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ventional Geothermal Systems and Unconventional Geothermal Developments: An Overview 被引量:1
1
作者 Maryam Khodayar Sveinbjörn Björnsson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CAS 2024年第2期196-246,共51页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conventional geothermal systems and unconventional geothermal developments as a common reference is needed for discussions between energy professionals. Conventional geothermal syste...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conventional geothermal systems and unconventional geothermal developments as a common reference is needed for discussions between energy professionals. Conventional geothermal systems have the heat, permeability and fluid, requiring only drilling down to °C, normal heat flow or decaying radiogenic granite as heat sources, and used in district heating. Medium-temperature (MT) 100°C - 190°C, and high-temperature (HT) 190°C - 374°C resources are mostly at plate boundaries, with volcanic intrusive heat source, used mostly for electricity generation. Single well capacities are °C - 500°C) and a range of depths (1 m to 20 Km), but lack permeability or fluid, thus requiring stimulations for heat extraction by conduction. HVAC is 1 - 2 m deep and shallow geothermal down to 500 m in wells, both capturing °C, with °C are either advanced by geothermal developers at <7 Km depth (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s (EGS), drilling below brittle-ductile transition zones and under geothermal fields), or by the Oil & Gas industry (Advanced Geothermal Systems, heat recovery from hydrocarbon wells or reservoirs, Superhot Rock Geothermal, and millimeter-wave drilling down to 20 Km). Their primary aim is electricity generation, relying on closed-loops, but EGS uses fra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with earthquake risks during fracking. Unconventional approaches could be everywhere, with shallow geothermal already functional. The deeper and hotter unconventional alternatives are still experimental, overcoming costs and technological challenges to become fully commercial. Meanwhile, the conventional geothermal resources remain the most proven opportunities for investments and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ventional Geothermal Systems Unconventional Geothermal Developments Shallow and Deep Closed-Loops 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s supercritical and millimeter-wave drilling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超临界CO_(2)萃取油基钻屑油相工艺优化
2
作者 王道乐 杜国勇 李绥昌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46,共6页
目的对超临界CO_(2)萃取油基钻屑中油相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的重要参数进行具体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模拟得出萃取时间、压力、温度和超临界CO_(2)流量等参数的优化数据。... 目的对超临界CO_(2)萃取油基钻屑中油相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的重要参数进行具体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模拟得出萃取时间、压力、温度和超临界CO_(2)流量等参数的优化数据。结果响应曲面分析了各变量之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基于萃取数据建立了二次多项式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实验结果,得出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温度323.15 K、时间90 min和流量25.0 L/h。结论通过具体实验数据结合响应曲面法得出了最佳萃取条件,在该条件下油类最大去除率为95.22%。利用气相色谱仪-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萃取物前后性状未发生明显变化,该方法能够更好地实现固液分离和资源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响应曲面法 萃取 油基钻屑
下载PDF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bottom hol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distributions of supercritical CO_2 jet for well-drilling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瑞和 霍洪俊 +2 位作者 黄志远 宋慧芳 倪红坚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4年第2期226-233,共8页
