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atures of Cellular,Humoral and Activation Markers of Immune System and Biophysical Parameters of Superficial Membranes of Lymphocytes of Periphery Blood at Patients with a Breast Cancer
1
作者 Alimhodzhaeva L. T. 《海外英语》 2010年第4X期202-207,共6页
Studied features of cellular and humoral factors of immune system and activation markers of lymphocytes at breast cancer patients.Analyzed biophysical parameters of lymphocyte superficial membranes of periphery blood ... Studied features of cellular and humoral factors of immune system and activation markers of lymphocytes at breast cancer patients.Analyzed biophysical parameters of lymphocyte superficial membranes of periphery blood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Features of immune system reaction were:expressed Т - cellular immunodeficiency,deficiency of CD4+Т-helpers/inducers against raised expression of СD8+Т-lymphocyte,suppression of immunoregulatory index,imbalance of immunity humoral link,activity of expression CD16 + and CD56 + on natural killers and rising of expression CD38 + and CD95 + on lymphocytes.Studying of biophysical parameters of lymphocytes superficial membranes has allowed to revea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hanges characterized by intensifying of electric field and rising ofmicroviscosity,obviously leading to disappearance or weakening of intercellular inter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ULAR IMMUNITY HUMORAL IMMUNITY innovation markers of LYMPHOCYTES MICROVISCOSITY of membranes a superficial charge of membranes of LYMPHOCYTES breast cancer.
下载PDF
椎间孔及浅筋膜内注射三氧活化的自体血浆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2
作者 曾忠 钱旭雯 +2 位作者 单文倩 张金华 孙磊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6-362,共7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及浅筋膜内注射三氧活化的自体血浆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5月4日至2023年7月14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疼痛科就诊的PHN病人30例,所有病人均接受受损侧对... 目的:探讨椎间孔及浅筋膜内注射三氧活化的自体血浆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5月4日至2023年7月14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疼痛科就诊的PHN病人30例,所有病人均接受受损侧对应椎间孔及浅筋膜内注射三氧活化的自体血浆治疗。记录所有病人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同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1个月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及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结果:30例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治疗后1周、2周及1个月,所有病人的NRS、SAS、SDS及PSQI总体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1);QOL总体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组内各时间点比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椎间孔及浅筋膜内注射三氧活化的自体血浆治疗PHN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可以明显缓解PHN病人疼痛程度,有效改善其情绪状态、提升病人的睡眠及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三氧 自体血浆 椎间孔 浅筋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锁胸筋膜平面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3
作者 华萍 章洪志 邹欣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44-348,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锁胸筋膜平面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锁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2,应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麻醉)和观察组(n=42,应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锁胸筋膜平面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锁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2,应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麻醉)和观察组(n=42,应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锁胸筋膜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段镇痛效果和术中体征、同侧膈肌麻痹发生率、阻滞相关指标、上肢运动阻滞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时段VAS得分、术中心率和血压、同侧膈肌麻痹总发生率、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血氧饱和度、镇痛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阻滞后4、8、12 h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锁胸筋膜平面阻滞,更能提高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维持术中体征稳定,减少同侧膈肌麻痹的发生率,保留同侧上肢的运动功能,且该区域麻醉技术操作简单,适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颈浅丛 锁胸筋膜平面阻滞 肌间沟臂丛 锁骨中段骨折 麻醉效果
下载PDF
飞利浦EPIQ 7C浅表超声诊断乳腺钙化的临床价值研究
4
作者 吴丽 张晓婷 罗红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7期186-189,共4页
