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Mask-RCNN与Mimics在上颌窦建模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蓉 帕克扎提·色依提 +2 位作者 王铁梅 张懿 钱堃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0-554,共5页
目的:比较Mask-RCNN深度学习模型与Mimics三维软件在上颌窦建模中的应用。方法:应用Mask-RCNN及Mimics对纳入的50例患者锥形束CT影像资料进行上颌窦重建并测量上颌窦体积,比较两者重建的效果并对上颌窦体积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上颌窦... 目的:比较Mask-RCNN深度学习模型与Mimics三维软件在上颌窦建模中的应用。方法:应用Mask-RCNN及Mimics对纳入的50例患者锥形束CT影像资料进行上颌窦重建并测量上颌窦体积,比较两者重建的效果并对上颌窦体积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上颌窦建模过程中,应用Mask-RCNN对上颌窦进行图像分割、后处理及重建仅需30余秒,使用Mimics对每例患者上颌窦图像进行手动阈值分割后重建需数十分钟;两者测量的上颌窦体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ask-RCNN深度学习算法优于Mimics,可以更快速准确的重建上颌窦,体现了人工智能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领域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实例分割 锥形束CT 三维重建 上颌窦体积
下载PDF
Various Aetiologies of Non-Traumatic Coccydynia Cause Pain in the Posterior Sacrococcygeal Leg of the Pelvic Tripod: A Burden on the Healthcare Sector
2
作者 Kumar Satya Nandivada Venkata Kiran Nadavinamani Shivanand Raghavendra +3 位作者 Oommen Elsy Biju Bharadwaja Nikhil Nandivada Nandivada Vaishnavi Rizvi Usama Ahmed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4年第7期334-353,共20页
Introduction: Coccydynia, television disease, and coccygodynia are the different names given to this disabling disease, which can become chronic. It was described by Simson in 1859. Coccydynia means pain at the end of... Introduction: Coccydynia, television disease, and coccygodynia are the different names given to this disabling disease, which can become chronic. It was described by Simson in 1859. Coccydynia means pain at the end of the vertebral column. Non-traumatic coccydynia is a diagnosis, which is never straightforward like traumatic coccydynia because the onset is unclear, and both the patient and the unaware clinician face many challenges in treating it on time and with accuracy. Coccyx was likened to a cuckoo bird’s beak as a curved bone of fused 3 to 5 vertebrae with remnant disc material in some rare cases, unfused segments, linear scoliosis or subluxations and deformities. Stress X-rays of the coccyx in the antero-posterior and lateral views in standing and sitting reveal the “Dynamic Instability” due to congenital coccygeal morphological, pathological and mechanical variations. Material and Methods: This is a complex study having retrograde data collected from online publications from various databases, like PubMed, Embase, and Cochrane Library and also antegrade data collected from 100 patients with their consent from patients in Adam and Eve Specialised Medical Centre-based at Abu Dhabi, UAE and data was processed in the research centre of Krushi Orthopaedic Welfare Society based in India between 2014-2024 following all guidelines of Helsinki and approved by the ethics board of Krushi Orthopaedic Welfare Society. Clinical Presentation: The coccyx is painful, with aches, spasms, and an inability to sit. This affects daily activities without any particular date of onset. The onset remains insidious for the non-traumatic variety of coccydynia. Aetiology and Patho Anatomy: Non-traumatic coccydynia can be caused by a myriad of reasons, like congenital morphological variations, acquired dynamic instabilities, and hidden trauma remaining quiescent to re-surface as a