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a Super High Yield Cultivar of Winter Wheat During Late Growth Period 被引量:12
1
作者 SUI Na LI Meng +2 位作者 MENG Qing-wei TIAN Ji-chun ZHAO Shi-jie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SCD 2010年第3期346-354,共9页
The mechanism of high yield of winter wheat in the field at late growth period was investigated by measuring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system Ⅱ (PSⅡ) and xanthophylls cycle, which could provide ph... The mechanism of high yield of winter wheat in the field at late growth period was investigated by measuring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system Ⅱ (PSⅡ) and xanthophylls cycle, which could provide physiological reference for breeding. Weimai 8 (W8), a super high yield cultivar, and Lumai 14 (L14), a control cultivar were object. The photosynthetic rate (Pn), parameters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were measured. The Pn, maximum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of PSII (Fv/Fm), quantum yield of PSII electron transport (ΦPSⅡ), efficiency of excitation energy capture by open PSII reaction centers (Fv'/Fm'), and 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 (qP) were higher in Weimai 8 compared to that in Lumai 14, a commercial high yield cultivar. Furthermore, Weirnai 8 showed a lower non- 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 and a lower de-epoxidized ratio of the xanthophyll cycle pigments than of Lumai 14 at late growth period. At mature stag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different leaves decreased both in Weimai 8 and Lumai 14. Chlorophyll content in flag, second and third leaf from the top of plant decreased more in Lumai 14 than in Weimai 8.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Weimai 8 had more antenna pigments to absorb light energy, and had higher photosynthetic capability and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of PSⅡ. The yield of Weimai 8 was also higher than that of Lumai 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 high yield wheat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 xanthophyll cycle SENESCENCE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单产9000 kg hm^(-2)以上超高产小麦品种产量结构与干物质积累特点 被引量:25
2
作者 汤永禄 李朝苏 +3 位作者 吴春 吴晓丽 黄钢 何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4-142,共9页
选择3个典型超高产品种和7个一般高产品种(对照)在4个环境(年份×地点)下考察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干物质积累、转运特点,以揭示四川盆地高温、高湿、弱光照生态条件下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形成特性,为超高产育种和生产提供依据... 选择3个典型超高产品种和7个一般高产品种(对照)在4个环境(年份×地点)下考察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干物质积累、转运特点,以揭示四川盆地高温、高湿、弱光照生态条件下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形成特性,为超高产育种和生产提供依据。超高产品种在4个环境下的平均产量达9338 kg hm 2,比对照品种高24.2%;其穗数(449×104hm–2)、穗粒数(42.3)、粒数(18 825 m–2)、千粒重(47.8 g)分别比对照高8.2%、10.7%、18.3%和0.6%。