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rban effects and summer thunderstorms in a tropical cyclone affected situation over Guangzhou city 被引量:8
1
作者 MENG WeiGuang1,3,YAN JingHua1 & HU HaiBo2 1 Institute of Tropical and Marine Meteorology,Chinese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CMA),Guangzhou 510080,China 2 Institute of Urban Meteorology,CMA,Beijing 100089,China 3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evere Weather,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12期1867-1876,共10页
With data mainly from Guangzhou mesonet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s(AWS),Guangzhou Doppler Radar and satellite TBB data,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UHI) over Guang-zhou City were analyzed in ... With data mainly from Guangzhou mesonet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s(AWS),Guangzhou Doppler Radar and satellite TBB data,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UHI) over Guang-zhou City were analyzed in a tropical cyclone affected situation for early August 2005.In particular,two thunderstorms occurring during this period respectively at the night of 4 August and in the afternoon of 7 August were investigat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thunderstorms and the UHI.Results showed that two thunderstorm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UHI effects.UHI induced local air convergence and initiated the thunderstorm convections.Both cases showed a general agreement in time and space for the locations of maximum UHI,convergence,convection,and pre-cipitation.Convection was found to be more favorable to developing in time periods and locations with stronger intensity of UHI.Analysis also showed that,due to the urban effects,both thunderstorms got strengthened when moving over Guangzhou City,with maximum radar echoes observed right over the urban area and precipitation located within the city.All these features reveal that two thunderstorms were urban-induced st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mmer thunderstorms URBAN heat ISLANDS (UHI) URBAN effects tropical cyclone
原文传递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与江苏夏季雷暴日数年代际变化的联系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圣劼 孙燕 韩桂荣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5-1026,共12页
利用1961年1月至2012年12月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Index,PDOI)、NCEP/NCAR再分析环流数据集和江苏13个市级观测站点的夏季雷暴日数观测资料,分析了PDO与江苏夏季雷暴日数年代际变化的联系及其可能原因。结... 利用1961年1月至2012年12月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Index,PDOI)、NCEP/NCAR再分析环流数据集和江苏13个市级观测站点的夏季雷暴日数观测资料,分析了PDO与江苏夏季雷暴日数年代际变化的联系及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春季PDOI与江苏夏季雷暴日数均具有明显的年代际波动,两者年代际变化的趋势几乎相反: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和2006年以来,均对应PDO的冷位相和江苏夏季雷暴的多发时期,而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PDO处于暖位相期,江苏夏季雷暴频数明显偏少。PDO冷期,欧亚大陆和西太平洋地区夏季海平面气压和500 h Pa位势高度呈现大范围的负距平环流异常,近地面亚洲热低压显著增强,对流层中层极涡易于偏向亚洲区,青藏高原北部亚洲中部大槽加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东,印缅槽偏强。在此环流形势下,夏季江淮流域上空低层有较强的异常西南水汽输送,江苏上空低层偏湿、中层偏干,上干下湿的垂直分布有利于对流不稳定的产生。