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erent Volumes of Local Anesthetics in Ultrasound-Guided Combined Interscalene-Supraclavicular Block for Traumatic Humeral Fracture 被引量:2
1
作者 Mohamed Mohamed Abdelhaq Ahmed Mostafa Kamal Mohamed Adly Elramely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16年第4期55-62,共8页
Background: Procedures that require anesthesia of entire length of the arm should have combined Interscalene block (ISB) and Supraclavicular block (SCB) to ensure adequate block. However, dual block requires high dose... Background: Procedures that require anesthesia of entire length of the arm should have combined Interscalene block (ISB) and Supraclavicular block (SCB) to ensure adequate block. However, dual block requires high dose of local anesthetic (LA). We examined if Ultrasound (U/S) guided block helps to decrease the required volume of LA by visualizing trunks, so we only need injection of LA toward cervical nerve roots C5 and C6 aiming to block branches escaped from supraclavicular block. Patients and methods: Ninety-thre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one of three equal groups, each included 31 patients. All patients received SCB 20 ml (10 ml Bupivacaine 0.5% plus 10 ml lidocaine 2%) and ISB with different volumes of LA according to the group as follow: group A: 20 ml, group B: 15 ml, and group C: 10 ml. Resul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nset of block (sensory and motor) and duration of block (motor only)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P value > 0.05). The duration of sensory block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in group A (760.65 ± 30.87 minutes) than in either group B (740.48 ± 21.15 minutes, P value P value P value P value P value P value < 0.001). Conclusion: A reduced volume of LA can be used in ultra sound guided ISB in combined with SCB to give satisfactory level of anesthesia to entire length of the arm, but the sensory block duration and duration of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will b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decreasing the volu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scalene block supraclavicular block Volume of Local Anesthetic Ultrasound
下载PDF
Effect of Nalbuphine as Adjuvant to Bupivacaine for Ultrasound-Guided 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 被引量:3
2
作者 Mohamed Mohamed Abdelhaq Mohamed Adly Elramely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16年第3期20-26,共7页
Background: Nalbuphine is a derivative of 14-hydroxymorphine which is a strong analgesic with mixed k agonist and μ antagonist. Nalbuphine was studied several times as adjuvant to local anesthetics in spinal, epidura... Background: Nalbuphine is a derivative of 14-hydroxymorphine which is a strong analgesic with mixed k agonist and μ antagonist. Nalbuphine was studied several times as adjuvant to local anesthetics in spinal, epidural and local intravenous block.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nalbuphine as an adjuvant to local anesthetics in 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 Patients and Methods: Fifty-six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forearm and hand surgery under 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 were allocated randomly into one of two groups of 28 patients each to receive either 25 ml (0.5%) bupivacaine with 1 ml of NS or 25 ml (0.5%) bupivacaine with 1 ml (20 mg) nalbuphine. Onset time and duration of both sensory and motor block, and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were observed. Result: Nalbuphine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duration of motor block (412.59 ± 18.63), when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353.70 ± 29.019) p-value < 0.001, also, there was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ensory duration in nalbuphine group (718.14 ± 21.04) when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610.18 ± 26.33) p-value < 0.001, without affecting the onset time of the blockade. And also,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duration of analgesic effect in nalbuphine group (835.18 ± 42.45) when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708.14 ± 54.57) p-value < 0.001.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addition of 20 mg nalbuphine to bupivacaine in 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 i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duration of both sensory and motor block and also prolong the duration of analge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raclavicular block Local Anesthetic Ultrasound NALBUPHINE
下载PDF
Comparing the Efficacy of Dexmedetomidine When Used as an Adjuvant to Bupivacaine in 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s under Ultrasound-Guided 被引量:1
3
作者 Elsayed Mohamed Abdelzaam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19年第5期99-109,共11页
