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是动病”“所生病”与十二经脉辑要 被引量:2
1
作者 戢杨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12期21-24,共4页
"是动病""所生病"雏形源自《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到《灵枢·经脉篇》内容、形式完整描述,《难经·二十二难》归纳成"是动病"和"所生病"两个专用名词,后世各医家之辞,... "是动病""所生病"雏形源自《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到《灵枢·经脉篇》内容、形式完整描述,《难经·二十二难》归纳成"是动病"和"所生病"两个专用名词,后世各医家之辞,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的发展,逐渐完善其诊断、治疗学意义与病候转归,还包括利用现代文献整理统计学思想系统考察的经脉归属和病候(群)关联;古代医家多从病位和病因解释和区分,结合语境及《内经》其他篇章理解,言简意赅,虽存争议,但总归于"变化-病"分析思路,包含气血先后、经络脏腑、内因外因及阴阳相对、穴动诊病、病症主治,借十二经脉条文中某类特殊情况发挥至整体,其中气血说、经络脏腑说、阴阳说等说服力欠佳;现代医家分析更丰富,通过临床观察、试验加以验证。研究方式多样,值得进一步完善,发扬及论证。古文献流传存在易遗漏、衍文、不同时代文字完善不足等,现今概念阐释与早期学术思想真实意义之间仍存在差异,缺乏验证的客观依据,需要进一步去伪存真、传承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动病 所生病 变化-病 气血先后 经络脏腑 内因外因 阴阳相对 穴动诊病 病症主治 阴阳十一脉灸经 足臂十一脉灸经 灵枢·经脉篇 难经
下载PDF
“是动病”“所生病”的内涵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昆 章闻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9-12,共4页
"是动病""所生病"源自《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到《灵枢·经脉》内容、形式完整描述,《难经·二十二难》归纳成"是动病"和"所生病"两个专用名词,后世各医家之辞,经历了... "是动病""所生病"源自《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到《灵枢·经脉》内容、形式完整描述,《难经·二十二难》归纳成"是动病"和"所生病"两个专用名词,后世各医家之辞,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完善其诊断、治疗学意义与病候转归。现代医家分析更丰富,通过临床观察、实验加以验证。研究方式多样,值得进一步论证、完善及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动病 所生病 临床
下载PDF
《灵枢·经脉》“是动病”“所生病”痛证特点辨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肖薇 刘步平 +2 位作者 陈晓虹 胡莹莹 梁启放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43-1744,1759,共3页
“是动病”与“所生病”理论完整化成型于《灵枢·经脉》,为十二经脉病候,后世对两者的含义解释颇多,但至今未有定论。痛证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病因病机复杂多样。本文整理归纳《灵枢·经脉》“是动病”“所生病”有关痛证记载... “是动病”与“所生病”理论完整化成型于《灵枢·经脉》,为十二经脉病候,后世对两者的含义解释颇多,但至今未有定论。痛证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病因病机复杂多样。本文整理归纳《灵枢·经脉》“是动病”“所生病”有关痛证记载,发现“是动病”痛证与“所生病”痛证相比,种类少、病位分布范围窄,涉及经脉少,同时阴经的痛证明显少于阳经。分析讨论两者差异,认为其主要与经脉气血的先后变化、经脉循行部位的阴阳差异、经脉属络脏腑的特异性质存在联系,在中医临床应用特别是痛证的辨证诊治过程中应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经脉》 是动病 所生病 痛证
下载PDF
六腑之“是主所生病”探源
4
作者 刘仝书 姬永宽 唐华伟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697-699,共3页
《灵枢·经脉》谈及"十二经脉"时,描述了五脏的"是主所生病",但没有相应描述六腑的"是主所生病"。通过研究《黄帝内经》原文,认为《灵枢·经脉》篇中六阴经"是主所生病"对应的是五脏... 《灵枢·经脉》谈及"十二经脉"时,描述了五脏的"是主所生病",但没有相应描述六腑的"是主所生病"。通过研究《黄帝内经》原文,认为《灵枢·经脉》篇中六阴经"是主所生病"对应的是五脏及心包,而六阳经的"是主所生病"之所以对应的不是六腑,是因为六阳经的五输穴并不是用来治疗所属六腑疾病的,而治疗六腑疾病的是六腑的"下合穴",这即是《黄帝内经》中"下合穴治腑病"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腑 “是主所生病” 下合穴 “下合穴治腑病” 《黄帝内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