strain-induced pain. Radiological Presentations: Unless clarity is focused on these coccygeal views, the errors of the unevacuated rectum, non-dynamic standing views, improper X-ray exposure and refuge by insurance companies to approve the much needed but multiple views in radiological investigation (Stress X-ray), MRI scan, lack of awareness by the clinician, all lead to missed diagnosis with its repercussions as congenital variations in morphology, acquired changes in structure/mobility, pathologies like tumours like congenital teratoma & adult onset chordoma, Tarlov cysts, pilonidal sinus or infections—even tuberculosis, dural syndrome, stiff coccyx due to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many others like relation to neurosis have all been documented. Treatment options are outside the scope of this research topic, as only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s being stressed here, so that the clinician and the patient do not overlook the varying aetiology, which is the first step to timely and appropriate treatment. Conclusion: Level 3 evidence is available pointing towards many aetiologies causing non-traumatic coccydynia, and in this study of 100 patients by Krushi O W S, a non-profit organisation,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Coccydynia is more common in Type II coccyx and bony spicules. 2) Coccydynia is more prevalent when the sacrococcygeal joints are not fused. 3) Coccydynia is more prevalent when there is subluxation at the intercoccygeal joints. 4) Coccydynia is more when the sacral angle is lower. 5) Coccydynia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sacrococcygeal curved length. 6) Coccydynia i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sacrococcygeal curvature index. 7) Gender variations: The coccygeal curvature index was lower in females with coccydynia;the intercoccygeal angle was lower in males. 8) Both obese and thin individuals can get affected due to different weight-bearing mechanics in pl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CYDYNIA Coccygodynia Pelvic Floor CHORDOMA Pilonidal sinus Fused Sacrococcygeal segment Non-Traumatic Coccydynia Entrapment of Coccygeal Nerves Dural Syndrome
下载PDF
心肺康复运动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窦性心率震荡的影响
3
作者 陈荷玲 张华琴 石雪连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4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肺康复运动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窦性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选择龙岩市第二医院2021年6月—2023年10月收治的99例老年A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PCI术,根据术后康复干... 目的探讨心肺康复运动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窦性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选择龙岩市第二医院2021年6月—2023年10月收治的99例老年A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PCI术,根据术后康复干预措施分为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和观察组(50例;进行心脏康复运动),两组患者术后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窦性心率震荡〔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心肺功能〔最大摄氧量(VO_(2max))、最大代谢当量(MET_(max))、最大每搏摄氧量(VO_(2max)/HR)〕、心脏舒张功能〔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减速时间(DT)、左心室血流传播速度(FPV)、左心房容积(LAV)〕指标水平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TO显著低于对照组,TS显著高于对照组〔TO:(1.88±0.19)%比(2.17±0.24)%;TS(ms/RR):3.13±0.42比2.95±0.25;均P<0.05〕;观察组VO_(2max)、MET_(max)、VO_