分与即时记忆、延迟记忆得分呈负相关,与纯色唱色、矛盾唱色所需时间呈正相关(P<0.05);自杀未遂组无计划冲动维度得分与即时记忆、延迟记忆得分呈负相关,与矛盾念字、矛盾唱色所需时间呈正相关(P<0.0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即时记忆、延时记忆得分和纯色唱色、矛盾唱色所需时间均与中文版BIS-Ⅱ总分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冲动维度、无计划冲动维度、即时记忆和矛盾唱色所需时间为自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自杀未遂者及其一级亲属具有高冲动特质,且存在记忆功能和注意抑制功能受损;冲动水平与记忆功能和注意抑制功能有关;冲动特质、即时记忆、注意抑制功能可作为自杀未遂者的候选内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冲动控制障碍 冲动行为 认知 记忆 注意抑制 内表型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与冲动性、社会人口学因素关联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艳华 曹美月 +2 位作者 赵涛 石贺敏 贾海玲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1年第11期783-787,共5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未遂与冲动性、社会人口学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设计为横断面研究,调查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91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记录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特征...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未遂与冲动性、社会人口学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设计为横断面研究,调查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91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记录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特征。通过自杀风险评估量表中“自杀未遂史”确定患者是否有过自杀未遂,通过冲动行为风险评估表评估患者是否有冲动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的自杀未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终生自杀未遂检出率为12.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冲动性(OR=2.226,P=0.001)、多次住院(0R=1.103,P=0.012)、吸烟(OR=1.603,P=0.039)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自杀未遂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冲动性(0R=2.197,P<0.001)与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具有相关性,社会人口学因素中女性(OR=2.459,P=0.001)、吸烟(OR=2.630,P=0.001)、多次住院(OR=1.091,P=0.030)与自杀未遂有关(P<0.05)。结论冲动性、女性、多次住院、吸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自杀未遂 冲动 吸烟
原文传递
佛山市男男性行为者自杀与冲动性和攻击性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黎静 刘珺 +5 位作者 李艳 梁自勉 朱志伟 江洪波 陈晓滨 杨翌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10-1114,共5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佛山市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自杀情况,探讨其与冲动性和攻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在佛山市招募≥18岁的MSM,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信息、自杀、冲动性和攻击性情况。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 目的了解广东省佛山市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自杀情况,探讨其与冲动性和攻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在佛山市招募≥18岁的MSM,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信息、自杀、冲动性和攻击性情况。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与冲动性和攻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249名MSM估计总体自杀意念率和自杀未遂率分别为30.5%和8.0%。自杀意念组和自杀未遂组的冲动性总分、行动冲动性得分、攻击性总分、自我攻击性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0.05);自杀未遂组的攻击性总分、愤怒和敌对得分显著高于自杀意念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冲动性总分[调整比值比(aOR)=2.2,95%可信区间(CI):1.1~4.7]、高自我攻击性(aOR=4.7,95% CI:1.9~11.6)的MSM更容易产生自杀意念;高行动冲动性(aOR=4.6,95% CI:1.2~17.9)的MSM发生自杀未遂的可能性更大;自杀未遂者与自杀意念者的冲动性和攻击性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佛山市MSM自杀风险较高,与冲动性和攻击性人格特征有关,需结合人格因素对该人群进行自杀风险评估和心理危机预防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自杀意念 自杀未遂 冲动性 攻击性
原文传递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行为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邱小英 瞿铭 +1 位作者 张琳娜 褚成静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94-700,共7页
目的探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基因SKA2、AVPR1B、CRHR2基因位点的多态性与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行为的关联性及基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自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因自杀就诊的抑郁症患者61例(病例组),同期选取与病例组年龄... 目的探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基因SKA2、AVPR1B、CRHR2基因位点的多态性与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行为的关联性及基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自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因自杀就诊的抑郁症患者61例(病例组),同期选取与病例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匹配人员57例(对照组)。使用Snapshot分型技术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基因型检验,采用Barratt冲动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Ⅱ)、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分别评估个体的冲动特质及其过去1年的精神压力。使用SPSS 22.0软件,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进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自杀未遂组BIS-Ⅱ总分和LES总分[分别为(65.05±11.14)分,(34.16±27.23)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3.30±9.07)分,(11.67±12.6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SKA2和CRHR2基因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VPR1B基因rs28373064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63,4.279,均P<0.05),经Bonferroni校正后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MDR中最优交互模型为AVPR1B基因rs28373064位点与冲动特质、生活事件构建的三阶模型,检验样本准确度最高0.789,模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多个遗传模式中,AVPR1B基因rs28373064位点与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行为存在关联[显性模式:A/G-G/G(OR=0.38,95%CI=0.16~0.88,P=0.021);超显性模式:A/G(OR=0.36,95%CI=0.15~0.87,P=0.019);累加模式:A/A、A/G及G/G(OR=0.44,95%CI=0.20~0.96,P=0.034)]。结论AVPR1B基因rs28373064多态性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未遂行为相关,该位点AA基因型携带者在生活事件及冲动特质的影响下更容易发生自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未遂 基因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冲动特质 生活事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