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fucianism in Du Fu's Poetry and Sun Dayu's Translation
1
作者 YAN Xiao-jia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8期966-972,共7页
The great Chinese poet Du Fu's poetry in the Dang Dynast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culture. Confucianism is the main theme of his poetry, which penetrates connotation of benevolence,... The great Chinese poet Du Fu's poetry in the Dang Dynast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culture. Confucianism is the main theme of his poetry, which penetrates connotation of benevolence, love of all life and self-cultivation. The famous poet Sun Dayu strived to highlight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the essence of Confucianism in Du Fu's poetry through translation. On the basis of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source text and careful choice of words, Sun Dayu mainly used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explana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target readers know the spirit of Confucianism. His translation activities showed solicitude for national destiny and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FUCIANISM Du Fu's poetry sun Dayu's translation
下载PDF
The Violence of Modern Language in Michael Palmer's Sun
2
作者 方丹娜 《海外英语》 2018年第4期133-134,共2页
This thesis focuses on one of Michael Palmer's most well-known poems Sun, published in 1988, to elaborate on how the poet integrates his meditation on the nature of language with his critique of modern poetry in t... This thesis focuses on one of Michael Palmer's most well-known poems Sun, published in 1988, to elaborate on how the poet integrates his meditation on the nature of language with his critique of modern poetry in the recent prevailing ideologies through presenting us an absurd language world in the poem, and have a glimpse on the poet's ambiguous relationship with"Language Poetry"in this po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hael Palmer sun LANGUAGE language poetry IDEOLOGY self-referential
下载PDF
壮族叙事诗《寻找太阳的母亲》的文化传承研究
3
作者 周芫 彭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期137-140,共4页
《寻找太阳的母亲》是广西壮族诗人韦其麟的代表作之一,该长篇叙事诗通过融入壮族文化元素、壮族民间生活和诗歌艺术手法,再现壮族民间故事《妈勒访天边》的民族精神、民族信仰和民族情感,充分体现出作品具有民族性、诗歌性和母体性的... 《寻找太阳的母亲》是广西壮族诗人韦其麟的代表作之一,该长篇叙事诗通过融入壮族文化元素、壮族民间生活和诗歌艺术手法,再现壮族民间故事《妈勒访天边》的民族精神、民族信仰和民族情感,充分体现出作品具有民族性、诗歌性和母体性的文化传承特点。该文从学校、媒介和社会层面发掘作品的文化传承途径,全面呈现其文化传承价值,即通过丰富的壮族文化课程内容,开展壮族特色文化活动,培养教师壮族文化素养,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叙事诗《寻找太阳的母亲》的文化传承功能,为推动广西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研究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叙事诗 韦其麟 《寻找太阳的母亲》 教育 文化 传承
下载PDF
孙枝蔚与清初扬州文人雅集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兵 杨泽琴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41,共6页