目的研究飞利浦EPIQ 7C浅表超声诊断乳腺钙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4年5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乳腺钙化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对全部受检者实施浅表超声诊断,分析诊断价值及钙化检出情况。结... 目的研究飞利浦EPIQ 7C浅表超声诊断乳腺钙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4年5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乳腺钙化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对全部受检者实施浅表超声诊断,分析诊断价值及钙化检出情况。结果飞利浦EPIQ 7C浅表超声诊断准确度为96.50%(193/200)、灵敏度为97.09%(100/103)、特异度为95.88%(93/97)、误诊率为4.12%(4/97)、漏诊率为2.91%(3/103)、kappa值为0.929。良性病变患者的钙化大小<0.5 mm、钙化数目<3个的占比均高于恶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运用飞利浦EPIQ 7C浅表超声诊断方式对乳腺钙化诊断,检出率较高,亦可对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超声 乳腺钙化 诊断结果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中药热敷联合微针刀浅筋膜层松解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寒湿痹阻型疗效观察
5
作者 王旭伟 崔改琴 程斌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765-767,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联合微针刀浅筋膜层松解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寒湿痹阻型的疗效。方法: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用微针刀浅筋膜层松解术治疗,联合组用微针刀浅筋膜层松解术及中药热敷治疗。结果:联合组治愈...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联合微针刀浅筋膜层松解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寒湿痹阻型的疗效。方法: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用微针刀浅筋膜层松解术治疗,联合组用微针刀浅筋膜层松解术及中药热敷治疗。结果:联合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WOMAC、VAS及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而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关节间隙角、股骨内侧髁高宽比、股骨外侧髁高宽比高于对照组而股骨角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IL-1β、TWEAK、CTX-Ⅰ、TRAC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热敷与微针刀浅筋膜层松解术联合治疗KOA寒湿痹阻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药热敷 微针刀浅筋膜层松解术
下载PDF
Acupuncture at the superficial fascia for 48 cases of cervical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被引量:5
6
作者 宋忠阳 秦晓光 +2 位作者 方晓丽 姚小强 陈玉婵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SCD 2017年第4期52-56,共5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at the superficial fascia for cervical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Methods Acupuncture at the superficial fascia was carried out for 48 patients with cervic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at the superficial fascia for cervical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Methods Acupuncture at the superficial fascia was carried out for 48 patients with cervical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by selecting the tender points on both sides of the cervical vertebral body and on the neck and shoulders. The treatment was conducted for once a day and treatment for 5 times was considered as 1 course of treatment. Two days were free from treatment between courses, and 3 courses were needed in total. The scores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MPQ, including three indexes: Pain rating index (PRI),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nd Present pain intensity (PPI) ]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therapeutic effct of cervical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was evaluated.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comparis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PRI (29.44±9.26 vs13.15±7.04), VAS (5.63±2.73 vs 1.23±1.15), and PPI (3.00±1.24 vs 0.38±0.49)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reduced significantly (all P〈0.05), indicating that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mong 48 cases, cured 40 cases (83.33%), markedly effective 4 cases (8.34%), effective 3 cases (6.25%), ineffective i case (2.08%).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92% (47/48).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t the superficial fascia for cervical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was satisfac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type of cervical therapy superficial fascia "fishing manipulation spondylosis acupuncture-moxibustion with golden fishhook" acupuncture
原文传递