同时,PDO冷期,江苏上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明显的上升运动,并具有较强的低层垂直风切变,为夏季雷暴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PDO暖期,则情况相反。PDO作为一种比较稳定的年代际尺度的气候变率强信号,其对应的环流异常为雷暴现象这类中小尺度天气现象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背景和气象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夏季雷暴日数 年代际变化 反位相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区雷暴活动特征及东亚夏季风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江林 余晔 刘川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75-1583,共9页
利用1951-2012年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区(下称研究区)54个站点雷暴日数观测资料,分季节统计了研究区雷暴发生日数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东亚季风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夏季雷暴日数最多,春季次之,秋季较少,冬季几乎无雷暴发生... 利用1951-2012年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区(下称研究区)54个站点雷暴日数观测资料,分季节统计了研究区雷暴发生日数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东亚季风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夏季雷暴日数最多,春季次之,秋季较少,冬季几乎无雷暴发生。青藏高原东部的甘南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最多,其次为祁连山东部的永登和乌鞘岭地区,靠近黄土高原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数相对较少,研究区雷暴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夏季(6-8月)雷暴日数多年对应强夏季风年,雷暴日数少年对应弱夏季风年。东亚夏季风强年,研究区水汽通量明显偏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位置偏东,新疆东侧和内蒙古西北侧500 hPa高度场偏低,蒙古热低压处于发展阶段,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产生;东亚夏季风弱年,情况则相反。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雷暴日数与东亚夏季风都存在准30年的振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雷暴日数 东亚夏季风
下载PDF
1961—2013年中国雷暴气候特征及东亚夏季风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学良 余田野 +1 位作者 汪姿荷 张科杰 《暴雨灾害》 2016年第5期471-481,共11页
利用1961―2013年我国722个气象台站雷暴日资料,统计分析了我国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同时探讨了东亚夏季风对我国年雷暴日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雷暴区可分为北方中雷区、南方多雷区、高原多雷区和西北少雷区四个区域... 利用1961―2013年我国722个气象台站雷暴日资料,统计分析了我国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同时探讨了东亚夏季风对我国年雷暴日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雷暴区可分为北方中雷区、南方多雷区、高原多雷区和西北少雷区四个区域;夏季雷暴日数最多,冬季最少,春、秋季居中,春季比秋季多,冬春季雷暴主要发生在南方区,夏秋季主要发生在高原区。我国年平均雷暴日数在波动中总体呈减少趋势,有97.9%以上的台站年平均雷暴日数呈减少趋势,整体上南方区比北方区减少幅度要大。全国及各区年平均雷暴日数变化主要存在10~13 a和18 a左右的长周期振荡,同时在不同年代存在4~8 a短周期振荡。从2013年以来,我国及各区年平均雷暴日数处于相对较多时期。夏季风强度指数与全国4—9月平均雷暴日数存在较好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8 9,达0.001极显著水平;强夏季风年4—9月雷暴日数比弱夏季风年平均多25%以上。东亚夏季风减弱与我国年雷暴日数减少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气候 气候变化 时空分布 小波分析 夏季风
下载PDF
杭州地区夏季午后雷暴大风环境条件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樊李苗 俞小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21-1632,共12页
选取杭州地区2013—2018年6—8月28次午后雷暴大风个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夏季午后雷暴大风依照发生频率多少主要影响路径依次为西北向偏东移(28%)、西南向东北移(25%)、东南向偏北移(22%)、杭州局地生成(19%);杭州西北、西南山区... 选取杭州地区2013—2018年6—8月28次午后雷暴大风个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夏季午后雷暴大风依照发生频率多少主要影响路径依次为西北向偏东移(28%)、西南向东北移(25%)、东南向偏北移(22%)、杭州局地生成(19%);杭州西北、西南山区和东北部平原是雷暴触发和增强关键区。夏季午后雷暴大风天气概念模型按照副热带高压与周边系统相互作用分为:高空冷平流强迫型、低层暖平流强迫型和准正压型,其中准正压型杭州地区更多的是与边界层辐合线和东风带系统影响这一类。抬升触发机制多为近地层中尺度辐合线,这与弱冷空气侵入、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有关。其T-ln p图特征包括:对流有效位能(CAPE)中等偏强,中层为干空气层结,中低层有较浅薄湿层,低层环境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接近干绝热,湿层下温湿廓线呈倒“V”型。CAPE、下沉有效位能(DCAPE)均在1000 J·kg^-1以上,DCAPE平均值更大。中层(700~400 hPa)平均温度露点差均值为13.7℃,最大温度露点差均值为21.5℃,可以很好地表征中层干层特征。夏季午后雷暴大风天气一般发生在弱的垂直风切变条件下,大风指数命中率可达79%,但是要注意其虚警次数也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雷暴大风触发抬升 环境条件 指数