顺康之际的扬州,已逐渐从战争的创伤中复苏,人文荟萃,名家云集。流寓扬州的遗民诗人孙枝蔚堪称此时扬州诗坛的领袖式人物,以他及其交游圈为核心的扬州文人频频诗酒文会,酬唱赓续,盛称风雅。雅集参与者的思想政治倾向各异,故其唱酬的主... 顺康之际的扬州,已逐渐从战争的创伤中复苏,人文荟萃,名家云集。流寓扬州的遗民诗人孙枝蔚堪称此时扬州诗坛的领袖式人物,以他及其交游圈为核心的扬州文人频频诗酒文会,酬唱赓续,盛称风雅。雅集参与者的思想政治倾向各异,故其唱酬的主题与体现的心态亦不尽相同:或为遗民志士的悲思寄怀和精神慰藉,或为清朝官员的文酒之娱和情感认同,或为隐逸文人的淡泊自守和心灵皈依。对清初扬州文人雅集的考察,可明晰特定时空背景下江南文人独具的人文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扬州 孙枝蔚 文人雅集 文人心态
下载PDF
清诗作品丛考——以宋琬、孙枝蔚、郑燮、罗聘、黄遵宪诸家为中心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则杰 胡媚媚 《闽江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3-66,共4页
清代诗歌文献浩如烟海,具体作品更加不计其数。对这些作品进行考察将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现在专门就宋琬、孙枝蔚、郑燮、罗聘、黄遵宪等人的若干作品做一次集中的考辨,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关键词 清诗 宋琬 孙枝蔚 郑燮 罗聘 黄遵宪
下载PDF
留学经验与中国现代都市诗——以孙大雨为中心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丹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3-109,共7页
中国现代早期都市诗皆出自留学生在异域大都会的经验。《纽约城》、《自己的写照》以纽约的都市景象为题,前者短小,节奏明快,后者繁复,格律严整,既是孙大雨的名作,也是中国现代都市诗的名篇。与其前的西方现代主义都市诗及此后生成于中... 中国现代早期都市诗皆出自留学生在异域大都会的经验。《纽约城》、《自己的写照》以纽约的都市景象为题,前者短小,节奏明快,后者繁复,格律严整,既是孙大雨的名作,也是中国现代都市诗的名篇。与其前的西方现代主义都市诗及此后生成于中国的都市诗相比,留学生的都市诗属于前现代主义之作,这和他们处身异域都市却不属于那里的特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诗 孙大雨 纽约 异域性
下载PDF
孙枝蔚与汪懋麟交游考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泽琴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4,共4页
孙枝蔚与汪懋麟为清初扬州诗坛重要诗人,他们尽管政治取向不同,但在性情、意气、兴趣等方面又颇相侔而交谊甚笃。对二人交游情况的考述,可使诗人的诗文活动获得淋漓的生气感、饱满的艺术感、丰厚的历史感,凸显他们的个性和风神,亦可藉... 孙枝蔚与汪懋麟为清初扬州诗坛重要诗人,他们尽管政治取向不同,但在性情、意气、兴趣等方面又颇相侔而交谊甚笃。对二人交游情况的考述,可使诗人的诗文活动获得淋漓的生气感、饱满的艺术感、丰厚的历史感,凸显他们的个性和风神,亦可藉此蠹测当时之士风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枝蔚 汪懋麟 交游
下载PDF
孙星衍“学人之诗”成因探赜 被引量:2
8
作者 伏涛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69-72,共4页
由于受到乾嘉考据学风、所处学术环境的影响,加上自身兴趣爱好等原因,颇具诗歌天赋的孙星衍由诗歌创作转向考据之学。因为知识结构的影响、人生目标的转变以及考据思维的渗透,其诗歌内容、风格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已见"学人之诗"... 由于受到乾嘉考据学风、所处学术环境的影响,加上自身兴趣爱好等原因,颇具诗歌天赋的孙星衍由诗歌创作转向考据之学。因为知识结构的影响、人生目标的转变以及考据思维的渗透,其诗歌内容、风格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已见"学人之诗"之端倪。对此有所认识不仅有益于了解"学人之诗"的成因,而且有利于解读孙氏之诗,对促进常州诗派、常州学派等的研究亦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星衍 《芳茂山人诗录》 学人之诗 考据 学人
下载PDF
论中国新诗太阳意象的时代性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绪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4-88,共5页
在中国古诗词中,优美的月亮意象众多,而为数相对较少的太阳意象则多被弱化,其缘由在于多数中国人阴柔的个性、中国静态型的文化、中国社会结构 2 000年的超稳定。从“五四”始,阳刚的太阳意象取代月亮意象。在中西文化碰撞中,西方文化... 在中国古诗词中,优美的月亮意象众多,而为数相对较少的太阳意象则多被弱化,其缘由在于多数中国人阴柔的个性、中国静态型的文化、中国社会结构 2 000年的超稳定。从“五四”始,阳刚的太阳意象取代月亮意象。在中西文化碰撞中,西方文化取得优势,许多中国人被迫由静转向动,以西学向静的文化传统发起猛攻,郭沫若等人的太阳诗歌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对时代精神的把握。解放后,太阳意象泛滥一时,但因缺乏科学与民主的精神,这些诗作属于一种太阳崇拜。直至改革开放后,太阳意象才恢复了应有的内在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太阳意象 文化 时代精神
下载PDF