四肢及脊柱浅筋膜中间筋膜层MRI特点及其对脂肪瘤屏障作用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杜心如 要星晨 +3 位作者 徐晔 于小雨 史湘君 徐子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四肢脊柱浅筋膜中间筋膜层对肿瘤的屏障作用。方法回顾117例共121部位(男48例,女69例)四肢脊柱脂肪瘤患者MRI、手术及病理结果,对肿瘤所在部位深筋膜、浅筋膜中间筋膜层的形态及肿瘤形态相关性进行观察。结果病人平均年龄52.2岁... 目的探讨四肢脊柱浅筋膜中间筋膜层对肿瘤的屏障作用。方法回顾117例共121部位(男48例,女69例)四肢脊柱脂肪瘤患者MRI、手术及病理结果,对肿瘤所在部位深筋膜、浅筋膜中间筋膜层的形态及肿瘤形态相关性进行观察。结果病人平均年龄52.2岁(15~82岁);脂肪瘤所在部位侧别:左侧44.4%(52例),右侧48.7%(57例),双侧5.1%(6例),中线1.7%(2例);部位:颈后部7.5%(9),胸背部5.8%(7),肩部23.1%(28),上臂15.7%(19),前臂7.4%(9),手3.3%(4),股部34.7%(42),小腿2.5%(3);肿瘤位置:肌内40.2%(47例),深筋膜深面17.9%(21例),浅筋膜中间筋膜深面23.9%(28例),浅筋膜中间筋膜浅面5.9%(7例),肌间隙11.9%(14例)。肿瘤形态:脂肪瘤均与正常组织存在边界,分叶状48.7%(57例),椭圆状41.9%(49例),扁平状9.4%(11例)。病理类型:棕色瘤3.4%(4例),血管脂肪瘤1.7%(2例),普通型86.3%(101例),纤维脂肪瘤8.4%(10例)。皮下脂肪瘤多位于深筋膜与中间筋膜层之间,呈分叶状,深筋膜深面及肌内肿瘤多为椭圆形,肿瘤形态与中间筋膜及深筋膜、肌外膜的形态相关。结论浅筋膜中间筋膜层是一层较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位于深筋膜和皮肤之间,中间筋膜层对脂肪瘤增殖有一定的阻挡作用,是自然屏障结构,深筋膜和肌间隔同样是肿瘤屏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筋膜 中间筋膜层 脂肪瘤 自然屏障
下载PDF
腺苷A3受体对浅筋膜成纤维细胞cAMP/Epac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崔艳茹 许经萍 +4 位作者 可红 席超 徐尚呈 杜红 屈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6-42,共7页
目的 探讨沉默腺苷A3受体对浅筋膜成纤维细胞cAMP/Epac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SD大鼠浅筋膜组织,通过组织块培养法提取成纤维细胞,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Vimentin、CD45、FⅧ、AKA表达,腺苷预处理细胞并分为Control组、... 目的 探讨沉默腺苷A3受体对浅筋膜成纤维细胞cAMP/Epac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SD大鼠浅筋膜组织,通过组织块培养法提取成纤维细胞,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Vimentin、CD45、FⅧ、AKA表达,腺苷预处理细胞并分为Control组、10 nmol/L组、100 nmol/L组、10μmol/L组和100μmol/L组,均培养48 h。腺苷siRNA干扰实验将细胞分为对照组、腺苷组、A3R干扰组、空载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腺苷组用10μmol/L腺苷培养48 h,其余两组用2μL Lipofectamine 2000转染A3R siRNA,在培养箱孵育6 h后换上维持液继续培养48 h。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腺苷A3受体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AMP、Epac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cAMP、Epac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荧光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结果 Control组、10 nmol/L组、100 nmol/L组、10μmol/L组和100μmol/L组A3R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腺苷预处理可剂量依赖性地上调A3R蛋白表达。对照组、腺苷组、A3R干扰组、空载组A3R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腺苷siRNA干扰可下调A3R蛋白表达,而空载组并无明显影响。A3R干扰组cAMP、Epac m 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05)。A3R干扰组cAMP、Epac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05)。A3R干扰组IL-6、TNF-α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浅筋膜成纤维细胞中,腺苷A3受体通过下调cAMP/Epac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A3受体 针刺镇痛 浅筋膜 成纤维细胞 cAMP/Epac通路
下载PDF
分层充气法腔镜下胸肌筋膜联合假体一期乳房重建术的技术创新(附2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3
9
作者 徐飚 王蕾 +4 位作者 罗伟 赖凤飞 赖米林 刘晓雁 陈前军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9期890-895,共6页
目的探讨免补片经单切口分层充气法腔镜下乳房切除术后一期假体植入联合胸肌筋膜乳房重建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经侧胸壁切口、腋窝切口入路在腔镜下完成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后,完... 目的探讨免补片经单切口分层充气法腔镜下乳房切除术后一期假体植入联合胸肌筋膜乳房重建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经侧胸壁切口、腋窝切口入路在腔镜下完成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后,完成全腔镜下胸肌筋膜联合假体植入的乳房重建术。观察其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运用BREAST-Q量表调查患者术前术后满意度。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感染、乳头乳晕或皮瓣缺血坏死、假体外露或取出、术后运动畸形、术后胸壁疼痛、包膜挛缩、“波纹”征等并发症。BREAST-Q量表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均对术后乳房感到满意,除了偶有牵拉感,未报告其他胸壁不适,社会心理状态和性健康状态较术前无明显下降。结论分层充气法腔镜下乳房切除术后胸肌筋膜联合假体植入一期乳房重建可为无条件使用补片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技术选择,该方法实现腔镜下分离解剖胸肌筋膜的技术要点,对于部分合适的人群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胸腔镜 假体植入 胸肌筋膜 乳房重建 新技术
下载PDF
