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艺术体操队北京奥运会备战、参赛的心理训练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力为 毕晓婷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共4页
围绕自信和自控两个主题,介绍中国艺术体操队备战参赛北京奥运会心理训练的主导思想和操作方法。在提高运动员自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关注可控因素、增加积极反馈、每日一句鼓励和提示对手困境;在提高运动员自控能力的过程中,... 围绕自信和自控两个主题,介绍中国艺术体操队备战参赛北京奥运会心理训练的主导思想和操作方法。在提高运动员自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关注可控因素、增加积极反馈、每日一句鼓励和提示对手困境;在提高运动员自控能力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建立多重目标、进行模拟训练、降低参赛位置、迅速调整情绪和训练安排选择。认为,运动员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境界主要体现为有意识地对抗与超越本能欲望。还认为,心理训练的重点是在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最后,讨论三个心理训练的应用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体操 心理训练 自信 自控 本我 自我 超我 习惯
下载PDF
试析苔丝悲剧的心理根源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参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45-147,共3页
从心理"超我"建构角度分析了哈代笔下女主人公苔丝悲剧的心理根源。由于人的身份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然存在的称谓,而是一种社会身份的指向,所以在父权秩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社会性别身份的确立必然要通过不断"内... 从心理"超我"建构角度分析了哈代笔下女主人公苔丝悲剧的心理根源。由于人的身份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然存在的称谓,而是一种社会身份的指向,所以在父权秩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社会性别身份的确立必然要通过不断"内化"父权秩序的各种"规训"来完成。苔丝为了获得"作为女人"的社会身份经历了对父权统治秩序的身份认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她最初失贞的生活经历和最终遵循父权统治秩序建构起来的心理"超我"使得她的悲剧命运成为一种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我 父权统治秩序 规训 性别身份 社会身份
下载PDF
在完美的表象之下——从《莎乐美》人物关系与戏剧冲突透视王尔德创作心理 被引量:5
3
作者 於鲸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独幕悲剧《莎乐美》是王尔德处于精神和创作转型期的一部重要作品。此剧曾因其人物关系结构以及由此激发的戏剧冲突的特异性,在19—20世纪之交的英国遭到禁演。实际上,剧中不断走向高潮的戏剧冲突,正是王尔德创作该剧时所经历的内心冲... 独幕悲剧《莎乐美》是王尔德处于精神和创作转型期的一部重要作品。此剧曾因其人物关系结构以及由此激发的戏剧冲突的特异性,在19—20世纪之交的英国遭到禁演。实际上,剧中不断走向高潮的戏剧冲突,正是王尔德创作该剧时所经历的内心冲突的投影,这一投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王尔德创作该剧时的复杂创作心理及其与当时社会观念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卡·王尔德 《莎乐美》 自我 本我 超我
下载PDF
“二拍”中情爱女性之人格结构探微 被引量:3
4
作者 孙旭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24-28,共5页
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烛照下 ,“二拍”中的情爱女性大致可划分为三类 :超我人格控制的情感主体、受制于自我人格的情欲主体以及本我人格驱遣的欲望主体。
关键词 本我 自我 超我 欲望 情欲 情感
下载PDF
压抑地等待——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解读劳拉的悲剧命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岳红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9-21,共3页
《河边云雀叫得欢》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女权主义作家杰西卡.安德森的最受读者欢迎的一部作品,曾经获得澳大利亚最高文学奖——迈尔斯·弗兰克林奖。这部小说以倒叙的手法描述了一位辗转回国的七旬老妇人劳拉一生的悲剧命运,劳拉的... 《河边云雀叫得欢》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女权主义作家杰西卡.安德森的最受读者欢迎的一部作品,曾经获得澳大利亚最高文学奖——迈尔斯·弗兰克林奖。这部小说以倒叙的手法描述了一位辗转回国的七旬老妇人劳拉一生的悲剧命运,劳拉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压抑与等待中虚度。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重人格说和焦虑说来分析主人公劳拉悲剧的一生,并得出了劳拉的悲剧是社会文化的悲剧、也是女性自身的悲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抑 环境 本我 自我 超我 焦虑
下载PDF
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淑桥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9期57-63,共7页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大系统组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既取决于内部的能量宣泄与反能量宣泄之间的关系,又取决于人对外部环境的求同、移置和升华等。毋庸置疑,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对后人研究人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大系统组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既取决于内部的能量宣泄与反能量宣泄之间的关系,又取决于人对外部环境的求同、移置和升华等。毋庸置疑,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对后人研究人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尤其对于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我 自我 超我 升华
下载PDF
本能与道德 被引量:1
7
作者 商磊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37-42,53,共7页