The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SC-CO2) drilling is a novel drilling technique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A detailed study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distributions of the SC-CO2 jet on the bottom of a well is ess... The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SC-CO2) drilling is a novel drilling technique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A detailed study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distributions of the SC-CO2 jet on the bottom of a well is essensial to the SC-CO2 drilling. In this paper, the distributions of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n the bottom of the hole during the SC-CO2 jet drilling are simulated experimentally and numerically, and the impacts of the nozzle diameter, the jet length, and the inlet pressure of the SC-CO2 jet are analyzed. It is shown that, the bottom hol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ozzle diameter, and the bottom hole temperature reduces and the pressure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jet length, indicating that the jet length has an optimum value. The increase of the inlet pressure can increase th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n the bottom, which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rilling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CO2 jet numerical simulation SC-CO2 drilling
原文传递
超临界CO_2连续油管钻井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65
4
作者 沈忠厚 王海柱 李根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3-747,共5页
超临界CO2流体具有接近于气体的低黏度和高扩散系数,同时具有接近于液体的高密度。与氮气、空气、液体、充气液、泡沫等钻井流体相比,超临界CO2流体的密度变化范围较宽,这一特性使得超临界CO2为井下马达提供足够扭矩的同时,还能保证井... 超临界CO2流体具有接近于气体的低黏度和高扩散系数,同时具有接近于液体的高密度。与氮气、空气、液体、充气液、泡沫等钻井流体相比,超临界CO2流体的密度变化范围较宽,这一特性使得超临界CO2为井下马达提供足够扭矩的同时,还能保证井底的欠平衡状态。即使超临界CO2流体侵入储集层,也不会对其造成伤害,相反还能进一步增大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流动阻力,提高采收率。同时超临界CO2射流破岩速度较水射流快得多,而且破岩门限压力也非常低,在利用连续油管进行超临界CO2喷射钻井时,可大大降低连续油管钻井系统的压力,扩大连续油管的作业范围,更适合小井眼、微小井眼、超短半径水平井、复杂结构井等钻井。超临界CO2连续油管钻井将为钻井带来一次全新的技术创新,也将成为特殊油气藏开发的高效钻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油管 钻井 超临界CO2 可行性分析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旋转射流破岩试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杜玉昆 王瑞和 +4 位作者 倪红坚 岳伟民 黄志远 霍洪俊 李木坤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8-1085,共8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旋转射流破岩钻井技术可以在保护油气层的同时提高勘探开发效率,依据石油钻完井的特点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的特性,研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破岩试验系统,并开展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切向注入式旋转射流破岩试验.相比高压水... 超临界二氧化碳旋转射流破岩钻井技术可以在保护油气层的同时提高勘探开发效率,依据石油钻完井的特点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的特性,研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破岩试验系统,并开展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切向注入式旋转射流破岩试验.相比高压水射流,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破岩效果更好,切向注入孔沿喷嘴内腔轴线非对称排列时的射流破岩效果优于对称排列,本试验条件下最佳切向注入口为3个,最佳喷距为两倍喷嘴直径,射流压力和井底环境温度越高,岩石强度越低,射流的破岩效果越好.研究结果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在非常规油气钻井中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超临界 旋转射流 破岩 钻井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射流在石油工程中应用研究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37
6
作者 李根生 王海柱 +3 位作者 沈忠厚 田守嶒 黄中伟 程宇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80,87,共6页
阐述超临界CO2流体物理特性,分析超临界CO2射流在喷射钻井、喷射压裂、驱油提采、冲砂解堵和油套管除垢等作业中的原理和技术优势,探讨超临界CO2开发非常规油气藏的可行性,展望超临界CO2射流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超临界CO2 水射流 钻井 压裂 非常规油气 前景展望
下载PDF
超临界CO_2钻井井筒压力温度耦合计算 被引量:30
7
作者 王海柱 沈忠厚 李根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7-102,共6页