超声辅助水平式乳腺微创旋切术在乳腺浅表肿物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钱琼 魏生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1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水平式乳腺微创旋切术在乳腺浅表肿物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浙江省嵊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6例乳腺浅表肿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垂直式乳腺微创...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水平式乳腺微创旋切术在乳腺浅表肿物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浙江省嵊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6例乳腺浅表肿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垂直式乳腺微创旋切术切除,研究组接受超声辅助水平式乳腺微创旋切术切除。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切口长度、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术后6 h,且研究组术后6 h、术后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无肿物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辅助水平式乳腺微创旋切术切除乳腺浅表肿物疗效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创伤与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提升美容效果,预后良好,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水平式乳腺微创旋切术 乳腺浅表肿物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应用热释光剂量计测量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不同定位方式对体表吸收剂量影响的体模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钦 邓敏敏 +2 位作者 郁艳军 倪文婕 张富利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938-943,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TLD)和Alderson Rando仿真人模体模拟测量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中不同定位方式对体表吸收剂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直线加速器6 MV X射线,对TLD剂量计进行... 目的:探讨应用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TLD)和Alderson Rando仿真人模体模拟测量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中不同定位方式对体表吸收剂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直线加速器6 MV X射线,对TLD剂量计进行剂量标定、角响应实验。基于仿真人模体模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VMAT放疗,测量3组不同情况下的体表吸收剂量。对照组:模拟乳腺托架定位,不覆盖组织补偿物(Bolus);实验组1:模拟乳腺托架定位,覆盖0.5cm厚度的Bolus;实验组2:体板联合热塑体膜进行定位。结果:对照组:模体表面无任何覆盖物时测得体表吸收剂量为94.4~99.9 cGy,占处方剂量的47.2%~50.0%;实验组1:模体表面覆盖0.5 cm厚度的Bolus时测得体表吸收剂量为179.4~184.6 cGy,占处方剂量的89.7%~92.3%;实验组2:覆盖热塑膜时测得体表吸收剂量为150.4~156.8 cGy,占处方量的75.2%~78.4%。结论:3组不同情况下的体表吸收剂量差异较大。在临床治疗中,热塑膜能够提高皮肤表面剂量,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应合理利用热塑膜联合体板减少呼吸幅度的同时合理运用Bolus来提高体表吸收剂量,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体表吸收剂量 TLD剂量计 剂量测量
下载PDF
浅表超声对乳腺结节微小钙化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明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2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浅表超声对乳腺结节微小钙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湖北省仙桃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0例乳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浅表超声检查,并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浅表超声的诊断效能,分析不同... 目的:探讨浅表超声对乳腺结节微小钙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湖北省仙桃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0例乳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浅表超声检查,并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浅表超声的诊断效能,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结节微小钙化的检出情况。结果:150例乳腺结节患者中,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良性结节50例,恶性结节100例;浅表超声结果诊断显示良性结节67例,恶性结节83例。浅表超声诊断恶性乳腺结节的灵敏度为78.00%,特异度为90.00%,准确性为82.00%,误诊率为10.00%,漏诊率为22.00%,阳性预测值为93.98%,阴性预测值为67.16%。良性病变在钙化后有声影、钙化直径<0.5 mm、钙化数量检出≥3个占比低于恶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表超声对乳腺结节微小钙化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较准确地区分良恶性,有效检出微小钙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结节 微小钙化 浅表超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体征、术后恢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姗姗 陈朝华 郑妍妍 《中外医疗》 2023年第36期9-13,共5页
目的 探讨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对其体征和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9月—2023年6月莆田九十五医院100例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 目的 探讨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对其体征和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9月—2023年6月莆田九十五医院100例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50)采用单纯全麻,观察组(n=50)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切皮后5 min、扩髓腔时和手术结束时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观察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90.63±5.74)分高于对照组的(87.16±5.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在稳定生命体征方面有显著作用,且该麻醉方法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减轻其疼痛程度,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 超声引导 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 生命体征
下载PDF
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在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中的应用比较
14
作者 王俏 边丽娜 仇慧敏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2039-2043,共5页
