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杀未遂者出院后再次出现自杀行为的6年随访 被引量:25
1
作者 徐东 张学立 +7 位作者 李献云 王绍礼 杨甫德 梁红 赵丽婷 李可进 曹孔敬 许永臣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10-412,共3页
目的了解自杀未遂者再自杀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15例住院自杀未遂者出院后18个月、3年、5年、6年进行4次随访。结果 115例自杀未遂者中6年内21例再次出现自杀行为(18.3%),其中自杀死亡5例(4.3%)。21例再次自杀者平均年龄(44.2±... 目的了解自杀未遂者再自杀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15例住院自杀未遂者出院后18个月、3年、5年、6年进行4次随访。结果 115例自杀未遂者中6年内21例再次出现自杀行为(18.3%),其中自杀死亡5例(4.3%)。21例再次自杀者平均年龄(44.2±14.3)岁,13例有精神障碍(61.9%),8例既往(入院前)有自杀未遂史(38.1%),与94例无再次自杀行为者比较,两组在年龄(t=3.42)、精神疾病(2=11.20)、既往自杀未遂史(2=24.18)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仅既往自杀未遂史(P<0.01,OR=10.21,β=2.32)进入回归方程。115例自杀未遂人群总的随访时间为723.55人年,以此推算6年内该组自杀未遂者群体年人均自杀死亡率为0.7%,年人均自杀未遂率为2.2%,年人均自杀行为率为2.9%。结论部分自杀未遂者会再次出现自杀行为,而既往有自杀未遂史和有精神障碍的自杀未遂者更易再次发生自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再次自杀 随访研究
下载PDF
自杀未遂者的综合评估及与六年内再次自杀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徐东 李献云 +6 位作者 安静 梁红 童永胜 王绍礼 杨甫德 张学立 曹孔敬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8-302,共5页
目的 综合分析自杀未遂者自杀风险及与6年内再次自杀的关系.方法 采用涉及自杀风险的评定量表或调查条目对人院抢救治疗的1 15例自杀未遂者进行调查后并随访6年.6年内再次出现自杀行为的21例与未出现自杀的94例患者比较,凡受试者工作特... 目的 综合分析自杀未遂者自杀风险及与6年内再次自杀的关系.方法 采用涉及自杀风险的评定量表或调查条目对人院抢救治疗的1 15例自杀未遂者进行调查后并随访6年.6年内再次出现自杀行为的21例与未出现自杀的94例患者比较,凡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评定量表或调查条目作为再次自杀风险评估项目.连续变量评估项目依其ROC最佳诊断临界值转换2分变量后,统计有、无再次自杀在项目上的OR值作为影响权重并作为单项得分.累计自杀未遂者各项评估项目得分作为综合评估结果,分析其与6年内再次自杀的关系.结果 (1)世界卫生组织量表评分、贝克抑郁问卷评分、自杀未遂史、自杀强度得分、精神疾病、无望感、健康自我评价、年龄及困扰1年以上疾病残疾9项检验变量ROC曲线下面积为0.642~0.7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列为再次自杀风险评估项目.(2)115例自杀未遂者在综合评估9个项目累计得分(32.2±31.0)分,最小得分为0分,最高93.2分.综合评估分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7.(3)综合累计评估的2个明显诊断临界值分别为30.5分和57.5分,以此临界值分3组,≤30.5分组59例中再次自杀者1例(1.7%);30.5~57.5分组24例中再次自杀者2例(8.3%);≥57.5分组32例中再次自杀者18例(56.4%),且有5例自杀死亡.3组间再次自杀分布显著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Х^2=39.45,P=0.000).结论 对自杀未遂者进行自杀风险综合评估其结果与自杀未遂者出院后6年内再次出现自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再次自杀 ROC曲线 综合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