Background: Ultrasound-guided for regional anesthesia offers many potential benefits in the emergency setting. Analgesia can be explicitly targeted to the region of pain and provide relief for many hours and decrease ... Background: Ultrasound-guided for regional anesthesia offers many potential benefits in the emergency setting. Analgesia can be explicitly targeted to the region of pain and provide relief for many hours and decrease needing to the large volume of local anesthetic. The aim of the work: Comparing the efficacy of dexmedetomidine when used as an adjuvant to bupivacaine in 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s on the onset of sensory, motor blockade and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Patients and methods: This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ingle-blind clinical study conducted on 60 patients underwent upper limb surgery done by ultrasound-guided 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these patients allocated into two equal groups: Group I (control) received 20 ccs (19 cc bupivacaine 0.5% + 1 cc saline), Group II received 20 cc (19 cc bupivacaine 0.5% + 1 cc volume of Dexmedetomidine 1 ug/kg). Results: Demographic data and sur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able in both groups. The onset times for sensory and motor blocks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Group II than Group I (P Conclusion: We recommend adding Dexmedetomidine to local anesthetics in peripheral nerve blocks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prolonged time of both sensory and motor blocks and prolonged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XMEDETOMIDINE BUPIVACAINE 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s ULTRASOUND-GUIDED
下载PDF
角袋注射技术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后膈肌麻痹的影响
4
作者 张明哲 刘亚君 +4 位作者 王国瑞 刘文平 吕瑞兆 崔静静 井郁陌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分析角袋注射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后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需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手术患者8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0.46岁;身体质量... 目的分析角袋注射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后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需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手术患者8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0.46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7.42~28.01 kg/m^(2),平均BMI 22.51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24例,Ⅱ级40例,Ⅲ级16例;手术部位,肘部24例,前臂21例,手腕27例,手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0例)及对照组(n=40例)。对照组予传统神经丛周围阻滞麻醉,试验组则采用超声引导角袋注射技术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和麻醉后30 min平静呼吸膈肌移动度及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膈肌麻痹发生率及并发症;以患者阻滞后30 min是否出现膈肌麻痹为终点,对两组患者阻滞后30 min用力呼吸膈肌移动度与膈肌麻痹发生风险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麻醉效果为优良率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92.5%(37/40)vs 70%(28/40)。P<0.05]。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5.41±1.09)min vs(6.84±1.65)min、(9.06±1.27)min vs(11.98±2.71)min],而持续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404.96±89.73)min vs(11.98±2.71)min、(417.93±91.78)min vs(300.86±51.92)min](均P<0.05);阻滞后试验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及肺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膈肌麻痹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5%(5/40)vs 37.5%(15/40),7.5%(3/40)vs 25%(10/40)。均P<0.05]。以出现膈肌麻痹为终点,试验组膈肌活动度大于对照组,膈肌麻痹发生风险延后对照组(P<0.05)。结论角袋注射技术麻醉效果优于传统神经丛周围阻滞麻醉,且对膈肌麻痹的影响较小,术后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袋注射技术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膈肌麻痹 膈肌移动度
下载PDF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效果研究
5
作者 庞欣杰 卢锦容 +1 位作者 罗斌 黄天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4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上肢手术中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行小儿上肢手术的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观察组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切皮时、... 目的探讨小儿上肢手术中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行小儿上肢手术的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观察组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切皮时、术中、手术结束时的生命体征指标及麻醉效果、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起效时间、入睡时间、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切皮时、术中、手术结束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与对照组相比更加平稳,且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98.96±4.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62±4.1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优良率96.43%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苏醒时间(7.25±1.38)min短于对照组的(31.14±4.16)min,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上肢手术中运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提高麻醉优良率,缩短患儿的苏醒时间,且麻醉安全性较高,因此,具备临床借鉴与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上肢手术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麻醉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锁胸筋膜平面阻滞联合锁骨上神经阻滞在锁骨中段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6
作者 胡小福 张卫军 官海燕 《医师在线》 2024年第10期67-71,共5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锁胸筋膜平面阻滞(Clavipectoral fascial plane block,CPB)联合锁骨上神经阻滞(Supraclavicular nerve block,SCNB)在锁骨中段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取锁骨中段骨折内固定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锁胸筋膜平面阻滞(Clavipectoral fascial plane block,CPB)联合锁骨上神经阻滞(Supraclavicular nerve block,SCNB)在锁骨中段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取锁骨中段骨折内固定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超声引导CPB联合SCNB为CS组,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ISBPB)联合颈中间丛神经阻滞(Intermediate cervical plexus block,ICPB)为BC组。