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莪术和蓬莪术中药超分子“印迹模板”特征研究
1
作者 张伟龙 王玉钗 +8 位作者 谯茹 贺鹏 梁珊珊 刘晟 谭应阳 唐昱 龚力民 贺福元 潘雪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23-129,共7页
目的基于中药超分子“气析”理论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广西莪术和蓬莪术挥发油成分“印迹模板”的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莪术和蓬莪术挥发油,并用气质联用法建立其指纹图谱。应用总量统计矩法对2种莪术“印迹模... 目的基于中药超分子“气析”理论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广西莪术和蓬莪术挥发油成分“印迹模板”的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莪术和蓬莪术挥发油,并用气质联用法建立其指纹图谱。应用总量统计矩法对2种莪术“印迹模板”的印迹性进行对比;计算各批莪术挥发油的物芯指数(CI),结合化学计量学对2种莪术“印迹模板”的拓扑结构特征进行对比。结果广西莪术和蓬莪术的挥发油提取率无明显差异;两者的总量零阶矩分别为(1.907±0.177)×10^(8)、(1.979±0.413)×10^(8)μV·s,表明两者挥发油成分总含量无明显差异;总量一阶矩分别为(30.969±0.962)、(33.198±0.409)min,总量二阶矩分别为(56.176±11.368)、(43.891±4.113)min^(2),表明两者挥发油成分含量配比及种类有显著差异;2种莪术总量统计矩相似度大多低于界定值,表明两者挥发油的整体化学成分与其构成比存在差异性;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明显将广西莪术和蓬莪术分为两类;通过P值与变量重要性投影值分析,确定广西莪术和蓬莪术的Xvp四阶、Xvpc五阶、Xvpc六阶、Xvpc七阶、Xvc三阶、Xvpc四阶6个阶数的CI值为主要差异性数值。结论通过对中药超分子“印迹模板”进行“印迹性”及“拓扑特征”的表征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可成功区分广西莪术和蓬莪术,并找到2种莪术“印迹模板”差异性的CI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莪术 蓬莪术 挥发油 中药超分子 印迹模板 物芯指数 总量统计矩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超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对水中阿司匹林的吸附
2
作者 仝海娟 范方方 +2 位作者 仝仲凯 左卫元 欧阳辉祥 《化学世界》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以β-环糊精(β-CD)和功能单体4-乙烯基吡啶(4-VP)制备了基于阿司匹林的超分子印迹聚合物β-CD/4-VP-MIP,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N2吸附-脱附仪,对所合成β-CD/4-VP-MIP的组成、形貌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对阿... 以β-环糊精(β-CD)和功能单体4-乙烯基吡啶(4-VP)制备了基于阿司匹林的超分子印迹聚合物β-CD/4-VP-MIP,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N2吸附-脱附仪,对所合成β-CD/4-VP-MIP的组成、形貌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对阿司匹林的吸附选择性、等温吸附线及动力学。结果表明:所合成的β-CD/4-VP-MIP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道结构;对阿司匹林的等温吸附过程遵从Langmuir方程,饱和吸附量为42.918 mg/g;吸附动力学遵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为0.0028 g/(mg·min);热力学分析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吸热、自发、熵增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印迹聚合物 阿司匹林 Β-环糊精 吸附 动力学
下载PDF
人工模拟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邢锦娟 刘琳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25-128,共4页
人工模拟酶是为了顺应克服传统酶对热敏感、稳定性差、来源有限以及催化条件局限性等缺点的需要,而研制和开发的一种新型催化剂。简要地概述模拟酶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分别从小分子仿酶体系,大分子仿酶体系,以及当今的研究热点抗体酶等几... 人工模拟酶是为了顺应克服传统酶对热敏感、稳定性差、来源有限以及催化条件局限性等缺点的需要,而研制和开发的一种新型催化剂。简要地概述模拟酶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分别从小分子仿酶体系,大分子仿酶体系,以及当今的研究热点抗体酶等几个方面对人工模拟酶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酶 主-客体化学 超分子化学理论 分子印迹 催化抗体