(2max)/H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VO_(2max)(mL·min^(-1)·kg^(-1)):24.65±3.11比21.35±2.64;MET_(max):8.62±1.63比7.25±1.58;VO_(2max)/HR(mL):17.06±2.55比15.14±2.18;均P<0.05〕,观察组LAVI、LA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DT、FP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AVI(mL/m^(2)):25.14±2.11比30.54±2.46;LAV(mL):28.23±4.16比37.11±5.02;DT(ms):129.32±10.14比116.31±8.02;FPV(cm/s):51.49±4.05比47.53±3.81;均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0%比18.37%,P<0.05)。结论在老年ASTEMI患者PCI术后实施心肺康复运动能够改善窦性心率震荡,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促进心肺功能、心脏舒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肺康复运动 窦性心率震荡
下载PDF
PCI后心肺康复运动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窦性心率震荡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周芸 梁宇明 苏柳静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22期2677-2681,共5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肺康复运动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窦性心率震荡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将60例行急诊PCI的老年A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康复组(n=30)。两组患者...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肺康复运动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窦性心率震荡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将60例行急诊PCI的老年A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康复组(n=30)。两组患者均在PCI后接受常规治疗,同时康复组患者接受12周的心肺康复运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距离,以及PCI后干预12周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2)根据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将60例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20)和预后良好组(n=4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PCI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干预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及LVEF均较干预前改善,且康复组优于对照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2)预后不良组干预前震荡初始大于预后良好组,干预前震荡初始为老年ASTEMI患者PCI后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PCI后开展心肺康复运动有利于更好地改善老年ASTEMI患者的心肺功能及预后。窦性心率震荡异常与老年ASTEMI患者PCI后预后不良存在一定的关联,震荡初始增大的患者PCI后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肺康复运动 窦性心率震荡 预后
下载PDF
颈外静脉抗逆流结构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龙远 朱兆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7年第4期199-202,246,共5页
经尸体114侧、活体200侧及手术中的颈外静脉抗逆流结构和功能的观侧,发现颈外静脉存在灵敏地高强度的抗逆流装置,本文名为“窦段”。初步探明应用无瓣导管作颈外静脉分流脑脊液等手术前及手术中签定“窦段”位置和功能的方法。对8例脑... 经尸体114侧、活体200侧及手术中的颈外静脉抗逆流结构和功能的观侧,发现颈外静脉存在灵敏地高强度的抗逆流装置,本文名为“窦段”。初步探明应用无瓣导管作颈外静脉分流脑脊液等手术前及手术中签定“窦段”位置和功能的方法。对8例脑积水患者用无瓣导管作侧脑室颈外静脉分流术,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外静脉 抗逆流结构 窦段
下载PDF
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徐华 高宜录 +1 位作者 刘道坤 金国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1期50-51,54,共3页
目的 :探讨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的应用解剖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经血管灌注后观测 10例尸颅的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及其毗邻与血供。结果 :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与海绵窦上段背侧紧邻海马钩回 ,内侧与视交叉、后交通动脉毗邻 ,外上与脉... 目的 :探讨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的应用解剖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经血管灌注后观测 10例尸颅的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及其毗邻与血供。结果 :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与海绵窦上段背侧紧邻海马钩回 ,内侧与视交叉、后交通动脉毗邻 ,外上与脉络膜前动脉相邻 ,腹侧紧贴鞍背突。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 80 %未见神经外营养血管 ,可见2 0 %后交通动脉发出 1~ 2根分支进入神经。结论 :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毗邻结构复杂 ,滋养血管细小 ;在海绵窦上缘手术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上段 动眼神经 应用解剖 动眼神经血供 动眼神经鞘