超高产品种在各个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干物质积累量都高于对照品种,尤其是生育前期,如在分蘖盛期和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高11.1%和18.2%;同时,其干物质转运量、转运效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也高于对照品种,成熟时非籽粒器官干物质所占比重较对照品种低1.2~3.5个百分点。小麦籽粒产量与各个生育阶段的群体干重和分蘖、拔节期的个体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超高产品种具有分蘖力强,前期生长旺盛、干物质积累多,后期分配到籽粒的干物质比例较高等特点,这是高产的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超高产小麦 产量结构 干物质积累和转运
下载PDF
河北吴桥小麦-玉米一年两作超高产探索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璞 卢布 +3 位作者 王树安 鲁来清 王润正 于国建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2-15,共4页
本文报道了吴桥超高产探索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本区小麦-玉米一年两作超高产研究仍有潜力可挖.水资源不足是本区的主要限制因素,小麦节水高产技术体系对作物持续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超高产研究 产量指标 节水栽培
下载PDF
超高产小麦新种质HS Z6-06-56性状表现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慧敏 袁绍华 +5 位作者 杨建忠 赵凤梧 丁再松 赵明 Pavol Hauptvogel Daniela Benedikova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71-73,共3页
通过对普通小麦(T.aestivum)、四倍体硬粒小麦(T.durum)种间杂交超高产新种质HS Z6-06-56性状表现分析表明:该种质与受体亲本石4185相比,挑旗期、抽穗期及成熟期分别提早1,1及2 d,株高、穗长、小穗数三性状等同于受体。在产量构成三因素... 通过对普通小麦(T.aestivum)、四倍体硬粒小麦(T.durum)种间杂交超高产新种质HS Z6-06-56性状表现分析表明:该种质与受体亲本石4185相比,挑旗期、抽穗期及成熟期分别提早1,1及2 d,株高、穗长、小穗数三性状等同于受体。在产量构成三因素中,株穗数、穗粒数等同于受体,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千粒重是构成该种质超高产的主要因素,本试验中单项指标超受体幅度达27.72%。利用种间杂种优势,是创造小麦超高产新种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问杂交 超高产 新种质 千粒重
下载PDF
麦-稻两熟超高产的土壤养分平衡与调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庄恒扬 沈新平 +4 位作者 赵德亮 陆建飞 刘世平 黄丽芬 滕俊磊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7-12,共6页
以兴化市钓鱼乡为例,研究了麦-稻两熟超高产的土壤有机质、养分的动态平衡以及调控途径。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超高产农田有机物归还量比高产条件下高14.22%~18.69%。超高产条件下氮、磷盈余量、钾亏缺量分别... 以兴化市钓鱼乡为例,研究了麦-稻两熟超高产的土壤有机质、养分的动态平衡以及调控途径。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超高产农田有机物归还量比高产条件下高14.22%~18.69%。超高产条件下氮、磷盈余量、钾亏缺量分别为380.0~432kg/hm2、19.15~32.78kg/hm2、99.1~174.0kg/hm2,与高产条件下比较氮、磷盈余量提高,而钾的亏缺量相近。提出了改善超高产农田土壤肥力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 -稻两熟 土壤肥力 秸秆还田 养分平衡
下载PDF
水盐胁迫对超高产小麦幼苗生长及根系导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付媛媛 司转运 +6 位作者 王兴鹏 高阳 李倩 丁小会 杨娜 赵书珍 万素梅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23,31,共9页
【目的】揭示水盐胁迫对超高产小麦幼苗生长及根系导水率的影响机制。【方法】以超高产小麦品种“烟农1212”为研究对象,设置水分胁迫、盐分胁迫和水盐胁迫3种胁迫处理(2%PEG6000、0.1%Na Cl和2%PEG6000+0.1%Na Cl)和对照(Hoagland营养... 【目的】揭示水盐胁迫对超高产小麦幼苗生长及根系导水率的影响机制。【方法】以超高产小麦品种“烟农1212”为研究对象,设置水分胁迫、盐分胁迫和水盐胁迫3种胁迫处理(2%PEG6000、0.1%Na Cl和2%PEG6000+0.1%Na Cl)和对照(Hoagland营养液,CK),测定不同处理下的小麦的生长指标、根系导水率及全氮、K^(+)和Na^(+)量,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水盐胁迫下导致小麦幼苗根系导水率降低的因素。【结果】(1)与CK相比,水分胁迫、盐分胁迫和水盐双重胁迫分别使冬小麦幼苗的株高和叶面积显著降低。(2)水分及盐分胁迫处理的根冠比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12%和14%,而在水盐双重胁迫条件下则显著降低了6%。(3)与CK相比,盐分胁迫和水盐双重胁迫显著增加了小麦叶片和根系的Na^(+)/K^(+)比,水分胁迫下的Na^(+)/K^(+)比虽然也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4)水分胁迫、盐分胁迫及水盐双重胁迫显著降低了叶片的全氮量。(5)与CK相比,水分、盐分及水盐双重胁迫使小麦幼苗根系总导水率显著降低了58%、51%和93%,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小麦幼苗的叶面积与根系导水率显著正相关(R^(2)=0.9619)。【结论】水盐胁迫条件下,叶面积可作为表征根系导水率的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盐胁迫 超高产小麦 K^(+)量 Na^(+)量 根系导水率
