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lateral Pedicled Superficial Epigastric Flap in the Management of Circumferential Combined Degloving and Full Thickness Burn Hand Injury—A Case Report 被引量:2
1
作者 Medhat E. Habib Christoph H. Reuter 《Modern Plastic Surgery》 2012年第2期35-38,共4页
We report a case of combined hand trauma in the form of circumferential degloving injury of the hand with full thickness friction burns of the hand, forearm and the distal part of the upper arm. On exploration the han... We report a case of combined hand trauma in the form of circumferential degloving injury of the hand with full thickness friction burns of the hand, forearm and the distal part of the upper arm. On exploration the hand was found avascular with loss of vital structures and full thickness burns. As a salvage procedure the hand was embedded in the subcutaneous tissue of the abdomen for 4 weeks and after that elevated as an inferiorly based flap on the bilateral superficial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ies. Two weeks later the hand was freed by division of the base of the flap bilaterally. The details and description of the injury, the procedure and the outcome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d BURN Mutilating Degloving Injury superficial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FLAP
下载PDF
腹壁浅动脉皮瓣的应用解剖及其在头颈部修复中的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晓敏 马士崟 +1 位作者 张凯 孟中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8-381,共4页
目的探讨腹壁浅动脉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意义。方法住10例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解剖观察并测量腹壁浅动、静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外径、蒂长及与周围血管的毗邻关系。结果腹壁浅动脉的出现率为90%... 目的探讨腹壁浅动脉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意义。方法住10例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解剖观察并测量腹壁浅动、静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外径、蒂长及与周围血管的毗邻关系。结果腹壁浅动脉的出现率为90%(18侧),管径为(1.48±0.44)mm(0.85~2.43mm),蒂长为(4.8±1.18)cm(2.56~7.02mm),腹壁浅静脉恒定,管径为:(2.33±0.71)mm(1.46~4.05mm),蒂长为:(5.45±1.2)cm(4.03~8.42cm),当腹壁浅动脉缺如或管径细小、位置靠内侧时,外侧旋髂浅动脉上升支代偿性增粗。结论腹壁浅动脉皮瓣血供可靠,面积充足,供区损伤小,可选择性的应用于头颈部的多种软组织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浅动脉 外科皮瓣 应用解剖 头颈修复重建
下载PDF
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3例报道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宏伟 郭兵 +7 位作者 马春跃 李晓光 尹建新 周辉红 艾松涛 孙坚 张陈平 秦兴军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 :评价腹壁浅动脉(superficial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SIEA)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舌癌、颊癌、口底癌的患者各1例,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计算机体层扫描... 目的 :评价腹壁浅动脉(superficial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SIEA)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舌癌、颊癌、口底癌的患者各1例,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计算机体层扫描血管造影对双侧下腹部血管条件进行评估,明确腹壁浅动、静脉的起始管径和走行,并完成体表定位。根据病灶部位和缺损大小、形态,设计血管蒂的长度和皮瓣的大小、位置。术中解剖血管蒂,制备皮瓣,转移至受区,完成缺损修复。评价患者的受区重建效果及供区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2~14个月。结果:3例患者的腹壁浅动、静脉血管条件良好。根据术区缺损大小,制取的SIEA穿支皮瓣分别为9 cm×6 cm、8 cm×5 cm、10 cm×6 cm,血管蒂长度8~10 cm,血管蒂动脉管径0.7~1.0 mm,静脉管径1.8~2.0 mm,血管分别与受区的甲状腺上动脉、面总静脉吻合。术后皮瓣成活,受区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良好,下腹部供区无并发症。结论:SIEA穿支皮瓣的血管蒂位置比较表浅,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体表定位,降低了皮瓣制备的难度;同时,皮瓣制备过程中不损伤腹直肌鞘及腹部肌肉,术后供区并发症少,且瘢痕隐蔽。