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emorial Hall of Dr.Sun Yat-sen's Former Residence in Cuiheng
1
《China Today》 1997年第3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The memorial hall of Dr.sun yat-sen’s Former Residence in Cuiheng
下载PDF
文化遗产地开展自然教育工作实践--以广州中山纪念堂为例
2
作者 黄霖霞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250-253,共4页
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在自然教育发展视角下,文化遗产地是重要的实践教学和文化传承的资源。实践教学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源。本文以广州中山纪念堂开展自然教育的工作实践为例,从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在自然教育发展视角下,文化遗产地是重要的实践教学和文化传承的资源。实践教学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源。本文以广州中山纪念堂开展自然教育的工作实践为例,从文化遗产地的实践教学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探讨文化遗产地在自然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自然教育开展方式,可能为拓宽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思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地 自然教育 广州中山纪念堂
下载PDF
古建筑周边古树名木的生长困境及保护措施初探——以广州中山纪念堂为例
3
作者 黄霖霞 黄颂谊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8期43-44,47,共3页
古建筑是先人留下的珍贵文化瑰宝,古树名木是有生命的文物,保护古树名木亦是保护文化遗产。部分古树名木为人工栽种,大多都种植在古建筑周边,与古建筑相依相伴,随着时间的生长,毗邻的古建筑就会成为古树名木生长的制约,影响其生长空间,... 古建筑是先人留下的珍贵文化瑰宝,古树名木是有生命的文物,保护古树名木亦是保护文化遗产。部分古树名木为人工栽种,大多都种植在古建筑周边,与古建筑相依相伴,随着时间的生长,毗邻的古建筑就会成为古树名木生长的制约,影响其生长空间,而树木的根系、落叶、病虫害等,也会成为影响文物保护的因素。该文就广州中山纪念堂内毗邻古建筑的古树名木的生长现状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当下古树名木与古建筑保育共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常用措施,旨在为特殊环境下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广州中山纪念堂 保护古树 共存
下载PDF
一个现代中国建筑的创建——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建筑与城市空间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彭长歆 《南方建筑》 2010年第6期52-59,共8页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继南京中山陵之后、由中国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另一座中山纪念建筑。其创建集中反映了建筑师在技术专业领域服务于政治理念传达和现代中国表述的双重使命。在政治人物和专业人士的共同操弄下,中山纪念堂围绕纪念与继承...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继南京中山陵之后、由中国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另一座中山纪念建筑。其创建集中反映了建筑师在技术专业领域服务于政治理念传达和现代中国表述的双重使命。在政治人物和专业人士的共同操弄下,中山纪念堂围绕纪念与继承这一核心命题展开有形实体和无形空间的塑造,并赋予建筑与城市空间以新的内涵。本文尝试考察中山纪念堂酝酿、设计的全过程,探寻其建筑精神与城市空间意义。这一研究有助于了解现代中国建筑在探索初期,政治象征与建筑形式乃至城市空间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 广州中山纪念堂 吕彦直 城市规划 城市空间
下载PDF
从国父纪念馆管窥战后台湾建筑的整合共生
5
作者 许勇铁 李桂文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3-27,共5页
基于建筑思潮发展的复杂背景,战后台湾建筑呈现出民族主义与现代主义间复杂且不易整合的矛盾。通过诠释王大闳先生在国父纪念馆设计中展现的国际样式与民族形式、东方韵味与西潮风情、现代性与纪念性的整合共生手法,探究战后台湾建筑演... 基于建筑思潮发展的复杂背景,战后台湾建筑呈现出民族主义与现代主义间复杂且不易整合的矛盾。通过诠释王大闳先生在国父纪念馆设计中展现的国际样式与民族形式、东方韵味与西潮风情、现代性与纪念性的整合共生手法,探究战后台湾建筑演进过程中民族性与现代化的整合共生机理,并探寻其对中国大陆建筑传统与现代整合共生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台湾建筑 整合共生 国父纪念馆
下载PDF
中山纪念堂:一座中国固有式建筑的重读与解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丹枫 程建军 《南方建筑》 2016年第5期102-109,共8页