下载PDF
氮素施用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4
7
作者 康国章 王永华 +1 位作者 郭天财 朱云集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2-86,共5页
在施纯氮总量 2 70 .0 kg.hm- 2 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氮素运筹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当推迟追氮时期与加大追氮比例 ,可提高旗叶 Ru BPcase活性与 Pn速率 ;以拔节期追氮基追比 5∶ 5处理产量构成三因... 在施纯氮总量 2 70 .0 kg.hm- 2 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氮素运筹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当推迟追氮时期与加大追氮比例 ,可提高旗叶 Ru BPcase活性与 Pn速率 ;以拔节期追氮基追比 5∶ 5处理产量构成三因素较协调 ,产量最高 ;孕穗期追氮基追比 5∶ 5与 7∶ 3二处理因千粒重与穗粒数明显增加 ,返青期追氮基追比 3∶ 7处理因穗数较多 ,增产效果均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小麦 生育后期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超高产小麦吸氮特性与氮肥运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2
8
作者 张洪程 许轲 +2 位作者 戴其根 霍中洋 董明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935-940,共6页
以普通小麦半冬性品种徐州25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北方冬麦区的河南省武陟县(N35.1°)与南方冬麦区的江苏省扬州市(N32.4°)培育超高产群体。通过比较分析,初步揭示了两地超高产小麦群体的吸氮特性:(1)与一般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 以普通小麦半冬性品种徐州25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北方冬麦区的河南省武陟县(N35.1°)与南方冬麦区的江苏省扬州市(N32.4°)培育超高产群体。通过比较分析,初步揭示了两地超高产小麦群体的吸氮特性:(1)与一般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群体吸氮总量约增10%,其中主要增大了生育中、后期的吸氮强度,增加了中、后期吸氮量。(2)北方冬麦区(武陟)超高产群体总吸氮量与各主要生育期氮积累量均高于南方冬麦区(扬州)。不同生育阶段的净增吸氮量北方麦区冬前与抽穗后比南方麦区大幅度增加。相反,南方麦区因冬春温度相对较高,越冬期至拔节期的净增吸氮量多于北方麦区。据以上吸氮特性与典型超高产实践提出的合理施氮技术为:适当增加总施氮量,前氮后移,重施拔节孕穗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超高产 吸氮 施氮技术
下载PDF
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群体和个体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构特点 被引量:65
9
作者 孙亚辉 李瑞奇 +3 位作者 党红凯 张馨文 李慧玲 李雁鸣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共8页
为明确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群体和个体生育规律及产量结构特点,在河北平原大田限水条件下,对产量为9 000 kg/hm2超高产小麦的群体和个体的生长发育动态和产量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穗型小麦结合合理的栽培措施,在该地区更容易... 为明确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群体和个体生育规律及产量结构特点,在河北平原大田限水条件下,对产量为9 000 kg/hm2超高产小麦的群体和个体的生长发育动态和产量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穗型小麦结合合理的栽培措施,在该地区更容易获得超高产。9 000 kg/hm2小麦的产量构成为:每公顷800万穗左右,穗粒数30-34粒,千粒重40 g以上;主要群体指标为:最高LAI8左右,开花后下降较慢;有较高的生物产量(一般在20 000 kg/hm2左右)和经济系数(0.42以上)。对植株的个体性状包括次生根数、单株茎数、穗部性状等也进行了分析,并与产量为7 500 kg/hm2高产田进行了讨论比较。超高产田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高产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超高产 个体 群体 产量结构
下载PDF
