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of TiO_2-MoO_3 nano-composite photo-catalyst by supercritical fluid dry method 被引量:6
1
作者 ZHANGJing-chang LIQing CAOWei-li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350-352,共3页
A series of TiO 2-MoO 3 nano-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supercritical fluid dry method(SCFD) and an impregnation technique with TiCl 4 and (NH 4) 6Mo 7O 24 ·4H 2O as the starting materia... A series of TiO 2-MoO 3 nano-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supercritical fluid dry method(SCFD) and an impregnation technique with TiCl 4 and (NH 4) 6Mo 7O 24 ·4H 2O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s.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means of XRD, TEM and UV-Vis. Methyl orange was used as model compound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ir catalytic activiti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hoto-catalyst prepared by SCFD had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size(12.84 nm), narrow distribution and good dispersivity. The presence of small amount of Mo in composite catalyst gives rise to the red shift of its absorbance wavelength, decrease of its energy gap and increase of the utility of visible light. Furthermore, higher surface acidity of the photo-catalyst was obtained as the result of the addition of MoO 3. Compared with pure TiO 2,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TiO 2-MoO 3 nano-composite photo-catalyst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s the doping concentration of the composite catalysts was controlled at 0.6%(molar percentage), 100% degradation of methyl orange was achieved with in 1.2 h irradiation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 2 MoO 3 PHOTOCATALYTIC supercritical fluid dry method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Ti, Sn)O_2 Nano-Composite Photocatalyst by Supercritical Fluid Dry Combination Technology 被引量:1
2
作者 Jingchang ZHANG, Qing LI and Weiliang CAO Institute of Modern Catalysis, The Key Labora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ontrollable Chemical Reactions,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91-195,共5页
A series of TiO2-SnO2 nano-sized 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containing Sn (9.3%-30.1%) were prepared from TiCI4 and SnCl4·5H2O by using sol-gel, supercritical fluid dry and solid-phase reaction (SCFD) combination ... A series of TiO2-SnO2 nano-sized 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containing Sn (9.3%-30.1%) were prepared from TiCI4 and SnCl4·5H2O by using sol-gel, supercritical fluid dry and solid-phase reaction (SCFD) combination technology. Characterizations with X-ray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showed that, in addition to anatase type TiO2, a new active phase (Ti, Sn)O2 (with particle size of 2.0-4.3 nm) formed, and there were no SnO2 crystals observed in the range of the doping concentration studied. Photo-catalytic reaction of phenol was used as a model reaction to evaluate the 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 obtained catalysts. Compared with pure TiO2 or Ti-Sn catalyst prepared with general sol-gel method, Ti-Sn nano-composite photo-catalyst thus obtained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catalytic activity.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rate of phenol could reach as high as 93.5% after 7 h. The preparation conditions of the new phase (Ti, Sn)O2 were investigated and its catalytic mechanism was proposed. The photo-catalytic particles prepared using SCFD combination technology exhibited small particle size, large surface area and high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tase TiO2 (Ti Sn)O2 Photo-catalytic supercritical fluid dry method Solid-phase reaction
