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4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Chinese Herbs for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Removing Stasis and Supplementing Qi on the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1
作者 马丽红 阮英茆 +1 位作者 焦增绵 李晓惠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4年第4期267-270,共4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 (CEC)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CHD-UAP), and to explore the protective ef...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 (CEC)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CHD-UAP), and to explor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Chinese herbs for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removing stasis and supplementing Qi (CH) on CHD-UAP patient's CEC.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diagnosis of CHD-UAP confirmed and differentiated to be Qi-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by TCM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treated, on the basis of Western drug-therapy, with Tongxinluo capsule (通心络胶囊, TXL) and Huoxue Tongmai capsule (活血通脉胶囊, HXTM) respectively by way of oral taking three times a day, 3 capsules every time, with 1 month as one therapeutic course. The number of CEC in patients' blood circulation was coun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sides, the number of CEC in 30 healthy persons was also counted for control. Results: The number of CEC in CHD-UAP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healthy persons (P<0.01). After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H, either TXL or HXTM, i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1)with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reated groups. Conclusion: CEC in CHD-UAP patients is severely damaged and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disorder, Chinese herbs have protective effect on patients' C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endothelial cell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removing stasis and supplementing qi
下载PDF
Supplement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method to treat 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 with posterior circulatory watershed infarction:a case report of two patients 被引量:1
2
作者 LI He SU Wenquan +7 位作者 LI Shanshan JI Hanrui CHENG Jiangyan CUI Fangyuan TANG Lu ZHOU Li GAO Ying DONG Xingl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824-828,共5页
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a rare posterior circulation vascular variant disease,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many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An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VBD often leads to misdiag... 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a rare posterior circulation vascular variant disease,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many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An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VBD often leads to misdiagnose.Two cases of VBD that were initially diagnosed as posterior circulation watershed infarction are reported here.Absence of common causes of stroke including hypoperfusion,blood system diseases,carotid and aortic dissection,and eosinophil elevation,the symptoms of the 2 patients met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VBD.Both patients displayed symptoms that were in line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syndrome pattern of"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Accordingly,they were comprehensively treated with Supplement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method.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2 patients were remarkably improved and no recurrence of watershed infarction was found in a 1-year follow-up.A detailed medical history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 are capable of improving diagnostic accuracy of VBD.TCM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identification might be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VBD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STROKE MEDICINE supplement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method integrative medicine case reports