下载PDF
人工模拟酶研究的新动向 被引量:5
4
作者 罗贵民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90-294,共5页
以主-客体化学和超分子化学为理论,评述了人工模拟酶研究的两个新动向:催化抗体和分子印迹及其最近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主客体化学 人工模拟酶 超分子化学
下载PDF
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整合成成分簇的龙牙百合谱量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定芳 李文姣 +3 位作者 田丽 肖美凤 秦裕辉 贺福元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247-1254,共8页
目的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的分布特征划分龙牙百合指纹图谱成分簇,并进行谱量学研究。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采集自邵阳地区的39批次龙牙百合的指纹图谱,采用匹配频数法和段带总量统计矩法划分“印迹模板”成分簇,并构建新指纹图谱;根据... 目的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的分布特征划分龙牙百合指纹图谱成分簇,并进行谱量学研究。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采集自邵阳地区的39批次龙牙百合的指纹图谱,采用匹配频数法和段带总量统计矩法划分“印迹模板”成分簇,并构建新指纹图谱;根据朗伯-比尔定律进行总峰面积与浸出率的线性回归,建立谱量学方程。结果39批次龙牙百合UPLC指纹图谱可被划分为12个“印迹模板”成分簇,其总峰面积与浸出率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10×10^(-3)、3.88×10^(-4)、1.75×10^(-3)、3.91×10^(-5)、-1.23×10^(-4)、-4.65×10^(-3)、-1.88×10^(-4)、-1.61×10^(-4)、2.18×10^(-7)、-2.25×10^(-5)、7.57×10^(-4)、1.01×10^(-4),常数为0.244,R=0.959。结论匹配频数法可整合39批龙牙百合指纹图谱成12个“印迹模板”成分簇,据此可建立其峰面积与浸出率的多元谱量学数学关系,可用于龙牙百合的总浸出物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量学 龙牙百合 超分子“印迹模板” 成分簇 指纹图谱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对映选择性吸附的手性印迹调控 被引量:2
6
作者 宋文尧 周张浪 +2 位作者 杨鑫莉 陈岚 葛广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44-3150,共7页
使用手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超分子模板,采用共结构导向法制备手性介孔二氧化硅(CMS),并运用圆二色谱(CD)对CMS对映选择性吸附结果进行检测,比较了有无共结构导向剂(CSDA)在介孔表面的排列对吸附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使用构型相... 使用手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超分子模板,采用共结构导向法制备手性介孔二氧化硅(CMS),并运用圆二色谱(CD)对CMS对映选择性吸附结果进行检测,比较了有无共结构导向剂(CSDA)在介孔表面的排列对吸附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使用构型相反的手性超分子模板剂对原合成CMS材料的介孔内表面进行修饰时,可诱导结构共导向剂N‐三甲氧基硅基丙基‐N,N,N‐三甲基氯化铵(TMAPS)发生手性相反的排列进而导致完全相反的对映选择性吸附.实验证明此方法合成的CMS的对映选择性吸附及分离能力主要是由修饰在介孔表面的TMAPS螺旋排列形成的手性印迹所导致.此手性超分子模板诱导TMAPS手性印迹的策略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可对原合成介孔材料对映选择性吸附进行原位调控,对于拓展其在立体选择性识别、不对称催化及药物输送等方面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介孔二氧化硅 手性超分子模板 对映选择性吸附 手性印迹 共结构导向剂
下载PDF
桑源中药用药规律及超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月峰 陈定芳 +7 位作者 朱志飞 刘有志 李海英 周燕子 王敏存 袁筱 周晋 贺福元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1807-1812,共6页