超临界CO2钻井过程中,井筒温度和压力对CO2的密度、黏度、导热系数、热容等物性参数影响较大,这些参数的变化对温度和压力产生反作用。利用Span-Wagner基于亥姆霍兹自由能的气体状态参数计算方法,建立了超临界CO2钻井井筒压力温度耦合... 超临界CO2钻井过程中,井筒温度和压力对CO2的密度、黏度、导热系数、热容等物性参数影响较大,这些参数的变化对温度和压力产生反作用。利用Span-Wagner基于亥姆霍兹自由能的气体状态参数计算方法,建立了超临界CO2钻井井筒压力温度耦合计算模型,并以超临界CO2连续油管钻井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钻杆压力和环空压力都随着井深的增加而增大,钻杆内的CO2相态变化点比环空深50 m;钻杆中温度略低于环空中的温度;随着井深的增加,CO2密度缓慢降低,变化率逐渐减小;距井底20 m深处,环空中CO2密度突然增大,钻杆中CO2密度也有所增大。本文模型与文献中采用P-R状态方程的计算结果相差较大,主要原因是文献中的模型没有考虑井筒中CO2物性参数的变化及其对温度和压力的影响,本文模型计算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钻井 井筒温度 井筒压力 耦合计算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流体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邱正松 谢彬强 +1 位作者 王在明 沈忠厚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共7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技术是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钻井流体的一种新型钻井方法,具有能有效驱动深井井下马达,控制井底压力容易,破岩门限压力低、破岩速度快,能防止储层损害等优点,但成功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技术的关键是充分了解超...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技术是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钻井流体的一种新型钻井方法,具有能有效驱动深井井下马达,控制井底压力容易,破岩门限压力低、破岩速度快,能防止储层损害等优点,但成功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技术的关键是充分了解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过程中井筒中二氧化碳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分布。为此,建立了考虑井筒流体与地层换热对井筒流体温度影响的井筒传热模型,根据能量守恒原理,推导出了井筒流体温度计算模型,并考虑到钻井过程中可能钻遇水层的情况,对该计算模型进行了修正;利用有限元方法,推导出了井筒内二氧化碳钻井流体的压力计算公式。实例计算表明:钻杆内二氧化碳流体的温度和压力随井深增深而增大,但与井深的关系是非线性关系;钻杆内二氧化碳流体的密度随井深的增加而减小,但到近钻头处开始增大。环空中的压力随井深的增加而增大,但两者的关系也是非线性关系;环空中的温度随井深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环空中的二氧化碳密度随井深增加而增大,但两者为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钻井流体 温度分布 压力分布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在水平井钻井中的携岩规律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霍洪俊 王瑞和 +2 位作者 倪红坚 赵焕省 宋维强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7,共6页
为弄清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钻井流体钻进水平井时的携岩机理,基于DPM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用超临界二氧化碳钻进水平井时的携岩规律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水平井段环空中岩屑颗粒是分层移动的,随着岩屑向出口运移,岩屑会逐渐... 为弄清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钻井流体钻进水平井时的携岩机理,基于DPM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用超临界二氧化碳钻进水平井时的携岩规律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水平井段环空中岩屑颗粒是分层移动的,随着岩屑向出口运移,岩屑会逐渐向水平井段下部沉降;随着排量和压力的增大、环空间隙的减小,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携岩性能逐渐增强;而随着环空温度升高和岩屑粒径的增大,其携岩性能逐渐减弱。研究结果可为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钻进的水平井钻井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水平井 钻井 数值模拟 物理模型
下载PDF
注CO_2井筒温度压力预测模型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窦亮彬 李根生 +2 位作者 沈忠厚 吴春方 毕刚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6-81,共6页
为了提高注CO2驱替效率及驱替成功率,开展了影响驱替效率的井筒压力温度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针对CO2特殊的物理性质,选用基于赫姆霍兹自由能的Span-Wagner状态方程,将井筒传热、压力与CO2物性参数耦合迭代计算,建立了注CO2井筒温度压... 为了提高注CO2驱替效率及驱替成功率,开展了影响驱替效率的井筒压力温度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针对CO2特殊的物理性质,选用基于赫姆霍兹自由能的Span-Wagner状态方程,将井筒传热、压力与CO2物性参数耦合迭代计算,建立了注CO2井筒温度压力分布的数学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预测井筒温度压力及其他物性参数,应用该模型预测井筒各点温度压力,并与江苏草舍油田草8井现场2次实测结果对比,其温度误差均小于1%,压力最大误差不超过1.6%,表明该模型能够满足现场应用要求。利用该模型可以研究注入温度、注入压力、注入速度及注入时间等工艺参数对井底压力温度的影响规律,实现系统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建立的模型具有很高的精度,对提高CO2驱替效率具有指导作用,并适用于(超临界)CO2钻井、压裂过程中井筒温度压力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二氧化碳 状态方程 井筒流动 压力 温度
下载PDF
超临界CO_2钻井与未来钻井技术发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海柱 李根生 +2 位作者 沈忠厚 宋先知 曹有好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35,共5页