原文传递
归芪活血胶囊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炎性损伤和微循环血流的影响
3
作者 嵇波 刘翼天 +9 位作者 赵国桢 李博 方洋 石天宇 谢亚娜 张玲 郭亭廷 全烨 王一菲 吴乐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3-801,共9页
目的:探究归芪活血胶囊(GQ)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大鼠的治疗效应及机制。方法:观察CSR大鼠自发痛、热痛阈、步态评分、前肢和颈部体表微循环状态、脊髓病理结构及超微结构变化、脊髓p38磷酸化情况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 目的:探究归芪活血胶囊(GQ)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大鼠的治疗效应及机制。方法:观察CSR大鼠自发痛、热痛阈、步态评分、前肢和颈部体表微循环状态、脊髓病理结构及超微结构变化、脊髓p38磷酸化情况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GQ高、中剂量在干预第14天时可显著升高CSR模型大鼠的热痛阈(P<0.05),降低其步态评分和自发痛评分(P<0.05,P<0.01);GQ各剂量均可改善CSR大鼠脊髓炎症水肿变化,显著增加尼氏(Nissl)染色阳性细胞数目(P<0.05),恢复髓鞘和线粒体正常形态,且GQ中剂量效果较明显;GQ高、中剂量可显著升高CSR大鼠颈部和前肢皮肤血流灌注量(P<0.05),对前肢远端血流灌注量的改善程度优于芬必得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GQ中剂量可降低CSR大鼠脊髓p38磷酸化比率。结论:GQ可以缓解CSR大鼠热痛觉过敏和步态不稳的程度,改善脊髓炎症病理变化,恢复前肢和颈部体表血流灌注量,且GQ中剂量在改善CSR大鼠炎症损伤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芪活血胶囊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疼痛 炎性损伤 体表微循环 活血通络 抗炎镇痛 P38
下载PDF
益气活血方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免疫学机制概述
4
作者 袁征 车军勇 +2 位作者 乔飞 田赟 谢恬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4期62-66,共5页
归纳总结具有益气和/或活血功效的中药单体、单味中药以及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免疫学机制,包括对T淋巴细胞亚群、巨噬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肿瘤细胞表面受体、细胞因子以及红细胞免疫在... 归纳总结具有益气和/或活血功效的中药单体、单味中药以及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免疫学机制,包括对T淋巴细胞亚群、巨噬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肿瘤细胞表面受体、细胞因子以及红细胞免疫在数量和功能上的调节,阐述其抗肿瘤作用,为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 活血 原发性肝癌 肿瘤 免疫 机制 中医药
下载PDF
益气活血开窍类中药及复方调控干细胞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神经修复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应春苗 潘小龙 +3 位作者 刘飞祥 陈娜 樊飞燕 张运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背景:大脑内源性神经发生和外源性干细胞移植对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在内的神经系统疾病展现出巨大的治疗潜力,能够修复和替代丢失的神经元、促进突触重构、抑制细胞凋亡。益气活血开窍类中药及复方治疗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优势,... 背景:大脑内源性神经发生和外源性干细胞移植对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在内的神经系统疾病展现出巨大的治疗潜力,能够修复和替代丢失的神经元、促进突触重构、抑制细胞凋亡。益气活血开窍类中药及复方治疗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多种途径靶向神经修复,包括促进内源性神经发生及外源性干细胞存活、增殖、归巢、诱导神经元分化。目的:综述益气活血开窍类中药及复方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神经修复的机制,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新药研究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2010-2022年期间关于益气活血开窍类中药及复方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神经修复的文献,以“益气活血;开窍;中药;复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修复;干细胞”为中文检索词,以“supplement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inducing resuscit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compounds;ischemic stroke;nerve repair;stem cells”为英文检索词。排除陈旧及重复的观点,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共纳入124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梳理了干细胞、缺血性脑卒中的定义及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神经修复途径。②总结了益气活血开窍类中药及复方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神经修复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促进干细胞增殖、提高干细胞活力及存活率、促进干细胞归巢、诱导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轴突再生、调控血管新生及重塑、提高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修复血脑屏障完整性。③通过现有的研究总结了益气活血开窍类中药及复方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神经修复的相关因子及信号通路,如Nestin蛋白表达、DCX蛋白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BDNF/TrkB信号通路和ERK/MAPK信号通路等,为今后缺血性脑卒中特效药物及新的临床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 开窍 中药 复方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修复 干细胞
下载PDF
基于络病学说从血络气络论治血管性痴呆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雨菲 曲淼 +3 位作者 张婧 刁华琼 王敏 李小黎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6-1278,1285,共4页