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阻滞成功率、同侧膈肌麻痹发生率、阻滞相关并发症、操作时间、起效时间、上肢运动阻滞评分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阻滞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CS组同侧膈肌麻痹发生率显著下降(P<0.001);两组Horner综合征和喉返神经阻滞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上肢运动功能在阻滞后30 min和手术结束时显著下降,CS组未见明显变化(P<0.001);CS组阻滞操作所需时间较长(P<0.05),但阻滞起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CPB联合SCNB能为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提供充分的麻醉镇痛,且无同侧膈肌麻痹和上肢运动阻滞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胸筋膜平面阻滞 锁骨上神经阻滞 锁骨中段骨折 膈肌麻痹 上肢运动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章志祥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7期59-61,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于上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淮安工业园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上肢骨折患者作为受试者,总共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于上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淮安工业园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上肢骨折患者作为受试者,总共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麻醉,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长更短,维持时长更长,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手术结束后12、24、48 h,观察组疼痛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低,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麻醉前、术毕,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组间各项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麻醉生效后5 min,两组MAP、HR值均较麻醉前更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数值高,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应用在上肢骨折手术中,能够快速发挥麻醉作用,保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且麻醉效果维持时间长,患者术后疼痛轻,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骨折 超声引导 锁骨上臂丛 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三点注射法阻滞行前臂手术时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 被引量:1
8
作者 顾晨桃 单宇 +1 位作者 张英 王爱忠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索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三点注射法阻滞行前臂手术时罗哌卡因的最佳浓度。方法筛选择期前臂手术患者64例,均由同一位麻醉医师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方法进行麻醉。局部麻醉药为罗哌卡因30 mL,采用锁骨上臂丛三点注射... 目的探索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三点注射法阻滞行前臂手术时罗哌卡因的最佳浓度。方法筛选择期前臂手术患者64例,均由同一位麻醉医师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方法进行麻醉。局部麻醉药为罗哌卡因30 mL,采用锁骨上臂丛三点注射法在锁骨上臂丛神经的内侧、上方和外侧分别注入10 mL罗哌卡因,起始浓度为0.50%,运用序贯法确定后续患者的用药浓度,浓度增减每级为0.05%。测定前臂5根主要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自穿刺注药后30 min内的阻滞效果,5根神经均完全阻滞视为有效,下一病例使用的罗哌卡因浓度降低一级;只要有1根神经发生不完全阻滞即视为无效,下一病例使用的罗哌卡因浓度增加一级。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三点注射法中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结果64例前臂手术患者行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基础生命体征在神经阻滞前后均维持在正常范围,阻滞有效34例、无效30例。罗哌卡因EC50为0.518%(95%CI 0.496%~0.547%)。2例患者发生霍纳综合征,无气胸、局部麻醉药中毒、血管损伤和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采用三点注射法,罗哌卡因容量为30 mL时,最佳浓度为0.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剂量效应关系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检查
下载PDF
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技术体系:精准阻滞已向临床迈进 被引量:1
9
作者 罗雀华 陈亮 +1 位作者 舒海华 姚伟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013-2016,共4页
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麻醉和镇痛的常用技术。近年来,超声使臂丛神经轨迹、筋膜层次和周围解剖标记可视化,在此基础上通过规范的扫描和成像、穿刺和注药方法,形成精准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技术体系。然而,临床应用精准锁... 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麻醉和镇痛的常用技术。近年来,超声使臂丛神经轨迹、筋膜层次和周围解剖标记可视化,在此基础上通过规范的扫描和成像、穿刺和注药方法,形成精准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技术体系。然而,临床应用精准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技术处于起步阶段,神经内注射风险、膈神经麻痹、阻滞动力学数据缺乏等是限制其临床应用的难点和痛点。本文着重从解剖基础、入路和技术特点和临床应用如肩关节镜手术进行系统阐述,以期提高麻醉医师对该精准技术体系的认识并促进其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上入路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 肩关节镜手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神经阻滞联合锁骨周围浸润麻醉在锁骨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0
作者 赵园园 夏书江 +1 位作者 李元海 夏晓琼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2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神经阻滞联合锁骨周围浸润麻醉在锁骨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锁骨骨折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神经阻滞联合锁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神经阻滞联合锁骨周围浸润麻醉在锁骨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锁骨骨折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神经阻滞联合锁骨周围浸润麻醉,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入室时(T0)、麻醉时(T1)、切皮时(T2)、复位时(T3)和手术结束时(T4)]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手术结束时患侧上肢改良Bromage评分及不同时间点(术后6、12、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麻醉满意度;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5.0±0.5)min及麻醉起效时间(3.1±1.1)min均短于对照组的(6.4±0.5)、(11.2±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T3、T4时,两组患者MAP、HR、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结束时患侧上肢改良Bromage评分(3.7±1.5)分高于对照组的(0.8±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 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满意度90%高于对照组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神经阻滞联合锁骨周围浸润麻醉在锁骨内固定手术中麻醉效果满意,其操作时间短、起效快,不影响术侧上肢活动,患者满意度高,在锁骨手术中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超声引导 锁骨上神经阻滞 锁骨周围浸润麻醉
下载PDF
L型挡板加压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及膈肌麻痹的影响
11
作者 张亮光 庞如发 +2 位作者 张龙 邱雯 戚建武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期35-38,51,共5页