下载PDF
A supercritical CO_2 fluid technique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hBMP-2-loaded PLLA microspheres
3
作者 Jiang Wu1,Yunqing Kang2,Guangfu Yin2,Huaiqing Chena(a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West China Center of Medical Sciences,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b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4)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114-114,共1页
Introduction The use of supercritical fluids such as supercritical CO<sub>2</sub>(scCO<sub>2</sub>) has provided a ’clean’ and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methods of protein delive... Introduction The use of supercritical fluids such as supercritical CO<sub>2</sub>(scCO<sub>2</sub>) has provided a ’clean’ and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methods of protein delivery systems.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LA A supercritical CO2 fluid technique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hBMP-2-loaded PLLA microspheres SEDS CO
下载PDF
Degumming of Silk Fibers by CO<sub>2</sub>Supercritical Fluid
4
作者 Chung-Haur Lo Yuchou Chao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7年第4期1-8,共8页
This paper is to study a new method to remove sericin from raw silk fiber. This new process is done using an organic acid as a pretreatment and then using CO2 supercritical fluid to remove sericin from silk fiber. Thi... This paper is to study a new method to remove sericin from raw silk fiber. This new process is done using an organic acid as a pretreatment and then using CO2 supercritical fluid to remove sericin from silk fiber. This method would be a huge break from the traditional environmentally unsustainable methods used today. This new processing method keeps the removed sericin in a clean state that can be used as a highly marketable silk protein in the medical and cosmetic indus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K SERICIN DEGUMMING CO2 supercritical fluid
下载PDF
再生聚酯纱线的超临界CO_(2)萃取除油工艺
5
作者 郑福尔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0,共6页
再生聚酯在纺纱时需加入纺丝油剂,油剂会影响后续染色过程。为减少油剂对后续染色过程的影响,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研究了再生聚酯纱线在超临界体系下的除油效果,选取除油温度、压力、时间、CO_(2)流量作为研究因素,利用响应面... 再生聚酯在纺纱时需加入纺丝油剂,油剂会影响后续染色过程。为减少油剂对后续染色过程的影响,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研究了再生聚酯纱线在超临界体系下的除油效果,选取除油温度、压力、时间、CO_(2)流量作为研究因素,利用响应面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对除油后纱线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除油温度64℃,除油压力21 MPa,除油时间60 min,CO_(2)流量415 kg/h,在此条件下再生聚酯纱的除油率可达到78%,超临界CO_(2)除油后的纱线表面油剂有一定减少,纱线物理结构未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流体 响应面 再生聚酯 除油率
下载PDF
裂缝内CO_(2)压裂液相态分布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徐智颢 杜博 李东东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4期41-43,共3页
CO_(2)干法压裂工艺利用纯液态CO_(2)进行携砂压裂施工,对储层进行改造,该技术已实现大量现场应用。但是,CO_(2)压裂液在裂缝内的相态分布尚未进行系统的研究。运用流体模拟软件,建立二维裂缝的物理模型,分析CO_(2)压裂液在造缝过程中... CO_(2)干法压裂工艺利用纯液态CO_(2)进行携砂压裂施工,对储层进行改造,该技术已实现大量现场应用。但是,CO_(2)压裂液在裂缝内的相态分布尚未进行系统的研究。运用流体模拟软件,建立二维裂缝的物理模型,分析CO_(2)压裂液在造缝过程中的相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造缝过程中,CO_(2)压裂液以液态CO_(2)和超临界CO_(2)两种相态存在,并且以超临界CO_(2)的分布为主;CO_(2)压裂液充满裂缝时,随着测点与井口距离的增加,CO_(2)温度先增加,然后趋于稳定;CO_(2)压裂液进入裂缝内,压裂施工完成20 min时,裂缝内CO_(2)的温度达到地层温度;地层温度越低,液态CO_(2)吸热越慢,达到超临界相态所需时间越长,超临界CO_(2)分布区距离缝口越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CO_(2)压裂液 相态 分布特征 数值模拟 液态CO_(2) 超临界CO_(2) 干法压裂
下载PDF
直通道PCHE内S-CO_(2)与铅铋合金耦合换热特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凯 彭军 +3 位作者 赵富龙 董显敏 田瑞峰 谭思超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03-2111,共9页