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称为“呆病”“善忘”“痴呆”。现代医家对络病理论不断深入,广泛将其应用于临床。络脉-络病学说相关文献研究发现,络脉病变对VD发病的影响较大,其中气郁、痰浊、... 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称为“呆病”“善忘”“痴呆”。现代医家对络病理论不断深入,广泛将其应用于临床。络脉-络病学说相关文献研究发现,络脉病变对VD发病的影响较大,其中气郁、痰浊、血瘀导致的血络瘀阻是VD的基本病机,病理产物蕴积生毒,毒邪滞络进而损害血络。气络中真气、宗气、卫气、营气受损则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受损,致脑神失用。血络、气络共同作用于V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络病 气络 血络 神机 脑神 理论探讨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基于络脉理论探讨补气行血通络法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潮 武燕 +1 位作者 冯晶华 杨迎新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7期655-659,共5页
视网膜动脉阻塞(RAO)是猝然一眼或双眼视力急剧下降,以视网膜可见典型的缺血性改变为特征的严重致盲性眼病。中医学理论认为络脉循行与眼病的生理与病理关系密切。本文基于络脉理论探讨RAO的治疗,为运用补气行血通络法治疗本病提供理论... 视网膜动脉阻塞(RAO)是猝然一眼或双眼视力急剧下降,以视网膜可见典型的缺血性改变为特征的严重致盲性眼病。中医学理论认为络脉循行与眼病的生理与病理关系密切。本文基于络脉理论探讨RAO的治疗,为运用补气行血通络法治疗本病提供理论基础。临床上,该病患者通常为中老年龄,并多伴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全身疾病,气虚血瘀是本病病机的关键。若阳气亏虚,兼有气滞、血瘀,外邪因素阻于络脉,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络则可导致RAO发生。针对上述病机,治疗上以补气行血为本,配合使用通络行滞等治法,往往可收获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脉 补气行血通络法 视网膜动脉阻塞
下载PDF
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的“通法”在银屑病治疗中的运用
8
作者 李小婷 徐菁 +3 位作者 吴治民 陈广山 张润田 段行武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38,共3页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其慢性、复发性的特点成为临床难治性疾病。“通法”在中医治法中占据重要地位,内涵丰富,包罗万象,运用“通法”论治络病,为临床医家治疗多种疑难杂病提供了新的治疗角度和治疗思路,在皮肤科以络...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其慢性、复发性的特点成为临床难治性疾病。“通法”在中医治法中占据重要地位,内涵丰富,包罗万象,运用“通法”论治络病,为临床医家治疗多种疑难杂病提供了新的治疗角度和治疗思路,在皮肤科以络病理论为基础的“通络法”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病的治疗。文中对络脉的形象、生理、病理特点进行了简要剖析,从病位、病理因素、病机发展角度系统阐述了银屑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络脉病变机制,包括皮肤与络脉的关系、银屑病与络病的共同病理因素、久病入络的疾病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通络法治疗银屑病的理论依据进行具体探讨和介绍,总结概括为驱除病邪、引药达所、维护气血3种治疗目的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及其理论指导基础。以期为研究银屑病病因病机、指导临床治疗、完善用药结构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络脉 络病理论 久病入络 通法 祛邪通络 银屑病 气血阻滞
下载PDF
活血通络类方剂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慧丽 彭紫凝 +3 位作者 李冰 王晨辉 庞欣欣 韩佳瑞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6-740,共5页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导致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医认为血瘀是贯穿DKD全病程的重要病机,多项研究拟定了多个活血通络类方治疗DKD患者,其临床症状好转、蛋白尿减少、肾功能保护、治疗有效率提高和疾病...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导致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医认为血瘀是贯穿DKD全病程的重要病机,多项研究拟定了多个活血通络类方治疗DKD患者,其临床症状好转、蛋白尿减少、肾功能保护、治疗有效率提高和疾病进展延缓等方面均有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疾病 活血通络类方 研究进展 益气养阴 泄浊解毒 补肾活血 祛风通络 中医药
下载PDF
活血通络法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患者血清骨吸收/成血管/成骨蛋白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宪顺 韦雨柔 +7 位作者 何敏聪 林锟 田佳庆 詹芝玮 林天烨 何晓铭 何伟 魏秋实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04-1510,共7页
背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IONFH)中囊性变具有“双刃剑”作用,活血通络法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疗效佳,但对囊性变骨吸收/成血管/成骨蛋白调节作用尚未明确。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法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患者血清骨吸收/成血管/成骨蛋白... 背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IONFH)中囊性变具有“双刃剑”作用,活血通络法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疗效佳,但对囊性变骨吸收/成血管/成骨蛋白调节作用尚未明确。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法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患者血清骨吸收/成血管/成骨蛋白作用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髋关节研究中心收治的60例SIONF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另选取同时期在医院体检正常且无激素使用史30例志愿者作为正常组。治疗组给予活血通络胶囊(2 g/次,3次/d)及碳酸钙(600 mg/次,1次/d)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碳酸钙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个月,同时患肢加以限制性负重。采集空腹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骨保护素(OPG)、钙黏蛋白相关蛋白(CTNNB1)的表达水平,以门诊复诊方式分别于患者出院后第6、12个月进行2次随访,以股骨头塌陷定义为终点事件。以髋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坏死面积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3组研究对象基线RANKL、PDGF-BB、OPG、CTNNB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组RANKL、PDGF-BB均高于正常组,OPG、CTNNB1均低于正常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示,时间和组别对RANKL、PDGF-BB、VEGFA、OPG、CTNNB1水平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组别对RANKL、PDGF-BB、VEGFA、OPG、CTNNB1水平主效应显著(P<0.05)。其中第6个月治疗组RANKL水平高于对照组,第12个月治疗组PDGF-BB水平高于对照组,第6、12个月VEGFA、OPG、CTNN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2个月治疗组髋关节VAS评分、坏死面积评分低于对照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第12个月治疗组髋关节VAS评分、坏死面积评分低于治疗前,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髋关节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活血通络法能上调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RANKL、PDGF-BB、VEGFA、OPG和CTNNB1蛋白表达水平,有效促进SIONFH患者骨修复及改善临床症状,推测该疗法通过“骨吸收/成血管/成骨”三元修复网络促进囊性变骨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病 活血通络 骨吸收/成血管/成骨蛋白