目的探究L型挡板加压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SCBPB)效果及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10月于宁波市第六医院择期行右上肢手术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目的探究L型挡板加压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SCBPB)效果及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10月于宁波市第六医院择期行右上肢手术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行SCBPB时均将L型挡板紧贴于超声探头头端,注药时试验组加压L型挡板,对照组未加压。比较两组患者的膈肌麻痹情况、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和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阻滞30min后,试验组患者不同呼吸状态下膈肌的总麻痹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平静呼吸时膈肌完全麻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用力呼吸时膈肌部分麻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但感觉、运动恢复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局部麻醉药中毒、神经损伤、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L型挡板加压行SCBPB能降低膈肌麻痹的发生率,同时加快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阻滞恢复时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膈肌麻痹 超声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臂丛神经阻滞辅助肩关节镜围手术期镇痛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金花 邓莎 +2 位作者 许荔 朱慧新 元智昊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臂丛神经阻滞对围手术期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行单侧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共88例,分为两组:选择性阻滞组46例,接受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臂...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臂丛神经阻滞对围手术期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行单侧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共88例,分为两组:选择性阻滞组46例,接受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臂丛神经阻滞;传统阻滞组42例,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结果选择性阻滞组患者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低于传统阻滞组(P<0.05);选择性阻滞组患者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传统阻滞组(P<0.05);选择性阻滞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屈肘、屈腕肌力均明显优于传统阻滞组(P<0.05);选择性阻滞组患者术后膈肌麻痹程度明显低于传统阻滞组(P<0.05);选择性阻滞组患者术后霍纳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阻滞组(P<0.05),而主观满意率明显优于传统阻滞组(P<0.05)。结论在肩关节镜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臂丛神经阻滞可起到更好的围手术期镇痛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术后可早期开展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C_(5)神经根 锁骨上神经 围手术期
下载PDF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对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13
作者 香效明 梁葵娣 +5 位作者 冯书文 杨智学 林有梅 周小敏 邓爱娟 王慧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2期2149-2152,共4页
目的 拟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对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单侧上肢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在接受超... 目的 拟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对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单侧上肢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在接受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前20 min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125 mg/kg,对照组患者则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术中均实施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6、12、48 h疼痛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48 h内按压镇痛泵总次数和镇痛满意度;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眩晕、高血压、心率增快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术后6 h、12 h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48 h内按压镇痛泵总次数明显减少(P<0.05),镇痛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眩晕、高血压、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结论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静脉注射预处理能强化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镇痛效果,减少围术期镇痛药使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醉剂量 艾司氯胺酮 预处理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镇痛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4
作者 丁治国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32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于六安市舒城县中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低浓度组(n=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于六安市舒城县中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低浓度组(n=20)、中浓度组(n=30)、高浓度组(n=20)。低浓度组注射0.4%罗哌卡因,中浓度组注射0.5%罗哌卡因,高浓度组注射0.6%罗哌卡因。比较三组麻醉效果。结果:三组麻醉起效时间比较,高浓度组<中浓度组<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镇痛维持时间比较,高浓度组>中浓度组>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肌皮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比较,中级度组、高浓度组长于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肌皮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中浓度组与高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浓度组、高浓度组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长于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高浓度组>中浓度>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起效较快,镇痛维持时间较长,感觉、运动阻滞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罗哌卡因 镇痛时间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引导逆行锁骨下与锁骨上臂丛阻滞的比较 被引量:14
15
作者 廖俊 王庚 张晓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092-3094,共3页
目的:使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对逆行锁骨下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方法:6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逆行锁骨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RI组)和锁骨下入路(S组)两组,使用超声定位及神经刺激确认目标神经。观察穿刺疼痛评... 目的:使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对逆行锁骨下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方法:6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逆行锁骨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RI组)和锁骨下入路(S组)两组,使用超声定位及神经刺激确认目标神经。观察穿刺疼痛评分,注药后30min内每5min观察并记录臂丛神经感觉阻滞完善时间、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结果:RI组感觉神经阻滞成功率优于S组(P﹤0.05),肌皮、正中神经阻滞完善比S组快(P﹤0.05)。RI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明显少于S组(P﹤0.01)。