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协同集聚、数字经济与产业链韧性提升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文龙 梁帆 魏曙光 《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3期45-53,共9页
随着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协同集聚和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提升产业链韧性的核心驱动力,基于2011—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对产业链韧性进行了测算,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产业协同集聚、数字经济对产业链韧... 随着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协同集聚和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提升产业链韧性的核心驱动力,基于2011—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对产业链韧性进行了测算,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产业协同集聚、数字经济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产业链韧性存在显著差异。产业协同集聚与数字经济均显著促进了产业链韧性提升。但是二者对产业链韧性提升的空间溢出作用存在差异。其次,数字经济在产业协同集聚促进产业链韧性提升的过程中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但这种正向调节作用在中西部地区不显著。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扩大产业协同集聚空间范围、加强数字经济建设、强化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提升产业链韧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数字经济 产业链韧性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从“冲突”到“共轭”——城市群生态与农业空间协同管控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翟端强 卓健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83,共8页
【目的】明确城市群生态空间与农业空间协同管控的逻辑关系与方法,实现城市群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对城镇空间的弹性约束作用。【方法】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在完成长三角城市群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城镇建设适... 【目的】明确城市群生态空间与农业空间协同管控的逻辑关系与方法,实现城市群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对城镇空间的弹性约束作用。【方法】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在完成长三角城市群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运用ArcGIS空间叠加分析方法,获取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冲突特征。【结果】将3类评价分级成果空间叠加,一共得到27种空间组合方式,整理出3种优势区与3种冲突区:生态空间优势区、农业空间优势区、城镇空间优势区、低冲突区、中冲突区、高冲突区,并细化出4级管控分区及管控实施路径。【结论】提出城市群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协同管控思路和“平行共轭、融合共轭”的分区管控路径,满足城市群空间管控的整体性、系统性、差异性和动态性的管控要求,以精细化的管控与治理思维使国土空间规划更好地融入国家新型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空间冲突 生态空间 农业空间 共轭效应 协同管控 长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枢纽经济能否促进全国技术统一大市场建设
3
作者 郑浦阳 杨鑫垚 牛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2-32,共11页
枢纽经济具有独特的区域市场整合优势,对于全国技术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21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检验枢纽经济赋能全国技术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具体效应。研究发现:①枢纽经济能够正向推动全国技术统一大市场建... 枢纽经济具有独特的区域市场整合优势,对于全国技术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21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检验枢纽经济赋能全国技术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具体效应。研究发现:①枢纽经济能够正向推动全国技术统一大市场建设,该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枢纽经济在中部、西部、东部、东北地区对全国技术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赋能作用呈现逐级递减趋势,即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③进一步检验结果显示,枢纽经济主要通过提升创新活跃度、促进产业协同集聚、缓解空间资源错配间接驱动全国技术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加快建设全国技术统一大市场,提出强化枢纽经济的赋能引领作用、完善资源要素与产业布局、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高地的建议,为放大枢纽经济服务功能、构建高标准全国技术统一大市场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经济 创新活跃度 产业协同集聚 空间资源错配 全国技术统一大市场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的产业协同集聚、技术创新与绿色经济效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中介效应分析
4
作者 孙绪芹 陆雪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5,共14页
结合空间计量模型与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基于2009—2022年我国省级数据,考察新质生产力赋能的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相对于传统中介效应分析,考虑空间效应的中介效应分析可以修正由于忽略... 结合空间计量模型与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基于2009—2022年我国省级数据,考察新质生产力赋能的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相对于传统中介效应分析,考虑空间效应的中介效应分析可以修正由于忽略空间相关关系而导致的偏误,并可以通过空间效应分解更准确地识别出变量间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1)中国省际间的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交互效应和跨期交互效应。(2)产业协同集聚短期内对本地区及其他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长期内可能存在过度集聚而产生“拥塞效应”。(3)产业协同集聚在短期内对其他地区的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即产业协同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可能存在“拥塞效应”和“路径依赖效应”。(4)传统中介效应分析和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中介效应分析具有明显差异,传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下技术创新不具有“中介效应”,而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中介效应分析显示,技术创新在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产业协同集聚 技术创新 绿色经济效率 空间计量 中介效应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机理与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基于DEA模型的测算与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周伟 董浩然 安树伟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3-85,共13页
基于DEA方法和空间自相关模型,测算并分析2007—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度及空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度均值呈缓慢下降趋势;(2)京津冀各地区间协同发展度变异系数变动幅度较小,但协同发展度差距总体表现为... 基于DEA方法和空间自相关模型,测算并分析2007—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度及空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度均值呈缓慢下降趋势;(2)京津冀各地区间协同发展度变异系数变动幅度较小,但协同发展度差距总体表现为平稳上升态势;(3)从协同发展度空间分布看,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度呈现北高南低、由内向外依次递减的特征。并进一步从时空两个维度,对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度进行空间分异与自相关分析评估,横向比对各城市协同发展度状况,纵向探究协同发展度空间演化规律与特征,剖析各城市协同度发展变化成因,旨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区域内部协同,提升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协同发展度,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发展,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协同发展度 空间分异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研究——来自京津冀城市群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8