下载PDF
参芪地黄汤合多靶点免疫抑制治疗IgA肾病合并膜性肾病个案报道
11
作者 兰明希 周乐 +2 位作者 高冉冉 韩聪 李伟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4期424-428,共5页
报道1例IgA肾病重复肾活检为IgA肾病合并膜性肾病的病例。患者病史长达11年且多种免疫抑制治疗均疗效不佳,属于难治性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异常,伴有血尿、高血压。李伟教授根据多年用药经验及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给予... 报道1例IgA肾病重复肾活检为IgA肾病合并膜性肾病的病例。患者病史长达11年且多种免疫抑制治疗均疗效不佳,属于难治性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异常,伴有血尿、高血压。李伟教授根据多年用药经验及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给予参芪地黄汤联合多靶点免疫抑制治疗,重点分析中医辨证论治同西医病理结合,以益气活血清泄为原则,探讨其治疗方案及疾病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为中西医结合诊治IgA肾病合并膜性肾病提供治疗方向和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膜性肾病 参芪地黄汤 多靶点免疫抑制 益气 活血清泄
下载PDF
基于络病理论探析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12
作者 赖素玉 曾译贤 +3 位作者 任冰 赵姿婷 阮梦怡 王晓锋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9期944-948,共5页
现代医家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概念,认为通畅无滞、气血运行正常是络脉系统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溃疡性结肠炎作为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常久病不愈,与络病相关,本文基于络病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 现代医家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概念,认为通畅无滞、气血运行正常是络脉系统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溃疡性结肠炎作为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常久病不愈,与络病相关,本文基于络病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病理特征以肠黏膜炎性病变为主,为湿热毒邪损伤脾胃气机枢纽功能,使“无形”之邪留于肠络所致,治疗上宜分消湿热,调气和血通络;缓解期病理表现多见肠黏膜血管破坏,病机责之于瘀滞肠络,治疗上宜分理气血,益气活血通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溃疡性结肠炎 肠络 分消湿热 调气和血通络 分理气血 益气活血通络
下载PDF
活血通络胶囊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成血管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晓强 肖欢 +6 位作者 田佳庆 方伟华 彭鹏 肖方骏 何伟 何敏聪 魏秋实 《中医正骨》 2024年第9期40-48,共9页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胶囊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ONFH)囊性变成血管修复的影响。方法:(1)将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收集的一部分SONFH囊性变组织制备成单细胞悬液,采用单细胞转录组学分析囊...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胶囊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ONFH)囊性变成血管修复的影响。方法:(1)将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收集的一部分SONFH囊性变组织制备成单细胞悬液,采用单细胞转录组学分析囊性变组织中的细胞组分。将另一部分SONFH囊性变组织制成病理切片,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囊性变中血管形态,并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囊性变中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情况。(2)分别按照每天20 mg·kg^(-1)、40 mg·kg^(-1)、80 mg·kg^(-1)体质量以浓度1 mg·mL^(-1)、2 mg·mL^(-1)、4 mg·mL^(-1)的活血通络胶囊溶液和20 mL·kg^(-1)生理盐水给大鼠灌胃,获取低、中、高剂量活血通络胶囊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3)取生长良好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分为空白血清组和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空白血清组细胞常规培养,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细胞分别采用低、中、高剂量活血通络胶囊含药血清干预。干预48 h后,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测定活血通络胶囊含药血清对HUVECs增殖能力的影响。(4)将HUVECs分为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和活血通络组,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地塞米松组细胞采用地塞米松干预,活血通络组细胞采用地塞米松和中剂量活血通络胶囊含药血清干预。干预至细胞长满后进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活血通络胶囊含药血清对HUVECs迁移能力的影响。(5)HUVECs分组与干预方法同(4),干预7 d后进行成血管实验,观察活血通络胶囊含药血清对HUVECs成血管能力的影响。结果:(1)SONFH囊性变组织中细胞组分分析结果。SONFH囊性变组织中存在内皮细胞及具有血管生成功能的内皮细胞亚群。(2)SONFH囊性变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显示,SONFH囊性变组织中存在椭圆形的血管腔,血管内膜稍增厚、弹力纤维增生分层。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ONFH囊性变组织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蛋白(CD31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且可见明显的管形。(3)HUVECs相对增殖率测定结果。