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与液态铅铋合金在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内耦合换热问题,本文建立了“1对2型”直通道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换热单元三维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S-CO_(2)与液态铅铋合金耦合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冷侧S-CO_... 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与液态铅铋合金在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内耦合换热问题,本文建立了“1对2型”直通道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换热单元三维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S-CO_(2)与液态铅铋合金耦合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冷侧S-CO_(2)对流换热热阻远大于热侧液态铅铋合金热阻,即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整体换热更受制于S-CO_(2)的影响,且S-CO_(2)侧的换热强度决定了整体换热的下限。改变S-CO_(2)侧入口质量流速比改变液态铅铋合金侧入口质量流速对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换热器单元功率影响程度更大。S-CO_(2)侧入口质量流速每增加1 kg/s,换热功率增加335.77 kW。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液态铅铋合金与S-CO_(2)耦合换热研究和印刷电路板换热器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铅铋合金 印刷电路板 换热器 直通道 耦合换热特性 超临界流体 数值分析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碱渣中的铀
8
作者 刚发源 宋志君 +4 位作者 丁有钱 王秀凤 余振华 孙雪杰 白龙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4-190,I0001,共8页
采用氟化氢铵法全溶解碱渣,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其中铀的含量,得到铀质量分数为(16.7±0.3)%(n=6);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能谱(SEM-EDS)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到了碱渣中铀的主要赋存形态为UO_(3)单... 采用氟化氢铵法全溶解碱渣,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其中铀的含量,得到铀质量分数为(16.7±0.3)%(n=6);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能谱(SEM-EDS)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到了碱渣中铀的主要赋存形态为UO_(3)单体、氟化物(CaF_(2)、NaF、MgF_(2)、UF_(4)等)、SiO_(2)-P_(2)O_(5)-UO_(3)、Cr_(2)O_(3)-Fe_(2)O_(3)等固体熔融体及UO_(3)被上述固熔体包裹的形式。以磷酸三丁酯(TBP)-HNO 3为配位剂,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实验室平台上研究了各因素对萃取过程的影响,建立了最佳萃取条件,即碱渣粒径0.250~0.420 mm、w=25%碱渣的饱和Al(NO_(3))_(3)溶液作为盐析剂、在TBP-HNO_(3)/U摩尔比≥50、萃取温度50℃和压力20 MPa时静态萃取2 h,铀的萃取率可达98.5%。本工作为碱渣中铀的回收再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渣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
下载PDF
溶剂热法对V_(2)O_(5)电极材料的改性
9
作者 余张旻 李志义 +2 位作者 魏炜 刘凤霞 刘志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95-199,204,共6页
采用溶剂热法在五氧化二钒(V_(2)O_(5))中掺杂铜离子,研究了不同乙醇与水体积比对产物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乙醇与水体积比的增大,首次充放电容量不断增加,移动电荷电阻逐渐减小,产物形貌从片状、球状最终变为棒... 采用溶剂热法在五氧化二钒(V_(2)O_(5))中掺杂铜离子,研究了不同乙醇与水体积比对产物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乙醇与水体积比的增大,首次充放电容量不断增加,移动电荷电阻逐渐减小,产物形貌从片状、球状最终变为棒状。与普通溶剂热法相比,超临界乙醇法制备的产物具有较低的移动电荷电阻(10Ω)和较高的初始放电容量(379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_(2)O_(5) 超临界流体 溶剂热法 正极材料 铜离子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对果胶酶处理棉纤维的影响
10
作者 徐硕 文美莲 +4 位作者 管丽媛 张泽良 朱维维 龙家杰 施楣梧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3-40,共8页
为探究超临界CO_(2)流体对果胶酶处理棉纤维去除其表层果胶杂质效果的影响,分别在超临界CO_(2)流体和水介质中用果胶酶处理棉纤维,并进行对比分析。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光测色仪、紫外分光光度计、万能强力仪等分别对处理后棉纤维的... 为探究超临界CO_(2)流体对果胶酶处理棉纤维去除其表层果胶杂质效果的影响,分别在超临界CO_(2)流体和水介质中用果胶酶处理棉纤维,并进行对比分析。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光测色仪、紫外分光光度计、万能强力仪等分别对处理后棉纤维的表面形貌、染色性能、固色性能和拉伸断裂强力等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果胶酶能有效促使棉纤维表层杂质脱落,相较于传统水介质,超临界CO_(2)流体介质中,果胶酶对棉纤维表层果胶杂质的去除效果更好,测得超临界CO_(2)流体介质中,果胶酶分解的棉纤维表层果胶反应残液中的还原糖质量浓度达到了1.556 g/L。处理后的棉纤维表层出现了剥落和细纹,染色上染程度更深更均匀,K/S值达到1.051,且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评级更高,拉伸断裂强力相比未处理的棉纤维有一定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棉纤维 果胶酶 表面形貌 染色性 拉伸断裂强度
下载PDF
滇红玫瑰精油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挥发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劲芸 常健 +3 位作者 蒋卓芳 徐重军 陈婉 吴恒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5-182,共8页