SIEA穿支皮瓣可望成为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较好的临床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 口腔颌面部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外源基因经动脉转染大鼠腹壁浅动脉岛状皮瓣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丹 乔群 +1 位作者 王晓军 曾昂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外源基因经动脉灌注转移修饰大鼠腹壁浅动脉岛状皮瓣(Superficial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flap,SIEA)的可行性、安全性并对其转染条件作出评价。方法:本研究通过血管夹暂时夹闭形成局部封闭环境,应用腺病... 目的: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外源基因经动脉灌注转移修饰大鼠腹壁浅动脉岛状皮瓣(Superficial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flap,SIEA)的可行性、安全性并对其转染条件作出评价。方法:本研究通过血管夹暂时夹闭形成局部封闭环境,应用腺病毒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Ad5-CMV-EGFP)经动脉灌注带蒂SIEA60min。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A、B、C、D组分别为:3.0×106、3.0×107、3.0×108、3.0×109pfu/ml,E组:PBS、F组:腺病毒空载体。术后7天应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观察皮瓣的荧光强度,应用共聚焦显微镜、RT-PCR检测皮瓣组织中EGFP的表达和分布情况,通过组织学分析对皮瓣的安全性影响。结果:术后7天B组、C组、D组活体观察皮瓣可见体表绿色荧光信号。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与活体观察结果一致,EGFP在皮瓣内血管内、外膜均可见表达,血管周围组织包括脂肪、毛囊可见EGFP表达,皮瓣外组织未见EGFP表达。对照组E组、F组未见EGFP表达。RT-PCR结果显示,EGFP仅在皮瓣内表达,其他重要脏器(心脏、肝脏、肾脏)无表达。对皮瓣组织学观察未见明显炎症反应。结论:复合组织瓣转移修复创面是一种成熟的手术方式。本研究从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三方面评价外源基因经动脉内灌注转染大鼠带蒂皮瓣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基因修饰复合组织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浅动脉皮瓣 外源基因 经动脉灌注 腺病毒
下载PDF
腹部双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脱套伤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秋实 冯承臣 +1 位作者 陈沂民 刘茂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35-336,共2页
目的 总结腹部双血管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急诊修复手部脱套伤的效果。方法1994年~1997 年对19 例手部脱套伤,急诊采用腹壁下动脉为蒂的薄皮瓣和腹壁浅动脉为蒂的薄皮瓣进行瓦合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3年,手外形美观,... 目的 总结腹部双血管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急诊修复手部脱套伤的效果。方法1994年~1997 年对19 例手部脱套伤,急诊采用腹壁下动脉为蒂的薄皮瓣和腹壁浅动脉为蒂的薄皮瓣进行瓦合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3年,手外形美观,皮瓣质地柔韧,伸指正常,拇指对掌功能正常。掌指关节屈曲45°~60°,近指节关节屈曲10°~25°,生活自理。结论 采用腹部双血管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脱套伤具有皮瓣移位后血循环好,抗感染力强,成活率高,修复后手外形美观,不臃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脱套伤 腹壁下动脉 腹壁浅动脉 皮瓣 修复
下载PDF
腹壁浅动脉皮瓣行乳房再造的术前评估、术式选择及术后危象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晓宇 穆大力 《医学综述》 2020年第4期717-722,共6页
横行腹直肌皮瓣及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作为目前乳房再造的常用术式,均无法避免对腹直肌及其前鞘的完整性造成破坏,因此常导致术后腹壁不对称、疼痛、疝气等并发症的发生。而腹壁浅动脉(SIEA)皮瓣由于在手术过程中不侵及腹部的深层... 横行腹直肌皮瓣及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作为目前乳房再造的常用术式,均无法避免对腹直肌及其前鞘的完整性造成破坏,因此常导致术后腹壁不对称、疼痛、疝气等并发症的发生。而腹壁浅动脉(SIEA)皮瓣由于在手术过程中不侵及腹部的深层组织结构,可达到满意的再造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上述供区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SIEA皮瓣行乳房再造时,皮瓣血管蒂的管径、长度等解剖学特征,以及术中受区血管的选择、手术方式的差异都可能会影响再造的结局。此外,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监测及处理手段等方面的深入认识同样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再造 游离腹壁皮瓣 腹壁浅动脉皮瓣
下载PDF
腹壁浅动脉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晓敏 张凯 +1 位作者 马士崟 孟中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57-1360,共4页
