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etinal 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 in Patients wit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and Unaffected Fellow Eyes
1
作者 Sinan Aptikadir Nelly Sivkova 《Ope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24年第3期218-228,共11页
Purpose: To evaluat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 data obtained from the superficial retinal capillary plexus of patients wit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data registered f... Purpose: To evaluat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 data obtained from the superficial retinal capillary plexus of patients wit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data registered from unaffected fellow eyes. Methods: The examined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2 groups: group 1—eyes with established retinal vein occlusion (n = 29) and group 2—unaffected fellow eyes of patients wit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n = 24). The scanning protocol “Angiography 3 × 3 mm” of Zeiss Cirrus HD-OCT 6000, AngioPlex Metrix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retinal 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 The analyzed parameters were vascular density and perfusion density, as well as the area, perimeter, and circularity of the foveolar avascular zone (FAZ). Results: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AZ parameters at the 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 (SCP) between group 1 (eyes wit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and group 2 (unaffected fellow eyes) showed significant results for the three parameters, respectively area (p = 0.003), perimeter (p ≤ 0.001), and circularity (p = 0.011) of FAZ.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vascular network at SCP in patients with diagnosed retinal vein occlusion and unaffected fellow eyes showed significant results for vascular density (VD) in the central (p = 0.038) and inner (p ≤ 0.001) zones as well as total VD (p ≤ 0.001)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Moreover,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study of vascular perfusion (VP) indicated significant results in the inner zone (p ≤ 0.001) and total VP (p = 0.001). Vascular perfusion in the central zone (p = 0.116) was the only parameter not to meet significant results. Conclusion: The current study observed a significant enlargement of the FAZ and loss of its circularity, along with a reduction in vascular network parameters at the superficial retinal capillary plexus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inal vein Occlusio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superficial Retinal Capillary Plexus
下载PDF
Endovascular stenting combined with external constriction valvuloplasty of superficial femoral vein for the treatment of Cockett syndrome
2
作者 周为民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05年第3期170-170,共1页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ndovascular stenting combined with external constriction valvuloplasty of superficial femoral vein for the treatment of Cockett syndrome.Methods Forty-two cases of Cockett syndrome with femo...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ndovascular stenting combined with external constriction valvuloplasty of superficial femoral vein for the treatment of Cockett syndrome.Methods Forty-two cases of Cockett syndrome with femoral veins reflux were treated with iliac vein stent implantation or venoplasy,and superficial femoral veins were constricted with ePTFE graft patch at the level of the first valves.Results All the iliac veins were patent after stent implantation.A follow-up of 8 to 45 months revealed that limb swelling disappeared in 38 cases with no varicose.Slight limb swelling was left over in 3 cases.Stent thrombosis,developed in one case two months later,subsided by a successful thrombolysis.Conclusion The procedure is mini-invasive,safe and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Cockett syndrome.6 refs,1 fi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vascular stenting combined with external constriction valvuloplasty of superficial femoral vein for the treatment of Cockett syndrome
下载PDF
成年病人经下肢行PICC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春丽 章毛毛 +6 位作者 于蓉 李晓旭 邾萍 薛慧 徐礼勇 赵云 张柳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2-438,共7页
