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性鼻泪管与周边结构的应用解剖
1
作者 秦泗佳 苏晓丽 +4 位作者 彭欢 钟钰西 苏军龙 周芳 刘昌奎 《解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21-524,共4页
目的:充实骨性鼻泪管与周边结构的解剖数据,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由口腔专业教师在成人干颅骨上确定、标记骨性鼻泪管与周边结构的解剖位置,用游标卡尺、圆规等进行测量,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性鼻泪管上口的... 目的:充实骨性鼻泪管与周边结构的解剖数据,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由口腔专业教师在成人干颅骨上确定、标记骨性鼻泪管与周边结构的解剖位置,用游标卡尺、圆规等进行测量,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性鼻泪管上口的形状有3种,分别为圆形48.08%、卵圆形42.31%和椭圆形9.61%。骨性鼻泪管上口的左右径为(5.28±0.78)mm,前后径为(5.26±0.94)mm,上口外侧点到泪囊窝最高点的距离为(17.17±1.56)mm。骨性鼻泪管上口外侧点和泪囊窝最高点分别到上颌骨额突与鼻额缝前内侧交点、鼻额缝中点、同侧鼻骨外面静脉孔、同侧眶下孔内上缘点、颧颌缝与眶下缘交点、眶下裂前外侧点、颧额缝与眶外缘交点、眶上裂上外侧点、视神经孔上外侧点、眶上切迹的距离依次为(25.77±2.13)mm、(32.13±2.54)mm,(22.88±2.06)mm、(13.50±1.91)mm,(10.59±1.93)mm、(36.52±1.31)mm,(34.58±1.86)mm、(26.13±1.79)mm,(40.10±1.61)mm、(40.46±1.99)mm,(10.04±1.68)mm、(16.41±1.51)mm,(14.23±2.05)mm、(29.91±2.41)mm,(24.75±2.39)mm、(37.75±2.11)mm,(23.27±1.79)mm、(37.27±2.17)mm,(38.64±1.88)mm、(39.24±1.95)mm。上述左、右两侧各个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性鼻泪管与周边结构距离的测量能够为临床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泪管 鼻额缝 颧额缝 眶上裂 眶上切迹
下载PDF
眶尖结构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林贤 蔡兆明 陈瑞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目的 :为眶尖部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提供解剖参数。方法 :应用 1 8例无肉眼可见病变的成人头颅湿性标本 ,先行CT扫描 ,后制成 0 .5mm厚的切片 ,在放大 1 6倍的手术显微镜下 ,对眶尖部进行显微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比较分别用CT和体视... 目的 :为眶尖部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提供解剖参数。方法 :应用 1 8例无肉眼可见病变的成人头颅湿性标本 ,先行CT扫描 ,后制成 0 .5mm厚的切片 ,在放大 1 6倍的手术显微镜下 ,对眶尖部进行显微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比较分别用CT和体视学法测量视神经管和视神经的体积 ,以及视神经管内侧壁的厚度 ,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体视学法测得的眶上裂面积和穿经神经的面积之比 ;穿经神经与眶上裂上壁、内侧壁的距离以及各神经间的距离 ;穿经眶上裂中央区的神经与视神经管的最短距离。结论 :体视学法对眶尖部不规则形结构的测量有其独到之处 ;熟悉该部位的显微解剖 ,有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尖 视神经管 眶上裂 显微解剖
下载PDF
眶上外侧-纵裂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应用解剖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广辉 韩瑞璋 +1 位作者 靳华 王玉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研究经眶上外侧-纵裂入路至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区的显微解剖,为临床应用该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20具(40侧)成人尸头模拟经眶上外侧-纵裂入路,显微镜下观察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区的暴露情况,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目的研究经眶上外侧-纵裂入路至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区的显微解剖,为临床应用该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20具(40侧)成人尸头模拟经眶上外侧-纵裂入路,显微镜下观察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区的暴露情况,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结果经眶上外侧-纵裂入路可较好地暴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尤其是前交通动脉的上区和后上区,且在暴露时对同侧额叶及直回的牵拉明显减轻。前交通动脉长度为(2.80±1.12)mm,中间外径为(1.79±0.82)mm,其距视交叉前缘中点距离为(4.59±2.22)mm。结论眶上外侧-纵裂入路具有手术视野好、脑组织损伤小等特点,对于上突型和后上突型前交通动脉瘤的暴露十分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外侧-纵裂入路 前交通动脉复合体 前交通动脉瘤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颅眶手术入路双容积融合影像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
