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直肠上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直径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新文
宋晨宇
+4 位作者
蔡华崧
贾应梅
彭振鹏
李子平
冯仕庭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8-544,共7页
【目的】为了分析直肠上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的直径与直肠癌淋巴转移的相关性,在CT上测量直肠上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的直径,探讨利用直肠上静脉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直肠癌患者的CT及病理资料,在CT上测...
【目的】为了分析直肠上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的直径与直肠癌淋巴转移的相关性,在CT上测量直肠上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的直径,探讨利用直肠上静脉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直肠癌患者的CT及病理资料,在CT上测量直肠上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直径,比较两条静脉的直径在不同病理状态下(是否存在微血管癌栓、印戒细胞、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利用直肠上静脉直径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结果】直肠上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的直径在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4.34 mm、5.00 mm)与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3.56 mm、4.81 mm)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3)。直肠上静脉在是否存在微血管癌栓、印戒细胞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0.044),而肠系膜下静脉在是否存在微血管癌栓、印戒细胞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05,0.663)。直肠上静脉与肠系膜下静脉的直径在是否伴远处转移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直肠上静脉直径3.75 mm、肠系膜下静脉直径4.65 mm为分界值,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90.9%、87.3%,特异度分别为82.0%、38%。【结论】利用CT测量直肠上静脉的直径预测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是完全可行的,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准确性和较高的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淋巴转移
直肠上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直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术前CT特征无创预测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范真真
杨艳红
+1 位作者
王猛
蔡华崧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年第2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术前多层螺旋CT(MSCT)征象预测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特征及KRAS基因检测结果。建立二分类Logistics回归模型,推测C...
目的探讨利用术前多层螺旋CT(MSCT)征象预测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特征及KRAS基因检测结果。建立二分类Logistics回归模型,推测CT参数预测KRAS基因突变的可能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诊断效果及临界点。结果KRAS基因突变者18例(34.6%),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67.6%vs 32.4%,χ^2=7.53,P=0.010),直肠上静脉(SRV)直径为(5.07±1.00)mm,显著大于非突变患者的(4.23±1.0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P=0.010)。Logistics回归模型显示,淋巴结转移患者发生基因突变的可能性是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69倍(95%CI:1.34~24.14),SRV每增加1 mm,基因突变的可能性增加2.56倍(95%CI:1.14~5.73)。SRV的最佳临界点是4.5 mm,结合影像学淋巴结转移,MSCT预测KRAS突变的敏感度为72.22%(13/18),特异度为85.29%(29/34),总体准确性为80.77%(42/52)。结论利用MSCT静脉期轴位测量SRV直径,可无创预测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可能性,结合淋巴结转移情况,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DNA突变分析
KARS基因
直肠上静脉
原文传递
CT检查测量直肠上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直径变化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
16
3
作者
朱海桃
魏正强
+1 位作者
黄旺
陈贞舟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97-802,共6页
目的探讨CT检查测量直肠上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直径变化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0例行新辅助治疗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
目的探讨CT检查测量直肠上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直径变化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0例行新辅助治疗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8例,女12例;年龄为(55±12)岁,年龄范围为12~75岁。所有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按照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指标:(1)MRI检查情况。(2)CT检查情况。(3)手术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1)MRI检查结果:40例患者中,直肠癌侵犯壁外血管形成癌栓(EMVI)阳性22例,EMVI阴性18例。(2)CT检查结果:40例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直肠上静脉直径分别为(3.9±0.9)mm、(3.0±0.6)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P<0.05)。30例对新辅助治疗有反应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直肠上静脉直径分别为(4.1±1.0)mm、(3.4±0.7)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P<0.05)。10例对新辅助治疗无反应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直肠上静脉直径分别为(3.6±0.6)mm、(3.5±0.8)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P>0.05)。新辅助治疗前22例EMVI阳性患者和18例EMVI阴性患者直肠上静脉直径分别为(4.2±0.8)mm、(3.7±0.8)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40例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肠系膜下静脉直径分别为(5.1±0.9)mm、(4.2±0.9)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P<0.05)。30例对新辅助治疗有反应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肠系膜下静脉直径分别为(5.1±0.9)mm、(4.6±0.8)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6,P<0.05)。10例对新辅助治疗无反应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肠系膜下静脉直径分别为(5.0±0.9)mm、(4.8±1.0)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P>0.05)。新辅助治疗前22例EMVI阳性患者和18例EMVI阴性患者肠系膜下静脉直径分别为(4.8±0.9)mm、(4.6±0.8)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5,P>0.05)。(3)手术情况:40例患者均行直肠癌根治术,其中4例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同期行肝转移灶切除术。(4)随访情况:4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0~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40例患者中,1例术后出现会阴部切口感染,予以换药后好转出院;1例术后第5天出现吻合口漏,保守治疗好转出院;2例术后1个月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其中1例手术治疗后好转,1例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3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门诊随访无明显异常。结论CT检查测量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直肠上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直径在新辅助治疗后会显著减小。两者可作为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潜在指标,并且直肠上静脉评估价值可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
直肠上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直径
肿瘤退缩分级
原文传递
题名
直肠上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直径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新文
宋晨宇
蔡华崧
贾应梅
彭振鹏
李子平
冯仕庭
机构
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放射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8-54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71750)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A030313043
+1 种基金