超临界CO2钻井技术是近10 a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钻井技术,与常规钻井技术相比,它具有较快的钻井速度,而且超临界CO2喷射破岩门限压力也较低,同时,超临界CO2流体具有较好的井眼清洁能力,因此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分析了超临界CO... 超临界CO2钻井技术是近10 a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钻井技术,与常规钻井技术相比,它具有较快的钻井速度,而且超临界CO2喷射破岩门限压力也较低,同时,超临界CO2流体具有较好的井眼清洁能力,因此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分析了超临界CO2流体的物理性质,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超临界CO2钻井的特点及优势,最后,结合中国未来石油勘探开发趋势,详细剖析了超临界CO2连续油管钻井、超临界CO2小井眼微小井眼钻井、超临界CO2超短半径水平井和辐射水平井钻井技术的特点。这些技术将成为中国特殊油气藏的主要钻井方式,也是未来钻井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钻井技术 发展 连续油管 微小井眼 辐射水平井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流体携岩特性实验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良川 王在明 +1 位作者 邱正松 杨胜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5-359,共5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流体已在油田二次开发的侧钻井中成功应用。应用Angel模型计算了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流体在不同状态下携岩最低返速,绘制了二氧化碳钻井流体在不同温度下携岩需要的最低返速与压力关系曲线。根据相似性原理,设计开发...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流体已在油田二次开发的侧钻井中成功应用。应用Angel模型计算了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流体在不同状态下携岩最低返速,绘制了二氧化碳钻井流体在不同温度下携岩需要的最低返速与压力关系曲线。根据相似性原理,设计开发了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流体循环模拟实验装置。通过实验揭示了携岩能力随井斜角变化规律,即井斜角为0°~36°携岩最容易;井斜角为36°~54°携岩开始变得困难;井斜角为54°~72°携岩最困难;井斜角为72°~90°携岩变得相对容易;在40°C和8.5MPa条件下完成携岩所需最低携岩返速为0.637~1.019m/s。随着井筒内压力增加,所需的最低携岩返速减少,即携岩能力逐渐增加。随着井筒内温度增加,所需的最低携岩返速逐渐增加,即携岩能力逐渐降低。实验结果与Angel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钻井流体 携岩 模拟装置 最低返速
下载PDF
高效破岩新方法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28
13
作者 王德余 李根生 +2 位作者 史怀忠 黄中伟 吴至博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共6页
为了提高破岩效率,新型钻井工具和技术不断产生。为此总结和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的高效破岩方法及其应用,按高效破岩方式将其分为2类:①利用新型钻井工具提高破岩效率,包括水力脉冲空化射流发生器、新型PDC钻头与井下增压工具;②利用新型... 为了提高破岩效率,新型钻井工具和技术不断产生。为此总结和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的高效破岩方法及其应用,按高效破岩方式将其分为2类:①利用新型钻井工具提高破岩效率,包括水力脉冲空化射流发生器、新型PDC钻头与井下增压工具;②利用新型钻井技术提高破岩效率,包括控粒子钻井技术和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技术。现场应用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新型的钻井工具或钻井技术都能显著提高破岩效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最后提出高效破岩的合理化建议,以期为我国钻井实现高效破岩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破岩 水力脉冲 井下增压 粒子钻井 超临界二氧化碳
下载PDF
地层水侵入对超临界CO_2钻井井筒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海柱 沈忠厚 李根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2-368,共7页
为了研究SC-CO2(超临界CO2)连续油管钻井过程中地层水侵入对井筒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在综合考虑CO2流体的黏度、密度、导热系数、热容、焦耳-汤姆逊系数等参数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SC-CO2连续油管钻井地层水侵入井筒流动模型,并采用各参数... 为了研究SC-CO2(超临界CO2)连续油管钻井过程中地层水侵入对井筒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在综合考虑CO2流体的黏度、密度、导热系数、热容、焦耳-汤姆逊系数等参数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SC-CO2连续油管钻井地层水侵入井筒流动模型,并采用各参数相互耦合的方法对井筒温度和压力分布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地层水侵入速度越大其混合流体密度越高,环空混合流体对流换热系数越大,但由于喷嘴节流产生的焦耳-汤姆逊冷却效应,在井深约1 900 m处(离井底约10 m处)环空混合流体密度突然增大、对流换热系数突然减小;同时井筒流体温度随地层水侵入速度的增加而升高,在井深约1 900 m处焦耳-汤姆逊冷却效应导致井筒流体温度急剧降低;此外,井筒环空压力也随着地层水侵入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幅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油管 超临界CO2钻井 地层水侵入 井筒温度 井筒压力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废弃油基钻屑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赵 杜国勇 +2 位作者 朱盟翔 杨露 涂雯雯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3-96,共4页
采用超临界CO_2为萃取剂,以萃取后油基钻屑的残油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萃取条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废弃油基钻屑萃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萃取温度为50℃、萃取时间为100min、萃取压力为25 MPa时,残油率为0.74... 采用超临界CO_2为萃取剂,以萃取后油基钻屑的残油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萃取条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废弃油基钻屑萃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萃取温度为50℃、萃取时间为100min、萃取压力为25 MPa时,残油率为0.748%,此萃取工艺展现出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油基钻屑 萃取 残油率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控压钻井控压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维强 倪红坚 +2 位作者 王瑞和 沈忠厚 赵梦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7-792,共6页