就成年病人经下肢对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适应证、禁忌证、应用区域选择法(ZIM)技术优化置管穿刺部位,应用隧道、超声下不同平面穿刺技术以及心电图(ECG)定位下腔静脉系统内导管尖端位置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下肢 股静脉 股浅静脉 心电图 隧道 综述
下载PDF
硬化剂注射治疗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围手术期护理规范专家共识
4
作者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护理专业委员会 上海市护理学会外科护理专业委员会 +2 位作者 丁露 李海燕 梅志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4,共6页
为促进硬化剂注射治疗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围手术期护理标准化和规范化,保障治疗效果,特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以专科发展前沿为基础、以护理问题为导向,全面阐述了硬化剂注射的优点和类型、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护理、术中护理配... 为促进硬化剂注射治疗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围手术期护理标准化和规范化,保障治疗效果,特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以专科发展前沿为基础、以护理问题为导向,全面阐述了硬化剂注射的优点和类型、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护理、术中护理配合、术后护理及相关并发症护理等。在现有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专家意见,对硬化剂注射治疗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围手术期护理进行规范,本共识可操作性强,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剂 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 围手术期 护理规范 专家共识
下载PDF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5
作者 洪良才 刘裕梅 +1 位作者 段芳香 丁荣椿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部位置管术分为观察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锁骨下静脉...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部位置管术分为观察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对照组患者实施浅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效果(1次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置管后留置时间)、并发症情况(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感染、静脉炎)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1次置管成功率为96.67%(29/30),显著比对照组患者的80.00%(24/3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时间比对照组短,置管后留置时间比对照组患者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堵塞、导管脱出、感染、静脉炎总发生率为6.67%(2/30),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33.33%(10/3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的为70.00%,观察组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明显,能有效提升1次置管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易被患者认可,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 浅静脉留置针 脑卒中 并发症 置管成功率
下载PDF
Anatomic Dissection of the Femoral Vein at the Bamako Anatomy Laboratory
6
作者 Babou Ba Abdoulaye Kanté +6 位作者 Tata Touré Moumouna Koné Fousseyni Guissé Drissa Traoré Tièman Coulibaly Nouhoun Ongoiba A.K.Koumare 《Forensic Medicine and Anatomy Research》 2019年第4期76-84,共9页
Objectives: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was to measure the dimensions of the femoral veins, to describe the affluent and the variations of the femoral veins. Methodology: Twenty-four femoral veins of 12 fresh adult cadav... Objectives: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was to measure the dimensions of the femoral veins, to describe the affluent and the variations of the femoral veins. Methodology: Twenty-four femoral veins of 12 fresh adult cadavers were dissected and photographed. Results: The diameter of the superficial, deep and common femoral veins was respectively 8.75 mm;7.60 mm and 13.95 mm. The common femoral vein was 80.70 mm long. At the level of the superficial vein, the modal disposition was noted in 79.17%;as anatomical variations, it was split in 2 cases, the presence of a collateral canal in 1 case and in 2, and it received a quadricipital muscle vein. At the level of the deep femoral vein, the modal disposition was noted in 16.67%, and the anatomical variations were noted in 83.33% where it received no affluent in the femoral trine. The modal disposition was noted in 91.67% at the level of the mode of birth of the common femoral vein, in 16.67% at the level of its tributaries. The anatomical variations were noted in 8.33% in the mode of birth of the femoral vein, in 83.33% in which the common femoral vein received, in addition to the large saphenous vein, other tributaries, the most frequent of which were the quadricipital veins and the circumflex femoral veins. Conclusion: The diameter of the femoral veins is important. The main tributaries of the common femoral vein are GVS, VQ and circumflex femoral veins. The femoral variations are numerous and important to know to avoid a possible misdiagnosis in case of their thromb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oral vein Common Femoral vein Deep Femoral vein superficial Femoral vein Circumflex Lateral vein of the Thigh Circumflex vein Medial Thigh Quadriceps vein Large Saphenous vein Anatomic Variation Deep Femoral Artery