目的:探究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在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的患者98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n=49... 目的:探究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在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的患者98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n=49)采用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对照组(n=49)采用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引流,对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记录患者术后胸壁拔管时间、腋窝拔管时间、胸壁引流量、腋窝引流量、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简明疼痛量表(BPI)评分,观察患者术后皮瓣坏死情况、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及舒适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胸壁拔管时间、腋窝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胸壁引流量、腋窝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FACT-B、BP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FACT-B、BPI评分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皮瓣坏死发生率较低,且高级别皮瓣坏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间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1d、1月、3月的舒适度均较高(P<0.05)。结论: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在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后引流效果、疼痛缓解方面优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可以其舒适度及生活质量,降低术后皮瓣坏死、淋巴水肿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 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 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 术后引流量 皮瓣坏死率
下载PDF
浅表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微小钙化中的临床应用
15
作者 刘影 彭玉荣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4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浅表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微小钙化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浅表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检查,分析浅表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比较良恶性肿瘤浅表超声检出结果。结... 目的探讨浅表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微小钙化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浅表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检查,分析浅表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比较良恶性肿瘤浅表超声检出结果。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其中良性肿瘤51例,恶性肿瘤49例;100例患者行浅表超声检查后,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的患者88例,诊断符合率为88.00%;其中,良性肿瘤检出45例,诊断符合率为88.24%,恶性肿瘤检出43例,诊断符合率为87.76%。浅表超声检查检出乳腺微小钙化30例,其中良性肿瘤5例,约占16.67%,恶性肿瘤25例,约占83.33%;乳腺微小钙化类型:浸润性导管癌13例,约占43.33%;单纯癌7例,约占23.33%;乳腺纤维腺瘤6例,约占20.00%,粉刺状癌4例,约占13.33%。恶性肿瘤乳腺微小钙化<0.5 mm、钙化数目≥3个占比高于良性肿瘤,钙化后见声影占比低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表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与鉴别乳腺微小钙化患者肿瘤性质,且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为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超声检查 诊断 乳腺 微小钙化
下载PDF
合成补片联合前锯肌脂肪筋膜瓣在即刻乳房重建术中的应用
16
作者 王战 许凌云 +2 位作者 赵彤 王先兰 何潇 《手术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51-56,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合成补片联合前锯肌脂肪筋膜瓣乳房假体植入术在早期乳腺癌即刻乳房重建术中的研究,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乳房外形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早期乳腺癌进行即刻假体重建术的患者提供更多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目的初步探讨合成补片联合前锯肌脂肪筋膜瓣乳房假体植入术在早期乳腺癌即刻乳房重建术中的研究,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乳房外形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早期乳腺癌进行即刻假体重建术的患者提供更多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乳腺外科61例接受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后即刻行乳房假体植入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前锯肌脂肪筋膜瓣与TiLoop补片在手术中应用情况分为3组:补片组(合成补片假体植入组22例),筋膜组(前锯肌脂肪筋膜瓣假体植入术18例)和联合组(合成补片联合前锯肌脂肪筋膜瓣假体植入术21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24 h疼痛评分、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外形和患者满意度评分,评价应用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结果补片组、筋膜组与联合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术后24 h疼痛等级方面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与筋膜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均小于补片组(P<0.05)。补片组在引流管放置时间上长于联合组与筋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年随访分析发现:补片组与联合组Harris术后美容评分优于筋膜组(P<0.05)。Breast-Q乳房重建相关量表结果显示:3组患者对乳腺外科医生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及其他医生满意度评分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与补片组乳房外形满意度评分高于筋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全乳切除术后即刻行TiLoop补片联合前锯肌脂肪筋膜瓣乳房假体植入术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来说是安全可靠的。联合组引流管放置时间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均小于补片组,术后外形及乳房满意度均优于筋膜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筋膜组及补片组并未增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即刻乳房重建 假体植入 TiLoop补片 前锯肌脂肪筋膜瓣 breast-Q评分