文章选取广州中山纪念堂作为中国固有式建筑的研究代表,根据收集到的建筑图纸和相关文献资料对建筑作品进行解析。通过对纪念堂平面原型和立面构图的探究与重读,试图揭示学成归国的吕彦直在建筑思想、观念和方法上有着怎样的渊源,又如... 文章选取广州中山纪念堂作为中国固有式建筑的研究代表,根据收集到的建筑图纸和相关文献资料对建筑作品进行解析。通过对纪念堂平面原型和立面构图的探究与重读,试图揭示学成归国的吕彦直在建筑思想、观念和方法上有着怎样的渊源,又如何将建筑设计与民族复兴的使命相结合?同时,对比了从1927年到1930年总平面图纸的变化,衍生出建筑群到建筑体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固有式 中山纪念堂 吕彦直 平面原型 立面构图
下载PDF
吕彦直的家学渊源与他的建筑思想 被引量:3
7
作者 卢洁峰 《建筑创作》 2009年第5期166-169,共4页
吕彦直(1894~1929)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他应征设计和建造的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开创了将先进的西方建筑技术和传统的中国建筑形式结合为一体的先河,使之成为地标性的建筑物、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里程碑。本文试图绕到这个&... 吕彦直(1894~1929)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他应征设计和建造的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开创了将先进的西方建筑技术和传统的中国建筑形式结合为一体的先河,使之成为地标性的建筑物、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里程碑。本文试图绕到这个"里程碑"的背后,从吕彦直的家学渊源入手,寻找理解其建筑思想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彦直 建筑思想 家学渊源 南京中山陵 广州中山纪念堂
下载PDF
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与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联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卢洁峰 《建筑创作》 2012年第4期192-200,共9页
摘要:1923年7月投入使用的金陵女子大学新校区,拥有一个中国宫殿式的建筑群。此建筑群构思独特,器宇轩昂。1919年~1923年春,吕彦直参与了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的建筑设计和建筑监理等工作。以往,建筑史学界对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尚缺乏深... 摘要:1923年7月投入使用的金陵女子大学新校区,拥有一个中国宫殿式的建筑群。此建筑群构思独特,器宇轩昂。1919年~1923年春,吕彦直参与了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的建筑设计和建筑监理等工作。以往,建筑史学界对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独辟蹊径,通过研究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与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这两座中山纪念建筑之间的联系,追溯其对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杰出代表吕彦直建筑思想形成的启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女子大学 建筑群 中国宫殿式建筑 南京中山陵 广州中山纪念堂 亨利·K·墨菲 吕彦直
下载PDF
芝加哥学派对民国时期广州建筑的影响试论——以南方大厦与中山纪念堂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施黎玥 颜玮辰 《城市建筑》 2021年第1期102-105,共4页
芝加哥学派创新的建筑结构与外立面风格在19—20世纪建筑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论文通过对美国芝加哥学派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以及广州南方大厦、中山纪念堂建筑风格中的芝加哥学派特点的分析,尝试探究芝加哥学派在民国时期广州建筑... 芝加哥学派创新的建筑结构与外立面风格在19—20世纪建筑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论文通过对美国芝加哥学派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以及广州南方大厦、中山纪念堂建筑风格中的芝加哥学派特点的分析,尝试探究芝加哥学派在民国时期广州建筑的实践与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加哥学派 南方大厦 中山纪念堂 吕彦直 威廉·勒巴隆·詹尼
下载PDF
孙思邈纪念馆建筑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博 《城市建筑》 2021年第15期140-142,共3页
孙思邈在世界的东方用中国文化特有的传承模式奠定了为医者重生爱命的医德标准,我们敬称其为孙思邈誓言。孙思邈纪念馆建筑正是要用现代的建筑语言表达一种独属于中华民族根性精神的空间形态,由此颂扬药王孙思邈的医者精神。随着时代与... 孙思邈在世界的东方用中国文化特有的传承模式奠定了为医者重生爱命的医德标准,我们敬称其为孙思邈誓言。孙思邈纪念馆建筑正是要用现代的建筑语言表达一种独属于中华民族根性精神的空间形态,由此颂扬药王孙思邈的医者精神。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把药王孙思邈伟大精神传承下去,所以对孙思邈纪念馆建筑进行了设计。本文中重点阐述了对孙思邈纪念馆设计方案的探究,对主要使用功能的布局、交通组织流线、建筑形式、以及铜川地域文化特色的结合等重要问题进行说明,也体现了纪念馆建筑融合时代发展,反映当地文化,与周边环境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思邈纪念馆 建筑设计 建筑形式