下载PDF
术前缝扎阴茎背浅静脉在吻合器式包皮套扎环切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7
作者 王鑫 王倩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6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缝扎阴茎背浅静脉在吻合器式包皮套扎环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吻合器式包皮套扎环切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 目的:探讨术前缝扎阴茎背浅静脉在吻合器式包皮套扎环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吻合器式包皮套扎环切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吻合器式包皮套扎环切术治疗,观察组术前缝扎阴茎浅静脉,再实施吻合器式包皮环切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观察组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切口感染、延迟愈合及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器式包皮环切术前行缝扎阴茎背浅静脉,能降低术中出血风险及术后出血量,缩短切口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背浅静脉 吻合器式包皮环切术 出血量
下载PDF
基于循证构建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置入标准作业程序在经足背浅静脉行下肢静脉造影患者中的应用
8
作者 朱剑 毕蒙蒙 +4 位作者 邹转芳 赵鹏 舒晨 叶建华 李梅芳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3年第5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构建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置入标准作业程序(SOP)在经足背浅静脉行下肢静脉造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经足背浅静脉行下肢静脉造影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构建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置入标准作业程序(SOP)在经足背浅静脉行下肢静脉造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经足背浅静脉行下肢静脉造影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循证构建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置入SOP方案。比较2组患者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单次建立穿刺时间、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次建立穿刺时间、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构建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置入SOP用于经足背浅静脉行下肢静脉造影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疾病 标准作业程序 外周静脉留置针 足背浅静脉 下肢静脉造影
下载PDF
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术与腔内激光闭合术对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疗效 被引量:7
9
作者 林万里 吴忠寅 丁锐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416-420,共5页
目的 探讨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术与腔内激光闭合术对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94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 目的 探讨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术与腔内激光闭合术对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94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47,行3%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术)、B组(n=47,行腔内激光闭合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应激相关指标、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患者,穿刺点数明显少于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及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且B组患者Cor、NE、Ang-Ⅱ水平均高于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计数(CEC)、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但B组患者CEC、ET-1、NO水平均高于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术与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浅静脉疗效相当,但聚多卡醇泡沫硬化术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穿刺点数、应激相关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方面均优于腔内激光闭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术 腔内激光闭合术 下肢浅静脉曲张 疗效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吲哚菁绿不同静脉注射部位显影时间研究
10
作者 张茜 李晶 +1 位作者 陈晓霖 刘晓楠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61-63,共3页
目的 比较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中吲哚菁绿不同静脉注射部位与显影时间的关系,以精准配合手术。方法 将112例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手术患者按吲哚菁绿不同静脉注射部位分为下肢浅静脉(足背静脉)组64例、下肢深静脉(股静脉)组48例;记录两... 目的 比较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中吲哚菁绿不同静脉注射部位与显影时间的关系,以精准配合手术。方法 将112例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手术患者按吲哚菁绿不同静脉注射部位分为下肢浅静脉(足背静脉)组64例、下肢深静脉(股静脉)组48例;记录两组注射吲哚菁绿过程中的血压、吲哚菁绿显影时间。结果 下肢深静脉组吲哚菁绿显影时间显著短于下肢浅静脉组(P<0.05),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下肢深静脉注射吲哚菁绿显影时间显著短于下肢浅静脉注射吲哚菁绿,两种注射部位均相对安全;护理人员可根据术者偏好选择静脉注射部位,以提高手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吲哚菁绿 深静脉 浅静脉 造影 显影时间 手术护理
下载PDF
下肢浅静脉曲张各类手术方法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晓 陆清声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59-69,83,M0002,共13页