目的:综合利用云产滇红玫瑰花资源,提高产品附加值。方法:以玫瑰花精油得率为判别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玫瑰花精油的提取工艺;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不同精油的成分及相对含量,并评价不同玫瑰精油... 目的:综合利用云产滇红玫瑰花资源,提高产品附加值。方法:以玫瑰花精油得率为判别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玫瑰花精油的提取工艺;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不同精油的成分及相对含量,并评价不同玫瑰精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超临界CO_(2)萃取玫瑰花精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玫瑰花粉末颗粒40目,萃取压力25.5 MPa、萃取温度45.5℃、萃取时间123 min,CO_(2)流量20 L/h,该工艺条件下玫瑰花精油得率为1.185%;不同产地滇红玫瑰精油中共鉴定出74种挥发性成分,安宁产的滇红玫瑰花精油挥发性物质总量最高;不同产地滇红玫瑰花精油均具有较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但不同产地的抗氧化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超临界CO_(2)萃取的滇红玫瑰花精油品质较好,可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 精油 超临界CO_(2)萃取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抗氧化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温度对粘胶织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朱维维 管丽媛 龙家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70,共5页
为将简单、高效的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用于粘胶纤维基材的功能性加工,考察了超临界CO_(2)流体不同温度(80℃,100℃和120℃)对粘胶织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经流体不同温度处理后,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粘胶纤维表面形态并未产生变... 为将简单、高效的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用于粘胶纤维基材的功能性加工,考察了超临界CO_(2)流体不同温度(80℃,100℃和120℃)对粘胶织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经流体不同温度处理后,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粘胶纤维表面形态并未产生变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粘胶纤维分子链之间氢键作用强度有一定下降,流体对粘胶纤维起到了增塑膨化作用,但并未改变其化学结构;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粘胶纤维结晶度由处理前的36.57%分别下降至34.5%,30.78%和26.41%,随着温度升高,流体对粘胶纤维结晶区的破坏更加显著;热重差热综合分析显示粘胶纤维热降解性能并未下降;力学性能测试显示粘胶织物拉伸断裂性能仍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流体 粘胶织物 化学结构 结晶度 热降解性能 拉伸断裂性能
下载PDF
基于超临界CO_(2)流体的载药二醋酸纤维释放行为
13
作者 朱维维 施楣梧 龙家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38,共8页
为获得具有良好缓释性能的生物活性二醋酸纤维,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加工技术,并以具有抗氧化、抗菌功效的生物活性药物白藜芦醇作为模型药物,在不同流体温度及压力条件下制备负载白藜芦醇的二醋酸纤维,考察了不同载药二醋酸纤维在乙醇... 为获得具有良好缓释性能的生物活性二醋酸纤维,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加工技术,并以具有抗氧化、抗菌功效的生物活性药物白藜芦醇作为模型药物,在不同流体温度及压力条件下制备负载白藜芦醇的二醋酸纤维,考察了不同载药二醋酸纤维在乙醇中的释放曲线,并建立释放模型。结果表明:更高超临界CO_(2)流体温度、压力条件下制备的载药二醋酸纤维在介质中的绝对释放量、绝对释放速率均更高,而累计释放百分比、累计释放速率均更低;释放时间为40或50 min时,释放速率呈现升高现象,释放平衡时药物残留率最高可达50%;白藜芦醇从二醋酸纤维中的释放行为更符合一级释放动力学模型,拟合度R^(2)在0.9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流体 二醋酸纤维 白藜芦醇 绝对释放量 缓释性能 释放速率 释放模型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两种典型品种烟草净油及其致香成分与感官品质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胜南 卢真保 +5 位作者 赵星宇 林德洪 王学娟 赵世兴 黄艳 杨靖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89,共6页
选取云南云龙相同年份、部位和等级的红花大金元和K326烤烟烟叶,在相同工艺条件下通过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制备烟草净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卷烟感官评价方法分析比较两种烟草净油致香成分及感官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两种烟草净... 选取云南云龙相同年份、部位和等级的红花大金元和K326烤烟烟叶,在相同工艺条件下通过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制备烟草净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卷烟感官评价方法分析比较两种烟草净油致香成分及感官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两种烟草净油中鉴定出共有成分47种,相对含量最高的3种依次为烟碱、西柏三烯二醇和新植二烯,K326烟草净油中15种高级脂肪酸及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均较高;红花大金元中叶绿素降解产物、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等10种致香成分的相对含量较高,K326烟草净油中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和棕色化反应产物共7种致香成分相对含量较高;两种烟草净油香气特征均以干草香和清甜香为主,并带有果香和青香,区别为红花大金元烟草净油表现出木香和醇甜香,而K326烟草净油则表现出烘烤香、焦甜香及蜜甜香,红花大金元烟草净油在烟草本香及整体香气质方面均优于K326烟草净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 烟草净油 致香成分 感官品质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测定姜黄中姜黄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宿树兰 吴启南 +2 位作者 欧阳臻 吴德康 陈钧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57-860,共4页