6
作者 高素英 王迪 马晓辉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3-83,共11页
绿色发展是推进京津冀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文章基于2006—2019年京津冀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正、负外部效应双重... 绿色发展是推进京津冀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文章基于2006—2019年京津冀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正、负外部效应双重作用下,产业协同集聚对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倒U”型影响,同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影响效应存在产业异质性,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更强的作用效果以及更高的拐点值,且产业协同集聚能够通过绿色技术效率及绿色技术进步“双引擎”作用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可为如何依托产业协同集聚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效应 京津冀城市群
下载PDF
产业协同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晓阳 李美雅 +1 位作者 李晓雪 严静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113,共16页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产业协同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是否存在空间效应以及如何测度亟待研究。本文选取2001-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和绿色...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产业协同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是否存在空间效应以及如何测度亟待研究。本文选取2001-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和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分析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分解效应。研究发现:(1)绿色经济效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演变态势且存在时空分异特性。(2)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直接效应,其中,生产性服务制造业与重度污染制造业协同集聚更晚达到“U”型拐点,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所需时间更长。(3)空间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比西部地区更先到达拐点,有助于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时间异质性分析发现,与2010-2019年相比,2001-2010年期间本地绿色经济效率提升显著抑制了周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集聚 绿色经济 空间效应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会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吗?——基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视角 被引量:4
8
作者 孙景兵 顾振洋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68,共10页
“双碳”目标下,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为切入点,基于2006—2019年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考察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倒逼效应。研究发现:(1)在进行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 “双碳”目标下,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为切入点,基于2006—2019年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考察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倒逼效应。研究发现:(1)在进行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促进本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转型,对邻近地区具有显著的“示范带动”效应,其中深圳、北京、上海3个试点的高级化转型效应明显,而湖北则合理化转型效应较强;(2)通过对其机制检验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可以放大碳排放权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其影响最大,同时可以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这条路径来实现产业高级化转型;(3)进一步研究发现,为更好发挥政策的效果,政府的行政干预能够有效弥补碳市场机制薄弱等问题,倒逼产业结构高级化转型。因此,为推进“双碳”目标,应不断完善碳交易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改变能源结构,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 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协同集聚 能源效率 空间效应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影响: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
9
作者 张广海 苏喆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6-48,共13页
利用京津冀城市群2006—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其协同发展指数,借助空间分析软件刻画该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深入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对该地区旅游经济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发现: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指数空... 利用京津冀城市群2006—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其协同发展指数,借助空间分析软件刻画该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深入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对该地区旅游经济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发现: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指数空间分布呈现出由京津两地高发展值区域向周边城市递减的“双核心”总体格局;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对该区域旅游经济影响效应显著;从效应分解看,协同发展对旅游经济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尤其是基础设施指标作用突出,而创新、经济、基础设施、环境等指标对旅游经济表现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创新发展指标影响较弱。京津冀城市群旅游发展既要立足本地,也要重视周边地区的溢出效应,加强政策引导,强化区域间各方面的互联互通、交流合作,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发展 旅游经济 空间杜宾模型 京津冀城市群
下载PDF
中国沿海城市群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小龙 狄乾斌 吴洪宇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60-2074,共15页
在梳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内涵基础上,构建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Topsis模型测度城市群2010—2019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指数,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及回归模型,探讨城市群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时空演变规律、协同发展水... 在梳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内涵基础上,构建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Topsis模型测度城市群2010—2019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指数,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及回归模型,探讨城市群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时空演变规律、协同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19年,三大城市群减污降碳增效呈稳定增长趋势,具有不同空间分布格局;2)京津冀城市群空间关联特征由随机性分布向规律化分布转变;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合作机制有待加强;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逐渐增强,三大城市群城市局部空间集聚不明显;3)2010—2019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系统有序度呈明显增长趋势;复合系统协同度整体较低,增长速度为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空间上呈现出不同的演化与关联特征,城市群内部不协调;4)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是三大城市群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减污降碳 协同增效 协同发展理论 空间自相关 面板数据回归 城市群