各组HUVECs相对增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5±0.83)%,(18.70±6.10)%,(24.9±15.10)%,F=7.541,P=0.001];低剂量含药血清组HUVECs相对增殖率与空白血清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中剂量含药血清组和高剂量含药血清组HUVECs相对增殖率均高于空白血清组(P=0.046,P=0.006),中剂量含药血清组HUVECs相对增殖率与高剂量含药血清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2)。(4)HUVECs迁移率测算结果。地塞米松组HUVECs迁移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26%),活血通络组HUVECs迁移率(24%)明显高于地塞米松组(10%)。(5)HUVECs形成的管形分支数测算结果。每个放大40倍视野下,各组HUVECs形成的管形分支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2.20±7.96)个,(83.40±14.02)个,(122.40±14.59)个,F=2.980,P=0.001];地塞米松组HUVECs形成的管形分支数少于对照组和活血通络组(P=0.006,P=0.001),对照组HUVECs形成的管形分支数与活血通络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2)。结论:活血通络胶囊可通过提高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成血管能力,促进SONFH囊性变的成血管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囊性变 成血管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活血通络 成血管修复
下载PDF
从“营卫失调,毒损脉络”探讨类风湿血管炎的病机与辨治
14
作者 夏聪敏 姜泉 +8 位作者 常甜 张富渊 宋梦歌 姚传辉 刘子夏 尚碧月 马协丽 杨煜辰 巩勋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类风湿血管炎病位在脉络。营卫失调,卫不偕营,卫气壅遏,宣通不畅,湿热瘀化毒,毒损脉络是类风湿血管炎的核心病机。发病初期,以调和营卫为主,同时运用苦寒清热解毒药,荡涤毒邪,既病防传;急性期注重清热解毒通络,使营卫调和,降低疾病危重... 类风湿血管炎病位在脉络。营卫失调,卫不偕营,卫气壅遏,宣通不畅,湿热瘀化毒,毒损脉络是类风湿血管炎的核心病机。发病初期,以调和营卫为主,同时运用苦寒清热解毒药,荡涤毒邪,既病防传;急性期注重清热解毒通络,使营卫调和,降低疾病危重程度,防止对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慢性期治宜调补营卫,益气养血通络,清解余毒,使受损脉络得以修复。调和营卫、清热解毒通络宜贯穿疾病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血管炎 营卫失调 毒损脉络 调和营卫 清热解毒 益气养血通络
下载PDF
通络活血虫类中药在抗恶性肿瘤血管生成中的研究现状
15
作者 蒋伶俐 毛启远 李道睿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0-915,共6页
血管生成在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恶性肿瘤内科治疗中已取得一定疗效。中医药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环节且不良反应小的优势,用络病理论阐释肿瘤血管生成病机乃是近年来中医药的... 血管生成在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恶性肿瘤内科治疗中已取得一定疗效。中医药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环节且不良反应小的优势,用络病理论阐释肿瘤血管生成病机乃是近年来中医药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络病理论“通络”治则提出的“通络活血”治法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且通络活血虫类药物也是经方中较为峻猛、能除疴疾的重要中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活血 虫类药 抗血管生成药物 恶性肿瘤 研究现状
下载PDF
刘丽芳教授运用温阳活血法治疗乳头雷诺病经验
16
作者 刘清 凌洁 +4 位作者 王娟 苏靖群 丁笑 曹海琳 刘丽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57-260,共4页
阐述刘丽芳教授在临床上运用温阳活血法治疗哺乳期乳头雷诺病的经验。刘丽芳教授认为乳头雷诺病可归属为中医学的“乳头痹证”等范畴,阳虚寒凝、气滞血瘀为其基本病机。以温阳益气、活血通络为主要治法,用药上予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 阐述刘丽芳教授在临床上运用温阳活血法治疗哺乳期乳头雷诺病的经验。刘丽芳教授认为乳头雷诺病可归属为中医学的“乳头痹证”等范畴,阳虚寒凝、气滞血瘀为其基本病机。以温阳益气、活血通络为主要治法,用药上予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四逆汤进行临证加减,临床疗效颇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雷诺病 温阳益气 活血通络 刘丽芳
下载PDF
基于病证结合从气血水辨治急性黄斑区神经视网膜病变
17
作者 贾婕 金梅 +1 位作者 严凯明 刘宇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5期183-187,共5页
气、血、水是构成和维持目功能活动的基本物质,三者生理上同源互化、病理上交互为患,是辨治眼底病不可或缺的证候要素。基于病证结合的气血水理论,急性黄斑区神经视网膜病变主要病机为气、血、水输布和代谢障碍、目络阻塞,病位在黄斑目... 气、血、水是构成和维持目功能活动的基本物质,三者生理上同源互化、病理上交互为患,是辨治眼底病不可或缺的证候要素。基于病证结合的气血水理论,急性黄斑区神经视网膜病变主要病机为气、血、水输布和代谢障碍、目络阻塞,病位在黄斑目系络脉,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可采用中药联合针刺进行治疗。药物治疗以益气活血、利水通络法为治法,以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根据气滞、血瘀、水停及肝、脾、肾脏腑功能障碍加减用药;针刺选穴以局部穴位为主、远端穴位为辅,以达益气化瘀、通络明目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黄斑区神经视网膜病变 气血水 病证结合 益气活血利水通络
下载PDF
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法联合穴位贴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辛元元 袁胜利 +2 位作者 佟珺 罗静 崔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法联合穴位贴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各60例... 目的探讨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法联合穴位贴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各60例。3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A组给予穴位贴敷治疗,B组给予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方治疗,C组给予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3组均持续治疗9个月。比较治疗9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9个月后的6min步行距离(6 min walking distance,6MWD)、劳累程度、生活质量、呼吸困难指数、血气指标及炎性因子。结果治疗9个月后,C组总有效率为88.33%(53/60),高于A、B组的55.00%(33/60)、73.00%(44/60),B组高于A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9个月后,3组6 MWD均延长,且C组长于A、B组,B组长于A组;劳累评估量表(Borg)评分、慢阻肺患者评估测试(COPD patient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CRP)水平均降低,且C组低于A、B组,B组低于A组;3组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均升高,且C组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P<0.05),而3组酸碱度(pH)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法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缓解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患者劳累程度及炎症反应,并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高患者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 穴位贴敷 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法 血气指标 炎性因子
