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diatric Supracondylar Humerus Fractures: Are Medial Pins Indicated?
1
作者 Bobby Dezfuli Christopher Larkins +1 位作者 John T. Ruth Lisa M. Truchan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4年第5期123-129,共7页
Background: Pediatric supracondylar humerus fractures are the most common elbow fractures in children. Operative management includes closed reduction and placement of 2 to 3 laterally based pins. Occasionally, a media... Background: Pediatric supracondylar humerus fractures are the most common elbow fractures in children. Operative management includes closed reduction and placement of 2 to 3 laterally based pins. Occasionally, a medial pin is used to create a crossed fixation pattern, despite risk of nearly 10% iatrogenic ulnar nerve injury.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trends and outcomes in the operative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supracondylar humerus fractures at a level one academic trauma center. Materials &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was performed on all children sustaining a Gartland type II or III supracondylar humerus fractures treated by closed or open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pinning in 2006-2008 and 2009-2011 at a level one academic trauma center by two of the authors (JTR, LMT). Pin placement pattern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based on year performed. Outcomes measured were rates of ulnar nerve symptoms, non-union, re-operation, and varus malalignment. Data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a Fisher exact test on STATA software. Results: A total of 49 patients met inclusion criteria. Of 22 patients treated in 2006-2008, 5 (23%) were type II and 17 (77%) were type III. From 2009-2011, 16 (59%) were type II and 11 (41%) were type III. Comparison of pinning pattern in type II fractures between 2006-2008 and 2009-2011 did not indicat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429). Comparison of pinning pattern in type III fractures during the same time period did show that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ecrease (p = 0.010) in the number of cross pin fixations. There were no ulnar nerve injuries, non-unions, re-operations, or varus malalignment in any patient on final follow-up. Conclusion: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re has bee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cross pin fixation for pediatric type III supracondylar humerus fractures with equivalent clinical outcomes at a Level I trauma center. Furthermore, performing lateral pinning for type III fractures has eliminated the risk of iatrogenic ulnar nerve injury. Level of Evidence: Level III—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racondylar humerus fracture Pin Fixation ulnar Nerve Injury BIOMECHANICAL Stability
下载PDF
肘内侧小切口辅助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术治疗儿童伸直桡偏型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刘涛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5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肘内侧小切口辅助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术治疗儿童伸直桡偏型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周口骨科医院收治的41例伸直桡偏型难复性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于2017年9月—2022年6月行肘内侧小切口辅助闭合复位经皮... 目的:探讨肘内侧小切口辅助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术治疗儿童伸直桡偏型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周口骨科医院收治的41例伸直桡偏型难复性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于2017年9月—2022年6月行肘内侧小切口辅助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术治疗的患儿24例作为试验组,2009年1月—2015年12月行肘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儿1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关节功能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肘内侧小切口辅助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术治疗儿童伸直桡偏型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显著,能促进患儿术后恢复,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直桡偏型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 微创手术 肘内侧小切口 经皮穿针术
下载PDF
尺神经沟置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9
3
作者 朱亚中 徐惠芬 +3 位作者 邢顺民 冯炜 陈金富 卢一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6期429-431,共3页
目的探讨尺神经沟置针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998~2004年采用该方法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46例,术后测量BA角(Baumann角),于1年时按JOA肘关节功能评价法行功能评价。... 目的探讨尺神经沟置针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998~2004年采用该方法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46例,术后测量BA角(Baumann角),于1年时按JOA肘关节功能评价法行功能评价。结果术后BA角(72.5±3.5)°,随访1年总优良率98%,无肘内翻畸形,无继发尺神经损伤。结论该方法可有效防止骨折远端继发尺偏移位,维持BA角,防止其增大,有效地避免了肘内翻的发生。尺神经前置可有效地防止继发尺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神经沟 克氏针 髁上骨折 肱骨
下载PDF
内侧有限切开加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建伟 王飞 +3 位作者 杨莉莉 张文生 庞军 王涛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0年第2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内侧有限切开加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内侧有限切开复位加克氏针固定治疗。结果随访时间11-38(平均22.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评定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7%。结论内侧有限... 目的探讨内侧有限切开加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内侧有限切开复位加克氏针固定治疗。结果随访时间11-38(平均22.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评定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7%。结论内侧有限切开加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损伤小,有效避免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固定可靠,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 克氏针 有限切开 尺神经
下载PDF
尺骨鹰嘴骨牵引+手法整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钟传山 邓水平 +1 位作者 付志彬 华强 《中外医疗》 2015年第32期56-57,60,共3页
目的 总结尺骨鹰嘴骨牵引+闭合手法整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疗效, 并探讨其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2月—2013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54例小儿肱骨髁上不稳定骨折. 骨折按照受伤机制分类:伸直型132例(根据侧方... 目的 总结尺骨鹰嘴骨牵引+闭合手法整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疗效, 并探讨其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2月—2013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54例小儿肱骨髁上不稳定骨折. 骨折按照受伤机制分类:伸直型132例(根据侧方受力的不同分为尺偏型78例,桡偏型54例),屈曲型22例;按照骨折移位移位程度分类(Gartland分型):GartlandⅡ型97例,GartlandⅢ型35例.合并旋转者2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尺骨鹰嘴骨牵引,并配合手法整复治疗,术后第2-5天床旁患侧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根据骨折断端移位方向,行三维方向调整牵引重量和角度,并辅以手法整复调整,以达到骨折复位要求. 结果 该研究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随访时间3.0-18.0个月,平均(12.3±3.4)个月,无肘内外翻畸形、神经损伤和Volkmann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Flynn评价标准结果:优125例,良24例,差5例,优良率:96.8%. 结论 通过尺骨鹰嘴骨牵引,配合手法整复复位,术后在X光床旁监控下,随时调整牵引重量和角度,以此来治疗小儿肱骨髁上移位不稳定骨折,具有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患儿痛苦小、能配合,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 尺骨鹰嘴骨牵引 肘关节