黄淮麦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20
10
作者 于振文 田奇卓 +6 位作者 潘庆民 岳寿松 王东 段藏禄 段玲玲 王志军 牛运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7-585,共9页
根据黄淮麦区的生态特点 ,研究了冬小麦超高产 (hm2 产 90 0 0 kg籽粒 )栽培的理论与技术。结果指出 ,于土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麦田 ,在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上 ,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与植株生育后期早衰的矛盾 ,是高... 根据黄淮麦区的生态特点 ,研究了冬小麦超高产 (hm2 产 90 0 0 kg籽粒 )栽培的理论与技术。结果指出 ,于土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麦田 ,在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上 ,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与植株生育后期早衰的矛盾 ,是高产 (hm2 产 6 0 0 0~ 75 0 0 kg籽粒 )向超高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揭示了高产条件下小麦的衰老规律 ,划分衰老阶段 ,探索出延长缓衰期、缩短速衰期、保持较长的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 ,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同步提高的小麦由高产达到超高产的途径。研究出包括建立具有超高产潜力的两种类型品种的合理的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 ,氮肥后移 ,根据超高产麦田需肥特点施用氮、磷、钾、硫元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麦区 冬小麦 超高产栽培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行距对超高产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9
11
作者 吴玉娥 薛香 +2 位作者 郜庆炉 段爱旺 杨文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84-86,共3页
为了探讨行距对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5个不同类型的超高产小麦品种在相同密度(基本苗225万/hm2)、不同行距条件下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密度下,不同品种的产量、小穗数、成穗数总的趋势是以16.67c... 为了探讨行距对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5个不同类型的超高产小麦品种在相同密度(基本苗225万/hm2)、不同行距条件下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密度下,不同品种的产量、小穗数、成穗数总的趋势是以16.67cm行距时最高;不同品种要实现最大成穗数所要求的最佳行距不同:周麦16和矮早8以行距16.7cm时最高,温麦6-986和百农9711以行距20cm时最高,偃师4110以行距23.3cm时最高;行距的大小对超高产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沉淀值无显著影响。在生产上可以根据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不同,通过调整行距、增加成穗数以获得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距 超高产小麦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产量形成特点及超高产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45
12
作者 朱云集 郭天财 +4 位作者 王晨阳 崔金梅 夏国军 刘万代 王永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2-86,共5页
为给小麦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依据,1997~1999年在河南省偃师市高产麦田研究了多穗型和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形成特点及超高产关键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多穗型和大穗型冬小麦品种在群体动态变化、小穗和小花发育、籽粒灌浆过程等方面有较... 为给小麦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依据,1997~1999年在河南省偃师市高产麦田研究了多穗型和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形成特点及超高产关键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多穗型和大穗型冬小麦品种在群体动态变化、小穗和小花发育、籽粒灌浆过程等方面有较大差异。针对多穗型品种在高产奈件下分蘖成稳率高、穗粗重较低的特点,采取在拔节期追氮的措施能有效减少小花、子房退化,达到穗粒数增加、粒重提高的效果;大穗型品种分化小穗、小花数多,穗粒数高,在拔节期以后分蘖发育明显慢于主茎,致使分蘖成穗率低,群体穗数不足,产量低于多穗型品种,适当增加播量可有效增加穗数,提高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型 产量形成 超高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超高产小麦氮素吸收、积累及分配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0