目的 :筛选超临界CO2 萃取姜黄中姜黄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流体萃取姜黄素的工艺条件 ,采用HPLC法测定姜黄素含量。结果 :超临界CO2 萃取姜黄素的最佳条件 :萃取压力 2 5MPa ,萃取温度 5 5℃ ,采用无水乙醇... 目的 :筛选超临界CO2 萃取姜黄中姜黄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流体萃取姜黄素的工艺条件 ,采用HPLC法测定姜黄素含量。结果 :超临界CO2 萃取姜黄素的最佳条件 :萃取压力 2 5MPa ,萃取温度 5 5℃ ,采用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 (与超临界CO2 流体同步泵入萃取器中 ) ,用量为 30 % ,静态萃取 4h ,动态萃取 5h ,CO2 流量 3.5L·min-1。结论 :超临界CO2 萃取姜黄素具有操作简便、无有机溶剂残留的优点 ,其方法可靠 ,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实验研究 超临界CO2萃取 HPLC法 无水乙醇 MP 含量 萃取器 超临界CO2流体 夹带剂
下载PDF
CO_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麦胚芽油的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孙爱东 尹卓容 +4 位作者 蔡同一 景奉水 陶吉寒 郝鲁江 张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8-70,共3页
采用麦胚芽作为实验材料,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在超临界状态下,预处理条件(水分含量,粉碎方法、粉碎度)、萃取条件(萃取温度与压力)、分离条件(分离温度与压力)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分析了操作条件对油脂质量特别是VE的影响;确... 采用麦胚芽作为实验材料,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在超临界状态下,预处理条件(水分含量,粉碎方法、粉碎度)、萃取条件(萃取温度与压力)、分离条件(分离温度与压力)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分析了操作条件对油脂质量特别是VE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路线,为批量生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胚芽油 CO2 超临界萃取 植物油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在油脂和脂肪酸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45
17
作者 邵荣 钱仁渊 +2 位作者 秦金平 云志 史美仁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12,共4页
综述了超临界CO2 萃取分离油脂、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讨论了影响萃取效果的主要因素 ,指出可通过在体系转变压力下、温度略高于溶剂临界温度的操作条件范围内寻找最优操作条件 。
关键词 油脂 脂肪酸 分离 超临界CO2萃取
下载PDF
小茴香超临界CO_2萃取产物的成分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彭洪 郭振德 +3 位作者 张镜澄 刘莉玫 吴金刚 饶励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37-339,共3页
目的:对小茴香超临界CO2萃取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小茴香中萃取出小茴香油,再利用GC,GCMS和脂肪酸衍生化处理等手段,对小茴香的SFECO2产物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鉴定了小... 目的:对小茴香超临界CO2萃取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小茴香中萃取出小茴香油,再利用GC,GCMS和脂肪酸衍生化处理等手段,对小茴香的SFECO2产物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鉴定了小茴香超临界CO2萃取产物中的14种组分,占出峰总面积的98.24%;鉴定了小茴香超临界CO2萃取产物中的8种脂肪酸组分。结论:小茴香超临界CO2萃取产物的主要成分是茴香脑、十八碳一烯酸、十八碳二烯酸和棕榈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茴香 CO2萃取 GC-MS 脂肪酸 超临界
下载PDF
天然番茄红素超临界CO_2萃取和定量的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左爱仁 范青生 +1 位作者 周洁 刘燕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3年第5期36-39,共4页
本文研究了超临界CO2 萃取天然番茄红素的工艺 ,确定了提携剂的选择 ,萃取温度 ,萃取压力 ,萃取时间等最佳参数 ,并对提取物中的番茄红素进行了定量测定。实验表明 :30Mpa ,5 5℃ ,2h ,CO2 流量为 30kg/h ,提携剂为 30ml大豆色拉油的条... 本文研究了超临界CO2 萃取天然番茄红素的工艺 ,确定了提携剂的选择 ,萃取温度 ,萃取压力 ,萃取时间等最佳参数 ,并对提取物中的番茄红素进行了定量测定。实验表明 :30Mpa ,5 5℃ ,2h ,CO2 流量为 30kg/h ,提携剂为 30ml大豆色拉油的条件下 ,提取率达到 93 5 8% ,10 0克干料可以获得 2 9 15克纯度为 1 37%的番茄红素提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超临界CO2萃取 定量测定 天然色素 食品添加剂 提携剂 萃取温度 萃取压力
下载PDF
CO_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被孢霉菌丝体油脂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孙爱东 尹卓容 +3 位作者 蔡同一 景奉水 郝鲁江 葛毅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5-229,共5页
采用被孢霉菌丝体作为实验材料,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在超临界状态下,预处理条件(水分含量、粉碎方法、粉碎度)、萃取条件(萃取温度与压力)、分离条件(分离温度与压力)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分析了操作条件对油脂质量特别是γ-亚麻... 采用被孢霉菌丝体作为实验材料,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在超临界状态下,预处理条件(水分含量、粉碎方法、粉碎度)、萃取条件(萃取温度与压力)、分离条件(分离温度与压力)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分析了操作条件对油脂质量特别是γ-亚麻酸(GLA)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路线,为批量生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孢霉菌丝体 油脂 超临界流体 萃取 二氧化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