唐诗咏史说孙吴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承宗 《阅江学刊》 2014年第6期86-93,共8页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唐诗的兴盛与六朝诗歌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唐代诗人不仅从六朝诗歌中吸取营养,而且大量借用六朝历史典故来做比喻,大大丰富了唐诗的内涵。解读唐诗中关于孙吴之孙策、孙权、周瑜、鲁肃、甘宁、陆逊等人...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唐诗的兴盛与六朝诗歌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唐代诗人不仅从六朝诗歌中吸取营养,而且大量借用六朝历史典故来做比喻,大大丰富了唐诗的内涵。解读唐诗中关于孙吴之孙策、孙权、周瑜、鲁肃、甘宁、陆逊等人的典故,研究当时之历史,可以以诗证史,开展文史交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诗证史 孙吴 孙策 孙权 周瑜 鲁肃 甘宁 陆逊
下载PDF
遗民之恨——南宋遗民蔡正孙在宋元之际的诗学活动 被引量:1
11
作者 卞东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6-124,共9页
宋元易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游牧民族第一次在全中国范围内取得统治地位,中国文化史上也第一次出现大规模的遗民社群。文章通过域外汉籍资料,还原了南宋遗民蔡正孙在南宋灭亡后的诗学活动,展开了一幕南宋“小人物”的“大历史”。蔡... 宋元易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游牧民族第一次在全中国范围内取得统治地位,中国文化史上也第一次出现大规模的遗民社群。文章通过域外汉籍资料,还原了南宋遗民蔡正孙在南宋灭亡后的诗学活动,展开了一幕南宋“小人物”的“大历史”。蔡正孙是福建建安人,早年在杭州生活十余年,南宋灭亡后回到故乡。他在故乡与南方遗民声气相应,组织遗民诗社,编选了《诗林广记》《唐宋千家联珠诗格》《精刊补注东坡和陶诗话》三部诗学著作。他推崇陶渊明,入元后不用元朝年号,将自己置于宋人之中,坚持自己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正孙 遗民 宋元易代 诗社 诗学著作
下载PDF
词语的多副面孔或表意的焦虑——以孙文波诗集《新山水诗》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云晶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8-14,37,共8页
在古典汉诗到现代汉诗的转换过程中,词语与现实一一映射局面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词语的多义含混以及面对现实多重阐释的可能和无限敞开性。孙文波的诗集《新山水诗》是这种全新关系的有效例证:词语在摆脱与现实一一映射的关系之后,只是... 在古典汉诗到现代汉诗的转换过程中,词语与现实一一映射局面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词语的多义含混以及面对现实多重阐释的可能和无限敞开性。孙文波的诗集《新山水诗》是这种全新关系的有效例证:词语在摆脱与现实一一映射的关系之后,只是进入现实世界的一种可能或最小入口,并最终指向无限敞开的现实空间;词语对现实一一映射功能的丧失,导致词语失去绝对权威性和命名效力,一切言说只能在相对论的范畴中展开,并由此带来了词语多歧性和现实复杂性的双重含混;造成词语与现实纠缠复杂关系的根本原因,既在于现实本身的复杂性,又在于词语自身的柔韧性。词语的柔韧性在充满活力的同时,也缺少自律性,让诗人言说困难和表达无力。孙文波试图用"笨拙"的形式作为新的写作方向,但是形式运用本身又带来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 孙文波 《新山水诗》 表意的焦虑
下载PDF
日本汉诗的模仿与创新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有富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64-68,共5页
程千帆、孙望的《日本汉诗选评》选诗413首,大致反映了日本汉诗的写作状况。汉诗对某些日本诗人的影响,可谓融化在血液中,渗透到骨髓里。他们对汉诗,特别对唐诗熟悉的程度非常惊人,虽然在语言、体裁、内容、写作方法等方面模仿了汉诗,... 程千帆、孙望的《日本汉诗选评》选诗413首,大致反映了日本汉诗的写作状况。汉诗对某些日本诗人的影响,可谓融化在血液中,渗透到骨髓里。他们对汉诗,特别对唐诗熟悉的程度非常惊人,虽然在语言、体裁、内容、写作方法等方面模仿了汉诗,但能够炼意,随手拈来汉诗中的一些词语、典故,不断创新,内容上以歌颂中日交流与中日友谊为主旋律,兼有爱情、亲情、友情等题材,形式上则采用象征手法、寓哲理于形象等创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汉诗 程千帆 孙望
下载PDF
孙大雨“音组”理论浅说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代云 《河池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9-22,共4页
孙大雨批评了诗歌写作中自由诗和新月派的"等音计数主义",在英语诗歌格律的启发下,提出了"音组"学说。他从字音的"音长"出发,累"音长"而成"音节","音节"遵循"时长相... 孙大雨批评了诗歌写作中自由诗和新月派的"等音计数主义",在英语诗歌格律的启发下,提出了"音组"学说。他从字音的"音长"出发,累"音长"而成"音节","音节"遵循"时长相同或相似"的原则积成"音组",然后构建诗行和诗节。孙大雨认为,当诗行的意义、语法关系和"音组"相冲突的时候,应遵循"音组"优先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大雨 诗歌 音组 节奏 格律
下载PDF
论孙奇逢诗作及其对清初中州诗歌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治国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49-54,共6页