本能是一种原始生命力,而原始生命力既可以是创造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过度放纵本能会破坏人格的完整。道德的起源与发展并非与本能是对立的,恰恰相反,它是为维护人的长远利益而产生的,“与本能对立只是它们与本性之关系的最外在的表... 本能是一种原始生命力,而原始生命力既可以是创造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过度放纵本能会破坏人格的完整。道德的起源与发展并非与本能是对立的,恰恰相反,它是为维护人的长远利益而产生的,“与本能对立只是它们与本性之关系的最外在的表现,在深层,文化正顺应着人类潜在的可能性。”所以,本能与道德并非一对死敌,提倡道德同样也是保护人的本能。爱欲存在的矛盾提醒我们:爱需要教导,需要学习,需要与人格的成长相伴而行。人的任务是通过意识的深化和拓展,把原始生命力整合到自我之中,强健自我的任务是学会坦然面对、合理转换,能够疏导并驾驭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能 原始生命力 道德 本我 自我 超我 升华
下载PDF
佛洛伊德心理学对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皇甫世奎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6-79,共4页
佛洛伊德主义作为现代文学和美学的一种思潮 ,对于西方现代作家特别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有着很大的影响。佛氏对人类的潜意识活动作了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并把它应用于文学创作中。其后 ,许多作家对佛氏主义进行研究 ,然后有意识的将其运... 佛洛伊德主义作为现代文学和美学的一种思潮 ,对于西方现代作家特别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有着很大的影响。佛氏对人类的潜意识活动作了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并把它应用于文学创作中。其后 ,许多作家对佛氏主义进行研究 ,然后有意识的将其运用于创作实践 ,其中以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大亨·劳伦斯、詹姆斯·乔伊斯等为代表。这两位作家的出现及其作品的问世标志着英国现代主义小说高潮的到来。通过对大亨·劳伦斯作品的分析来阐述佛罗伊德主义对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洛伊德主义 英国现代主义小说 潜意识 自我 超自我 俄狄浦斯情结
下载PDF
《呼啸山庄》与《日出》中的矛盾意象解析
9
作者 姚璐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100-103,108,共5页
《呼啸山庄》与《日出》这两部名著巧妙地通过人物形象的立体刻画表达女主人公内在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与超我。通过使用大量对比鲜明的矛盾意象,直观、生动、细腻地揭示出女主人公在父权制统治下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以及她们的悲... 《呼啸山庄》与《日出》这两部名著巧妙地通过人物形象的立体刻画表达女主人公内在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与超我。通过使用大量对比鲜明的矛盾意象,直观、生动、细腻地揭示出女主人公在父权制统治下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以及她们的悲剧命运,深化了主题,并将冲突外在化,使情节高潮迭起,更富戏剧性与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我 自我 超我 矛盾意象 父权制
下载PDF
对一个精神分析文本的解读——论《虚证》中郭普云的精神实症
10
作者 刘艳宗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72-75,共4页
刘恒中篇小说《虚证》中郭普云的人生悲剧有着不可忽略的精神根源,他童年的创伤性经验和恋爱中的创伤性体验都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造成了他人格的失衡,从自责—自我否定—自杀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可以透视出他的... 刘恒中篇小说《虚证》中郭普云的人生悲剧有着不可忽略的精神根源,他童年的创伤性经验和恋爱中的创伤性体验都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造成了他人格的失衡,从自责—自我否定—自杀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可以透视出他的精神和心理从生迈向死的沉重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经验 本我 自我 超我 生的本能 死的本能
下载PDF
价值观碰撞的迷惘失落——《教授的住宅》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探究
11
作者 孙晓青 《山东外语教学》 2006年第3期100-103,共4页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认为人格的整我由本我、自我及超我三部分构成,健康的人格需要三者协调统一.《教授的住宅》的主人公彼得教授视完美的精神境界为自己毕生的追求,超我的力量将他置于诚实、高尚的境界,但商业化社会与他的追求格格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认为人格的整我由本我、自我及超我三部分构成,健康的人格需要三者协调统一.《教授的住宅》的主人公彼得教授视完美的精神境界为自己毕生的追求,超我的力量将他置于诚实、高尚的境界,但商业化社会与他的追求格格不入.这样,本我受到压抑,自我环境的恶化,导致了教授人格三部分的失衡,自我失落、扭曲是必然的.从《教授的住宅》的创作主题可以管窥凯瑟中后期创作主题变化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教授的住宅》 本我 自我 超我
下载PDF
作为启蒙的道德与超我——阿多诺对康德的压抑性道德律的批判
12
作者 甘培聪 《天中学刊》 2012年第6期60-65,共6页
启蒙的精神图式是确立"人"的无限权力的命题。而在康德那里,这种"人的无限权力"、理性主体的第一性原则在思辨理性的范围内得不到确立,于是就转移到实践理性的范围中,同时也证明了实践理性优于思辨理性。但这种主... 启蒙的精神图式是确立"人"的无限权力的命题。而在康德那里,这种"人的无限权力"、理性主体的第一性原则在思辨理性的范围内得不到确立,于是就转移到实践理性的范围中,同时也证明了实践理性优于思辨理性。但这种主体第一性的确立,并不一定确证了人的自由,在社会和个人未实现和解的条件下,反而会导致现实自由的缩减,只剩下法则的强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启蒙 超我 阿多诺
下载PDF
从《聊斋志异》看《莎菲女士的日记》的精神隐喻
13
作者 程丽蓉 刘玲娜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4-66,共3页
本文从挖掘《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为前人忽视而又极富暗示意义的一个关键性细节入手 ,剖析女主人公本我、自我与超我间激烈的较量与冲突 ,力图揭示这篇小说女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挣扎。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自我 本我 超我