2014A030311018)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A020212125)
文摘
【目的】为了分析直肠上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的直径与直肠癌淋巴转移的相关性,在CT上测量直肠上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的直径,探讨利用直肠上静脉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直肠癌患者的CT及病理资料,在CT上测量直肠上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直径,比较两条静脉的直径在不同病理状态下(是否存在微血管癌栓、印戒细胞、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利用直肠上静脉直径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结果】直肠上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的直径在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4.34 mm、5.00 mm)与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3.56 mm、4.81 mm)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3)。直肠上静脉在是否存在微血管癌栓、印戒细胞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0.044),而肠系膜下静脉在是否存在微血管癌栓、印戒细胞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05,0.663)。直肠上静脉与肠系膜下静脉的直径在是否伴远处转移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直肠上静脉直径3.75 mm、肠系膜下静脉直径4.65 mm为分界值,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90.9%、87.3%,特异度分别为82.0%、38%。【结论】利用CT测量直肠上静脉的直径预测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是完全可行的,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准确性和较高的特异度。
关键词
直肠癌
淋巴转移
直肠上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直径
Keywords
rectal
carcinoma
lymphatic metastasis
superior rectal vein
(SRV)
inferior mesenteric
vein
(IMV)
diameter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术前CT特征无创预测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范真真
杨艳红
王猛
蔡华崧
机构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
出处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年第2期98-102,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利用术前多层螺旋CT(MSCT)征象预测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特征及KRAS基因检测结果。建立二分类Logistics回归模型,推测CT参数预测KRAS基因突变的可能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诊断效果及临界点。结果KRAS基因突变者18例(34.6%),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67.6%vs 32.4%,χ^2=7.53,P=0.010),直肠上静脉(SRV)直径为(5.07±1.00)mm,显著大于非突变患者的(4.23±1.0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P=0.010)。Logistics回归模型显示,淋巴结转移患者发生基因突变的可能性是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69倍(95%CI:1.34~24.14),SRV每增加1 mm,基因突变的可能性增加2.56倍(95%CI:1.14~5.73)。SRV的最佳临界点是4.5 mm,结合影像学淋巴结转移,MSCT预测KRAS突变的敏感度为72.22%(13/18),特异度为85.29%(29/34),总体准确性为80.77%(42/52)。结论利用MSCT静脉期轴位测量SRV直径,可无创预测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可能性,结合淋巴结转移情况,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DNA突变分析
KARS基因
直肠上静脉
Keywords
rectal
neoplasms
Tomography,spiral computed
DNA mutational analysis
KARS genes
superior rectal vein
分类号
R735.37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CT检查测量直肠上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直径变化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
16
3
作者
朱海桃
魏正强
黄旺
陈贞舟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
出处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97-802,共6页
基金
重庆市科卫联合医学科研项目(2018ZDXM007)
重庆市重点疾病防治技术攻关课题(2019ZX003).
文摘
目的探讨CT检查测量直肠上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直径变化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0例行新辅助治疗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8例,女12例;年龄为(55±12)岁,年龄范围为12~75岁。所有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按照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指标:(1)MRI检查情况。(2)CT检查情况。(3)手术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1)MRI检查结果:40例患者中,直肠癌侵犯壁外血管形成癌栓(EMVI)阳性22例,EMVI阴性18例。(2)CT检查结果:40例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直肠上静脉直径分别为(3.9±0.9)mm、(3.0±0.6)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P<0.05)。30例对新辅助治疗有反应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直肠上静脉直径分别为(4.1±1.0)mm、(3.4±0.7)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P<0.05)。10例对新辅助治疗无反应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直肠上静脉直径分别为(3.6±0.6)mm、(3.5±0.8)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P>0.05)。新辅助治疗前22例EMVI阳性患者和18例EMVI阴性患者直肠上静脉直径分别为(4.2±0.8)mm、(3.7±0.8)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40例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肠系膜下静脉直径分别为(5.1±0.9)mm、(4.2±0.9)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P<0.05)。30例对新辅助治疗有反应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肠系膜下静脉直径分别为(5.1±0.9)mm、(4.6±0.8)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6,P<0.05)。10例对新辅助治疗无反应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肠系膜下静脉直径分别为(5.0±0.9)mm、(4.8±1.0)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P>0.05)。新辅助治疗前22例EMVI阳性患者和18例EMVI阴性患者肠系膜下静脉直径分别为(4.8±0.9)mm、(4.6±0.8)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5,P>0.05)。(3)手术情况:40例患者均行直肠癌根治术,其中4例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同期行肝转移灶切除术。(4)随访情况:4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0~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40例患者中,1例术后出现会阴部切口感染,予以换药后好转出院;1例术后第5天出现吻合口漏,保守治疗好转出院;2例术后1个月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其中1例手术治疗后好转,1例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3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门诊随访无明显异常。结论CT检查测量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直肠上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直径在新辅助治疗后会显著减小。两者可作为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潜在指标,并且直肠上静脉评估价值可能更高。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
直肠上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直径
肿瘤退缩分级
Keywords
rectal
neoplasms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Neoadjuvant therapy
superior rectal vein
Inferior mesenteric
vein
Diameter
Tumor regression grade
分类号
R735.37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直肠上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直径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李新文
宋晨宇
蔡华崧
贾应梅
彭振鹏
李子平
冯仕庭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术前CT特征无创预测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的研究
范真真
杨艳红
王猛
蔡华崧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
4
原文传递
3
CT检查测量直肠上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直径变化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
朱海桃
魏正强
黄旺
陈贞舟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