下载PDF
心动过缓伴ST段压低在病窦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楚英杰 郭继鸿 +2 位作者 许原 李学斌 刘肆仁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4年第1期2-3,共2页
目的 :对心动过缓伴ST段压低的现象进行讨论 ,评估其在病窦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3 1例患者行窦房结功能评估、踏车试验、冠状动脉造影和药物试验。结果 :2 6例完成全部研究 ,其中 ,11例判定为病窦综合征 ,15例窦房结功能正常。两... 目的 :对心动过缓伴ST段压低的现象进行讨论 ,评估其在病窦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3 1例患者行窦房结功能评估、踏车试验、冠状动脉造影和药物试验。结果 :2 6例完成全部研究 ,其中 ,11例判定为病窦综合征 ,15例窦房结功能正常。两组踏车试验中均有部分患者出现心率反应不良 ,其冠状动脉造影特征为病变均涉及右冠和 /或回旋支 ,而心率反应正常者多为单纯前降支病变 ;后者进入药物试验 ,均观察到慢频率依赖性ST段压低。结论 :心动过缓与ST段压低可互为因果 ,并对窦房结功能是否可逆、病因是否属缺血性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缓 ST段压低 窦房结功能
下载PDF
虚拟喉镜构建在先天性梨状窝瘘中的应用
8
作者 夏立广 王永飚 +4 位作者 朱利斌 林正秀 林进汉 赵一鸣 李仲荣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399-404,共6页
目的:介绍一种构建虚拟喉镜(VL)的方法及其在先天性梨状窝瘘(CPSF)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从CPSF患儿身上获取CT数据,使用三维可视化软件对喉部解剖结构及上呼吸道进行三维重建、表面渲染及图像分割。获取计算机辅助的内外部解剖视图... 目的:介绍一种构建虚拟喉镜(VL)的方法及其在先天性梨状窝瘘(CPSF)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从CPSF患儿身上获取CT数据,使用三维可视化软件对喉部解剖结构及上呼吸道进行三维重建、表面渲染及图像分割。获取计算机辅助的内外部解剖视图和交互式穿通连续的内腔视图。结果:成功构建CPSF患儿三维喉部和上呼吸道解剖结构。获取VL梨状窝的常规视图与传统喉镜视图比较情况。LV能够在逆行和顺行可视化中获得梨状窝的独特视图。分割和透明化三维解剖模型,能显示CPSF解剖结构和走向以及与周围器官的空间关系。在低年资组中,其有利于诊断的比例为85.71%,而在高年资组中,其有利于诊断的比例为57.89%(P<0.05);在低年资组和高年资组中,其有利于术中解剖参考的比例分别为89.29%和84.21%(P>0.05)。结论:VL作为评估CPSF及其范围的非侵入性工具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结合二维图像,可为CPSF的诊治提供超越传统内窥镜检查的信息。VL可能对低年资医师的参考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喉镜 先天性梨状窝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分割
下载PDF
肾段的CT解剖及病变术前定位
9
作者 滑炎卿 毛定飚 张国桢 《上海医学影像》 2003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 探讨五个肾段的横断解剖分布特征及在病变术前CT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3例成年腹部连续横断层解剖标本和50例正常人中上腹部CT图像对照,观察肾动脉、肾静脉及其分支之间的关系及CT显示率,尝试以肾窦和肾静脉为标志划分肾... 目的 探讨五个肾段的横断解剖分布特征及在病变术前CT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3例成年腹部连续横断层解剖标本和50例正常人中上腹部CT图像对照,观察肾动脉、肾静脉及其分支之间的关系及CT显示率,尝试以肾窦和肾静脉为标志划分肾段。对17例直径小于30mm的肾脏占位患者进行前瞻性的术前CT诊断与术后结果对照研究。 结果 在断层标本和常规平扫CT图像上,因肾动脉细小且位于肾静脉的下后方,故难以分辨肾动脉;在常规增强CT扫描中,肾动脉的显示率也仅48%。肾窦脂肪间隙清晰,与肾实质易于鉴别;肾静脉粗大且位于肾动脉前方,两者在肾窦内有相似的分支分布,故可借肾窦和肾静脉长轴作标志确定肾段。即肾窦所在区域的肾实质为前、后肾段,肾窦以外的肾实质近上极者为上段,近下极者为下段;位于肾静脉长轴后内侧的肾实质为后段。位其前外侧者为前段;前段仍借肾静脉长轴所在层面分为其上方的前上段和下方的前下段。本组17例肾脏占位病变术前CT定位、定性诊断与术后结果的CT一致率均达88%。 结论 以肾窦和肾静脉代替肾动脉作标志划分肾段简便、易行、准确性高,可用于小病灶的术前CT精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解剖 术前定位 诊断 肾窦 肾动脉 肾静脉
下载PDF
上颌窦形态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韩嘉为 张罗 韩德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通过探讨上颌窦形态参数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加深对上气道阻塞成因的认识,进一步明确鼻腔对气道阻塞的影响。方法 对79例经多导睡眠监测(polys... 目的通过探讨上颌窦形态参数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加深对上气道阻塞成因的认识,进一步明确鼻腔对气道阻塞的影响。方法 对79例经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确诊的OSAHS患者行上气道CT扫描,通过图像分割三维重建上颌窦,测量与上颌窦形态相关的参数,并与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指数(apnea and hypopnea index,A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2)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代表上颌窦形态整体指标的上颌窦体积与AHI呈正相关(r=0.595,P<0.05)。