下载PDF
浅层与深层前锯肌平面阻滞用于乳腺癌术后镇痛的效果对比
17
作者 王兴旭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8期222-225,共4页
目的 对比分析乳腺癌手术患者采取浅层前锯肌平面阻滞与深层前锯肌平面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 目的 对比分析乳腺癌手术患者采取浅层前锯肌平面阻滞与深层前锯肌平面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浅层前锯肌平面阻滞,观察组患者实施深层前锯肌平面阻滞,对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节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对比组间差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统计总发生概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6h、12h及24h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总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浅层前锯肌平面阻滞,深层前锯肌平面阻滞用于乳腺癌患者的围术期镇痛,镇痛效果更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运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前锯肌平面阻滞 深层前锯肌平面阻滞 乳腺癌 术后镇痛
下载PDF
面神经额支的定义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关系 被引量:27
18
作者 姜平 高建华 +1 位作者 钟世镇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8-120,142,共4页
目的:阐明面神经额支的定义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的关系,为相关手术预防额支损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6具防腐和2具新鲜成人尸体头部标本分别进行显微解剖和组织切片,观测面神经额支穿出腮腺的位置点、数目以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的关系... 目的:阐明面神经额支的定义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的关系,为相关手术预防额支损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6具防腐和2具新鲜成人尸体头部标本分别进行显微解剖和组织切片,观测面神经额支穿出腮腺的位置点、数目以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的关系。结果:(1)面神经颞支有(2.6±0.8)支,其中额支有(2.1±0.7)支,颞支在耳屏间切迹前(17.6±5.2)、上(7.2±2.3)mm处出腮腺上缘;(2)在颧弓表面,面神经额支与颞浅血管走行在与颞浅筋膜及骨膜结合紧密的疏松结缔组织层中;在颞部,颞浅血管浅出至颞浅筋膜的浅面并被其包绕,而额支始终紧贴颞浅筋膜深面走行在疏松结缔组织中。结论:(1)面神经额支是支配额肌的颞支之一,分布到骨性额部即颧额缝以上、冠状缝与颞上线相交点以前的区域。(2)在颧弓一颞部的皮下脂肪层与颞浅筋膜之间,或在颧弓骨膜下一颞深筋膜浅层深面解剖分离不易损伤面神经额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颞支 额支 颞浅筋膜
下载PDF
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姜平 钟世镇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0-322,共3页
目的 :深入探讨SMAS的形态学特点 ,为颜面部整形手术的开展提供翔实的形态学基础。方法 :对 6例新鲜和 8例固定头颈部标本进行大体和显微解剖以及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SMAS位于皮下脂肪深面 ,直接与颈阔肌延续 ,向前连于眼轮匝肌、颧大... 目的 :深入探讨SMAS的形态学特点 ,为颜面部整形手术的开展提供翔实的形态学基础。方法 :对 6例新鲜和 8例固定头颈部标本进行大体和显微解剖以及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SMAS位于皮下脂肪深面 ,直接与颈阔肌延续 ,向前连于眼轮匝肌、颧大肌和蜗轴 ,向上与颞浅筋膜相连 ,向后与颈深筋膜浅层融合 ;SMAS分为肌性部和膜性部 ;SMAS与腮腺咬肌筋膜之间有脂肪组织存在 ,面神经在腮腺咬肌筋膜中行走。结论 :SMAS是面部皮下脂肪和腮腺咬肌筋膜之间的独立组织结构层次 ;SMAS与颈阔肌、颧大肌、颞浅筋膜 -枕额肌相连 ,构成头面颈部浅筋膜和深筋膜之间的连续而独立的组织结构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S 颈阔肌 颧大肌 面部 解剖学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乳腺内筋膜韧带声像变化对鉴别诊断乳腺小肿块的价值 被引量:9
20
作者 曾辉 赵雁梨 +3 位作者 黄勇 林僖 陈孝岳 李安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9-342,共4页
背景与目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已广泛应用于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但CDFI结合乳腺内筋膜韧带(浅、深筋膜和Cooper韧带)的声像变化在鉴别诊断乳腺小肿块(直径≤2cm)中应用的文献报道甚少。本研究探讨CDFI... 背景与目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已广泛应用于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但CDFI结合乳腺内筋膜韧带(浅、深筋膜和Cooper韧带)的声像变化在鉴别诊断乳腺小肿块(直径≤2cm)中应用的文献报道甚少。本研究探讨CDFI结合乳腺筋膜和Cooper韧带的声像改变在鉴别诊断小乳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乳腺肿块直径≤2cm的110例患者(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良性52例,恶性58例)进行CDFI检查,分析乳腺病灶内部和周边的血流分布及多普勒频谱。根据血流丰富程度分成四个等级,并结合乳腺内筋膜韧带(浅、深筋膜和Cooper韧带)受浸润情况的观察,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对乳腺良、恶性小肿块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0.4%、84.5%。假阳性率为9.6%;假阴性率为15.5%。良恶性肿块的血流分级和收缩期流速峰值(Vmax)、阻力指数(RI)及浅、深筋膜和Cooper韧带的声像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DFI结合乳腺内筋膜及韧带的声像变化,对乳腺小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筋膜 Cooper韧带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