下载PDF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和产业协同集聚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晓静 郝建花 +1 位作者 蔡音飞 孙亚楠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1-694,共14页
针对黄河流域沿岸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和产业协同集聚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2000—2019年黄河流域41个地区级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杜宾模型,解析城镇化和产业协同集聚对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 针对黄河流域沿岸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和产业协同集聚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2000—2019年黄河流域41个地区级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杜宾模型,解析城镇化和产业协同集聚对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门槛回归模型,讨论资源型城市产业协同集聚的门槛特征,并构建拥挤效应矩阵表,得到如下结果。1)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之间的土地利用效率在空间上呈现以同高集聚或同低集聚为主的地理相关分布格局,且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抑制效应占总抑制效应的70%,表现出抑制作用;产业协同集聚的空间溢出增长效应占总增长效应的70%,空间溢出抑制效应占总抑制效应的20%,表现出快速促进和逐渐抑制的作用。2) 2014年后,部分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的集聚效应向门槛聚集的程度加快,其中洛阳、石嘴山、朔州、乌海和金昌表现优秀,集聚效应最佳;包头和鄂尔多斯形成城市间协同关系。3)资源型城市产业集聚总体上表现出集聚不足或拥挤的特征,未来发展中应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发挥相邻城市间的协同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土地利用效率 城镇化 产业协同集聚 空间杜宾模型 门槛效应
下载PDF
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溢出视角 被引量:7
12
作者 常哲仁 郑梦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3-67,共15页
本文基于2006—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时空双重固定空间杜宾模型系统地考察了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和绿色创新效率均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产业协同集聚不仅显著地提升了本地区城... 本文基于2006—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时空双重固定空间杜宾模型系统地考察了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和绿色创新效率均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产业协同集聚不仅显著地提升了本地区城市绿色创新效率,还对邻近地区产生空间溢出效应。但空间溢出效应具有地理衰减特征,在312.2千米以内为空间溢出区域,687.2千米为空间溢出的地理阈值。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影响存在时间异质性、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在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前,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无影响;在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后,产业协同集聚不仅提升了本地区绿色创新效率,而且也产生了空间溢出效应;东部地区存在虹吸效应,中部地区存在涓滴效应,西部地区既不存在虹吸效应也不存在涓滴效应;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均能辐射邻近地区,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并不能直接影响本地区绿色创新效率,但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可以显著提升本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本文为进一步优化中国产业区域布局、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供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绿色创新效率 空间杜宾模型 地理衰减边界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和工业空间协同集聚对中国工业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鹏博 葛力铭 杨晨 《环境经济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1-28,共28页
有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工业空间协同集聚是实现区域协调治理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构造了考虑上下游投入产出关联的空间协同集聚指数,并使用城市碳排放数据以及改进山脉指数和地理中心度两个工具变量,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 有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工业空间协同集聚是实现区域协调治理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构造了考虑上下游投入产出关联的空间协同集聚指数,并使用城市碳排放数据以及改进山脉指数和地理中心度两个工具变量,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空间协同集聚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和工业空间协同集聚与工业碳排放呈现倒“U”型关系,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使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此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空间协同集聚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实现了降低要素错配、提升技术创新和推动工业升级从而降低工业碳排放的作用,并且空间协同集聚也是现有碳减排政策发挥效用的关键路径;基于适宜性空间协同集聚视角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推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的模式能够释放出空间协同集聚的减排潜力;同时,扩大对外开放和推动市场化改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是未来通过产业空间协同集聚实现工业碳减排的重要抓手。本文丰富了产业空间协同集聚与碳排放的相关文献,为在新发展格局下通过协调生产性服务业和工业发展实现“3060”目标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协同集聚 工业碳减排 投入产出关联 适宜性空间协同集聚
下载PDF
中国三大城市群功能分工与人口集聚的空间效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刚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6-50,共5页
文章利用2010—2020年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城市群6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城市群功能分工与人口集聚空间效应的差异性与协同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均不存在明显的功能... 文章利用2010—2020年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城市群6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城市群功能分工与人口集聚空间效应的差异性与协同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均不存在明显的功能分工与人口集聚的正向空间交叉效应,未达到一体化发展水平;三大城市群的功能分工与人口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而言,长三角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水平高于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发展 空间效应 空间联立方程模型 人口集聚 功能分工
下载PDF
我国人工智能芯片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秀敏 陈梓烁 陈雅琪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42-153,共12页