本文以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作用规律为基础,旨在阐明桑源中药“同源异效”用药规律的超分子作用机制:由于中药和人体均为由超分子自识别、自组装、自组织、自复制而成的巨复超分子体。在体内气析作用下,“印迹模板”与外邪侵扰状态... 本文以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作用规律为基础,旨在阐明桑源中药“同源异效”用药规律的超分子作用机制:由于中药和人体均为由超分子自识别、自组装、自组织、自复制而成的巨复超分子体。在体内气析作用下,“印迹模板”与外邪侵扰状态下的超分子体产生印迹作用,纠正机体的病理状态。桑源中药在机体内“印迹模板”差异的程度及变化的程度就是造成“异效”的物质基础。该理论能为桑源中药及其他“同源异效”中药的用药规律及“同病异治”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化学 桑源中药 同源异效 印迹模板 用药规律 历史沿革 用药现状
下载PDF
13味归肺经中药UPLC指纹图谱特征及“印迹模板”成分簇划分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欧阳少琴 陈宇霞 +3 位作者 黄晨存 杨学斌 李萍 贺福元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1669-1676,共8页
目的对13味归肺经中药的UPLC指纹图谱特征进行研究,探究其“印迹模板”成分簇特征和划归方法,为寻找中药归经的物质基础研究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建立白前、百部、苍耳子、芥子、金荞麦、桔梗、款冬花、马勃、前胡、桑白皮、射干... 目的对13味归肺经中药的UPLC指纹图谱特征进行研究,探究其“印迹模板”成分簇特征和划归方法,为寻找中药归经的物质基础研究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建立白前、百部、苍耳子、芥子、金荞麦、桔梗、款冬花、马勃、前胡、桑白皮、射干、鱼腥草、紫菀13味归肺经中药的指纹图谱,并用总量统计矩、信息熵与信息量进行特征分析;采用匹配频数法划分“印迹模板”成分簇,寻找可能的归肺经的物质基础。结果13味归肺经中药的UPLC指纹图谱平均色谱峰峰数为80个,RSD为33.18%;总量统计零阶矩、一阶矩、二阶矩、相似度、信息熵、信息量分别为19230μA·s、27.21 min、435.0 min2、0.5517、4.260 bit、70234 bit,RSD分别为104.10%、81.98%、74.61%、41.22%、20.66%、89.72%,结果表明归肺经中药成分簇差异显著;按置信系数为0.05确定13味中药的匹配最低频数为7.35次;由此可划得30个归肺经的“印迹模板”成分簇,构成新指纹图谱,以3.801 min(6号峰)的RSD最小,为79.70%,以9.279 min(24号峰)最大,为344.9%,平均RSD为164.7%,30个成分簇RSD的RSD为46.05%。结论13味归肺经中药成分簇的UPLC指纹图谱相似度不高,成分簇“印迹模板”变异较大,其中前胡成分簇“印迹模板”相差最大,而百部、桔梗的色谱峰数较少,信息熵也不高,并与平均相似度接近,是进一步研究归肺经成分簇“印迹模板”的较好模型药物,同时,金荞麦、桑白皮、射干、鱼腥草均含黄酮类成分,也是研究归肺经物质基础适宜的模型中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归经 肺经 超分子“印迹模板” 成分簇 指纹图谱 总量统计矩 UPLC 信息熵 匹配频数法
下载PDF
身痛逐瘀汤方证释义及其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9
作者 朱志飞 樊启猛 +4 位作者 刘有志 肖美凤 周逸群 贺福元 周晋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8期136-140,共5页
身痛逐瘀汤源自《医林改错》,为治疗痹证经典方剂之一。本文从方证释义、现代药理、现代研发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分析,发现现代药理实验涉及范围较小,且缺乏对复方制剂药效物质的功效、原理等方面进行本质的解读。此外,关于身痛逐瘀汤制... 身痛逐瘀汤源自《医林改错》,为治疗痹证经典方剂之一。本文从方证释义、现代药理、现代研发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分析,发现现代药理实验涉及范围较小,且缺乏对复方制剂药效物质的功效、原理等方面进行本质的解读。此外,关于身痛逐瘀汤制剂现代研发的均一性、稳定性等关键问题目前尚未得到解决。本文结合超分子“印迹模板”概念,提出身痛逐瘀汤现代药理学研究新方法,以及如何研制均一、稳定的中药复方制剂,为身痛逐瘀汤后续现代药理研究提供思路,并为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痛逐瘀汤 经典名方 方证释义 超分子化学 印迹模板 复方制剂 药理研究 综述
下载PDF
基于匹配频数统计矩法的六味地黄浓缩丸谱量学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
10
作者 王玉钗 刘湘 +6 位作者 田丽 李文姣 谯茹 张伟龙 潘雪 唐昱 贺福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7-769,共13页