在其他相关参数中气化系数、X轴长度是相关性最强的两个。上颌窦两侧不对称也对病情程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上颌窦形态参数与LSaO2大都没有相关性。结论 OSAHS患者的上颌窦形态对其病情程度有一定的影响。上颌窦的气化过程在与周围结构的相互作用中,与上气道硬性部分尤其是鼻腔相互影响,从而造成上气道通气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形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体层摄影 图像分割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大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体积分割伽玛刀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渊渊 仇斌 +2 位作者 马志明 侯永宏 曾瑜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 研究按体积分割分次伽玛刀治疗大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效果和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分析18例直径大于3 cm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均采用体积分割的方式予以2~4次伽玛刀治疗,首次治疗一般选择肿瘤的基底部,边缘剂量为13 Gy... 目的 研究按体积分割分次伽玛刀治疗大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效果和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分析18例直径大于3 cm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均采用体积分割的方式予以2~4次伽玛刀治疗,首次治疗一般选择肿瘤的基底部,边缘剂量为13 Gy,其后每次治疗间隔3~12个月,边缘剂量根据肿瘤的缩小情况以及解剖位置取12~13 Gy,并保证9 Gy的剂量曲线不与视神经和视交叉重合。结果 随访6~51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所有患者在第1次伽玛刀治疗后3~6个月就可见病灶明显缩小,5例患者在首次治疗3个月后病灶体积缩小25.3%~46.6%,平均缩小36.7%,13例患者首次治疗6个月后病灶体积缩小25.8%~65.5%,平均缩小47.1%。随着剩余分次伽玛刀治疗的完成,病灶继续缩小。所有患者在伽玛刀治疗后未出现临床症状加重以及新的神经功能受损,其中15例患者在第1次治疗后3~6个月后症状就得到改善,3例患者复查中症状无明显变化,症状改善率为83.3%。结论 采用从基底部开始的体积分割分次伽玛刀治疗大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有效控制肿瘤生长的同时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作为此类病变的主要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 体积分割 伽玛刀 分次
下载PDF
矢状窦旁脑膜瘤术中前1/2段及所属静脉损伤与信息处理速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彦彬 张宗平 +4 位作者 谭鑫 冯海滨 杨康 蓝松梼 黄进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9期157-161,共5页
手术治疗脑膜瘤是目前国内外首要推荐方式,经典理论认为,针对矢状窦旁脑膜瘤(PSM)患者术中位于上矢状窦(SSS)前1/3段旁脑膜瘤对SSS前1/3段予以结扎处理,对SSS中、后1/3段予以保护,对已证实SSS已完全闭塞中、后1/3 SSS旁脑膜瘤应行SSS结... 手术治疗脑膜瘤是目前国内外首要推荐方式,经典理论认为,针对矢状窦旁脑膜瘤(PSM)患者术中位于上矢状窦(SSS)前1/3段旁脑膜瘤对SSS前1/3段予以结扎处理,对SSS中、后1/3段予以保护,对已证实SSS已完全闭塞中、后1/3 SSS旁脑膜瘤应行SSS结扎并切除。神经显微外科的不断发展,手术目的亦由术后保障生命向保护普通功能继而再向保存高级神经功能转变,目前越来越多学者着重研究过去认为"功能静区",切除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无影响与大脑皮层破坏可能引起癫痫发作、矢状窦及回流静脉处理等方面。本文就PSM患者术中SSS前1/2段和所属大脑上静脉(SCV)的损伤与信息处理速度(IPS)之间相关关系进行论述,对目前流行的SSS前1/3段结扎后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的理念提出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状窦旁脑膜瘤 上矢状窦前1/2段 大脑上静脉 信息处理速度
下载PDF
颅内外高流量分流联合颈内动脉结扎术治疗的巨大症状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文华 李亚雄 +5 位作者 李岩 陈凌友 井山泉 纪乐 刘建峰 李聪慧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外高流量分流联合颈内动脉结扎术治疗巨大症状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运用颅内外高流量分流联合颈内动脉结扎术治疗的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 目的探讨颅内外高流量分流联合颈内动脉结扎术治疗巨大症状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运用颅内外高流量分流联合颈内动脉结扎术治疗的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出院后随访1~4年,4例GOS评分均为5分。术后1年复查颅脑CT和CTA显示巨大动脉瘤完全消失3例,动脉瘤明显变小伴瘤内血栓形成1例。结论颅内外高流量分流术联合颈内动脉结扎术是治疗巨大症状性海绵窦段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尤其是缓慢结扎颈内动脉的方法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巨大动脉瘤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颅内外高流量分流术 颈内动脉结扎术
下载PDF