目的为腹壁浅动脉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甲醛固定6个月以内的成年尸体标本10具,其中男8具,女2具;死亡年龄35~78岁,平均58岁。尸体标本经颈总动脉或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于两侧腹股沟韧带区域解剖观察腹壁浅动、静脉的... 目的为腹壁浅动脉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甲醛固定6个月以内的成年尸体标本10具,其中男8具,女2具;死亡年龄35~78岁,平均58岁。尸体标本经颈总动脉或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于两侧腹股沟韧带区域解剖观察腹壁浅动、静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与周围血管的位置关系,并测量腹壁浅动、静脉管径及蒂长。结果 10具标本中,1具两侧腹壁浅动脉缺如;9具标本18侧在腹股沟水平可见腹壁浅动脉,动脉管径平均为1.48mm,蒂长平均为4.80cm。11侧在起始处与周围血管形成共干模式,其余7侧单独起源于股动脉。腹壁浅动脉走行与分支方式有4种,其中5侧为总干型,3侧为双分支型,7侧为单外侧支型,3侧为单内侧支型。10具标本20侧均可见腹壁浅静脉,管径平均为2.33mm,蒂长平均为5.45cm。仅有腹壁浅静脉伴行8侧,腹壁浅静脉和1对动脉伴行静脉同时出现12侧。结论腹壁浅动脉皮瓣血供相对恒定,切取简便,不损伤腹直肌,可应用于头颈、四肢、乳房等部位的软组织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浅动脉皮瓣 应用解剖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腹部浅动脉供血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凯 王栋 +4 位作者 高廷益 都晓英 王晓敏 韩瑞 韩仲兵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00-1204,共5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游离下腹部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5例口腔癌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45~69岁。同期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和定位...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游离下腹部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5例口腔癌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45~69岁。同期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和定位下,采用以旋髂浅动脉或腹壁浅动脉为蒂的游离下腹部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结果本组5例,采用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3例,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2例,皮瓣移植均存活,供、受区均一期愈合。皮瓣面积5 cm×6 cm^7 cm×9 cm。5例患者均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皮瓣质地柔软,无明显的臃肿,无毛发生长,无瘢痕挛缩导致的张口受限。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腹部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具有筛选、定位血管准确,皮瓣切取方便,供区隐蔽,损伤小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浅动脉 旋骼浅动脉 外科皮瓣 彩色多普勒超声
原文传递
腹壁静脉血管构造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薄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方柏荣 孙杨 +1 位作者 贺吉庸 王先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0-364,共5页
目的应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研究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的静脉血管构造,并探讨腹壁静脉系统在DIEP皮瓣修薄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对11例拟行修薄DIEP皮瓣手术的患者,术前行腹壁... 目的应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研究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的静脉血管构造,并探讨腹壁静脉系统在DIEP皮瓣修薄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对11例拟行修薄DIEP皮瓣手术的患者,术前行腹壁静脉血管CTA检查,研究腹壁下静脉、腹壁浅静脉以及静脉穿支的走行、分支及相互吻合情况,并根据腹壁静脉血管构造进行DIEP皮瓣的修薄。结果共观测22条腹壁下静脉、22条腹壁浅静脉及22条每侧最粗的穿支静脉的CTA图像。在脐上3cm至脐下15cm区域,腹壁浅静脉与腹壁中线距离为3.30~5.77cm,走行深度比例为0.29~0.39。腹壁浅静脉是腹壁浅层的主要回流静脉,与腹壁下静脉以穿支静脉形式在脐周存在吻合。根据腹壁浅静脉的走行及层次进行DIEP皮瓣修薄的11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无静脉回流障碍。结论木前腹壁静脉CTA图像能清晰地显示DIEP皮瓣的静脉血管构造,腹壁浅静脉可作为指导DIEP皮瓣修薄的标志性参考解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皮瓣修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腹壁浅静脉
原文传递
双侧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再造1例单侧乳腺癌患者乳房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达疆 李赞 +6 位作者 周晓 章一新 周波 吕春柳 唐园园 易亮 罗振华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64-967,共4页
2020年5月14日,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1例37岁女性单侧乳腺癌患者,对其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双侧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重量为305 g)游离移植再造乳房。术中将右侧腹壁下血管蒂与右侧胸廓内血管近端吻合、左侧腹壁下血管蒂与右侧胸廓内血管... 2020年5月14日,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1例37岁女性单侧乳腺癌患者,对其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双侧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重量为305 g)游离移植再造乳房。术中将右侧腹壁下血管蒂与右侧胸廓内血管近端吻合、左侧腹壁下血管蒂与右侧胸廓内血管远端吻合,见皮瓣通血良好,将腹部皮瓣供区创面直接拉拢闭合。手术历时9 h。术后第1个48 h皮瓣显示轻度灌大于流,未见明显水肿或水疱,皮瓣温度与周围皮肤一致,引流管引流量仅40 mL。术后3 d皮瓣血运完全恢复正常,皮瓣存活良好,供区切口无明显张力,愈合顺利。随访2个月,腹部供区切口完全愈合,仅遗留线性瘢痕,重建乳房外形自然,患者计划进一步行乳头重建和对侧乳房悬吊术。该病例提示在特定情况下可选用双侧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进行自体乳房再造,以最大限度减少供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外科皮瓣 乳房成形术 显微外科手术 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