为探究我国人工智能(AI)芯片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的发展状况,为我国AI芯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根据2000—2022年AI芯片产业的发明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和空间分析方法对AI芯片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A... 为探究我国人工智能(AI)芯片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的发展状况,为我国AI芯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根据2000—2022年AI芯片产业的发明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和空间分析方法对AI芯片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AI芯片产业表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分散的创新主体使得网络难以发挥集聚效应,创新主体间的合作难度逐渐增大;(2)我国已实现全产业链专利布局,但专利布局集中在下游领域,导致产业发展面临低端锁定的困境;(3)协同创新网络呈现出范围更广、规模更大、联系更紧密的特点,金字塔结构的产业集散体系不断完善,但空间分布并不均衡,西部地区仍属于创新盲区。由此提出,(1)发挥大企业的引领作用,促进与中小企业的协调配合;(2)加强政产学研交流,实现人才培育;(3)制定产业链地图,形成良好的企业生态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芯片产业 产业链 协同创新 创新网络 空间集聚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环境污染协同治理效果综合评估及应用研究
16
作者 罗雁南 孙涛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11期28-33,共6页
文章选择协同治理驱动力、协同治理压力、协同治理协同度以及协同治理结果等四类共22个评估指标构建了评估指标体系,在对评估指标进行技术处理的基础上,构建了绝对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相对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和空间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长... 文章选择协同治理驱动力、协同治理压力、协同治理协同度以及协同治理结果等四类共22个评估指标构建了评估指标体系,在对评估指标进行技术处理的基础上,构建了绝对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相对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和空间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长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治理效果进行了应用研究,并进一对评估结果进行了深入讨论,验证了评估模型的有效性。文章旨在指导长三角城市群的环境污染协同治理的同时,为地方政府制定相应的环境污染协同治理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 环境污染 效果评估 长三角城市群 生态位适宜度模型
下载PDF
产业聚集对协同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6
17
作者 刘军 王佳玮 程中华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98,共10页
本文采用2001-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聚集对多主体之间协同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协同创新效率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较高,中西部地区较低。产业聚集显著促进地区协同... 本文采用2001-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聚集对多主体之间协同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协同创新效率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较高,中西部地区较低。产业聚集显著促进地区协同创新效率的提高,而且协同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邻近地区协同创新效率的提高可以显著地提高本地区的协同创新效率。提高研发强度对地区协同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聚集 协同创新 创新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产业生态化协同集聚的绿色经济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晟婷 周晓唯 武增海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82,共11页
协同集聚作为现阶段产业发展的主要组织方式,对区域经济和生态均存在多方面影响。环保产业与一般制造业共聚是产业协同集聚的一种细分模式,通过对比其与一般协同集聚在动因、效应和关联方式等方面异同,依据其显著的生态闭环功能和环境... 协同集聚作为现阶段产业发展的主要组织方式,对区域经济和生态均存在多方面影响。环保产业与一般制造业共聚是产业协同集聚的一种细分模式,通过对比其与一般协同集聚在动因、效应和关联方式等方面异同,依据其显著的生态闭环功能和环境正外部性特征,将其命名为生态化协同集聚,并基于2013—2019年短面板数据,采用杜宾模型(SDM)考察生态化协同集聚的绿色经济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生态化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总体呈现U型特征,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沿海地区生态化协同集聚程度较高,对绿色经济效率已形成有效促进作用,而内陆地区生态化协同集聚水平较低,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表现为抑制作用;环境规制对生态化协同集聚的绿色经济效应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可为生态化协同集聚促进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协同集聚 协同集聚 绿色经济效率 杜宾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高寿华 刘程军 陈国亮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2-128,共7页
研究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指数,利用长江经济带地级市数据,分析了其空间格局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高度区域表现出以长江经济带下游为核心逐渐向长江中游过渡,且中游隆起的空... 研究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指数,利用长江经济带地级市数据,分析了其空间格局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高度区域表现出以长江经济带下游为核心逐渐向长江中游过渡,且中游隆起的空间特征;整体表现出"东北高,中部隆起,西南低"的空间趋势;协同集聚发展呈现了持续的空间集聚态势,且集聚的强度呈现出波动上升"W"的变化趋势。协同集聚存在显著的高值聚集热点区和低值聚集冷点区,协同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政府行为、城镇化、市场驱动、创新能力、互联网技术与基础设施均对协同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政府行为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但是互联网技术和基础设施的作用强度还比较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协同集聚 空间格局 驱动机制
下载PDF
一体化国家战略下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胡艳 潘婷 张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9-106,239,共9页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研究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2007-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数据,通过构建协同创新空间联系引力模型和协同创新空间关联模型,分析城市群协同创新发...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研究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2007-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数据,通过构建协同创新空间联系引力模型和协同创新空间关联模型,分析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而利用空间滞后模型探讨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的协同创新空间联系不断增强,但协同创新的空间联系强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2)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的空间集聚现象凸显,基本形成以上海、苏州、南京和杭州高协同创新能力为端点的创新集聚区;(3)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有着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通过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反过来促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因此,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应注重加强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的空间联系,打造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它们的协同创新溢出效应;健全长三角协同创新体系以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长三角城市群 协同创新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