作为明清易代之际的理学大儒,孙奇逢的诗作不仅明确地体现出理学家之诗的鲜明特色,而且深刻地表现了鼎革之时知识分子阶层的心态变化。因此,其诗作对于研究理学家的诗歌和探讨明末清初知识分子心态都极具认知价值。孙奇逢与清初中州诗... 作为明清易代之际的理学大儒,孙奇逢的诗作不仅明确地体现出理学家之诗的鲜明特色,而且深刻地表现了鼎革之时知识分子阶层的心态变化。因此,其诗作对于研究理学家的诗歌和探讨明末清初知识分子心态都极具认知价值。孙奇逢与清初中州诗坛渊源颇深,许多中州诗人在其门下执贽受业,他对中州诗人的理学教化,对清初中州诗歌趋向于雅正深醇实际上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奇逢 清初 中州诗歌
下载PDF
女子太阳节与壮族创世史诗的传承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安宁 《文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4-17,34,共5页
西畴县的女子太阳节中演唱的《祭太阳古歌》,是壮族史诗的活态传承。口头诗学理论对于研究壮族史诗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祭太阳古歌》的内容涉及壮族的太阳神话内容,是壮族创世史诗的活态展现,它的形式有独特的程式特点。女子太... 西畴县的女子太阳节中演唱的《祭太阳古歌》,是壮族史诗的活态传承。口头诗学理论对于研究壮族史诗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祭太阳古歌》的内容涉及壮族的太阳神话内容,是壮族创世史诗的活态展现,它的形式有独特的程式特点。女子太阳节应承担起壮族史诗活态传承的更大责任,从而获得更大范围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太阳节 《祭太阳古歌》 口头诗学 活态传承
下载PDF
吴越烟霞染诗情——宦游吴越对孙逖山水诗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红敏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03-505,共3页
吴越地区气象万千,山重水复,有山水诗产生的客观地理环境。于开元初宦游吴越的诗人孙逖,也得“江山之助”,其风格清淡秀丽、情趣盎然的山水诗几乎全作于吴越,而且也对开元前期清淡山水诗风格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吴越山水 孙逖 山水诗
下载PDF
孙应时蜀中诗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超华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68-71,78,共5页
孙应时是南宋初期的入蜀文人,他因丘崇制蜀而受招入蜀担任幕僚,虽官卑职微,却仍热心政治,尤其是对"吴氏叛蜀"的预见,更体现出其高超的政治远见。然而,现存孙应时蜀中诗约76首,这些诗或为纪写蜀地山水景物之作,或为与友人唱和... 孙应时是南宋初期的入蜀文人,他因丘崇制蜀而受招入蜀担任幕僚,虽官卑职微,却仍热心政治,尤其是对"吴氏叛蜀"的预见,更体现出其高超的政治远见。然而,现存孙应时蜀中诗约76首,这些诗或为纪写蜀地山水景物之作,或为与友人唱和之作,或为送别之作,而绝少涉及政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应时 蜀中诗 唱和 送别
下载PDF
朱彝尊《漫感》诗三家注比义——兼论朱氏诗作之汇注与新释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宗友 《嘉兴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12,共8页
清初大家朱彝尊,以文学创作、学术贡献闻名于世,其诗作因此引起广泛注意,有志为之作注的学者较多;其中江浩然、杨谦、孙银槎三家的注本,最受学界推重。通过对朱氏《漫感》一诗三家注之比义,可知江《注》有开创之功,杨《注》最为全面,孙... 清初大家朱彝尊,以文学创作、学术贡献闻名于世,其诗作因此引起广泛注意,有志为之作注的学者较多;其中江浩然、杨谦、孙银槎三家的注本,最受学界推重。通过对朱氏《漫感》一诗三家注之比义,可知江《注》有开创之功,杨《注》最为全面,孙《注》也不可或缺。同时,三家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有待商榷与提高。其中得失与思考,为今后对朱氏诗作之汇注与新释,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彝尊 《漫感》 江浩然 杨谦 孙银槎
下载PDF
寻找“美人”神韵——诗歌与音乐关系的审美文化考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万堡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3-47,共5页
《诗》之后,汉魏乐府多为歌谣,乐府之后诗歌逐渐走向了格律化、案头化,至唐宋词随燕乐兴而兴,至南宋又随燕乐衰而衰,此后文人填词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我国古典诗词衰颓之后,至"五四"新诗又矫枉过正,割断历史,抛弃了汉语汉... 《诗》之后,汉魏乐府多为歌谣,乐府之后诗歌逐渐走向了格律化、案头化,至唐宋词随燕乐兴而兴,至南宋又随燕乐衰而衰,此后文人填词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我国古典诗词衰颓之后,至"五四"新诗又矫枉过正,割断历史,抛弃了汉语汉字所独有的审美特质,于是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所以有人说20世纪是个"无诗的时代"。到20世纪80年代后,当代歌词则紧紧抓住了诗歌的文学性、音乐性、民族性和大众性的审美特质,并善于从古典诗词中采得神韵,从民歌中集得灵气,真正是诗起八百年之衰,但其命运同词诞生时一样备受大众欢迎又倍受学界冷落,因而值此之际,很值得振臂一呼:"真诗在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 宋词 今词 流变论 雅俗论 诗乐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