下载PDF
广州中山纪念堂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洁峰 《建筑创作》 2008年第9期162-169,共8页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与南京中山陵齐名的中国地标性建筑物:她是吕彦直将西方先进的建筑技术和传统的中国建筑形式完美地结合为一体的又一杰作。诚然,由于吕彦直的早逝和纪念堂设计图纸.施工文件的散失,致使关于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理念,...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与南京中山陵齐名的中国地标性建筑物:她是吕彦直将西方先进的建筑技术和传统的中国建筑形式完美地结合为一体的又一杰作。诚然,由于吕彦直的早逝和纪念堂设计图纸.施工文件的散失,致使关于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理念,向无定论。本文作者深入发掘民国档案和历史报章,在2003年出版的《广州中山纪念堂钩沉》一书中,为广州中山纪念堂建立起了一整套建筑历史档案,进而对纪念堂的构造经过和设计理念等难题展开了研究和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彦直 广州中山纪念堂 中国宝塔 设计理念 木桩地基
下载PDF
动荡时代的城市中央公园营造——民国“昆明中央公园”图案竞赛及首奖考述
12
作者 杜建军 杨毅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4-139,共6页
通过爬梳史料及采集口述史的方式对民国抗战时期营建的“昆明中央公园”图案竞赛进行史考,考证“抗战胜利纪念堂”前身为“昆明中央公园及中山纪念堂”,其应属同时期的中山公园。图案竞赛吸引了多位民国著名建筑师参赛,最终采用李華建... 通过爬梳史料及采集口述史的方式对民国抗战时期营建的“昆明中央公园”图案竞赛进行史考,考证“抗战胜利纪念堂”前身为“昆明中央公园及中山纪念堂”,其应属同时期的中山公园。图案竞赛吸引了多位民国著名建筑师参赛,最终采用李華建筑师的方案并由陆根记营造厂进行营建。在复现该段历史的基础上,对李華建筑师首奖方案进行分析,总结了昆明中央公园的营建特征。本研究可为中山公园研究补充特殊案例,为进一步开展昆明近代园林及城市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昆明中央公园 中山纪念堂 抗战胜利纪念堂 图案竞赛 李華
下载PDF
民国时期广州纪念性建筑的地域性文化解读
13
作者 袁幸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9-63,共5页
通过对民国时期的两处纪念性建筑广州中山纪念堂和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历史沿革、建筑成就、地域性建筑文化内涵的分析,解读上世纪初建筑前辈们开拓、进取、探索的精神为我们留下的弥足珍贵的带有中华民族精神的近现代建筑文化遗... 通过对民国时期的两处纪念性建筑广州中山纪念堂和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历史沿革、建筑成就、地域性建筑文化内涵的分析,解读上世纪初建筑前辈们开拓、进取、探索的精神为我们留下的弥足珍贵的带有中华民族精神的近现代建筑文化遗产。这类建筑值得我们发掘,弘扬其文化价值。同时,应从中得到深刻的启迪,将其精神应用于新时代的地域性建筑创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纪念堂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地域性 全球化
下载PDF
保护古树名木,提高羊城文化历史品位——广州中山纪念堂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
14
作者 黄霖霞 《广东园林》 2007年第B09期123-125,共3页
古树名木是“活的文物”、“绿色古董”,古树名木的保护对生物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广州市的“创园”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年以来,广州市中山纪念堂管理处一直非常重视园内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古树名木是“活的文物”、“绿色古董”,古树名木的保护对生物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广州市的“创园”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年以来,广州市中山纪念堂管理处一直非常重视园内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不断改良和完善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对园区内的古树名木实行动态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名木 保护管理 广州中山纪念堂 广州
下载PDF
共生视野下的台北国父纪念馆设计诠释
15
作者 许勇铁 李桂文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53-56,共4页
通过战后台湾建筑表现出民族形式与现代主义的共生性,诠释王大闳在国父纪念馆设计中所展现的共生美感、共生秩序以及矛盾共生特性,以期提炼出对中国大陆建筑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共生共荣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 台湾建筑 国父纪念馆 共生美感 共生秩序 矛盾共生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