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致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贺西亮 潘源 +3 位作者 王宇 于召虎 李雅强 辛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2-453,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因“突发头痛16 h”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左侧眼睑上提受限,左侧眼球内收、上翻、下翻受限,患侧视力下降。左侧眶周听诊未闻及明显血管杂音。颅脑CT显示:左侧海绵窦内出血。DSA示:左侧海绵窦内动脉瘤,合并海绵窦瘘... 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因“突发头痛16 h”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左侧眼睑上提受限,左侧眼球内收、上翻、下翻受限,患侧视力下降。左侧眶周听诊未闻及明显血管杂音。颅脑CT显示:左侧海绵窦内出血。DSA示:左侧海绵窦内动脉瘤,合并海绵窦瘘,高速血流通过同侧岩下窦向静脉引流。治疗方案: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球囊封堵颈内动脉辅助ONYX胶注入+LVIS支架植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段动脉瘤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神经介入
下载PDF
肾窦内肾盂及肾后下段联合切开治疗肾巨鹿角形结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良平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1034-1036,共3页
目的:探讨肾窦内肾盂及肾后下段联合切开治疗肾巨鹿角形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7例肾巨鹿角形结石患者采取肾窦内肾盂及肾后下段联合切开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4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53±7.6)min,术中出血量为(268... 目的:探讨肾窦内肾盂及肾后下段联合切开治疗肾巨鹿角形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7例肾巨鹿角形结石患者采取肾窦内肾盂及肾后下段联合切开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4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53±7.6)min,术中出血量为(268±109)mL,术中不需阻断肾血流,结石最大为(7.2×5.6×3.4)cm,其中1例患者最多取出结石74枚。术后1年随访,经B超或KUB+IVU复查,所有患者肾功能恢复良好,3例患者发现肾内残余结石,直径≤0.5cm。结论:肾窦内肾盂及肾后下段联合切开治疗肾巨鹿角形结石安全有效,具有操作简单、出血量少、取石干净、肾损伤小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巨鹿角形 肾窦内肾盂 肾后下段
下载PDF
基于D-Unet神经网络的鼻腔鼻窦肿瘤分割算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富豪 赵希梅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1-287,共7页
鼻腔鼻窦肿瘤为多发性疾病,其CT影像具有形态不规则、分界不均匀等特征,而现有的U-Net分割算法对图片细节不敏感且割裂了图像局部与整体特征的一致性,难以实现精准诊断。提出一种基于D-Unet深度神经网络的改进算法,根据鼻腔鼻窦肿瘤空... 鼻腔鼻窦肿瘤为多发性疾病,其CT影像具有形态不规则、分界不均匀等特征,而现有的U-Net分割算法对图片细节不敏感且割裂了图像局部与整体特征的一致性,难以实现精准诊断。提出一种基于D-Unet深度神经网络的改进算法,根据鼻腔鼻窦肿瘤空间形变特点,将可变形卷积融入U-Net网络,并利用可变形卷积能依据目标形态拥有自适应感受野的特点,充分学习图像细节,从而提升算法的特征提取能力。在此基础上,使用损失函数Tversky解决数据集样本失衡问题,从而获得更高的灵敏度和泛化能力。为方便进一步研究,建立鼻腔鼻窦肿瘤分割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提高鼻腔鼻窦肿瘤分割精度,相比U-Net、Res-Unet和Attention U-Net算法,分割精度分别提高了5.01%、2.56%和0.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肿瘤 U-Net算法 目标分割 可变形卷积网络 Tversky损失函数
下载PDF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伴上矢状窦后段血栓一例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刘升阳 姚玉鑫 +2 位作者 赵丽涛 姚生 刘建国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432-435,440,共5页
目的 探讨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伴上矢状窦后段血栓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的1例伴有上矢状窦后段血栓的RDD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 目的 探讨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伴上矢状窦后段血栓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的1例伴有上矢状窦后段血栓的RDD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患者女性,34岁,慢性病程,反复头痛2年,双眼视物模糊1年余。查体:左眼视力下降至0.8,双眼视盘边界不清,伴水肿和局部静脉扩张。头颅MRI示上矢状窦旁局部脑膜强化,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示上矢状窦后段血栓形成至闭塞。脑脊液检查2次示颅内压增高。病理学检查:肉眼观,硬脑膜明显增厚变硬,上矢状窦后段完全闭塞,呈灰白鱼肉样改变;镜下观,脑膜组织内淋巴细胞伴纤维组织增生及大量浆细胞浸润,大量成熟浆细胞、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呈“明暗相间”排列,部分组织细胞内可见吞噬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伸入现象”)。硬膜组织细胞免疫组化染色CD1a、Langerin阴性,CD68、S-100和BRAF阳性。行全身麻醉下病变硬膜手术切除,术后头痛及视物模糊缓解,预后良好。既往文献报道,RDD影像学特点对诊断有提示意义,而病理组织学的“明暗相间”排列和“伸入现象”是确诊的金标准。结论 颅内原发性RDD伴上矢状窦后段血栓罕见,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候群,确诊需病变脑膜病理检查,病变脑膜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上矢状窦后段血栓 影像学 病理