原文传递
薄型腹壁浅动脉皮瓣在修复颊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廷益 张凯 +6 位作者 王栋 韩瑞 陈永锋 徐涛 吴志刚 廖圣恺 郭振飞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84-787,共4页
目的探讨薄型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颊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对6例行手术治疗的颊癌患者同期行薄型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男2例,女4例,年龄43~68岁,平均61.5岁。所... 目的探讨薄型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颊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对6例行手术治疗的颊癌患者同期行薄型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男2例,女4例,年龄43~68岁,平均61.5岁。所有患者术前以彩色超声多普勒辅助皮瓣设计,根据受区缺损大小及血管的走行、层次和走向,在Scarpas筋膜层以上切取薄型腹壁浅动脉皮瓣并转移修复颊癌术后软组织缺损,观察皮瓣存活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例皮瓣全部成活,腹壁浅动脉皮瓣面积5.0 cm×7.0 cm^7.0 cm×9.0 cm,皮瓣厚度0.5 cm^1.3 cm,平均0.8 cm,血管蒂长度6.0~9.0 cm。其中4例同时吻合腹壁浅静脉和伴行静脉,2例仅吻合腹壁浅静脉。随访3~12个月,平均10个月,颊部外形良好,张口度正常,无明显臃肿,无需二期手术。供区创面遗留线性瘢痕,位置隐蔽,腹壁功能无损伤。结论薄型腹壁浅动脉皮瓣供区损伤小、瘢痕隐蔽、颊部不臃肿,张口度恢复满意,是修复颊癌术后缺损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浅动脉 外科皮瓣 颊癌
原文传递
腹壁浅动静脉在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中的应用
12
作者 宋达疆 李赞 章一新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7期480-485,共6页
目的探讨腹壁浅动静脉在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中的应用占比情况及其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1月—2018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168例采用下腹部皮瓣移植的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62(42.5±5.3)岁... 目的探讨腹壁浅动静脉在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中的应用占比情况及其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1月—2018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168例采用下腹部皮瓣移植的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62(42.5±5.3)岁,体质量指数为23~32(27±1.8)kg/m^(2);均为单侧乳房再造,左侧102例、右侧66例。其中,一期乳房再造89例,二期乳房再造79例。观察项目:(1)分析腹壁浅动静脉在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手术中应用的长度、管径、占比等情况;(2)术后随访观察皮瓣成活及再造乳房恢复情况。结果(1)168例患者中,89例(53.0%)患者的供区皮瓣同时携带腹壁浅静脉,(一期47例,二期42例),长度(4.20±0.27)cm、管径(1.30±0.25)mm,35例(20.8%)同时携带腹壁浅动静脉(一期16例,二期19例),长度(3.10±0.38)cm、管径(0.50±0.14)mm。实际移植2/4下腹部皮瓣74例(44.0%),全部采用一侧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一期55例,二期19例);实际移植3/4下腹部皮瓣54例(32.2%),一期22例,二期32例;实际移植4/4下腹部皮瓣40例(23.8%),一期12例,二期28例;(2)16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2~42个月,皮瓣均成活顺利(成活率100%),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患者对外形较满意,腹部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部功能无明显受限。结论腹壁浅动静脉在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中的实际应用相对较少,是否携带腹壁浅动静脉不影响下腹部皮瓣移植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动脉 腹壁浅动脉 腹壁浅静脉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乳房再造术
原文传递
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辅助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栋 张凯 +5 位作者 徐涛 谢宗玉 刘亮 高廷益 廖圣恺 韩瑞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拟行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的口腔癌患者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57.4±...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拟行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的口腔癌患者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57.4±12.6)岁。