下载PDF
肘内侧小切口治疗儿童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1
6
作者 田野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第3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肘内小切口治疗儿童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72例,麻醉后,均采取肘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早期石膏托外固定治疗。结果:随访12~42个月切口全部一期愈合。评定术后肘关节功能,... 目的:探讨肘内小切口治疗儿童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72例,麻醉后,均采取肘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早期石膏托外固定治疗。结果:随访12~42个月切口全部一期愈合。评定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7.3%,且无一例出现肘内翻畸形。结论:采取肘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早期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切口隐蔽不影响外观、避免医源性尺神经损伤、防止术后并发肘内翻畸形、早期恢复肘关节功能四重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骨折 小切口 尺神经 肘内翻 克氏针
下载PDF
手法闭合复位配合桡侧3枚针扇形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林正龙 黄玉栋 +2 位作者 刘航涛 胡海波 张敏敏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34期169-172,共4页
目的:分析手法闭合复位配合桡侧3枚针扇形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8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3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予以手法闭合复位,对照组36例给予尺侧3枚针交叉固... 目的:分析手法闭合复位配合桡侧3枚针扇形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8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3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予以手法闭合复位,对照组36例给予尺侧3枚针交叉固定治疗,观察组37例给予桡侧3枚针扇形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儿骨折恢复情况、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骨折恢复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儿肘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尺神经损伤发生率(5.41%)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再移位发生率(8.11%)和对照组(11.1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闭合复位配合尺侧3枚针交叉固定治疗和桡侧3枚针扇形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在促进骨折恢复、改善肘关节功能及降低骨折再移位发生率方面效果相当,但桡侧3枚针扇形固定对尺神经的损伤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桡侧3枚针扇形固定 尺侧3枚针交叉固定 手法闭合复位
下载PDF
闭合复位下单纯外侧与内外侧交叉穿针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刘志磊 王薪华 赵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下单纯外侧与内外侧交叉穿针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30例,闭合复位下单纯外侧穿针固定治疗)与B...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下单纯外侧与内外侧交叉穿针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30例,闭合复位下单纯外侧穿针固定治疗)与B组(30例,闭合复位下内外侧交叉穿针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术中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3 d的VAS评分、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的Flynn优良率、术后6个月患侧与健侧的提携角、肘关节伸直及屈曲功能。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术中C型臂透视次数明显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显性失血量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的VAS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A组与B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6个月的Flynn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患侧提携角、肘关节伸直及屈曲功能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下单纯外侧穿针与内外侧交叉穿针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单纯外侧穿针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C臂透视次数少、术后尺神经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发生较少,手术安全性及临床实用性高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克氏针固定 尺神经损伤 肘关节功能障碍
下载PDF
经尺骨鹰嘴穿针操纵杆技术辅助复位治疗儿童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
9
作者 揭强 练志平 +4 位作者 李炳钻 钟黎娟 王建嗣 蔡秀英 宫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7-81,84,共6页
目的:运用经尺骨鹰嘴穿针操纵杆技术辅助闭合复位,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观察其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经尺骨鹰嘴穿针操纵杆技术辅助闭合复位,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技术治疗儿童... 目的:运用经尺骨鹰嘴穿针操纵杆技术辅助闭合复位,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观察其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经尺骨鹰嘴穿针操纵杆技术辅助闭合复位,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技术治疗儿童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55例。其中男42例,女13例;左侧20例,右侧35例;年龄为1~14岁,平均为8岁;伤后至就诊时间平均为19 h(1 h~9 d);根据住院病历相关资料,记录伤后至就诊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长,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长为60 min(40~12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5 mL(1~15 mL);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防时间为6.1个月(3~25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5.2周(4~8周);术后末次随访,依据肘关节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52例,良3例;术后3例出现针道无菌性炎症反应。结论:经尺骨鹰嘴穿针操纵杆辅助复位技术具有学习曲线短、固定牢固、术中出血少及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易推广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屈曲型 尺骨鹰嘴 操纵杆
原文传递
拇指拨挡技术在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尺侧穿克氏针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志林 马海龙 +5 位作者 孙军 袁毅 张思成 刘方 华中托 管之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 探讨采用闭合复位、拇指拨挡技术尺侧穿克氏针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拇指拨挡技术尺侧穿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58例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采用闭合复位、拇指拨挡技术尺侧穿克氏针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拇指拨挡技术尺侧穿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58例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男31例,女27例;年龄2~14岁,平均6.4岁。致伤原因:摔伤47例,运动伤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4.4~70.6 h,平均49.6 h。术中观察尺侧穿克氏针时环、小指抽动情况,术后观察尺神经损伤情况,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评定疗效,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中尺侧穿克氏针时均未出现环、小指抽动,患儿尺神经均无损伤。58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9个月。1例患儿术后出现术区感染,局部皮肤红肿,克氏针针眼处脓性分泌物渗出,予以门诊静脉输液抗炎、定期换药后好转,骨折初步愈合后拔除克氏针;2例患儿出现克氏针针尾激惹,经口服抗生素,门诊换药治疗后康复。患儿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严重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4~6周,平均4.2周。末次随访时Flynn肘关节评分评定疗效,达优5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6.6%。结论 采用闭合复位、拇指拨挡技术尺侧穿克氏针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安全且固定稳定,不会造成医源性尺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拇指拨挡技术 克氏针 医源性尺神经损伤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