下载PDF
侵袭性垂体瘤致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移位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山 张义 +2 位作者 李士其 王涛 李文纲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84-88,9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Knosp分级的垂体瘤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推移的影响。方法通过测量垂体瘤组和对照组的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间距,比较两组以及亚组之间显著性差异。结果 Knosp 0级~Ⅳ级组、对照组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水平段间距均值分别为15... 目的探讨不同Knosp分级的垂体瘤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推移的影响。方法通过测量垂体瘤组和对照组的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间距,比较两组以及亚组之间显著性差异。结果 Knosp 0级~Ⅳ级组、对照组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水平段间距均值分别为15.64、18.63、24.05、29.13、30.05、13.57 mm。对照组与0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9),与Ⅰ级组~Ⅳ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级组与Ⅰ级组~Ⅳ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01);Ⅰ级组与Ⅱ级组~Ⅳ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Ⅱ级组与Ⅲ级组、Ⅳ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Ⅲ级组与Ⅳ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0)。结论侵袭性垂体瘤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有推移作用,Knosp级别越高,对颈内动脉推移作用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垂体瘤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Knosp分级 海绵窦 垂体腺瘤
下载PDF
肾段的CT解剖及病变术前定位
19
作者 滑炎卿 毛定飚 张国桢 《上海医学影像》 2003年第3期201-202,共2页
目的探讨五个肾段的横断解剖分布特征及在病变术前CT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例成年腹部连续横断层解剖标本和50例正常人中上腹部CT图像对照,观察肾动脉、肾静脉及其分支之间的关系及CT显示率,尝试以肾窦和肾静脉为标志划分肾段.... 目的探讨五个肾段的横断解剖分布特征及在病变术前CT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例成年腹部连续横断层解剖标本和50例正常人中上腹部CT图像对照,观察肾动脉、肾静脉及其分支之间的关系及CT显示率,尝试以肾窦和肾静脉为标志划分肾段.对17例直径小于30mm的肾脏占位患者进行前瞻性的术前CT诊断与术后结果对照研究.结果在断层标本和常规平扫CT图像上,因肾动脉细小且位于肾静脉的下后方,故难以分辨肾动脉;在常规增强CT扫描中,肾动脉的显示率也仅48%.肾窦脂肪间隙清晰,与肾实质易于鉴别;肾静脉粗大且位于肾动脉前方,两者在肾窦内有相似的分支分布,故可借肾窦和肾静脉长轴作标志确定肾段.即肾窦所在区域的肾实质为前、后肾段,肾窦以外的肾实质近上极者为上段,近下极者为下段;位于肾静脉长轴后内侧的肾实质为后段,位其前外侧者为前段;前段仍借肾静脉长轴所在层面分为其上方的前上段和下方的前下段.本组17例肾脏占位病变术前CT定位、定性诊断与术后结果的CT一致率均达88%.结论以肾窦和肾静脉代替肾动脉作标志划分肾段简便、易行、准确性高,可用于小病灶的术前CT精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静脉 肾窦 肾动脉 肾实质 术前定位 CT解剖 显示率 CT定位 肾脏 术后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的额筛气房三维可视化重建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田永胜 崔斌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573-1576,共4页
目的:基于鼻窦CT轴位断面连续影像,利用Intage Realia 2011软件对额筛气房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为准确理解额筛气房解剖结构提供模型。方法:对50例进行鼻部CT扫描的无鼻窦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用鼻窦CT轴位扫描DICOM图像,利用Inta... 目的:基于鼻窦CT轴位断面连续影像,利用Intage Realia 2011软件对额筛气房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为准确理解额筛气房解剖结构提供模型。方法:对50例进行鼻部CT扫描的无鼻窦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用鼻窦CT轴位扫描DICOM图像,利用Intage Realia 2011软件在个人计算机上分别采用Achilles tendon模式和Nasal passage模式进行鼻窦三维可视化重建,对重建后的鼻窦进行二次分割,对鼻丘、额气房、眶上气房的结构,额窦引流通道与气房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观察。结果:成功重建了三维可视化的额筛气房、额窦引流通道,可以准确观察额筛气房的解剖特点。结论:基于鼻窦CT轴位断面连续影像可以对额筛气房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为准确理解额筛气房解剖结构及制定额窦手术规划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重建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分割 额窦 额筛气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