4
作者 马生辉 向伟楚 +4 位作者 谢天浩 张志浩 卢锦江 宋健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双容积融合影像解剖学对颅眶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0例DSA检查无异常发现的病人,利用其三维脑血管成像及三维颅骨成像数据,在Siemens双C臂机Syngo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数据融合,获得3D-DSA/3D-CT的融合影像,选择颅眶... 目的探讨双容积融合影像解剖学对颅眶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0例DSA检查无异常发现的病人,利用其三维脑血管成像及三维颅骨成像数据,在Siemens双C臂机Syngo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数据融合,获得3D-DSA/3D-CT的融合影像,选择颅眶区手术入路的步骤,对血管影像与颅骨相关及毗邻关系进行观察并测量与手术入路相关的数据,在三维静态(冠状位、矢状位、轴位及与手术相关的角度)与连续动态融合影像模拟手术入路步骤进行操作。结果观察发现多数眼动脉起始部位于颈内动脉床突段内侧,沿视神经管外下方走行。颅骨左右径平均(143.89±5.78)mm,颅骨前后径平均(173.14±5.68)mm,双侧眼动脉起始处至视神经管上壁距离平均(7.32±2.42)mm,视神经孔到眶上裂距离平均(2.42±0.69)mm。在三维融合影像中发现2例眼动脉未经视神经管入眶的变异。结论颅眶手术入路双容积融合影像,与单一影像相比,可显示手术入路的相互比邻解剖关系,对手术有更精准的参考价值。应用手术对象的融合影像显示手术入路,可达到标准化、个体化,对手术参考价值更大,更符合手术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眶区手术入路 双容积融合影像 眼动脉 视神经管 眶上裂
下载PDF
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5
作者 王君玉 金海 +66 位作者 张丹枫 于如同 于明琨 马轶杰 马越 王宁 王春红 王春晖 王清 王新宇 王新军 田恒力 田新华 包义君 冯华 达瓦 吕立权 任海军 刘劲芳 刘国栋 刘春晖 关俊文 江荣才 李一明 李立宏 李振兴 李婧莲 杨军 杨朝华 步啸 吴雪海 别黎 邱炳辉 张永明 张庆九 张波 张相彤 陈荣彬 林超 金虎 郑伟明 赵明亮 赵亮 胡荣 段继新 姚洁民 夏鹤春 顾晔 钱涛 钱锁开 徐涛 高国一 唐晓平 黄齐兵 符荣 康军 梁国标 韩凯伟 韩振民 韩硕 蒲军 衡立君 魏俊吉 侯立军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颅底创伤学组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创伤学组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神经创伤学组《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5-396,共12页
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TSOFS)是由颅底创伤后眶上裂内神经受卡压引起的临床症候群,眶上裂内受压的颅神经如不行手术减压,眼睑下垂、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会长时间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其整体发病率不高、不被广大神经外... 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TSOFS)是由颅底创伤后眶上裂内神经受卡压引起的临床症候群,眶上裂内受压的颅神经如不行手术减压,眼睑下垂、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会长时间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其整体发病率不高、不被广大神经外科医师熟悉,部分TSOFS可能合并颅底血管损伤,如未处理血管损伤而先行眶上裂减压手术可能造成大出血,严重者可致残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国内外尚无可参考的TSOFS诊治的相关共识或指南。为提高临床医师对TSOFS的认识水平、建立规范的诊治的方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颅底创伤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创伤学组、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神经创伤学组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遵循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诊治经验,制订《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对TSOFS的诊断、分型、治疗、疗效评估与随访等方面提出12条推荐意见,为各级医院神经外科医师规范TSOFS的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 脑损伤 眼肌麻痹 眼睑下垂 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