下载PDF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刘颖 张军 +6 位作者 毕菲菲 孙辰莹 王昊 王军媛 刘学文 张毅 崔文硕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389-394,共6页
目的 探讨中医益气养阴活血法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唐山市中医医院内分泌一科收治的T2DM合并CHF患者102例作为研... 目的 探讨中医益气养阴活血法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唐山市中医医院内分泌一科收治的T2DM合并CHF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益气养阴活血法辨证治疗,均治疗1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西医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PG)、餐后2 h血糖(Blood glucose 2 h after a meal, 2 h 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lc)]、心功能指标[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 min walking test, 6MWT)、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typ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 NT-pro BNP)]、生活质量评分[T2DM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specific scale for diabetes patients, DSQL)、CHF生活质量(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 MLHFQ)]变化。结果 临床疗效:治疗后治疗组西医疗效总有效率96.08%(49/51)高于对照组82.35%(4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2.16%(47/51)高于对照组68.63%(3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水平: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FPG、2 h PG及HbA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糖FPG、2 h PG及HbA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6MWT、LVE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NT-pro BN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6MWT、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治疗后两组患者DSQL、MLHF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DSQL、MLHFQ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或一过性,未影响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益气养阴活血法辨证治疗T2DM合并CHF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有利于控制患者血糖,改善心功能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慢性心力衰竭 益气养阴活血法 血糖水平 心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疗效观察
20
作者 许长敏 刘宏伟 +4 位作者 周媛 张小健 张媛 柳淑青 刘晶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促进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康复效果。方法研究纳入11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中医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咽部肌肉电刺激治... 目的探讨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促进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康复效果。方法研究纳入11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中医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咽部肌肉电刺激治疗,给予中医组患者咽部肌肉电刺激结合通督益脑化痰法及针刺治疗,各组数据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water test score,WST)变化及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feeding scale,FOIS)评分变化、吞咽困难评价量表(dysphagia evaluation scale,VFSS)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 swallowing function evaluation scale,SSA)评分变化、治疗效果、并发症、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变化、治疗,前后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生活质量量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WST评分、FOIS评分、VFSS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NIHSS评分、BDNF、IL-6及TNF-α水平、GQOLI-74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WST评分、FOIS评分、VFSS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NIHSS评分、BDNF、IL-6及TNF-α水平、GQOLI-74评分等指标均改善,中医组患者治疗后WST评分、FOIS评分、VFSS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NIHSS评分、BDNF、IL-6及TNF-α水平、GQOLI-74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疗法可较好促进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康复,患者治疗效果提升,吞咽功能及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均改善,且患者并发症率低,较为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益脑化痰法 痰瘀阻络证 针刺 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 咽部肌肉电刺激 疗效 吞咽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