13
作者 姜丽娜 李春喜 +2 位作者 代西梅 尚玉磊 吴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53-59,共7页
在超高产小麦的各个生育时期 ,不同器官全氮量存在差异 ,表现为叶片 >叶鞘 >茎秆 ,三者氮积累峰值均出现在抽穗期。植株氮积累在拔节~孕穗期出现一个高峰 ,小麦生长前、中、后三个时期积累氮的比例为1∶ 3∶ 1。开花前植株氮素... 在超高产小麦的各个生育时期 ,不同器官全氮量存在差异 ,表现为叶片 >叶鞘 >茎秆 ,三者氮积累峰值均出现在抽穗期。植株氮积累在拔节~孕穗期出现一个高峰 ,小麦生长前、中、后三个时期积累氮的比例为1∶ 3∶ 1。开花前植株氮素主要积累在叶片中 ;开花后 ,籽粒成为氮素贮存的主要场所。在籽粒形成时 ,由营养器官向籽粒转运的氮占籽粒总氮的 4 0 %~ 60 %。在总氮量相同条件下 ,前氮后移 ,重施药隔肥 ,后期进行适量的叶面喷肥 ,可增强后期植株的吸氮能力 ,提高籽粒中氮的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素 吸收 积累 分配 产量 施肥
下载PDF
不同生育时期追氮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7
14
作者 康国章 郭天财 +4 位作者 朱云集 王晨阳 王永华 刘尊英 王之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研究了在超高产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追施氮肥对超高产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孕穗期追氮有利于延缓小麦生育后期旗叶中 Chl含量、P_n与 RUBPcase活性及植株 LAI, CAP的下降速率.拔节期追... 研究了在超高产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追施氮肥对超高产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孕穗期追氮有利于延缓小麦生育后期旗叶中 Chl含量、P_n与 RUBPcase活性及植株 LAI, CAP的下降速率.拔节期追肥较其它时期追肥产量构成因素较为协调,产量最高;孕穗期追肥能明显增加粒重与粒数,增产效果也十分显著;返青期追肥由于粒重较低,产量略高于氮肥全部底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小麦 光合特性 产量 氮肥 追肥 生育时期
下载PDF
超高产小麦品种(系)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9
15
作者 隋娜 李萌 +2 位作者 田纪春 孟庆伟 赵世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8-814,共7页
以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三个具有超级小麦产量潜力的新品种(系)为材料,测定其在生育后期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细胞间隙CO2浓度(Ci)的日变化,以及荧光参数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鲁麦14相比,3个具有超... 以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三个具有超级小麦产量潜力的新品种(系)为材料,测定其在生育后期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细胞间隙CO2浓度(Ci)的日变化,以及荧光参数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鲁麦14相比,3个具有超级小麦产量潜力的品种(系)在生育后期都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较大的光合叶面积和较高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并且其光合功能期长,叶绿素含量高,衰老延缓。品种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的每公顷穗数可达400~500万左右,成穗率低于鲁麦14;但穗粒数40以上,千粒重45g左右,均高于鲁麦14,产量分别比对照高出10.8%、24.3%和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小麦 生育后期 光合特性
下载PDF
超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济麦22产量形成分析 被引量:30
16
作者 宋健民 李豪圣 +4 位作者 戴双 刘爱峰 程敦公 刘建军 赵振东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80-1285,1319,共7页
济麦22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超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用国家和省区试的多年实验数据和高产攻关的实打产量记录对该品种进行了产量形成及稳定性分析,以期为当前超高产小麦育种提供借鉴。结果表明,济麦22在连续2年的国家小麦... 济麦22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超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用国家和省区试的多年实验数据和高产攻关的实打产量记录对该品种进行了产量形成及稳定性分析,以期为当前超高产小麦育种提供借鉴。结果表明,济麦22在连续2年的国家小麦区域试验中均增产显著;株高72cm,高抗倒伏;成穗数40×104/667m2以上,穗粒数36粒以上,千粒重40g以上,产量3因素协调;适应度广,适应性强,静态和动态稳定性均较好。济麦22分蘖力强,自身调节能力非常强,在400~800kg/667m2产量水平范围内均有良好表现,最高产量789.9kg/667m2,创造了我国冬小麦单产新纪录。统计分析表明,提高成穗数是提升济麦22产量水平最简单有效的途径,成穗数每增加1×104/667m2,单产可提高12kg;其次是千粒重。土壤肥力不足是阻碍超高产小麦产量提升的重要原因,育性、抗病、抗逆性差,适应性弱是限制超高产小麦大面积推广的关键因素,多点鉴定、水旱轮选、穿梭育种是解决超高产育种广适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济麦22 产量形成分析 超高产 广适