以井底恒压为控压目标建立了基于井筒传热过程的计算模型,实现了对流场温度、压力、流动阻力和CO2物性参数的耦合计算。基于特定井口回压条件下的环空压力剖面计算结果,给出了超临界CO2控压钻井控压方法。研究了流量、井深和注入温度等... 以井底恒压为控压目标建立了基于井筒传热过程的计算模型,实现了对流场温度、压力、流动阻力和CO2物性参数的耦合计算。基于特定井口回压条件下的环空压力剖面计算结果,给出了超临界CO2控压钻井控压方法。研究了流量、井深和注入温度等因素对井口回压和环空压力剖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环空压力剖面与井深近似呈线性相关,利于压力剖面的调控。为实现控压目标,井口所需补偿的回压随流量的增大而减小,随井深的增大而增大。CO2注入温度对井口回压、环空压力剖面和流动阻力的影响很小,工程实践中可忽略不计。一定温度条件下存在一个对应的临界压力使CO2的密度发生激变,建议地面储罐中CO2储存压力要高于该临界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 控压钻井 井筒传热 环空压力 井口回压
下载PDF
超临界CO2萃取法处理油基钻屑工艺实验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思凡 胡东锋 李前春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7-602,共6页
为了进一步优化油基钻屑无害化处理技术,提高资源可回收性,研究了一种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处理油基钻屑的工艺。在室内建立实验研究装置,对超临界CO2萃取法处理油基钻屑工艺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成功萃取出钻屑中的基础油,处理后的干钻... 为了进一步优化油基钻屑无害化处理技术,提高资源可回收性,研究了一种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处理油基钻屑的工艺。在室内建立实验研究装置,对超临界CO2萃取法处理油基钻屑工艺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成功萃取出钻屑中的基础油,处理后的干钻屑含油率最低可达0.13%,表明该工艺在技术上可行,且萃取出的基础油固相含量低、无异味,满足二次配制钻井液的要求。此外,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压力、温度、时间、钻屑含水率、夹带剂等因素对于萃取效果的影响,推荐了该工艺工业化应用的关键参数:萃取压力为10 MPa,萃取温度为35℃,萃取时间为1 h,萃取系统CO2最低循环压力为4.5~5.7 MPa,冷却制冷温度为1~5℃,不使用夹带剂,为该工艺在现场的应用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屑 无害化处理 超临界CO2 萃取法 萃取参数
下载PDF
钻井废液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钦明 王树众 +1 位作者 王亮 蒲晓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1-173,177,共4页
在反应温度为500-600℃、压力为25~30MPa、停留时间为30~600S的条件下,在连续式反应器中研究了钻井废液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结果表明:钻井废液的COD去除率可达90.00%以上;在600℃、停留时间为600S时,钻井废液氧化后,剩余收集... 在反应温度为500-600℃、压力为25~30MPa、停留时间为30~600S的条件下,在连续式反应器中研究了钻井废液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结果表明:钻井废液的COD去除率可达90.00%以上;在600℃、停留时间为600S时,钻井废液氧化后,剩余收集液的COD〈120mg/K,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用幂函数方程描述了氧化剂过量时钻井废液超临界水氧化的反应动力学规律,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公式,随停留时间的增加、温度的升高,有机物的去除率显著增加;反应速率常数随压力升高而增加,但反应速率常数的增幅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小,反应活化体积不是常数。在25MPa时,反应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分别为(17745.43040±1114.98342)kJ/mol和1.1523×10^-4s^-1,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在±1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废液 超临界水氧化 动力学 反应速率常数
下载PDF
超临界CO2萃取法处理含油钻屑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保玉 李志航 金祥哲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15,39,共4页
为探求提高超临界CO2萃取含油钻屑效率的最优方案,文章重点研究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挟带剂等关键参数对萃取效率的影响。根据CO2相态变化,设定超临界CO2萃取装置的温度、压力梯度变化,同时引入3种挟带剂,开展不同萃取参数... 为探求提高超临界CO2萃取含油钻屑效率的最优方案,文章重点研究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挟带剂等关键参数对萃取效率的影响。根据CO2相态变化,设定超临界CO2萃取装置的温度、压力梯度变化,同时引入3种挟带剂,开展不同萃取参数的正交实验,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萃取后钻屑含油量。实验结果表明,稳压10MPa、恒温45℃,同时加入2%的非极性挟带剂石油醚,连续萃取2h后,钻屑含油量可降低至0.2%以下,且回收后的基础油相与白油成分接近,重复配置的油包水钻井液体系经150℃热滚16h后,检测流变、滤失等性能均未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萃取 含油钻屑 挟带剂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流体井筒温度传递特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在明 邱正松 朱宽亮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0年第6期1-3,共3页
循环钻井流体温度计算一直是钻井工作者希望解决的难题。建立了井眼温度传递数学模型,并通过对模型求解,给出了钻具内和环空流体温度计算解析式;利用该解析式结合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流体的物理特性,对使用φ89mm钻头、φ31.8mm钻杆钻进... 循环钻井流体温度计算一直是钻井工作者希望解决的难题。建立了井眼温度传递数学模型,并通过对模型求解,给出了钻具内和环空流体温度计算解析式;利用该解析式结合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流体的物理特性,对使用φ89mm钻头、φ31.8mm钻杆钻进的井眼中二氧化碳流体温度进行了计算,绘制了钻具内和环空二氧化碳流体温度剖面图;对比了在不同井深时和不同井眼尺寸条件下井眼内二氧化碳流体温度剖面图,发现随着井深的增加,钻具内二氧化碳流体更易进入超临界状态,且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液更适合小井眼钻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眼温度传递数学模型 超临界二氧化碳 钻井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