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孙虎地区源岩成烃演化动态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林小云 田世澄 +2 位作者 于永生 王玉学 崔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4-78,共5页
在恢复埋藏史的基础上 ,通过建立成烃演化史模型 ,计算和编制了各时期有机质的成熟度图并分析其成烃演化史。结果表明 ,孙虎地区沙三段有机质从东营组沉积末期开始进入低成熟阶段 ,局部进入成熟阶段 ,目前成熟度仍较低 ;沙四段有机质从... 在恢复埋藏史的基础上 ,通过建立成烃演化史模型 ,计算和编制了各时期有机质的成熟度图并分析其成烃演化史。结果表明 ,孙虎地区沙三段有机质从东营组沉积末期开始进入低成熟阶段 ,局部进入成熟阶段 ,目前成熟度仍较低 ;沙四段有机质从沙一段沉积末期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至东营组沉积末期基本成熟 ,局部达高峰阶段 ;孔店组有机质从沙三段沉积末期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至东营组沉积末期全部成熟 ,部分达凝析气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虎地区 成烃演化 镜质体反射率 源岩 油气藏
下载PDF
孙虎地区埋藏史分析及与油气关系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于永生 田世澄 +1 位作者 林小云 张以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9-84,共6页
埋藏史研究是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 ,是研究油气的生、运、聚及成藏过程的关键。在区域背景分析的基础上 ,定量计算了孙虎地区各地层单元的剥蚀厚度 ;通过压实、剥蚀恢复动态地分析了源岩层的埋藏史 ;结合源岩生烃门限分析 ,分析了... 埋藏史研究是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 ,是研究油气的生、运、聚及成藏过程的关键。在区域背景分析的基础上 ,定量计算了孙虎地区各地层单元的剥蚀厚度 ;通过压实、剥蚀恢复动态地分析了源岩层的埋藏史 ;结合源岩生烃门限分析 ,分析了单井和平面上源岩的生、排烃期。认为孙虎地区存在 3种类型的埋藏史 ;由于二次沉降的幅度小 ,未能超过第一次沉降的幅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史 地层剥蚀厚度 油气运聚 孙虎地区 油气藏
下载PDF
孙虎地区烃源岩生排烃史模拟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小云 田世澄 +1 位作者 于永生 崔刚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2003年第4期74-79,共6页
生排烃史是研究成藏过程的关键环节,本文在恢复埋藏史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生排烃史模型,模拟并编制各时期的生排烃强度等值线图并分析其生排烃史。结果表明,孙虎地区存在持续沉降型、早期沉降型和二次沉降型三种生排烃类型。沙三段至东营... 生排烃史是研究成藏过程的关键环节,本文在恢复埋藏史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生排烃史模型,模拟并编制各时期的生排烃强度等值线图并分析其生排烃史。结果表明,孙虎地区存在持续沉降型、早期沉降型和二次沉降型三种生排烃类型。沙三段至东营组沉积末期只在北区和前磨头洼陷中心有少量的烃生成排出;孔二段在沙一段沉积末期生排烃范围有所扩大,东营组沉积末期几乎扩展到全区。本区生排烃总量较少,属贫油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排烃模拟 生排烃类型 生排烃强度
下载PDF
冀中孙虎地区含油气系统埋藏史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褚庆忠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6-312,共7页
孙虎地区是华北油田油气勘探的一块“硬骨头” ,长期勘探未获较大突破。本文运用近年来国内外石油地质界广泛流行的含油气系统理论[1~5] 对这一勘探薄弱地区的埋藏史进行了研究 ,在恢复剥蚀厚度及压实的基础上 ,做出了各埋藏史图 ,并... 孙虎地区是华北油田油气勘探的一块“硬骨头” ,长期勘探未获较大突破。本文运用近年来国内外石油地质界广泛流行的含油气系统理论[1~5] 对这一勘探薄弱地区的埋藏史进行了研究 ,在恢复剥蚀厚度及压实的基础上 ,做出了各埋藏史图 ,并划分了埋藏史类型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埋藏史与油气的关系。这对正确划分孙虎地区的含油气系统 ,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系统 埋藏史 油气勘探 油气藏
下载PDF
孙虎地区成藏动力学系统中成藏研究
5
作者 褚庆忠 李秋云 张树林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4,共4页
成藏动力学是以中国东部陆相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为基础 ,在含油气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石油地质学理论。它是以研究油气成藏过程为核心 ,以探讨油气聚集和分布规律为目的 ,从而指导油气勘探工作。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 成藏动力学是以中国东部陆相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为基础 ,在含油气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石油地质学理论。它是以研究油气成藏过程为核心 ,以探讨油气聚集和分布规律为目的 ,从而指导油气勘探工作。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划分出孙虎地区的 5个成藏动力学系统 ;根据该地区油气运移的特征总结出了 3种成藏模式 ,即垂向成藏模式、侧向成藏模式和复合成藏模式 ;探讨了成藏控制因素及成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虎地区 成藏动力学系统 油气运移 联络体系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冀中坳陷孙虎地区沉积和剥蚀作用及其对油气生成聚集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伍涛 武法东 林小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85-92,共8页
探讨了沉积和剥蚀作用对孙虎地区油气生成、聚集的影响 ,认为两者对于本区油气的生成、聚集和保存都不太有利。首先 ,在沉积演化中缺少深湖相沉积 ,只在孔店组和沙河街组发育干盐湖相和滨浅湖相沉积 ,使得本区的油源有机质丰度不高 ,类... 探讨了沉积和剥蚀作用对孙虎地区油气生成、聚集的影响 ,认为两者对于本区油气的生成、聚集和保存都不太有利。首先 ,在沉积演化中缺少深湖相沉积 ,只在孔店组和沙河街组发育干盐湖相和滨浅湖相沉积 ,使得本区的油源有机质丰度不高 ,类型较差。其次 ,在洼陷边缘发育的冲积体系由于距油源远 ,缺少连通通道而难以成为良好的储集岩。另外 ,本区地层在老、新第三纪之间遭受的强烈抬升剥蚀 (最大剥蚀厚度达 30 0 0m) ,对本区的油气生成和聚集更是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导致源岩层的温度、压力下降 ,油气生成、排出作用大大减弱 ;另一方面 ,使得已排出并聚集成藏的油气遭到破坏。强烈的构造活动导致了埋藏史的差异 ,本区可划分出 3种类型的埋藏史 ,即持续沉降型、早期沉降型和二次沉降型。持续沉降型埋藏区地层埋藏较浅 ,只有沙三段局部地层进入生、排烃门限 ,生烃潜力不大 ;早期沉降型埋藏区地层埋藏较深 ,孔店组和沙三段均具有生排烃能力 ,但早期排出的烃存在一个保存问题 ;二次沉降型埋藏区经历了两次大幅度的沉降 ,均达到了生排烃门限 ,具有二次生排烃过程 ,是目前圈闭条件下寻找油气的较理想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作用 剥蚀作用 油气聚集 油气生成 孙虎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