大隐静脉(GSV)或小隐静脉(SSV)高位结扎剥脱术结合浅静脉曲张切除术是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标准治疗方法。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出血、血肿及感染等剥脱术所致的并发症均可引起术后正常活动恢复的延迟。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血管... 大隐静脉(GSV)或小隐静脉(SSV)高位结扎剥脱术结合浅静脉曲张切除术是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标准治疗方法。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出血、血肿及感染等剥脱术所致的并发症均可引起术后正常活动恢复的延迟。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血管腔内治疗技术在静脉曲张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基于静脉血流动力学分析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保留GSV的血流改道手术(CHIVA)是一种保留静脉引流网络的治疗方法。血管内泡沫硬化疗法是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浅静脉反流治疗技术,超声引导提高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下肢浅静脉点状剥脱术通过小切口切除曲张静脉,既往与GSV或SSV高位结扎剥脱术同时进行,目前通常与GSV腔内消融术同时进行。本文就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结扎剥脱术 浅静脉曲张 静脉切除术 腔内热消融 硬化剂
下载PDF
局部麻醉在下肢浅静脉曲张腔内射频消融术中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洪进 黄海燕 +2 位作者 谢利成 范立彬 朱越锋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在下肢浅静脉曲张腔内射频消融术(RFA)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2例下肢浅静脉曲张RF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麻醉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61,采用椎管内麻醉)与观察组...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在下肢浅静脉曲张腔内射频消融术(RFA)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2例下肢浅静脉曲张RF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麻醉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61,采用椎管内麻醉)与观察组(n=61,采用局部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疼痛情况、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8.4%(60/6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2%(5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头痛、腰痛及排尿障碍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麻醉下RFA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安全可行,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 腔内射频消融术 下肢浅静脉曲张 手术指标 满意度 并发症
下载PDF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浅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敏锐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31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曲张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浅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2月南京市栖霞区医院收治的7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曲张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浅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2月南京市栖霞区医院收治的7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浅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浅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住院时间,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浅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 出血量 并发症
下载PDF
前臂掌侧静脉皮瓣和SPBRA皮瓣桥接修复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患者的效果对比
14
作者 张雅营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32期124-128,共5页
目的:分析并比较前臂掌侧静脉皮瓣和桡动脉掌浅支(SPBRA)皮瓣桥接修复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2年12月宁德市蕉城区医院收治的75例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 目的:分析并比较前臂掌侧静脉皮瓣和桡动脉掌浅支(SPBRA)皮瓣桥接修复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2年12月宁德市蕉城区医院收治的75例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A组(n=37)给予前臂掌侧静脉皮瓣修复,B组(n=38)给予SPBRA皮瓣桥接修复,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指间关节活动度、感觉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皮瓣存活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皮瓣制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近、远指间关节屈曲活动度均高于术前,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B组患指感觉功能优于A组,静止两点辨别觉(S2-PD)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皮瓣成活率为89.47%(34/38),高于A组的70.27%(2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1,P=0.038)。两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患者中应用前臂掌侧静脉皮瓣、SPBRA皮瓣桥接修复手术效果相当,具有一定安全性,但SPBRA皮瓣桥接修复手术皮瓣存活率更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感觉功能,促进创面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掌侧静脉皮瓣 桡动脉掌浅支 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 手指创面 感觉功能
下载PDF
吻合浅静脉的逆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 被引量:40
15
作者 柴益民 林崇正 +2 位作者 陈汉东 张燕翔 陈彦堃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17-218,共2页
目的 探讨吻合浅静脉的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1996年 6月起对19例肢体远端皮肤缺损采用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移位修复 ,其中皮肤创伤性缺损 10例 ,慢性溃疡 3例 ,瘢痕挛缩 6例。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9... 目的 探讨吻合浅静脉的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1996年 6月起对19例肢体远端皮肤缺损采用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移位修复 ,其中皮肤创伤性缺损 10例 ,慢性溃疡 3例 ,瘢痕挛缩 6例。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9例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2例 ,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5例 ,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3例。术中将皮瓣远端的浅静脉与受区皮下静脉作端端吻合以改善静脉回流。皮瓣范围15 cm× 2 4cm~ 4cm× 6 cm ,血管蒂长 6~ 15 cm。结果  17例皮瓣完全成活 ,1例前臂内侧皮神经皮瓣修复手掌创面及 1例腓肠神经皮瓣修复足内侧瘢痕创面 ,术后因吻合的静脉栓塞致皮瓣远端部分坏死。 16例获得 6~ 2 4个月随访 ,皮瓣质地优良 ,恢复保护性感觉 ,外形及功能改善满意。结论 吻合浅静脉可以明显改善该类皮瓣的静脉回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静脉 逆行皮瓣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吻合浅静脉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6