目的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划分、整合六味地黄浓缩丸(Liuwei Dihuang Concentrated Pills,LDCP)指纹图谱,将其表征为物质单元并进行谱量学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方法采用匹配频数统计矩法划分、整合与表征50批LDCP指纹图谱物质单... 目的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划分、整合六味地黄浓缩丸(Liuwei Dihuang Concentrated Pills,LDCP)指纹图谱,将其表征为物质单元并进行谱量学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方法采用匹配频数统计矩法划分、整合与表征50批LDCP指纹图谱物质单元,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将各物质单元总峰面积与出膏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谱量学方程,进行谱量学研究。结果50批LDCP的UPLC指纹图谱被划分为35个物质单元(A1~A35),经多元线性回归得到35个物质单元(A1~A35)总峰面积与出膏率的谱量学方程:PT=23.390+0.04106 A1-9.100×10^(−3)A2+0.01468 A3+0.02798 A4-0.03361 A5-0.04225 A6-6.608×10^(−3)A7-0.02590 A8-0.14560 A9+0.16500 A10-0.02750 A11+3.408×10^(−3)A12-0.02103 A13-1.070×10^(−3)A14+2.833×10^(−5)A15-8.774×10^(−3)A16+0.01852 A17-1.8829×10^(−3)A18+0.02361 A19+8.566×10^(−3)A20+0.01394 A21-5.894×10^(−3)A22-0.01227 A23-0.01491 A24+1.792×10^(−3)A25-1.571×10^(−4)A26-3.942×10^(−3)A27-0.05480 A28+0.08315 A29+0.11930 A30-0.06071 A31-0.08342 A32+0.01496 A33-2.989×10^(−3)A34+0.06317 A35(r=0.915)。结论该方法能以较高准确度划分、整合并表征LDCP指纹图谱物质单元,且保留原指纹图谱整的总量统计矩特性,其谱量学方程能较好的预测LDCP的出膏率与平均出膏率,可为LDCP的质量控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频数统计矩法 谱量学 六味地黄浓缩丸 超分子“印迹模板” 物质单元 莫诺苷 马钱苷 丹皮酚
原文传递
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分析的中药毒与效整合模式探讨 被引量:19
11
作者 周晋 刘惠 +6 位作者 刘文龙 唐宇 周逸群 唐昱 肖美凤 贺福元 邓凯文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08-1816,共9页
中药是中医治病的物质基础,既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也遵循药物作用普遍规律,毒与效并存。其毒与效的整合规律彰显于方剂学中,以"七情"和"阴阳"和合的配伍经验定性表征。当按中医药理论遣方口服用药仍产生毒性,或... 中药是中医治病的物质基础,既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也遵循药物作用普遍规律,毒与效并存。其毒与效的整合规律彰显于方剂学中,以"七情"和"阴阳"和合的配伍经验定性表征。当按中医药理论遣方口服用药仍产生毒性,或传统中药给药方式被打破,其靠经验来维系的中药毒与效的整合规律就显得束手无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药现代化和中药新药创制不断推进,中药安全性事件频发,建立一套适用多成分中药的毒与效的整合方法非常迫切。随着生物超分子化学不断与中医药基础理论结合,一种基于中药超分子"印迹模板"毒与效的整合模式初见端倪。中药与人体都是生物超分子体,应遵循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作用规律,其所产生毒与效的整合效果是建立在单味中药成分基础上按中医药基础理论据证依法遣药组方治病的整合结果,亦是各单味中药有效成分群按"印迹模板"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各成分群超分子"印迹模板"特征、作用规律及其网络药(毒)理谱学的定性定量研究,建立以整合成分"治疗窗"表征的毒与效整合分析方法,并找出高溢、进入和低溢"治疗窗"成分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 “印迹模板” 毒与效 定量网络药(毒)理谱学 治疗窗
原文传递
从茜草素的超分子印迹作用探讨中药归经体外研究方法 被引量:16
12
作者 廖琼 杨岩涛 +5 位作者 刘志刚 胡超 唐宇 刘文龙 邓凯文 贺福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364-3369,共6页