其中鳞状细胞癌10例,腺样囊性癌1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术前均行下腹部CT血管造影,并将数据导入AW4.7软件进行后处理,挑选左侧或右侧优势供区,明确皮瓣血供的起源、管径、走行及穿出点位置,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指导皮瓣术前设计。结果12例患者中采用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者11例,1例由于未发现腹壁浅动脉,术中转为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11例采用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的患者,其术前CT血管造影测量的腹壁浅动脉管径[(1.0±0.3)mm]与术中实际测量值[(1.1±0.3)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发生静脉血管危象,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随访6~12个月,平均10个月,供区受区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明显并发症,腹部瘢痕隐蔽。结论在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术中,术前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客观反映腹壁浅动脉的管径及走行位置等信息,有效降低皮瓣手术难度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腹壁浅动脉 外科皮瓣 数字化 CT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技术辅助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栋 刘亮 +6 位作者 张凯 徐涛 廖圣恺 王晓敏 韩瑞 刘洋洋 郭振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17-1422,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技术辅助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拟行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口腔癌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4~77岁,平均55.8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技术辅助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拟行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口腔癌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4~77岁,平均55.8岁。其中鳞状细胞癌13例,腺样囊性癌2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术前均利用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S)和CEUS对腹壁浅动脉进行筛选、辅助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的设计,并与术中实际探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CEUS、CDUS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16例患者中采用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4例,2例由于未找到源动脉转为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术后定期随访,检查肿瘤复发、转移情况,评价患者供受区外观、经口进食功能恢复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前CDUS和CEUS检查结果与术中探查结果比较显示,CEUS在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血管探查上,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而CDUS分别为57%、100%、100%、25%。采用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的14例术前CDUS发现25条粗细不一的穿支血管,经CEUS增强后所有血管信号均增强,并额外发现11条穿支血管并在术中均被证实。术前CEUS测量的腹壁浅动脉起始管径均明显高于CDUS和术中测量值(P<0.05);CEUS和CDUS测量的收缩期峰值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8,P=0.003)。1例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于术后48 h发生静脉栓塞危象,探查抢救无好转,受区创面延期愈合。其余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过程中无肿瘤复发、转移出现,未出现腹壁疝等严重并发症,腹部瘢痕位置隐蔽,患者均恢复经口进食。结论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供区损伤小、瘢痕位置隐蔽,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较好选择。采用CEUS技术辅助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术前设计具有良好可行性和较高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造影 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 口腔
原文传递
会阴部亚单位缺损修复重建方案 被引量:9
15
作者 牛皓 宋慧锋 +7 位作者 许明火 高全文 陈保国 陈帅 王珏 王芳 武江 张瑞娟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6-440,共5页