结论: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感觉神经阻滞效果优于锁骨上入路,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器 超声引导 罗哌卡因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阻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付群 欧胜胜 +3 位作者 孙运乾 刘向荣 茆庆洪 李静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779-781,共3页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对患肢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声组(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和对照组(传统体表定位臂丛神经阻滞)各30例。两组患...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对患肢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声组(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和对照组(传统体表定位臂丛神经阻滞)各30例。两组患者局部麻醉药均为0.75%罗哌卡因10 ml和2%利多卡因10 ml的混合液,注药后30 min内每隔5 min评价麻醉效果,记录臂丛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镇痛的持续时间,以及阻滞完善例数及并发症;测量并比较阻滞前与阻滞起效后尺、桡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神经阻滞30 min后,对照组锁骨上臂丛阻滞完善率73%,明显低于超声组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以及镇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阻滞起效后尺动脉舒张末期速度、时间平均最大流速、血流量、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桡动脉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提高了麻醉效果,且增加了上肢的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锁骨上臂丛阻滞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代坤吾 莫均 王念念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37-843,共7页
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定复合局麻药在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SCB)中的疗效。方法:在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等数据库中检索,检索时间截止2017年11月。结果用Revman 5.... 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定复合局麻药在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SCB)中的疗效。方法:在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等数据库中检索,检索时间截止2017年11月。结果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n=772)。结果显示右美托咪定复合局麻药能明显延长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MD=333.29,P<0.001)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MD=281.23,P<0.001),缩短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MD=-4.16,P<0.001)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MD=-4.59,P<0.001),并能延长镇痛时间(MD=362.70,P<0.001)。但有更多术中心动过缓(RR=8.31,P<0.001)和低血压(RR=16.07,P<0.001)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推荐将右美托咪定复合局麻药特别是罗哌卡因在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中使用,推荐剂量为1μg/kg,但应持续监测避免心动过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 局部麻醉药 META分析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半数有效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唐毅 耿智隆 汪惠文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测定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half-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50例,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30 m in内评定麻醉效果,以VAS评分≤4分作为麻醉阳... 目的:测定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half-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50例,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30 m in内评定麻醉效果,以VAS评分≤4分作为麻醉阳性(有效)指标。罗哌卡因总量30 m l,初始浓度为0.30%,其后浓度采用双盲根据前一患者的麻醉效果序贯递增或递减,间隔浓度为0.025%。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prob it回归确定EC50及95%可信区间。结果:在本研究条件下罗哌卡因用于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EC50为0.295%,95%可信区间为0.276%-0.316%。结论:罗哌卡因用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锁骨上臂丛阻滞的EC50为0.295%。术中辅助用药可能对其EC50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学 罗哌卡因 半数有效浓度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
下载PDF
经皮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7
19
作者 夏闵涛 蔡红刚 +1 位作者 王义琛 花磊 《中国医刊》 CAS 2019年第11期1219-122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接收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 目的探讨经皮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接收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盲探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采用经皮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情况(麻醉阻滞操作用时、麻醉药物用量、麻醉效果评分、麻醉持续时间)、臂丛神经主要分支(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围术期不同时段[切皮前(T0)、切皮后(T1)、术中30min(T3)、术后5min(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阻滞操作用时、麻醉药物用量、麻醉效果评分、麻醉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T1、T2及T3时段HR、MAP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0.5h、24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h、6h、12h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7%(3/52),低于对照组23.08%(12/5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明显提高麻醉效果,加快麻醉起效时间,且能维持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桡骨双骨折 超声引导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血流动力学 疼痛程度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 被引量:28
20
作者 申治国 薛建军 +2 位作者 贺隶国 田剑波 徐小想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5期2485-2487,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拟行单侧上肢手部手术男性患者100例,所有患者ASAΙ~Ⅱ级、体格正常、18~55岁,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比注药前的超声解...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拟行单侧上肢手部手术男性患者100例,所有患者ASAΙ~Ⅱ级、体格正常、18~55岁,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比注药前的超声解剖图像,观察记录臂丛神经鞘的位置,观察记录操作用时,麻醉阻滞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局麻药用量为0.5%罗哌卡因30 m L,超声设备为迈瑞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结果臂丛神经鞘到皮肤的距离(平均值):上缘1.002 cm(100例),下缘2.26 cm(45例);操作平均用时3分56秒,92%的操作用时在3~5 min内;麻醉效果中优90%,良8%,差2%,无效0,有效率为98%;不良反应发生有霍纳征1例、注药后寒颤1例。结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由桡神经和正中神经支配的区域基本上都能获得满意的阻滞效果,在安全范围内,使用较大剂量(浓度)的局麻药和(或)追加尺神经阻滞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锁骨上入路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