目的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识别理论,以茜草素为印迹模板功能单体进行猪不同组织的体外亲和色谱实验,验证茜草素归肝经机制,为创立中药归经体外研究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将猪的肝、肺、舌、腹部肌肉、腿部肌肉等组织作固定相制成色谱柱,... 目的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识别理论,以茜草素为印迹模板功能单体进行猪不同组织的体外亲和色谱实验,验证茜草素归肝经机制,为创立中药归经体外研究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将猪的肝、肺、舌、腹部肌肉、腿部肌肉等组织作固定相制成色谱柱,以PBS为流动相,进行归肝经的茜草素与归脾经的白砂糖(阴性对照)体外亲和色谱实验,采用HPLC测定各洗脱液中茜草素的量,UV法测定阴性对照组各洗脱液中葡萄糖的量,采用总量统计矩分析法获得各亲和色谱参数,获得色谱方程。结果茜草素在肝、肺、舌、腹部肌肉、腿部肌肉的色谱参数为C0:0.250 9~4.813 mg/m L;AUC:2.509~48.13 mg;VR:20.42~30.77 m L;σ2:282.6~532.7 m L2;H:14.13~26.63 m L;n:1.212~1.777;S:0.759 0~1.000。肝脏对茜草素的吸附性最强,腹部肌肉、腿部肌肉、肺、舌对茜草素的吸附作用依次减弱。阴性对照组中,肝脏对葡萄糖的吸附性并非最强。结论猪的肝器官对茜草素的吸附最大,两者存在超分子印迹模板亲合作用,这与茜草归肝经理论相吻合,由此可建立中药归经的体外初步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 印迹模板 肝经 亲合色谱 茜草素 中药归经
原文传递
中药炮制的超分子化学机制探讨 被引量:36
13
作者 周逸群 陶叶琴 +4 位作者 邱云 刘文龙 杨岩涛 石继连 贺福元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496-3500,共5页
运用中药生物超分子体特征和对人体的"气析"作用,分析中药炮制学研究现状及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并提出破解之策。在前期诠释中医药基础理论,提出"气析"作用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生物超分子化学理论,阐明中药炮制... 运用中药生物超分子体特征和对人体的"气析"作用,分析中药炮制学研究现状及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并提出破解之策。在前期诠释中医药基础理论,提出"气析"作用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生物超分子化学理论,阐明中药炮制所存问题的根源,形成中药饮片炮制的超分子化学研究对策。中药为巨复生物超分子体,中药炮制就是对生物巨复超分子体的炮制,其本质是在外界高温、高湿条件下,加辅料与不加辅料对生物超分子主客体进行化学变化的中药制药技术;超分子化学贯穿始终,宜用超分子技术进行研究。中药饮片是经过超分子化学反应后主客体分子产生变化的产物,其内部发生了主客分子的理化性质变化,如结合水的逸出、化学键的断裂、脱水、炭化、及其与辅料作用等;炮制后的饮片药性与药效变化程度决定于主客体"印迹模板"变化程度,可采用对人体超分子"印迹模板"的"气析"作用测出,集单用确定与合用可调配的整体相统一的给药体系。该文将从研究思路、方法、品种归属、炮制原理、质量标准、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症结所存,并形成以超分子化学为核心的对策。中药炮制是建立在体现人体经络脏腑超分子"印迹模板"(药素)作用基础上的生物超分子体的化学技术,其反应产物饮片体现单用确定性与合用调配性,由此可构成中药临床配伍调配给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炮制 饮片 超分子 药素 确定性 调配性 气析 印迹模板
原文传递
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探讨中药升降浮沉 被引量:23
14
作者 刘润南 贺福元 +9 位作者 刘文龙 刘惠 陈思阳 樊启猛 黄胜 李小林 贺鹏 李海英 刘平安 潘雪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71-2776,共6页
在前期提出超分子化学对中药四性理论特殊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药升降浮沉的历史沿革、研究概况,并运用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对中药"升降浮沉"理论进行解析,提出对中药"升降浮沉"的评价方法。人体... 在前期提出超分子化学对中药四性理论特殊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药升降浮沉的历史沿革、研究概况,并运用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对中药"升降浮沉"理论进行解析,提出对中药"升降浮沉"的评价方法。人体与中药均是印迹模板印迹作用的聚集体,在印迹模板作用规律下,不同类型的中药成分与人体的靶点通过"锁-钥"关系以非共价键结合,中药客体超分子通过键的作用可纠正人体主体超分子在自识别、自组织、自组装、自复制过程时发生的寒热、气机失调。人体具备抵抗外界病邪侵袭的能力,有赖于其气机"升降出入"的正常;中药具有"升降浮沉"的性能并能祛除病疾,有赖于其能调整人体气机紊乱,或顺应气机、祛邪外出以增强机体免疫的能力。基于此,在分析中药"升降浮沉"药理作用的基础上,探究其物质基础,并建立中药"升降浮沉"的评价方法,通过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对中药升降浮沉进行剖析,揭示其科学内涵,推动中药药性理论不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 升降浮沉 超分子化学 印迹模板 主客体分子
原文传递
基于分子连接性指数探归肝经中药成分“印迹模板”的特征 被引量:15
15
作者 范诗琪 李森 +6 位作者 刘金玲 杨姣 胡超 朱俊平 肖小芹 刘文龙 贺福元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0-395,共6页