目的探讨会阴部亚单位缺损的修复重建方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烧伤整形五病区收治的21例会阴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4~68岁,平均26.4岁。受伤原因包括烧伤11例... 目的探讨会阴部亚单位缺损的修复重建方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烧伤整形五病区收治的21例会阴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4~68岁,平均26.4岁。受伤原因包括烧伤11例,外伤2例,Paget病2例,Brown病2例,会阴部鳞癌3例,血管瘤1例。根据会阴部解剖结构,分为4个亚单位:1个前区(阴阜或耻骨联合)、2个中区(阴唇或阴囊)和1个后区(肛周)。会阴部病变切除后遗留创面23 cm×11 cm^5 cm×3 cm,根据会阴分区和组织缺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21例患者中采用腹壁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9例,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3例,腹壁浅动脉岛状皮瓣和旋髂浅动脉岛状皮瓣联合修复2例,阴部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5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2例,皮瓣切取范围25 cm×12 cm^6 cm×3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至9年,平均13个月,供、受区外观良好,瘢痕隐蔽,患者满意。结论根据会阴部亚单位分区原则合理选择皮瓣对会阴部缺损进行修复重建,可更好地恢复其功能和外观,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重建术 亚单位 外科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旋髂浅动脉皮瓣 腹壁浅动脉皮瓣 阴部内动脉穿支皮瓣
原文传递
携带双侧腹壁浅动脉的下腹壁联体皮瓣修复足踝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鑫 邹永根 +3 位作者 唐林 刘安铭 张仁权 陈增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67-1471,共5页
目的探讨携带双侧腹壁浅动脉(superficial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ies,SIEA)的下腹壁联体皮瓣修复足踝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0月—2020年1月收治的18例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男12例,女6例... 目的探讨携带双侧腹壁浅动脉(superficial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ies,SIEA)的下腹壁联体皮瓣修复足踝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0月—2020年1月收治的18例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男12例,女6例;年龄25~62岁,中位年龄35岁。致伤原因:机器绞伤9例,交通事故伤5例,切割伤2例,电击伤2例。所有创面均伴有血管、肌腱及骨、关节外露。创面部位:踝部8例,足背6例,足底4例。入院后急诊彻底清创(清创后缺损范围为15 cm×10 cm~25 cm×16 cm)及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清创至皮瓣修复时间为3~10 d,平均5 d。根据缺损部位及范围,制备携带双侧SIEA的下腹壁联体皮瓣,皮瓣切取范围为15 cm×10 cm~25 cm×16 cm;血管蒂长度为4.5~7.5 cm,平均6.0 cm;皮瓣厚度为0.5~1.2 cm,平均0.8 cm。腹部供区均一期闭合。结果术中1例因一侧SIEA缺如,改为携带双侧旋髂浅动脉的髂腹股沟联体皮瓣修复缺损。除1例皮瓣出现远端坏死,经二期植皮修复后愈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6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未出现异常毛发生长及明显色素沉着。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未出现腹疝等并发症。足踝功能满意,末次随访时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达优16例、良2例。结论携带双侧SIEA的下腹壁联体皮瓣供区隐蔽,穿支搭配灵活,皮瓣切取表浅,易于修薄,是修复足踝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浅动脉 下腹壁联体皮瓣 足踝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联合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17
作者 欧昌良 罗旭超 +3 位作者 周鑫 邹永根 李迦宇 杨迎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50-1154,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superficial circumflex iliac artery flap,SCIP)联合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DIEP)修复上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2月—2021年1月采用游离SCIP联... 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superficial circumflex iliac artery flap,SCIP)联合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DIEP)修复上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2月—2021年1月采用游离SCIP联合DIEP修复15例上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34~52岁,中位年龄41岁。致伤原因:机械伤11例,交通事故伤4例。前臂环型皮肤缺损9例,上臂及肘关节周围皮肤缺损6例;缺损范围15.5 cm×10.5 cm~26.5 cm×15.5 cm;均伴有肌腱、骨骼等深部组织外露。合并开放性骨折7例,血管神经损伤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14 d,平均7.5 d。皮瓣切取范围为16.0 cm×11.0 cm~27.0 cm×16.0 cm;皮瓣厚度0.8~1.3 cm,切取后均在显微镜下修除多余脂肪组织;近端血管蒂长度5.0~7.0 cm,远端血管蒂长度3.0~5.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重建肚脐。结果术后14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术后10 h出现动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皮瓣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4个月,平均10.5个月。皮瓣外形美观,无明显臃肿,质地、弹性均可,无挛缩、粘连。供区未见腹壁疝形成,重建肚脐外形美观,可见线性瘢痕。末次随访时,按照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皮瓣功能评定标准评价,获优12例、良3例。感觉恢复至S_(3+)7例,S_(3)8例。结论游离SCIP联合DIEP切取面积大,皮肤延展性好,是一种修复上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浅动脉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 上肢