16
作者 张发惠 林松庆 +2 位作者 郑和平 宋一平 田万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5-507,共3页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以外踝尖为观测指标点,在其上10cm范围内,显微解剖观测远端蒂中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分布与皮肤血管的关系,以及小隐静脉浅深交...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以外踝尖为观测指标点,在其上10cm范围内,显微解剖观测远端蒂中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分布与皮肤血管的关系,以及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结果由远及近,远端蒂部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于跟外侧动脉穿支、外踝后动脉穿支和腓动脉肌间隔穿支。上述动脉穿支2~5支,外径0.6~1.0mm,发深筋膜支、神经静脉营养支和皮支,形成深浅筋膜血管网、腓肠神经干血管链、小隐静脉旁血管链以及静脉壁血管网。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1~2支,外径1.7±0.5mm,距外踝尖上3.4±0.9cm,汇入腓静脉。结论远端蒂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及皮肤的营养血管同源。外踝尖上3~4cm处存在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远端蒂皮瓣旋转点设计于此处,有助于改善皮瓣静脉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营养血管 远端蒂皮瓣 浅深静脉交通支
下载PDF
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黄雪霞 吕艳 +3 位作者 马丽娅 李向真 潘东洪 陆桂妙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86-788,共3页
目的探讨浅静脉穿刺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对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止血带结扎成功率、静脉血管充盈度及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300例静脉血管充盈度差、在消化内科住院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浅静脉穿刺时采用止血带单、双交叉结扎法进行... 目的探讨浅静脉穿刺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对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止血带结扎成功率、静脉血管充盈度及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300例静脉血管充盈度差、在消化内科住院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浅静脉穿刺时采用止血带单、双交叉结扎法进行对比研究,共穿刺600例次,平均每例穿刺2次。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单、双日组,双日组为实验组,单日组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对照组采用止血带单交叉结扎法。结果观察组止血带的一次结扎成功率、不同时间的静脉血管充盈度及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能提高止血带一次结扎的成功率,改善静脉血管的充盈度,从而提高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及护理的工作效率,为病人的治疗与抢救赢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带 浅静脉留置针 静脉充盈度 静脉穿刺 护理
下载PDF
硝酸甘油扩张浅静脉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况艳春 顾其华 +2 位作者 徐乃焕 叶爱慧 肖燕云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7-17,共1页
为解决临床上因病人血管状态不佳导致的静脉穿刺困难,采用001%的硝酸甘油扩张手背浅静脉。结果示:外涂药物2min以内,受试者血管直径明显增宽(P<001),且效果较6542更佳,显效率达938%。对临床上40... 为解决临床上因病人血管状态不佳导致的静脉穿刺困难,采用001%的硝酸甘油扩张手背浅静脉。结果示:外涂药物2min以内,受试者血管直径明显增宽(P<001),且效果较6542更佳,显效率达938%。对临床上40例因血管条件不佳常规穿刺失败者,实施该方法后再行穿刺,一次成功的35例,重复给药后成功的4例,总有效率达975%,应用中未发现不良反应。表明硝酸甘油外涂在解决临床静脉穿刺困难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 浅静脉 静脉穿刺
下载PDF
额顶颞区皮瓣血管的臣微解剖 被引量:16
19
作者 朱星红 何光篪 +1 位作者 刘正津 陈尔瑜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2期119-126,共8页
在50侧成年尸体的头颅血管灌注有色填充剂,观测额顶颞区皮瓣的血管。分布于这一区域的主要血管为颞浅血管,此外耳后血管、眶上血管和滑车上血管亦参与该区的分布。颞浅动脉是最大的一支头皮动脉,分布面积占整个头皮的57.38±6.05%... 在50侧成年尸体的头颅血管灌注有色填充剂,观测额顶颞区皮瓣的血管。分布于这一区域的主要血管为颞浅血管,此外耳后血管、眶上血管和滑车上血管亦参与该区的分布。颞浅动脉是最大的一支头皮动脉,分布面积占整个头皮的57.38±6.05%。额支和顶支是它的两分支。额支存在恒定,它的管径、分布面积都比顶支大,是一支优势血管。颞浅静脉是颞浅动脉的伴行静脉,静脉顶支的出现率恒定,管径比静脉额支大。统计了颞浅动脉与相邻头皮动脉间的吻合血管,为跨正中线超长皮瓣的设计提供了解剖学依据。本文讨论了以额支为血管蒂的前额瓣及以顶支为血管蒂的头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 外科瓣 颞浅动脉 颞浅静脉
下载PDF
皮神经浅静脉岛状筋膜皮瓣模型建立及浅静脉干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张世民 顾玉东 李继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在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岛状筋膜皮瓣模型 ,探讨浅静脉干在远、近端蒂皮瓣中的作用。方法 :将 2 0只兔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个皮瓣 ,面积 6.0cm× 2 .0cm ,蒂宽 1.5cm ,长宽比例 4∶1。组 1为保留小隐静脉 (流... 目的 :在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岛状筋膜皮瓣模型 ,探讨浅静脉干在远、近端蒂皮瓣中的作用。方法 :将 2 0只兔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个皮瓣 ,面积 6.0cm× 2 .0cm ,蒂宽 1.5cm ,长宽比例 4∶1。组 1为保留小隐静脉 (流出 )的近端蒂皮瓣 ,组 2为结扎小隐静脉的近端蒂皮瓣。组 3为保留小隐静脉 (流入 )的远端蒂皮瓣 ,组 4为结扎小隐静脉的远端蒂皮瓣。结果 :组 1皮瓣成活率 ( 88.8% )与组 2( 62 .6% ,P <0 .0 0 1)和组 3 ( 2 2 .7% ,P <0 .0 0 1)有极显著差别 ,组 4( 5 5 .5 % )与组 3 (P <0 .0 1)有显著差别 ,组 2与组 4无显著差别 (P >0 .0 5 )。组织切片组 3小隐静脉粗大僵硬 ,管腔充满血栓。结论 :浅静脉干血流导出对皮瓣成活有正向作用 (近端蒂 ) ,浅静脉干血流导入对皮瓣成活有负向作用 (远端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模型 外科皮瓣 浅静脉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