该文主要从分子连接性指数相似性角度探讨归肝经中药成分"印迹模板"的特征,为中药归经作用寻找科学依据。该文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学》和《中药化学》为蓝本,通过查阅文献和检索西北农林科... 该文主要从分子连接性指数相似性角度探讨归肝经中药成分"印迹模板"的特征,为中药归经作用寻找科学依据。该文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学》和《中药化学》为蓝本,通过查阅文献和检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中的TCMSP子库,归纳并总结单归肝经中药所含成分信息,对各成分的分子连接性指数进行计算,并求算出归肝经中药成分的平均分子连接性指数,与单成分分子连接性指数对比,锁定肝经模板分子类别。通过计算单归肝经中药成分平均分子连接性指数为9.47,与黄酮苷类(9.17±2.11)和萜类(9.30±3.62)化合物比较接近。因此,初步推断肝经的模板分子与黄酮苷类和萜类理化性质相近,从而提出黄酮苷类和萜类成分最能与肝经的"印迹模板"较好匹配的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印迹模板 肝经 分子连接性指数 中药成分
原文传递
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特性的中药质量标志物研究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26
16
作者 潘雪 樊启猛 +8 位作者 余格 王敏存 周燕子 刘有志 贺鹏 贺玉婷 朱志飞 刘文龙 贺福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4569-4575,共7页
中药质量决定着中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中药质量控制体系的现代化是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前提。当前,中药质量研究方法是中药行业的关键技术问题。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化学科学、分析科学的飞速发展,中药质量研究水平有了极大地提升... 中药质量决定着中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中药质量控制体系的现代化是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前提。当前,中药质量研究方法是中药行业的关键技术问题。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化学科学、分析科学的飞速发展,中药质量研究水平有了极大地提升,但仍停留在化学成分和生物效应2种评价模式阶段。对于单成分,由于效应与成分的含量呈正比,可采用化学成分模式进行质量控制,但对于中药多成分体系,建立效应与成分间的量效关系,寻找到能反映其质量属性的标志物,已成为目前中药质量控制行业关注的焦点。对中药质量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在前期提出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的“气析”理论基础上,剖析中药质量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特性,阐明中药质量控制的实质,提出以反映中药效应的超分子“印迹模板”作用属性特征,以物芯指数表征的中药质量标志物控制策略,这将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一种更精确的表征和测算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质量控制 超分子 印迹模板 分子连接指数 物芯指数 质量标志物
原文传递
中药控缓释制剂多成分整体受控的超分子机制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岩涛 陶叶琴 +5 位作者 唐闻汉 李森 石继连 周逸群 刘文龙 贺福元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675-4679,共5页
控缓释制剂是创新药物的重要来源,但由于中药成分复杂,理化性质体现表观性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尚未完全廓清,故真正成熟上市、能体现中药精髓的复方控缓释制剂基本没有,限制了中药控缓释制剂的研发。结合中药复方用药多成分协同作用的特点... 控缓释制剂是创新药物的重要来源,但由于中药成分复杂,理化性质体现表观性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尚未完全廓清,故真正成熟上市、能体现中药精髓的复方控缓释制剂基本没有,限制了中药控缓释制剂的研发。结合中药复方用药多成分协同作用的特点,通过对中药复方控缓释制剂制备过程中的一系列瓶颈问题的分析,结合多成分"整体受控、同步溶蚀"的中药控缓释制剂制备指导原则,在前期利用超分子化学诠释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单成分精确控制技术,运用超分子化学理论,系统探讨中药缓控释制剂多成分整体受控的超分子机制,阐明中药复方多成分体系中超分子体存在所带来的影响,探讨中药控缓释制剂多成分整体受控、同步释放的超分子机制,为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的研制与开发提供有益的学术参考和借鉴,进而为制备中药控缓释制剂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多成分 控缓释制剂 超分子 印迹模板 整体受控