原文传递
腹壁浅动脉蒂游离腹壁皮瓣乳房再造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穆大力 栾杰 +1 位作者 穆兰花 严义坪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0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 探讨采用腹壁浅动脉(superficial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SIEA)蒂游离腹壁皮瓣乳房再造术方法 、特点及适应证.方法 术前采用多层螺旋CT(multiple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三维血管造影及多普勒血流探测仪... 目的 探讨采用腹壁浅动脉(superficial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SIEA)蒂游离腹壁皮瓣乳房再造术方法 、特点及适应证.方法 术前采用多层螺旋CT(multiple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三维血管造影及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SIEA的直径、走行及分布,于脐与阴阜上缘之间设计皮瓣,采用单蒂或双蒂SIEA,与胸廓内动,静脉吻合,腹部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4例乳房再造病例皮瓣全部存活,皮瓣和腹部供区无脂肪液化、坏死、切口裂开、腹壁薄弱及腹壁疝等并发症的出现,再造乳房外形效果满意.结论 SIEA蒂游离腹壁皮瓣与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横行腹支肌肌(TRAM)皮瓣乳房再造术提供同样的腹部皮肤和组织量,但却减轻了对腹部功能和形态的损害,在做好充分的术前血管评估、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技术的前提下,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乳房再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再造术 腹壁浅血管 游离皮瓣
原文传递
利用腹壁浅动静脉超灌注回流挽救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罕见血运不良的乳房再造1例
19
作者 马小睦 徐伯扬 +4 位作者 刘温悦 李尚善 陈兆瀚 杜星仪 刘春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390-394,共5页
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中,非血管蒂原因如深浅静脉系统之间缺乏有效连通所致的皮瓣弥漫性淤血十分罕见。该文报道了1例乳腺癌术后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的32岁女性,影像学提示双侧腹部均缺乏优势的腹壁下动脉穿支,且深浅... 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中,非血管蒂原因如深浅静脉系统之间缺乏有效连通所致的皮瓣弥漫性淤血十分罕见。该文报道了1例乳腺癌术后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的32岁女性,影像学提示双侧腹部均缺乏优势的腹壁下动脉穿支,且深浅静脉系统间缺乏交通。术中提前解剖腹壁浅动静脉备用,术中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提示皮瓣动脉灌注不足和静脉淤血,利用预留的腹壁浅动静脉进行超灌注回流成功挽救了皮瓣,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该年轻患者的腹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乳房再造 腹壁浅静脉 腹壁浅动脉
原文传递
体质量指数及CT血管成像数据辅助腹壁浅动脉皮瓣乳房再造的研究
20
作者 张晓宇 穆大力 +5 位作者 栾杰 杨燕 李婉迪 林艳 李浩然 姚禹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10-1214,共5页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与腹壁浅动脉(SIEA)管径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在术前为以SIEA皮瓣行乳房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该研究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乳房整形美容中心2008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单侧乳腺癌根治术后女性患者为...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与腹壁浅动脉(SIEA)管径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在术前为以SIEA皮瓣行乳房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该研究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乳房整形美容中心2008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单侧乳腺癌根治术后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标准选择病例。通过Onis 2.5软件对患者乳房再造术前CT血管成像数据进行分析,测量SIEA管径,并针对其与BMI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共纳入19例患者,年龄(43.0±8.1)岁,范围30~60岁,身高(1.61±0.05)m,体质量(62.9±8.6)kg,BMI(24.4±3.3)kg/m2。19例患者共20侧腹壁存在SIEA,其中18例为单侧,1例为双侧。SIEA管径为(1.75±0.54)mm,与BMI呈高度线性相关(r=0.85,P<0.001);当BMI≥24 kg/m2时,可满足SIEA≥1.5 mm。结论对于既往无影响SIEA管径大小的潜在因素,且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供区侧存在SIEA的患者,当其BMI≥24 kg/m2时,应用SIEA皮瓣行乳房再造理论上是一个可尝试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腹壁浅动脉 体质量指数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乳房成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