下载PDF
西宁地区雷暴天气分析及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仙婵 保广裕 《青海农林科技》 2011年第4期4-7,共4页
本文利用1981-2008年夏季(5-10月)西宁地区4个气象站的雷暴天气资料,分析了西宁地区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造成雷暴天气的环流形势与影响系统。为提高西宁地区雷电预报准确率,从天气学、统计学和能量天气学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出... 本文利用1981-2008年夏季(5-10月)西宁地区4个气象站的雷暴天气资料,分析了西宁地区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造成雷暴天气的环流形势与影响系统。为提高西宁地区雷电预报准确率,从天气学、统计学和能量天气学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一套简单实用的预报指标和预报方法,建立了西宁地区雷暴天气动态分析和预报服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雷暴 时空分布特征 影响系统 预报方法 西宁地区
下载PDF
中国古典戏剧与现代戏剧的舞美呈现——以《窦娥冤》《雷雨》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婷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134-136,共3页
中国古典戏剧与现代戏剧是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类型,在两个不同源头的戏剧种类中,艺术家在舞美艺术上呈现了各具特色的舞美表达。以古典戏剧《窦娥冤》与现代戏剧《雷雨》为例,从审美角度对比二者舞美形式,透视出中国古典戏剧与现代戏剧... 中国古典戏剧与现代戏剧是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类型,在两个不同源头的戏剧种类中,艺术家在舞美艺术上呈现了各具特色的舞美表达。以古典戏剧《窦娥冤》与现代戏剧《雷雨》为例,从审美角度对比二者舞美形式,透视出中国古典戏剧与现代戏剧在舞台美术上存在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戏剧 现代戏剧 舞美 《雷雨》 《窦娥冤》
下载PDF
陇东两类夏季雷暴的活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曹彦超 韩晶 +1 位作者 路亚奇 杨智强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1年第5期64-70,共7页
利用ECMWF-ERA5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甘肃陇东2009—2018年夏季雷暴活动特征及环境条件。结果表明:陇东年均雷暴日数为18.8~23.6 d,夏季雷暴占68.5%~74.7%。夏季雷暴主要分为偏北气流型和低槽影响型,其中偏北气流型以分散性... 利用ECMWF-ERA5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甘肃陇东2009—2018年夏季雷暴活动特征及环境条件。结果表明:陇东年均雷暴日数为18.8~23.6 d,夏季雷暴占68.5%~74.7%。夏季雷暴主要分为偏北气流型和低槽影响型,其中偏北气流型以分散性干雷暴为主,较大的垂直温差、高空冷平流强度和近地面高温对雷暴发生具有显著影响;低槽影响型多伴有明显降水过程,显著影响因素为较高的低空温度、湿度和较强的不稳定能量。低槽影响型和偏北气流型雷暴分别占总数的30.5%和60%,这两种类型的雷暴更容易出现在陇东北部地区。低槽影响型雷暴呈逐月增加趋势,最大值出现在8月;偏北气流型雷暴呈单峰分布,最大值出现在7月。各站雷暴日数年际变化趋势在6、7月一致性较高;月雷暴日数均有3~5 a的变化周期,其中7、8月同步性较好。雷暴日数的月、年变化与相应类型主导因素相关明显。植被覆盖、气候带以及地形差异也对雷暴空间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雷暴 偏北气流型 低槽影响型 变化特征 环境条件
下载PDF
鹤岗市夏季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延芬 白玉兰 高珊 《农技服务》 2010年第5期617-618,共2页
利用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观测资料、天气图、物理量场等,对鹤岗市夏季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水汽条件、不稳定度和动力触发机制,分析了该天气系统的演变情况、物理量场的配合的应用情况... 利用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观测资料、天气图、物理量场等,对鹤岗市夏季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水汽条件、不稳定度和动力触发机制,分析了该天气系统的演变情况、物理量场的配合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地面低压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水汽向暴雨区的输送和辐合、对流层较强的上升运动,为暴雨产生提供了动力和热力条件,暴雨主要由强对流天气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暴雨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