原文传递
中药注射剂超分子“印迹模板”特征对其(类)致敏性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贺福元 贺红 +4 位作者 周逸群 邓凯文 王志琪 杨岩涛 唐昱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5-349,共5页
阐明中药注射剂超分子"印迹模板"特征的(类)致敏性机制,为构筑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奠定基础。在前文超分子化学对中医药理论特殊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分析中药注射剂产生(类)致敏性自然本源,... 阐明中药注射剂超分子"印迹模板"特征的(类)致敏性机制,为构筑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奠定基础。在前文超分子化学对中医药理论特殊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分析中药注射剂产生(类)致敏性自然本源,结合鱼腥草注射剂的(类)致敏现象,阐述中药注射剂中超分子"印迹模板"结构特征对其(类)致敏性的影响。中药注射剂可自主产生超分子结构,呈现整体表观(类)致敏性,强度决定其结构特征,存在(类)致敏临界超分子结构。"注射"给药其结构难被破坏,易呈表观免疫原性;而"口服"给药,其结构将被胃肠道破坏,表观免疫原性弱或消失",因此中药呈现"注射"与"口服"给药(类)致敏性的差异。中药注射剂"分子社会"间按"印迹模板"特征自主作用产生超分子,呈表观免疫应答,贯通识别、拷贝、贮存的免疫过程,单成分产生(类)致敏反应为其特例。中药注射剂(类)致敏原的筛查包括单成分及其形成的超分子,这是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评价所特有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安全性 超分子药(毒)理学 超分子 印迹模板 分子社会
原文传递
典型超分子体系在放射化学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沈兴海 张京晶 +6 位作者 高嵩 付素珍 孙涛祥 付婧 张红娟 陈庆德 高宏成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86-1399,共14页
本文主要通过评述两类超分子体系和离子印迹聚合物对重要金属离子的分离研究,阐明超分子化学在放射化学领域的重要应用。第一类超分子体系所含的主体分子有冠醚、杯芳烃、杯芳冠醚等大环化合物。第二类超分子体系主要有反胶束、微乳液... 本文主要通过评述两类超分子体系和离子印迹聚合物对重要金属离子的分离研究,阐明超分子化学在放射化学领域的重要应用。第一类超分子体系所含的主体分子有冠醚、杯芳烃、杯芳冠醚等大环化合物。第二类超分子体系主要有反胶束、微乳液和液膜。离子印迹聚合物通过超分子的识别功能实现对离子的选择性分离,而在液膜分离技术中,超分子的输运功能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本文还对超分子化学在放射化学领域的应用前景作了分析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化学 放射化学 金属离子分离 大环化合物 离子印迹
原文传递
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探讨中药四性 被引量:26
20
作者 刘惠 刘文龙 +4 位作者 唐闻汉 李文姣 王韧 周晋 贺福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4473-4479,共7页
在前期提出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中药四性的历史沿革与研究现状,运用超分子化学理论对中药四性的产生进行了深入剖析:人体与中药为具有相同"印迹模板"的巨复超分子体系,不同类型(热、寒性)中药... 在前期提出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中药四性的历史沿革与研究现状,运用超分子化学理论对中药四性的产生进行了深入剖析:人体与中药为具有相同"印迹模板"的巨复超分子体系,不同类型(热、寒性)中药有效成分群(客体分子)与不同状态下人体(主体分子)以非共价键发生结合,通过释放(或吸收)能量,能够纠正人体由于受到外界寒邪/热邪侵袭而造成机体超分子自识别、自组织、自组装、自复制过程发生偏移的情况,使机体回归正常状态,宏观上表现为中药四性。基于此,提出了中药四性研究的体内、体外两类方法,体外方法包括物理内能法和主客体分离及制备超分子聚合物的方法;体内方法包括生物体热研究、动物行为学观测法、体表温度观测法。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是研究中药四性的有效工具,而超分子化学理论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的融合必将成为推动传统中医药走向现代化的强大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四性 超分子化学理论 印迹模板 主客体分子 中医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