下载PDF
稻麦高产群体生育特征及其调控技术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建昌 朱庆森 +2 位作者 王志琴 郎有忠 刘立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2-25,共4页
稻麦高产群体的主要生育特征为:在适宜叶面积基础上粒叶比高;分蘖成穗率高;有效叶面积和高效叶面积比例高;抽穗时单茎、鞘重量高;水稻结实期颖花根活量高.通过减苗、扩行、调肥和控水等技术可培育高产或超高产群体.对稻麦超高产指标体... 稻麦高产群体的主要生育特征为:在适宜叶面积基础上粒叶比高;分蘖成穗率高;有效叶面积和高效叶面积比例高;抽穗时单茎、鞘重量高;水稻结实期颖花根活量高.通过减苗、扩行、调肥和控水等技术可培育高产或超高产群体.对稻麦超高产指标体系和技术途径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高产发各体 生育特征 调控技术
下载PDF
黄淮冬麦区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模式研究 被引量:52
18
作者 崔党群 张娟 +1 位作者 闻捷 王俊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共5页
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 ,研究了黄淮冬麦区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多穗型品种要实现超高产必须三要素协调 ,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前提下 ,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 ,其最佳产量结构为穗数 6 80 6× 10 6 穗 /hm2... 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 ,研究了黄淮冬麦区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多穗型品种要实现超高产必须三要素协调 ,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前提下 ,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 ,其最佳产量结构为穗数 6 80 6× 10 6 穗 /hm2 左右 ,穗粒数 38 16粒左右 ,千粒重4 0 34g左右 ;大穗型品种实现超高产的关键是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 ,其最佳产量结构为穗数4 6 76× 10 6 穗 /hm2 左右 ,穗粒数 4 9 73粒左右 ,千粒重 4 9 38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超高产品种 品种选育 产量结构模式 黄淮冬麦区
下载PDF
淮北稻茬超高产小麦碳氮代谢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朱新开 严六零 +2 位作者 郭文善 封超年 彭永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1-55,共5页
研究了淮北稻茬超高产小麦植株碳、氮代谢特征 ,分析了不同器官的碳、氮变化动态 ,表明超高产小麦氮含量生育前期较低 ,返青~拔节期达峰值 ,开花后较低 ,但碳含量、C/N中后期显著高于高产和中产群体。超高产小麦开花前叶片氮含量变化较... 研究了淮北稻茬超高产小麦植株碳、氮代谢特征 ,分析了不同器官的碳、氮变化动态 ,表明超高产小麦氮含量生育前期较低 ,返青~拔节期达峰值 ,开花后较低 ,但碳含量、C/N中后期显著高于高产和中产群体。超高产小麦开花前叶片氮含量变化较小 ,茎鞘中以拔节期高 ,不同蘖位养分量的高低是导致各蘖位分蘖成穗率高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高产小麦不同生育期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小麦 超高产 碳氮代谢 淮北 特征
下载PDF
潮土区超高产麦田供钾特点与小麦钾素营养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谭金芳 介晓磊 +1 位作者 韩燕来 郑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5-50,共6页
综合作者多年来有关超高产小麦钾素营养与钾肥施用的研究 ,介绍了黄淮海平原潮土区超高产麦田土壤钾素动态变化、超高产小麦钾素营养特点以及施钾对小麦生长发育、形态生理等的影响 ,强调了在小麦超高产实践中钾素营养研究和钾肥施用的... 综合作者多年来有关超高产小麦钾素营养与钾肥施用的研究 ,介绍了黄淮海平原潮土区超高产麦田土壤钾素动态变化、超高产小麦钾素营养特点以及施钾对小麦生长发育、形态生理等的影响 ,强调了在小麦超高产实践中钾素营养研究和钾肥施用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超高产麦田 钾素动态 钾素营养 肥效 形态生理 小麦 生长发育 施肥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