下载PDF
诠释弗吉尼亚超我的实现与毁灭
14
作者 杨道云 杨红梅 《零陵学院学报》 2005年第3X期244-245,共2页
本文从英国作家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母女之间》的文本分析入手,以女权主义理论为主线,对女主人公弗吉尼亚因受其母亲的影响,面临两次婚姻择决时的彷徨心理予以分析,总结出了她在实现超我时所遭受到毁灭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女性... 本文从英国作家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母女之间》的文本分析入手,以女权主义理论为主线,对女主人公弗吉尼亚因受其母亲的影响,面临两次婚姻择决时的彷徨心理予以分析,总结出了她在实现超我时所遭受到毁灭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女性自我发展的限制以及对人性的无情摧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弗吉尼亚 女权主义理论 超我 实现 毁灭
下载PDF
从弗洛伊德人格观谈简·爱的心理结构
15
作者 张磊 武丽梅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49-51,共3页
《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坚强、自尊、独立,富有反抗和勇气,是世界众多文学作品中一个光辉永恒的女性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心理结构理论来解读简.爱复杂而典型的性格,以进一步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简·爱 性格 本我 自我 超我
下载PDF
迷失在尘俗世界的精灵——婴宁形象分析
16
作者 唐燕飞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4-46,共3页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性格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文章用心理学中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来分析婴宁性格形象的复杂性,用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重人格在婴宁身上的表现来解释婴宁的行为。
关键词 婴宁形象 人格理论 本我 自我 超我
下载PDF
一个中间人物的心理矛盾——解读高觉新形象
17
作者 熊伟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3-57,共5页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高觉新形象,将他定位于一个有着种种心理矛盾的中间型人物。独特的转型期赋予他独特的地位,使其处在新旧文化传统形成的新旧价值观念中间,形成矛盾的心理结构:一边是对家庭权威的服从和传统文化规训的认同;另一...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高觉新形象,将他定位于一个有着种种心理矛盾的中间型人物。独特的转型期赋予他独特的地位,使其处在新旧文化传统形成的新旧价值观念中间,形成矛盾的心理结构:一边是对家庭权威的服从和传统文化规训的认同;另一边是个性解放、民主独立,二者形成强大的张力,觉新处在张力的紧张中。本文把矛盾的双方看成是角色意识和个体意识冲突的表现,与超我和本我冲突的表现,具体分析人物的矛盾心理及应对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解读这个人物个性化实现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人物 心理矛盾 角色意识 个体意识 超我 本我
下载PDF
《第四十一》的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沁浪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6-120,共5页
拉甫列尼约夫的中篇小说《第四十一》对女主人公马柳特卡的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第四十一》的弗洛伊德趋向主要表现在:马柳特卡的人格在不断完善过程中体现出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马... 拉甫列尼约夫的中篇小说《第四十一》对女主人公马柳特卡的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第四十一》的弗洛伊德趋向主要表现在:马柳特卡的人格在不断完善过程中体现出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马柳特卡打出第41枪的抉择,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更是正合卯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十一》 马柳特卡 自我 本我 超我 死亡本能 反向作用 弗洛伊德 心理学分析 人格结构理论
下载PDF
从本我的释放到向超我的皈依——简论《倩女离魂》中倩女形象的悲剧属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正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79-84,共6页
元杂剧《倩女离魂》在看似"大大庆喜"的表层下隐藏着倩女深刻的人生悲剧。一方面,指腹为婚、母亲逼婚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在社会身份和地位上所受的重负。另一方面,身魂分离则显示了女性的自主意识觉醒后本我的释放和人格的... 元杂剧《倩女离魂》在看似"大大庆喜"的表层下隐藏着倩女深刻的人生悲剧。一方面,指腹为婚、母亲逼婚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在社会身份和地位上所受的重负。另一方面,身魂分离则显示了女性的自主意识觉醒后本我的释放和人格的扭曲分裂。大团圆结局更是自我与本我在强大的道德理念的束缚下向超我的屈从和皈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倩女离魂》 倩女 本我释放 超我皈依
下载PDF
从精神分析学看《金锁记》中的曹七巧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筠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35-137,共3页
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在张爱玲最负盛名的小说代表作之一——《金锁记》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张爱玲对世事人生的深刻体察、对人物心理独具匠心的刻画,印证了她作为"当代中国... 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在张爱玲最负盛名的小说代表作之一——《金锁记》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张爱玲对世事人生的深刻体察、对人物心理独具匠心的刻画,印证了她作为"当代中国第一位心理小说家"的创作实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精神分析 本我 自我 超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